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文学成就:坚持文化自信 弘扬中国精神

作者: 文艺报1949    2017年10月17日 09:01  文艺报1949    2979    收藏

小 说


时代·技巧·视野——对近五年小说创作的一种观察

雷达 | 文


近五年来,小说创作从整体趋向上看,仍然延续着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的发展脉络,但是,在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和扩展叙述能力上,又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众多小说作品生动地描写了大变革、大转型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无比广阔多样的生活画面,呈现出多色调、多方位的文学场景,有些作品能够达到对生存和生命意义思索的层面;不少作家,文化意识明显增强,底子厚了,笔触能深入到一向不被人注意的深层领域。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表述丰富驳杂的现实经验,如何探寻现代国人的灵魂激荡以及人生命运的壮阔或奇诡,这一切,继续构成作家们不得不面对和书写的一个宏大的精神主题和叙事前景。我感到,以下几个方面,为近五年小说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艺术经验,同时提出了有待继续深入探索的问题。


第一,在如何把握和表现时代生活、如何深刻体现人民群众丰富的思想情感变化、特别是如何对现实发言,如何对当下的现实生活作出积极的回应等方面,作家们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然力有不逮,仍有很多难点需要克服。


第二,关于讲好中国故事,不是有个好故事就行了,如何汲取中外文学传统资源,提高叙述技巧和语言表现力,至关重要,这也是近年小说创作中一部分作家的自觉追求,值得注意。


第三,作家们打开自我身份认同、代际划分的藩篱,开拓更广阔的视野,努力表现有机的完整的广阔的时代生活。


诗 歌


建设新的“诗歌时代”

何言宏 | 文


我一直以为,由于21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和中国自身的社会文化转型,也由于中国诗歌内在发展的历史逻辑,21世纪以来的中国诗歌发生了新的巨大转型,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前后和90年代的两次转型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诗歌所发生的第三次转型。21世纪以来的中国诗人、诗歌批评家、编辑出版家和诗歌翻译家等共同促成和推动了这一转型,共同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时代”。这一“时代”,决不单纯地仅仅具有时间段落方面的意义,它的诗歌史和文学史分期的意义,要更加重要,也更具本质。如果说,80年代的“诗歌热”标志着我们这个民族在当时的精神觉醒,在我们这个时代,诗歌的活力与诗的热潮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活力,在很多方面,我们的心性和表达要更加开阔、更加亲切,也更加敏锐和具有弹性,诗歌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地进入我们的公众生活,参与着我们民族的精神构建。所以说,21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最新转型,还有重要的精神史意义。


这五年来的中国诗歌,仍然是21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自然延伸,仍然处于如上所述的“第三次转型”中。如果说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开创一个新的“诗歌时代”,这几年来,我们则是更加侧重于建设这个“时代”。在这五年中,“转型”中的某些方面在走向深入:有些方面变得更加自觉而有所拓展与深化,有的方面则有所反思而略有调整,取得了多方面的实绩。中国诗歌这五年来的种种实践、种种实绩,无疑都是在以各自的努力,扎实、坚定和充满劳绩地共同建设着我们21世纪以来新的“诗歌时代”。


报告文学


稳步向好 成果丰硕

李炳银 | 文


近几年来,报告文学创作有一种春风习来的温暖感觉,报告文学创作在与国运血脉相连的进程中,焕发出了浓厚壮烈的激情。要讲好中国故事,最重要的是讲好中国现在已经和正在发生着的很多的精彩故事,提倡讲好中国故事是和我们中国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激动人心的局面相一致的。中国社会发展状态多姿多彩,喜怒哀乐的各种存在是报告文学肥沃的土壤,从容展开的舞台,给报告文学创作提供了非常广大的空间和机会。报告文学的创作正在适应纷繁生活给我们提供的可能性和空间,正在茂盛地生长。此外,近年来,出版社、新闻单位、影视部门等与报告文学作家和作品的互动性联系越来越多,为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今天,我们的战斗英雄、科学家、文化创新人物等,在人生事业创建当中都有许多个人连着国家的精彩故事,是非常值得钦佩和尊敬的。报告文学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宣传工具,很多报告文学创作也涉及到现实和历史的一些问题,作家的发现、认识并不完全是以往既定的结论,也不是凭着主观情绪、成见随便得出的判断,而是尽可能地实现客观真实准确的表达。近年来,报告文学作品中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某一个阶段和现实是存在批评意见的,这些内容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报告文学近几年来的成就和态势改变,非常令人欣慰。而且这样的势头还在继续,步伐有力。我相信报告文学前景光明,一定会在追求真实、书写生活、保存历史、感染读者的宽广大地上变成拥有参天大树的森林。


散文


回归本体与观念变新

王兆胜 | 文


近五年来,大文化散文悄然退场,代之而来的是日常生活化散文,甚至出现很多小散文、微散文。大文化散文往往纵论古今、谈笑风生、笔底裹挟风雷,甚至以高密度的知识轰炸影响读者;但往往也带来巨大的负面效果,那就是情感虚化做作,离普通读者太远,缺乏细节和不接地气,尤其失去了委婉之美和拨动读者心弦的力量。近五年的散文或谈亲情、乡情、师生情,或说生活细节、自然风光、鸟兽虫鱼,或道灵感、梦幻、神秘与未知,从而显示了散文文体的回归。


更重要的是,近五年散文所达到的深度、厚度和高度,这是一种靠细节、博爱、智慧与美感铸造而成的。如莫言的《讲故事的人》以两件事刻画母亲:一是母亲曾无缘无故挨打,莫言长大后撞见那人,欲上前报仇,被母亲拉住并劝慰道:“儿啊,打我那个人,与这位老人,现在已不是一个人了。”二是乞丐上门讨饭,莫言用半碗红薯打发他,在看到主人吃饺子时,乞丐愤怒指责莫言没良心。因贫困年代一家人每年只能吃几次饺子,且每人只有一碗,所以莫言忍不住让乞丐滚蛋。没想到母亲将自己的半碗饺子倒进老乞丐碗里,并训斥了儿子。这样,一个草木一样卑微的母亲一下子高大起来。


在思想观念和艺术手法上进行变革,也是近五年散文的一大亮点。以往的散文往往固守“文学是人学”的观念,这样就造成了忽略天地万物尤其是人的自大狂的怪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写人的散文远多于写物,即使写物也多离不开“人”的视角,所以“物”就自然而然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这就从整体上损害了天地、人、物的关系结构图式,也使文学观念与人的观念产生倾斜。近年来,我们倡导文学创作和研究中对于“人道”与“天道”、人与物关系的辩证理解,也看到了不少成果。


文学评论


悄然的生长——文学评论五年印象

胡平 | 文


今日的当代文学评论,已然迈入中年——若把80年代视为青春期的话。近五年来,各类文学评论显得更加成熟、老练、有章法,循一定之规,延续既定的学术方向,同时,又在新的文学局势下主动应对,积极调整,在一些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和收获。评论很难像创作那样异军突起,但可以深水沉静,波澜不惊,缓缓流动。五年来,我对文学评论留下一些琐碎印象。


(一)五年里最重要的文学评论来自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和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两次重要讲话,强调了我国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等重要论断,这是对当前文艺形势做出的最中肯和权威的评价。


(二)近年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获雨果奖、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激发了国人的文化自信,也带来文学界大量从多种角度解读中国当代文学水准与经验的论说。中国文学以中国姿态走出去,让外国读者走进中国文学的课堂与厨房,中国文学与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学在文化战略中的核心地位等论证都充满底气。


(三)五年里,文学评论的基础建设规模扩大,在组织结构、专业设置、代际衔接上均有加强。中国作协各专业委员会换届,充实了新生力量,开展各门类评论活动明显增多。特别是网络文学委员会的建立和发展,使网络文学作品在最高文学机构有人读、有人评、有人推介、有人专事研究。


(四)现场批评正逐渐成为文学评论的主体和基石。五年来,随着国内文学创作数量的提升,现场评论家的数量也在增加,这是令人欣慰的。一个平时不大关注创作的评委,参加评奖后见到一本平常作品便赞不绝口的现象越来越少。


(五)协会批评也在壮大。目前文学批评大致有三类:学院批评、媒体批评和协会批评,它们共同对文学发展发生作用。


(六)文学评论的风气愈加端正。几年来,文学界在这方面也是严肃关注,不断改进的。如果把文学评论分为研讨评论和文字评论两类的话,研讨评论的改良更为顺利。


少数民族文学


五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

石一宁 | 文


中国作协从2013年开始实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就少数民族文学培养人才、鼓励创作、加强译介、扶持出版、理论批评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少数民族作家重点作品扶持、少数民族文学人才培训、少数民族文学优秀作品翻译出版扶持项目、《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丛书编辑出版项目等项目均取得阶段性成果。五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队伍不断壮大,优秀作品大量涌现。


从《民族文学》的视角来观察,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看出五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民族文学》五年来刊发的优秀作品,总体来说体现了对时代生活的真实感受、对人生的思索、对人性的拷问、对纯真情感的向往和对物欲横流的批判等。如《民族文学》2013年第9期刊发的回族“80后”女作家马金莲的中篇小说《长河》,通过描写一个回族村庄村民的生生死死,揭示了某种人生的真理,揭示了人的死亡不仅仅是疼痛和恐惧,它还可以包含高贵、美好、宁静等。


少数民族作家对民族文化传统、民族生活习惯和现代性、当代现实生活的冲突的表现,对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的命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切,对底层边缘人物的励志书写,对底层人物精神救赎的关注,对反腐倡廉题材创作的敏感自觉,对“三农”问题的真实揭示,对革命历史和抗日战争历史的深度挖掘,也使得五年来刊发在《民族文学》上的佳作不断,如仡佬族作家王华的《陈泊水的救赎之路》,满族作家孙春平的《耳顺之年》、于晓威的《房间》等,深受读者好评。


儿童文学


不断拓展的儿童文学艺术思想空间

汤锐 | 文


在过去的黄金十年中,中国儿童文学得益于商业化市场化运作,无论作品的数量还是作家队伍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和创作队伍的扩大,老中青三代作家百花齐放,特别是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作家逐渐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骨干,“90后”甚至更年轻的作家们也以活跃的态势加入了创作的生力军,给儿童文学带来了更丰富多姿的人生体验、更具活力的时代观念以及更多新颖独特的艺术追求。


关于儿童文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多样性,自从儿童文学这一门类诞生以来,每个时代的儿童文学作家群体都没有停止过探索和拓展,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些富于实验性的、发人深思的创作现象,理论家们和作家们在不断地探索儿童文学的人文疆域、美学疆域,不断尝试拓展儿童文学创作的艺术空间和思想空间。回顾近几年的儿童文学创作,虽然存在着由于市场发展过快而导致的良莠不齐,但是仍有不少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作家及作品,无论是在题材、主题、社会生活的开掘还是在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譬如,关于儿童文学的儿童化与社会化,这是重新梳理认识儿童本位与美学边界的关系问题。每个时代的儿童文学其实都会触及“深与浅”之类问题,这种矛盾和讨论其实从未中断过,只是不断改头换面而已,几代儿童文学作家们在不断尝试以各种方式去接近儿童与成人之间、童年与成年之间、童年与世界之间关系的真相。


此外,对儿童文学艺术形式的探索也有所拓展。近几年,随着儿童文学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年轻化,在新媒体背景下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作家,将网络文学的艺术形式和时尚化的审美观念注入了当代儿童文学。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诗意天下 和而不同”,第九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即将隆重开幕
  2.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4. 第一届“百年保定”诗歌文化节在雄安举行,雷平阳等7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参加
  5. “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镇江站)成功举办
  6.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8.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9. 吕进:关于《新诗的创作与鉴赏》的回忆碎片
  10. 遂宁国际诗歌周暨《诗刊》2018年度陈子昂诗歌奖颁奖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1. 苗霞|诗性智慧:斗折蛇行在有限与无限间——李长瑜近期诗歌论
  2. “苏东坡在无锡有个家”同题诗创作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5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5. 炸药箱上写诗获赞“当代版《活着》”,陈年喜的“炸裂人生”
  6. 每日好诗第45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星星·诗歌原创》投稿攻略|2025年征订
  8. 第44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0. 我们时代的诗生活 | 诗刊·诗词世界双十一直播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