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昨天,经过那片林子,依稀听到鸟鸣
它们被这季节吓坏了,避到了树林的尽头
我犹豫着,像一个初次登门的客人
我们误入歧途固然不好,但发现一条新路
还是有几分欣喜,何况那些好听的鸟叫声
是这个世界最好的音乐,给多少钱也不换
听风也能让人萌生朝圣的心情,你得理解那些树木
它们心中的呐喊,纠缠住了犹疑的夕阳
我承认自己一无所知,对这个冰冷的世界
一只鸟看着我,我说:“你的世界我曾经来过。”
时光在偏离,一颗废墟的心适宜做巢
风把树木使劲地摇,我抱紧树干
像抱紧我自己的身体,发出怪鸟一样的嚣声
那些奔跑在林间的孩子多么美妙
他们震落了枝条上的积雪多么美妙
他们晾晒在空气中的姿态多么美妙
他们像是这树林的一个隐喻
夹在自然的册页中
点评
现代人的一个悲剧性的处境是,我们处在多重关系的被破坏之中。启蒙运动以来,由于人与神的关系的疏离,导致了一系列的关系的被破坏,比如人与自我的关系(每个人都在自我分裂的处境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由于远离了更大的庇护者、远离了生命的源头,现代人对于“自然”也不免满是怀念,仿佛这里才是我们的家乡,有的诗人甚至发出“自然是我们的宗教”这样的话语。其实,人与自然理应是兄弟的关系,由于人的变化,人对自然的欲望与占有,使自然远离了我们。
“森林”是“自然”的象征,这也是这首诗的两个核心的词语,现代诗非常重要的两个意象,它们言说着人的命运。如同这首诗所说,“那些奔跑在林间的孩子多么美妙/他们震落了枝条上的积雪多么美妙/他们晾晒在空气中的姿态多么美妙”,和人世间这些“多么美妙”的意象一样,“森林”也是自然之中多么美妙的存在,像一页美丽的风景,夹在自然之书的卷册中。“孩子”与“森林”在这里有一种对应关系,它们所“隐喻”的是一种让人悲欣交集的美好。其实,对于诗歌而言,不必这么直白,此诗题目就叫“森林”也可。
这首诗的感人之处在于它传达了现代人的某种孤独与无望之境。它整个场景其实非常单纯:“经过那片林子”,言语和境界有一种特别的安静、感伤的气质。“这个冰冷的世界”、“废墟的心”透露了“我”的心性。“风把树木使劲地摇,我抱紧树干/像抱紧我自己的身体,发出怪鸟一样的嚣声”这个场景,特别令人震撼;“我抱紧树干/像抱紧我自己的身体”这句话,仿佛海子所说的“我的名字躺在我身边/像我重逢的朋友/我从来没有像今夜这样珍惜自己”(《失恋之夜》),这里边有多少悲怆与无望。
陈先发 陈卫 曹宇翔 耿占春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简明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刘向东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蒋浩 莫真宝 荣光启 树才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向以鲜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余怒 叶舟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 周伟驰 周瓒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点击查看
温馨提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