2017年10月28日,由北京作家协会主办,海淀区作家协会、北京清华附中承办的第三场中学生诗歌论坛——北京清华附中站成功举办。活动的目是普及诗歌知识,开拓眼界,为中学生诗歌爱好者与诗人们提供近距离交流的机会,为诗歌的未来进行的有益实践。
参加活动的嘉宾有:北京作协副主席、秘书长王升山,著名诗人王久辛,谭旭东,《北京文学》资深编辑王秀云,《十月少年文学》编辑童子、《人人文学》网总编王博生,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教师冯雷,在校女博士战宇婷,海淀区作协秘书长王威,副秘书长肖娟,清华附中副校长白雪峰,邹明主任及100多同学参加了活动。作协还邀请了人大附中、八一学校的文学爱好者参加了互动。
会上,首先由王升山老师祝词,随后由各位嘉宾解读了诗歌创作及心得。进入互动环节时最为精彩,许多同学提出了他们的想法,一些问题很有深度。
同学提问
一位同学提出:作为理科生我想请台上在坐的老师用文学的语言,来描绘一下科学?诗人王久辛回答说:“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追问,如果我不能回答,就是诗人的耻辱。科学是什么样子呢?如果说歌声可以飘飞,那么它一定有飞翔的形象,而这个形象就是科学的形象;如果说味道有颜色,那么它的五光十色,就是科学的形象;明晃晃的月亮沉入了水中,那么秤量月亮重量的秤,就是乐斗科学的形象。它非常丰富而且并不确定,我这样回答,同学们是否满意?
谭旭东老师讲到:中学生需要诗歌教育,同时诗人走进校园进行诗歌互动很有价值;和中学生讨论诗歌对诗人而言也很受启发;诗歌论坛是另一种语文教育。
王秀云谈诗歌时强调,诗歌不仅仅分行就行,不仅仅语言精美就行,不仅仅抒发真情实感就行。小说和散文能够担待叙述的一点缺陷,但诗歌不行,诗歌多一个字都是累赘。再就是要学会细节在诗歌中的运用,因为细节能撑起诗歌的叙事功能。
冯雷老师指出:“少年情怀总是诗”,他鼓励中学生们珍惜诗意盎然的青春年华,诗歌的写作不能总靠挥洒才华,还要注重知识积累,尤其要把诗歌当成一门学问来看待和研究。进而他认为,诗歌教育在审美和启蒙两个方面,对于实现“总体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童子老师认为:少年是人生最诗意的时光,在这个年纪,写这个年龄的诗,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不假装成年人,不要太快步入成人世界,而是用心体会这段少年的诗的时光。
女博士战宇婷聊到诗时说:在这个消费时代,诗人吸引我们的不仅是他们的诗歌,更有他们提供给我们的“另一种生活”,这种生活也许与苦行,反叛,甚至死亡相连,但这样的生活是诗人关照自我的生活,直面内心真相,追寻内在真理的过程。
这些老师们的回答使同学们享受了一次诗歌的精神盛宴,同时也为他们如何写诗给以了很好的建议。
“中学生诗歌论坛”为国内首创,它的特点是由著名诗人、资深编辑、诗歌评论、等组合形成特殊团队,为各校诗歌爱好者服务,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同学们有最大的获得感。
此次活动是中学生诗歌论坛系列活动的第三站,是北京作协以海淀区小作协为平台开展的文学服务的重点工作,具有价值高、创意新、效果佳的特点。诗人们不是以讲课的形式出现,而是和同学们零距离讨论、交流,使同学解决创作中的具体问题,少走弯路,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高度认可,引起强烈反响。
海淀作协向出席此次公益活动的嘉宾致以崇高的敬意!
(摄影:王博生)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