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词的寂静——当代诗基本命题思考笔记(连载之一)

作者:阿西   2017年06月05日 11:44  中国诗歌网    1191    收藏

真实


1.

真实就是说真话,说出实实在在的话。

诗的真实,使语言具有了可信度,在读者那里产生一首诗必要的信任感。

真实是一种纯粹的力量,可以实现词语的力透纸背。

人们讨厌那些并不真实的诗,就像讨厌骗子毫不脸红地说谎。

2

真实有三个层次:一是真相的真,是事物的本质状态;二是美学范畴的真,是诗要表现的真,是语言的对象;三是真理的真,是诗人的精神高地,也是诗理想的居所。

诗人不断写出新的诗,就是让自己的灵魂具有真实的最高境界,赢取人们的尊重。

3

诗人替“他人”说出真相,这个“他人”就是客观性,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是完整的世界状态,是可以看见的事实。

诗人是一个代言者,代言“他人”说出了超越表象的真实,说出被遮蔽的箴言。

诗人总是出语不凡,诗人说出的可以是惊雷,也可以是平缓的水流,但必须“准确”——准确往往是真实的基础。

诗人,必须做到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然后才会具有写作的有效性。

4

生活中的乱象会遮蔽人的眼睛,很难看见事物的本相。诗人对于存在本身不仅要进行甄别,做到不在诗里说假话,还要做到不妄断,不人云亦云地去附庸。

诗人在艺术表达上要做到不拔高、不做作,不使用矫情的语言。那种装激动,装悲悯,装怜爱的人多么令人厌恶。

优秀诗人拥有自己的判断,他的写作往往都是基于对真实的发现。

5

真实是诗的根本,诗只有具备真其它要素才有意义。显然,谎话连篇和虚情假意并不是诗必要的“胡思乱想”。

6

做到真实有时很简单,就是在诗中做一个老实人——写自己熟悉的,写被感动的,写触及内心的,写令自己不安的……

做到真实有时也是很困难的,因为越是真实就越本质,就要求自己更普通,更纯粹,更内敛。

7

诗人的诗或许平淡,但只要有真实性就不会被人唾弃。诗人要尽量自然一点,尽量让语言自由运行,尽量还原或靠近自己的内心,不洋装,不搞做派,不试图去混什么大名声。

8

那种动辄代言……的诗,是最常见的假诗——姿态的做作从来都是虚伪和空洞的。

9

真实考验诗人的良心,这是一句老话。但现在,诗的真实性问题异常突出,大量诗作都像塑料花,只见其情状的美轮美奂而不见生命的灵动,这是一个喜欢假话的时代?

10

诗是真理的另一种形式——它天然自成,干净而纯粹。当然,它也不拒绝繁复,多重的深刻也是真实的一种形态。

11

保持内心的安静与神圣,任何时候都心存敬畏,不去喧嚣诗,不去糟践诗。让诗以其澄明而深刻的姿态说出事物的根本,说出生活的根本——这是一个诗人的基本道义。

诗人有维护诗歌尊严的使命,而这,正是对真实的坚守。

诗人要拨开生活的“云雾”,写出令人信服的所见所闻——诗人的使命其实也是平凡的。

12

读几个当代主要诗人或其他经典诗人的作品,掌握一点基本技巧,做个二流诗人并不是难事。

这类诗人从来不会怀疑自己的写作,是否出于自己内心的必要——更别说去触及生活的真实状态。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诗到底好在哪儿,有什么不好,即使有判断也是浅表的,没有进入真的层面。

写作首先要对自己有效,触动自己,然后才会涉及到读者和诗歌史的有效性。

13

对真实的态度往往决定了诗人的成色——因此,写诗是一种成长的苦役,漫长的苦役。

14

为了做到真实,就不要勉强拿起诗笔,随意性写作往往会对真实带来伤害。

诗是简单的,只要做到了真实,就能引起感动和共鸣。

15

“大众”喜欢的往往不是诗。这个意思是“大众”往往并不在意诗的本质,而只是寻求某种娱乐的满足,尤其是处在非精神启蒙时期。有人为了迎合“大众”趣味,往往忽略自我感受的真实性,写出分行体的伪诗。“大众”通常不是诗真正的读者。

16

从某种角度上说,诗人活在今天,但却为明天写作。或者说,只有在这个“明天”里,人们才会发现你说出的话是真是假。所以,有的诗人虽然在今天名声很大,在“明天”却被遗忘。

17

人们每天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被包装或被遮蔽着的,它可能已经远离了事物的本源。

诗人必须用自己的“慧眼”,透过“迷雾”看清真相,发现诗的存在——诗人往往是思想家,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分析。诗是最精炼的思想。

18

我们喝下的水通常是经过多次消毒过滤,已不是“原水”,那个“原水”才是诗的“水”。

我们经常使用的语言,已经带有各种气息和气味,无论它们多么陌生,都很难读出它们的本义,诗人对每个词都要谨慎,避免似是而非。

19

诗人,你看见的哭泣也可能是假象。现象总是感人的,但值得怀疑,诗人如果满足于现象就会越发变得肤浅。当然,现象有时就是诗歌本身,但一定是基于真实。

20

一个终生沉默的人,要么是哑巴,要么是诗人。

21

后现代条件下,人们摒弃了浪漫,摒弃了伤感,也摒弃了哀怨,只剩下对真的追求——真实直接进入事物的实质。

当然,浪漫主义情怀的表露始终都是诗人的专利,但必须克制滥情所导致的虚伪。

22

实际上,越是生活的越是真实的,越是质朴的越是诗的。

诗人要成为生活的内行,懂得生活的要义,之后才是词语的工作者。

23

当然,诗的真实问题,不是社会学或道德范畴的真实问题,而是语言的真实问题,是文本意义上的真实,是语义与人性的统一。

诗的真实建构在超验或表现之上,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诗人有确认真实的权力。

24

所谓本质亦是非本质,所谓非本质亦本质。诗在非本质层面探讨事物的本质或本源。

诗透过真实打通了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打开语言的大门,让读者获得启示。

25

对于诗人来说,率性与智性都应服从于真实性。

26

现实场景的真实往往是实用主义的,很可能是被篡改与被蒙蔽的真实,是现象本身或对现象的评价体系,与诗的真实常常相悖。所以,诗人应该尽量少写应景之作。

27

诗人在诗中重新鉴定语言的社会属性,不在意他人的看法。

由此,诗人才能实现一次有价值的发声。

28

当诗变成了观念、思想、情绪的附属物,就不能超越现象,即使是真诚的往往也是虚假的。一些“著名诗人”就是这样,他们情绪激昂的背后是主观印象,而非真情实感。

一个诗人如果对真实没有追求,就不可能对诗有贡献,更不可能成为受尊敬的诗人。

29

河流的秋天;雪融化时的新芽;雪地上留下的爪痕……你是否真的“看见”了它们?

30

好的诗人不模棱两可,而是喜欢一锤定音。这不只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行动——那种写成谜语一样的东西不是真正的诗。

31

诗像水中草那样鲜活而富有迷人的动感,它越客观、越具体,就越真实。

真实是一种绝对的境界,诗人以语言去无限接近它。

32

诗的主体应该是客观化状态,是存在本身;诗的表达是指语言的呈现,要以美的感觉吸引读者。前者往往决定诗的深度,后者决定诗的风采。诗人以真实的姿态获得读者的称赞。

33

道德往往让人靠近虚伪,所以道德感太强不会产生好诗人。

无疑,真实是诗最高级的道德。



现代性


1

诗的现代性问题,指涉诗人具有抵制腐朽并参与缔造新文本的一种诉求,并检验诗人是否在场,是否已经获得了通向语言之乡的合法性。 

2

在当下,诗必须脱下了虚伪的外衣,放弃那种与臆想状态媾和的写作流弊,直逼时代特征,直面社会发生,直言内心感受。读者早已讨厌在诗中矫情和耍把戏。

3 现代性要求诗人直接和事物对话,直接回答各种问题,对人类普遍关注的话题进行真诚而深刻的回应。

因此,诗人进入生活的内部,感知生活的各种味道,不是一个喜欢说风凉话的局外人。 

4

现代性区别了诗人和伪诗人——无论你对诗歌技艺修炼得怎么娴熟,如果没有建立起现代意识,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5

人们对现代性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人认为是一个概念,属于学术问题,而有人认为是一种态度,贯穿生活的全过程。对于诗人来说,现代性体就是时代精神,是写作的出发点。

6

如何写出这个时代的本质是诗人们的根本问题,也就是说秉持怎样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态度往往决定了诗的朝向和层次。

现代性,把一切非诗转换成诗,而诗人是力量强大的转化器。

7

如何处理语言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检验诗人的立场,诗人在语言层面上解决一切,但必须是现代语言。

如果诗人仅仅满足于描摹现实,而不能主动写出现实的精髓,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当代诗人。 8

坚持现代性——积极去审视和反观时代、社会,形成自己智慧而独到的认知,从而去实现作品的风貌——诗人睁开第三只眼睛,紧紧地盯着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9

有人仅仅为了获得所谓的认可、名声,而去写作媚俗的哲理诗、抒情诗和不甜不酸的乡土诗。他们为了“迎合”而写作,自然失去了具有时代属性的自我。

有修养的诗人,自觉抵抗诗本身的诱惑,格外专注于时代精神。 

10

坚持对事物的客观判断,在纷乱复杂中发现事物的本质;提出新命题,敢于质疑;摈弃固有的表达方式,开启新的写作模式——必须放弃假大空与假小空的写作。

慎用和少用形容词,更多的是动词和名词——质朴的诗风有助于表现真情。

11

现代性在诗人体内替代腐朽的诗歌观念,形成全新的语言系统。 

12

现代性从来都不是概念化的说辞,而是实实在在的力量——勿须绕弯,要直接触及痛点。所以说,诗人对语言的态度,说明了他是否成为了一个当代诗人。

13

诗人对社会现象不应像一般人那样要么厌恶,要么痴迷,而是包容各种现象,并从中发现诗,发现各种气质的诗——任何挑剔都会形成逃避。 

14

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有鸿沟。前者具有理想主义色彩或救赎意味,后者恰恰以否定前者而存在。但二者的目的相同——建构起一种全新的语言环境,从而让人们在失望抑或绝望中警醒与坚定起来。

人类的现实是已经不再自我陶醉,而是再出发,诗也是如此。 

15

有的诗人喜欢自我标榜和自我陶醉,这与现代性格格不入。诗人一旦开始满足,就会迷失自己,就只能写出一些无关痛痒的肤浅之诗。

本土的现代性,就是在汉语中实现精神的建构——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应使诗人成为强大的巨人。

16

当下,人们似乎更崇尚金钱和既得利益,诗似乎正在成为某种不合时宜的附庸。因此,把诗写得一片光明或把诗作为某种炫耀的工具都是在利用诗而已。

现代性即真实性,就是诗人在时代际会中做一个忠实于内心的“客观人”,写出客观化的诗。

现代性下的诗,好比在污染土地上长出的毒物或野草,是此刻正在进行的生长或死亡。

17

有人用经验主义替代现代主义。有人以为自己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里,写出的自然是现代诗。实际的情形并不是这样,大量的滥情与粉饰之作都不具有现代性,也谈不上是真正的当代诗。

18

现代与后现代是同构体,它们都在说出非公众的话语。它们是一对幽灵,徘徊在我们的头上,时刻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迫促。诗人承受时代的重压,写出时代的可疑或可爱。

19

现代主义不排斥经典,对语言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像精美的瓷器那样要求。

但后现代则要打碎这个瓷器。它们之间是互否的,也是共生的。

20

在当代,现代性的确立并不十分牢固,后现代却正方兴未艾。前者多数是一些年龄稍微大一些的诗人,而后者则多是更年轻的诗人。

但这并不绝对,新生代诗人正在模糊它们的边界,并把它们统一到诗中。

21

强烈的现代性使读者在全新的精神体验中产生震惊,获得一种充分的语言享受。

衡量一个诗人的写作是否成立或有效,就看他的诗是否具有现代性。缺失现代性的诗无论写的多么“好“都没有阅读的必要。

22

在现代性下,中国当代诗的整体水准获得不断的提升,甚至进入“最佳”状态。应该说,当代诗的最大进步就是诗人们走进了现代性这个语境里,不再哀怨和感伤。

23

现代性使诗人更感兴趣于人类的新经验、新思维。诗人是语言的发明家,不仅命名现实,还在不断修正对于现实的定义。

24

现代性强调个体体验与认知,强调如何确立自我认识的可能和积极的意志,它比实用现实主义更有意义,实用现实主义具有一定的虚伪性,它常常附属于“体系”,使诗人失去自我,最终失去诗的内在。

25

当代诗人既是解构的,更是建构的,以全息的状态去写出当代生活,不断拓展现代性的边际。

26

应该说,现代性的审美过程从词语的偏执到趣味的狂欢,使诗获得了更大的活力。当然,现代性也不是新启蒙,启蒙主义并不是当代诗人的兴趣所在。当代诗人更愿意自我流放,无所依的流放。

27

现代性鼓励诗人勇于进入生活、热爱生活,不管现实生活是光明还是黑暗。诗人登上“现代性”之船,决绝地驶向漆黑的旅途,冒着失去方向的风险前行。

28

探讨现代性,实际上就是在回答为什么要做一个诗人,如何做一个当代诗人。这些问题纠缠着每个诗人的一生,并且最终定义了诗人的不同格局。

29

诗人和他的写作对象存在于同一时空,彼此互为寂寞的参照系。

30

现代性也可以是一种噪音,这个噪音不仅刺耳而且刺心,叫每个读者的心难以安静,或者难以平静。慌乱是这个时代的另一个特征,现代性存在于慌乱甚至荒谬之中——这是从诗人对诗的发现而言的。

31

现代性无所不在,当代诗无所不容。诗人改变不了现实,但可以改变语言的指向。

32

现代性越强,诗就越有力,就越与传统有撕裂感。

谈论现代性,实际上就是回答什么是当代诗。

33

当代诗正在变成行动,它锋利的语言切入生活之痛,创造了值得赞美的新诗意。





形式



1

诗或许可以分三个层面:一是主题,也就是诗的内容和导向;二是语言范畴,是诗的美学趣

味;三是形式,是诗的具体观瞻。

2

形式决定诗的走向和呈现,决定诗的终止,决定诗的最终状态。

诗歌的造化就是形式的造化,体现诗人对一首诗整体性的把握和实践。

伸出一双黑手,握住一缕白光。形式解决了诗人对于感受的准确表达。

3

诗歌没有固定的写法,但最终定格于它的形式,并完成了内容。

对形式的考究,体现诗人强烈的完美意识和对好诗的执着。所以形式与内容是一体的。

4

有的诗人对形式有一种优雅的迷恋。形式是什么?形式是否能够形象地回答诗的优雅?

实际上,在形式这个概念下诗人的写作才具有意义——他写出了具有制式的诗。

形式,意味着诗人为一首诗找到了“家”。

5

简单地说,形式是一首诗各种要素的总和。

是诗人的诗歌趣味、技术手法、用语习惯以及节奏与结构等诸多元素的统一体。

6

有的诗人侧重于利用诗来解释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表达自己所谓“正确观点”。这样的诗人通常把诗作为一个工具——这是一种基于价值观之上的表态式写作,这样的写作往往只是对固有认知的概念化复述,即使拥有诗的形式感也不是好诗。所以,再好的形式也不会成全一首糟糕的诗。

7

面对土地,诗人总是感动于它的淳朴,淳朴是土地内在的形式。

形式是抽象的,它却命名了一首诗。很显然,这种形式化的命名具有偶然性。

8

诗人常常为完成了合适的形式而自豪,有时对形式的考究甚至强于内容。对于比较成功的诗人,对形式的生成与突破更具有挑战性——把形式感视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形式感是成为一个诗人的重要标志。

9

一般来说,优秀诗人很早就在写作中解决了形式问题,在诗坛确立好自己的地位。而那些缺乏形式感的诗人常被遮蔽。

10

好的形式,帮助诗人获得更为有效的阅读体验。

当然,很难说一首诗的形式究竟怎样才是好的,因为形式又是无形的。

11

往往是形式定义了一个诗人。好的诗人总是不断变化诗的形式,这也是风格的变化。

形式是诗人内心律动和语言气息的自然呼应,是诗歌修养的水到渠成。

12

把树木去掉它的水分,剩下树木的标本。而诗是生活的标本。不同的生活决定不同形式诗歌。

所以人们常说,形式既内容,而内容既语言本身。

13

形式在诗人那里不断衍生,像一条河总是不断改变着它的形态。

形式,使诗成为词语的活体,也是一个生动鲜活的整体。

让一首诗按着其特有的状态运行,抵达它的家。

14

写诗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一个人关于形式的游戏,是一生也玩不完的游戏。这是一种并不好玩的游戏,因为形式总是在背后决定一首诗的命运。

追求新的形式感也是危险的游戏——形式常把诗人引向迷途,如果将形式等同于游戏。

当然,合适的形式也会成全一首并不令人惊奇的诗——这是技巧的恰当运用。

15

创造形式就是创造诗,但创造形式往往从内容入手——形式即内容。

16

当找到了形式感之后,诗人会发现写诗是很奇妙的事情,相同的语言,不同的形式命运往往不同。

对于具体的一首诗,不同的形式其效果明显不同。

17

诗人不断地抛弃既有的写作习惯,去寻找一种未知的可能,诗人劳累于形式的再生。

这不仅是对诗的超越,也是对一个时代的超越——形式具有时代性。

18

诗人看见了生活中的一切,他将一切统一于具体的形式之中,仅此而已。

19

诗人存在于一首诗的形式之中。所以,我写诗我存在。

20

一种形式的产生意味着一首诗的完成,

诗在形式的变化中结束或者重新开始,就像春天对冬天的否定,

当然,不是形式需要诗,而是诗需要形式。

21

形式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甚至简单得毫无意义。但你写出的诗往往首先被形式否定,即使写到了结尾,也未必真正完成了一首诗。

形式让诗人存在于他的诗里,并获得认可或否定。

22

形式随“气”而起,而停,是诗人的一件隐形衣。

感知万物,摒弃枯燥的思和想,还要保持虚境,内容决定形式的演变和发展。

23

优秀诗人总是不断地创造形式,似乎比写出某个主题更有诱惑。

形式是“在”的问题,确立了诗人的格局,并区别于另一个诗人。

24

形式给所有“不在”以“在”的居所。形式又是临时的,它正在形成尚未形成,既是局部也是整体。所以,好诗总是首尾相接,难以分辨。

25

诗人在写作的过程中完全忽视形式问题,但一首诗在最后一刻完成于它的形式。

26

一首诗就是诗人生命的一个形式。

写诗是一种体力劳动,要调动所有能量创造出一个美学的有机体。

27

一个诗人是形式的总和。当然,形式不是一切。

28

对于一般化的诗人来说,他们始终都无法在形式中实现内容的升华,不能成为一个有建树的诗人。也就是说,对形式的忽视最终会导致对诗人的无视。

29

从另一种意义上看,形式也是诗的坟墓,而坟墓也是诗的形式,坟墓的内部有诗的灵魂,有最宝贵的存在感。

30

诗人要专注于形式,也要忘却形式,忽略形式——这个悖论的前提是诗人已经摆脱了形式的羁绊,可以随心所欲于诗的形式。也就是说,诗人的写作已经进入自由王国。

诗人为获得“体面”的形式而不断地写作,像一个勤奋的蜜蜂建造甜美的王国。

31

如果为了形式而形式,无异于作茧自缚,语言就会失去自由。

没有什么是最佳的形式,只有完善的写作。所以,形式往往依附于诗人的生命状态而存在。

32

形式有时候让位于内容——为了内容更加恣意。但内容往往就是形式,当形式已经成为写作的自觉时。

33

是的,正是形式雕塑一个诗人,让人们从卷帙浩繁的文本中将其辨认出来。



时间



1

作为一个诗的话题,时间常常用来检验诗的有效性和可能性。

对于一个自觉的诗人,他不想在时间中快速消亡,他要为自己的文本赢得最多的时间。

但正是时间,使无数诗人的面貌渐渐模糊,直至彻底消失。

2

时间不仅影响着一个诗人的存在,还影响着他自己对诗的看法,他甚至会终止自己的写作——因为正是对时间产生了新的认识,才会发现写作的局限或无效。

当然,我们读到的是诗,而不是时间。但没有一首诗不具有时间的属性,没有一首诗最终不是由时间所创造。

3

时间让一首诗具有了永恒性,时间也以最快的速度否定一首诗,进而否定一个诗人。

时间给出一首诗的最大值——如果足够卓越,就绝不会被遮蔽。

时间是诗人的一个魔咒,但也可能是一个幻觉——有的诗人并未写出真正好的诗,却自以为是的以为已经赢得了时间。

4

诗人像一只虫子,他可能在某处死去,也可能正在某处进入了隧道。也就是说,诗人在“此刻”活着,成为时间的化身,他的写作必须及时。

5

诗人每写一首诗,都是一次关于时间的对话。诗人回答时间的提问,一生都在写一首诗。

时间足够漫长,诗人拥有自己的创世纪。

写作是一场马拉松,那些体力足够强劲的人才能走远,进入诗的世界。

6

时间的绝对性,要求诗人做一个开拓者,不管你是青年人还是耄耋老人,都要一刻不停的去面对荒芜,去垦殖,并撒下最好的词语种子。

诗人在时间里日夜耕耘,往往只收获有限的谷粒——徒劳也是诗人的另一种收获,收获虚无的时间而已。

7

向所经历的生活加入质量最重的时间元素,黑的,重金属元素——写诗,在时间这个黑洞里遨游。

8

诗属于对时间的一种期待。时间对心灵的慰藉往往就是通过诗实现的,因此我们只写诗,几乎忘却了时间,甚至勿须知道已经写出了什么。

诗是时间的载体,具有永恒性,因此没有人看见时间,但可以看见诗。

9

当世界只剩下你一个人时,你听见了敲门声,那是时间在敲门。

10

写诗是诗人的天职,天是什么?天就是时间,是诗人对永恒的尊重与期待。

11

诗包含在时间之中,和我们平行。我们只是在感应诗,如同感知时光。离我们最近的往往不是诗本身,而是生活中的各种幻觉。

12。

语言和时间都具有神圣性——所以说诗人是崇高的。

语言应该像时间那样,可以穿越所有的黑暗——把语言和时间统一在一起。

13

诗比时间具象,是树木和尘埃,也是花草和风雨。

诗将时间的概念变成了美学概念,时间因诗而具有温度和各种可爱的表情。诗追赶时间,向着永恒的国度走去。

14

我们最终被遗忘了,连同那些语言,那些有星光的夜晚,那些掉落在地上的树叶和白发,诗人好像是失败者……诗人是时间的另一种形式。

我们只是诗人,我们无法雕刻时间,虽然写出了一首又一首的诗。

诗人不会比时间更具有生命力,因此我们要更勤勉,忘掉自己。

15

没有人能够走到时间的前面,但诗人在不断尝试这样。诗人借助语言之舟,试图进入时间的黑洞,试图让诗进入宇宙的“背面”,超越一切。

诗人是伟大的——像一颗带电粒子,成为宇宙最宝贵的一构成部分。诗人变成了时间美轮美奂的载体。

16

写诗的快乐,就是追逐时间的快乐;写诗的悲哀,就是追逐时间的悲哀。

在时间隧道里,诗是唯一的使者,诗代替存在前行。

17

坏诗与时间无关,注定短命。

18

诗人不去探讨时间的来源,而是探讨时间的消亡。

诗人向往永恒的消亡——这不是诗人的神秘,而是诗的神秘。

19

诗人走在路上,甚至在睡梦中,都会忽然“看见”满天乌云,然后是大雨倾城。这个瞬间,诞生了一首诗。诗,由瞬间给出。

瞬间诞生了一切,包括诗。诗总是存在于瞬间,如流星闪耀。

20

时间是诗人一个永恒的母题。爱与恨,命运与奋争……都在时间中一一出现和结束。

时间让诗人时刻处于巨大的虚无之中。但只有穿越虚无,诗才能进入纯洁的世界。

21

时间使语言褪色,乏味起来。为此,诗人必须使用更前瞻性的词语,寻找和使用从未污染的词语。时间要求语言更荒芜——即生命力的保障。

22

诗人的幸福不是他写出了诗,也不是他朗诵的时候,而是他“发现”了时间的时候,他发现了时间的秘密,并在自己的诗中写出了时间。

23

逃避时间的人,总在写些平庸而琐碎的文字,并且以为写出了属于当下生活的文字,其实他的作品早已过时。

死亡在诗的内部悄然进行,死亡是时间的另一个形式。

24

和时间相对应的,是死亡这个黑洞。所以,必须谨慎地写作,不要在死亡的边缘徘徊——陈腐与陈旧即是死亡的表现。

诗人,首先是一个有死亡意识的人。

25

为了表示对时间的尊重(有时是恐惧),我们要安静地说出最简单的语言,只有纯粹的语言才能和时间长期在一起。

是的,只有最简单的语言可以抵达时间。

26

在白天打开电灯,这显然不会延长白日的时间。我们总是这样自欺欺人地以为是时间的富有者,并写出一些毫无意义的诗——要克制对于诗的自以为是。

27

诗人在对时间的探索中,头发全白,但精神矍铄。

28

再过几天秋天就到了,秋天是个诗的意象,而不是时间词汇。但透过秋天这个意象,诗人可以追寻时间的故乡,有时是徒劳的,只好明年继续。

诗人在明年到来之前,先写出关于秋天的诗章,作为向时间的献礼。

29

在时间的尽头,是诗的家。因此,诗人是宇宙中最神圣的使者。

30

时间完全可以让所有的诗失去光泽,成为灰烬。

时间还会让一个曾经比较好的诗人变得可有可无,成为语言的废弃物。

因为时间,一首诗从尘埃中展显露出来,并形成风景。对于诗人也是这样。

31

没有必要在诗中探讨时间问题,不仅枯燥无聊,也会导致诗意全无。

32

时间和诗一道,对现实给予必要的慰藉。这让诗人感到好奇,甚至为此搭上整个一生,这对于诗人来说已经足够幸福。

33

无论诗如何不朽,都是一种语言而已,很容易因时光而苍白。这不是诗的宿命,而是诗人的宿命。

诗人摆脱自己的语言惰性,成为时间的同行者。




经验



1

毫无疑问,经验意味着一首诗的出处和来源,意味着一首诗的可读性。

经验给予诗人无穷的写作素材,经验成全了一个诗人的自我雕塑。

2

经验是诗人对生活资源的享受与分享,诗人每写一首诗都是对经验直接或间接的表达。

对于诗人,具体的经验往往就是生活本身——由语言完成对生活的化学反应。

在诗人这里,经验不是他的人生哲学,而是写作的永恒对象和命题。

3

诗人所经历、所承载的一切具有足够的沧桑感,因而诗的经验足够令人好奇。

有时,诗人也在诗中质疑经验,这时候诗就指向了远方。

面对经验,诗人需要有足够的抽象能力,否则就无法把具体的经验转化成诗的不朽。

4

那些粗俗的诗往往都是低级经验所带来的——不是什么经验都是诗的对象。

聪明的诗人总是可以使看似平庸之作变成非凡之作——它在诗中改造和沉淀了经验。

诗喜欢新鲜的经验、生动的经验和特殊性的经验。

5

在优秀诗人那里,经验被他精挑细选,从不随便将琐事写入诗中。

而在经验主义者那里,经验意味着一切。所以,有的诗人唠叨、老气,无法写出新意。

经验主义非常容易毁掉一个诗人,它抵消了诗人对直觉的感知力和信赖。

6

经验让诗饱满,风韵十足。但如果用经验代替语言,用经验阐释经验,则会导致诗的萎顿。

7

诗人透过经验看见自己的过去,看见真实的自己,进而看见本质,并把经验转化成诗。

诗人知道什么是诗的经验,他还要走出自己的经验,写出完全陌生的诗——诗的经验也是对生活的创造。

8

经验与才华之间哪个更可靠?无疑是前者;那个更危险,无疑也是前者——如果只是堆砌经验,那就不是诗,尽管看上去非常像诗。

9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诗。但是,有些天才诗人却写出了另一种生活,一种任何人都未曾经历的生活。

诗人,未必一定要在自己的经验中完成写作——人类的所有经验都是诗人的经验。

10

好的诗歌需要好的经验——诗人的阅历总是极其重要,为此诗人要让自己的生活富有魅力。

诗人之间的差异,说到底就是个人生活的丰富性、特殊性、戏剧性的不同。

11

每次写作都是从经验的再度出发,而不是回归。所以说写诗永远是一次陌生之旅。

12

通往诗之途,就是不断获取新经验之途,每个诗人都会筋疲力尽,除非他是个甘于平庸的诗人。但这种心灵的艰辛往往通向高级的愉悦——更坚实的诗歌。

13

经验是诗人对于内在生命的承续,是最深入细致的“自我阅读”。经验虽然不是诗人的坟墓,但诗人很容易被自己的经验所吞没。所以,诗人要审慎地面对自己的经验,不要成为世道的“明白人”。

14

无论如何,不能依靠已经取得的所谓的成功,来代替因为年龄增长所产生的疲态。

厚积薄发应是对经验的运用和发挥,但晚年的写作也不应成为对经验的眷顾。

15

当代诗歌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经验覆盖着经验,诗成为经验的空洞演绎。

经验需要发酵,需要被诗人偶然打开。但,现在许多诗人懒得干这些事,他们更喜欢所谓的随心所欲,似乎经验只是自己的小菜儿,怎么吃都行。

16

个体经验是构筑一首诗的重要细胞,失去个体经验进入的诗歌,难有什么生命力。而用公共经验写就的诗,往往是最苍白的。越熟悉的经验,越容易出好诗。

17

如何使那些令人窒息而又缺乏可读性的绕口文本,生发出必要的诗意呢?那就是减少诗中的普遍性经验,让个体经验呈现出语言的特殊趣味,也只有个体经验为诗带来了真正的可能性。

18

每个句子,每个词,甚至每个标点,都是经验的一部分,必须谨慎处理。

19

诗对经验的依赖越高,就会越个人化——经验总是难以雷同,尤其是心灵里的经验。

所以,正是经验让诗人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写作是对经验的解放,实现经验的升华。

20

诗人不是哲学家,但堪称哲人,尤其是关于经验的认识。诗人不回答经验能否改变时代和个人的命运,却反复回答经验对时代的影响——诗展现和创新了一个时代。

实际上,诗中的经验并不是原原本本的生活,而是对生活的重新安排。

21

不少诗人相信自己的写作是正确有效的,并且用自己的诗否定他人的诗。这种评价体系虽然明显不对,却大行其道——经验主义的误读非常普遍。

22

优秀诗人所呈现的经验,都是诗人反复提纯了的经验,因而往往成为经典。

对经验的不同态度,形成了诗人与诗人之间的鸿沟。优秀诗人站在鸿沟的此岸,看见那些没有生命力的写作在彼岸躁动不安。

23

和优秀诗人交流,实际上就是在欣赏他的经验,以及对待经验的态度。

优秀诗人总是能够别出心裁,即使是写一首应景之作——因为他尊重经验。

24

如何利用好自己的经验,可以看出一个诗人是否能够窥见生活的本质,能否在现实中找到“毒”。或者说诗人对经验的认识,需要打破常规,并善于去发现经验背后的诗性。

25

你有哪些与诗相关的经验?你如何处理日常经验?是否从中获得了诗?

26

在已有的经验里写作,就如同走在一条老路上,虽然舒服却难以看到新风景。

新的经验必须从放弃旧我出发,包括那些所谓的传统。一个优秀诗人,几乎一生都在克服各种惯性,并对惯性写作进行必要的抵制。

27

经验不是年龄问题,但确实与年龄有关。青年诗人往往不会主动寻求经验的帮助,而老诗人则往往沉湎经验不能自拔。

即使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也未必懂得经验的重要性,他很容易形成一种空洞的诗学——陶醉于自我情绪的宣泄之中。

29

中年人对经验有着极强的整合能力,并不断在文本中自觉生成诗的经验。

中年诗人走出经验的羁绊,进入天马行空的词语世界——中年写作的前提。

30

阅读一部奇书,会获得一种奇特的感悟;去一个陌生地,会发现完全不同的生活和习俗。

对于诗人来说,只要能获得一首好诗,适当的冒险永远是必要的。

31

经验一旦成为诗人的依靠,诗人就开始衰老。而新的经验往往对应新的语言,因而诗人总是不断地放弃过去,把身心投入未知的生活。为了一首好诗,有时却要放弃经验。

32

虽然诗人并不确定正在写作的诗是否能够成功,但他必须要在诗中展现出从未体验过的经验,而这也是写诗的一种乐趣。

33

诗人喜欢变化,喜欢自我更新,喜欢新颖的生活——诗人在写作中重新认识和确认经验。



语言



1

当代性问题,归根结底是语言问题,就是诗和对象之间的能否实现有效对话的问题。

语言把诗带入了“当下”这个场域,远离所谓的经典。语言使诗产生阅读的期待。

2

诗人把生活放置在此刻的语言里,形成生动可感的文本。

当诗人进入到当下的语言中,便获得一种全新的诗学观念,就会写出一首新的诗。

3

今天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产生今天的语言。诗人不写昨日之诗。

当下的语言,每个词都在共振,并互文——所以,诗就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意义。

4

诗与现场是互构的,不承认这个就不能找到今天的语言。

“现场”是当代诗的重要元素,它指涉了神圣与平庸的纠结,指涉了个人意志与公共话语的缠绕。越是现场的,越是诗的。

诗出现在“现场”,“现场”是诗的语言发生器。

5

语言,就是诗人的存在与生成环境,是时代特征与个人际遇对内心的影响。

当我们考察当代诗歌,首先面对当代的语言。如果我们开始写作,就是在当代语境里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定义生活。

一般说来,当代语境的基本特征是碎片化,以及浑浊和混乱,甚至有些病态。当然也有安静与深邃,关键看你如何看待这一切。

6

诗人如果看不到伪现实的存在,就会被假象蒙蔽,进行自我粉饰和被粉饰——导致语言的滥觞,当下性语言就是去遮蔽的写作。因此,当代诗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实现客观化的敞开,并深入到词语的内部去发现本质。

7

语言是诗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但也是诗人的姿态问题。

诗人如何对待当下的社会问题,如何看待自己成功与窘困,决定了其语言的趣味与格调。

如果诗人只是沉湎在某种温情中,漠视甚至暧昧不义现象,其语言自然就无力,也谈不上具有当代性。

虽然身处同一个时代,不用的诗人往往有不同的语言观,构成了诗人之间的差异性。

8

一杯水,它是红色,也可以是绿色的,具体什么色彩由诗人此刻的语境决定。

也就是说,语境决定了每个词的词性,决定一首诗的总基调。

语境是一个时代的语言环境,决定每个词此刻的性质。

9

如果把诗放在“当代”这个驳杂而无序的语境下,传统的局限性一目了然。

诗人主动进入当代这个语境,就会主动进行真实而客观化的表达,写出有力量的诗。

10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也是思想的构成或本身,是个人意志对时代的把握。

简单地说,语言是诗人的气场,能量场。语言是诗人的空气,诗人时时刻刻都在呼吸它——随时发现发光的语言。诗人写出什么样的诗,由这种发现来决定。

11

强调语言对诗的作用,实际上是强调诗人必须把自己的思考放到语言本身上来。

而语言即生活本身,生活的丰富性决定了语言的丰富性,进而决定了诗的命运。

12

某种角度上讲,生活就是诗人语言系统的自主运动。因此,诗人总是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但精神是抽象的,而语言是现实的,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存在。

毫无疑问,语言是诗人的后花园。

13

那种混乱的诗,说明诗人的语言处在烦躁状态上。当然,时代的喧嚣不是语言的喧嚣,二者没有必然联系。优秀诗人的语言总是安静的,并且异常尖锐。

即使身处“病患”的环境下,诗人也要从虚幻中分离出健康的语言——从这个线索,可以解读当下诗的另一个走向——先锋性。

14

语言属于存在的范畴,语言存在了诗,语言不断生成陌生化的诗。

15

语言也是世界的演变和状态,包含了表象与内在两部分,诗是这两部分的统一体。

16

诗人不断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和认识,使自己的语言系统更完整,更强大,也更独特。

诗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主动地进入到语言的主体中,这就是积极的匠心独运。

17

在垃圾场这个词面前不要做浪漫主义者,不要去感伤时弊,而应学会痛定思痛,要做一个具有时代精神的诗人。

18

语言问题,实际上检验了一个诗人的立场。

强调语言的主体性,就是强调词语的能指和客观,强调诗人的写作要符合当下性。

19

面对相同的场景,不同的诗人会写出不同的诗。诗的奥秘就在于此,你的语言不会由另一个人说出,绝不会。

20

在公园里,那些老大妈唱红色老歌,她们活在“红色”这个语言系统里。

你写着阴翳之诗,你必定活在暗淡的生活中。

语境决定你活在今天还是活在昨天,决定你是否开启了有效性的写作。

21

不断更新对语言的认识,找到语言最根本的精神特质,就会写出更具个人气质的诗。

所谓诗人对时代的超越,无非就是让语言指向遥远——语言从来都是自由的,千万不要禁锢它们,更不要给它们戴上镣铐。

22

每个诗人都只活在自己的语言里,因此诗人要不断确认、调整和升华自己的语言。

如果仅仅沉湎在自己固定的语言里,他的写作就成为无效的复制。

23

在广场,有的诗人获得悠闲的语言,有的诗人获得一种时间的语言,有的诗人获得一只和平鸽的的语言……不同的内心需要,产生不同的语言。

24

在同一屋檐下,却生活在不同的语言中。语言使诗人永远都只做自己。

25

很多人只是按照惯性写诗,几乎从未怀疑过语言来自哪里,是否已经陈旧过时。

那些早已死去的词,那些无聊的细节,那些乏味的故事,不应继续出现在诗中。一个真正诗人,对语言的要求必定十分严苛。

26

语言像湍湍流水,在诗人心里激荡,奔流不息。语言又是固态的——以雕塑的形式完成诗

27

诗像一个婴儿,诗人要小心翼翼地写出她。胆战心惊地敬畏语言,永远都是正确的。

28

语言可以不断繁衍,像宇宙的繁星那样自我照耀——诗人对语言的富有是一种绝对的美。

29

语言永远不会衰老,更不会死去。关键在于诗人如何激活它们,并创新了语言的本意。

30

诗的民族性问题,既是观念问题,更是语言问题。实际上离开了语言,诗的民族性本身就值得怀疑。所以,我们说中国话,写中国诗,给全世界看。

越是本土的语言,越具有先进性。

31

当然,在“你”的世界里,“我”并不存在。语言具有排他性——优秀诗人总是发出自己的声音。

32

鱼在水中,水是流动的。你可曾捕捉到即将消失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体验到写诗的快乐?

33

语言影响和左右着诗人的写作,而诗人自身也是语言的一部分。

但诗人在语言面前总是谦卑的。




想象力



1

想象力是对想象的发挥与推动,是诗人强大语言能力的保障体系。

想象属于一个美学范畴,而想象力近乎力学概念。

2

诗人凭借其想象力实现语言的飞翔,放大诗的空间,使一首诗有它值得期待的“大数”,这个“大数”就是读者即将进入的那个世界的“无限边际”,它是由想象带来的,而想象力是实现这个“大数”的根本保证。

3

诗人对世界的观察和感应从来都是瞬息万变的,但也是全景和立体的。由此,诗人的想象力才会变得更强劲。

诗人的想象指向历史,现在和未来这三个维度。

诗人写诗,可以理解为是其在这三个维度上释放语言能量的过程。因此,必须有足够的想象力助推词飞翔在无际之境。

4

诗人凭借想象力超越现实状态,进入“幻境”中的新现实。

也可以说是想象力让诗人始终充满激情,去创新诗。

想象力是否足够能动,往往决定了诗人能否进入更加完美的奇思妙想状态。

5

想象是诗人在非自觉状态下对“他乡”的原始性瞻望,通常是梦寐状态。而想象力让这种瞻望最终得以践行,实现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抵达。

6

诗人的想象怎样才会越来越丰富?如何不会枯竭?如何能够伴随着岁月的脚步得以完成一首又一首诗,这取决于这个诗人的想象力是否“够用”。

7

诗人如果丧失了想象,就没有了写诗的可能。

诗人如果彻底匮乏想象力,必定是毫无气象的诗人,必定是乏味到家的庸俗之辈。

8

每写作一首新诗,都是对诗人想象力的重新检验,尤其是要写出一首比较好的诗。

想象力的衰竭,将直接葬送一个诗人的诗歌生命。

强调想象力的作用,就是强调诗人的写作是一次力学运动,要体现出对语言非凡的驾驭能力和强劲的生成能力。

9

有时候,人们总是强调想象的作用,认为只要想象足够奇妙,就能帮助诗人完成一首好诗。但实际上,他的诗并没有飞翔起来,没有形成必要的张力,没有从文本中实现飞跃。这就是他的想象力太弱,与一般读者毫无区分。

10

想象力还是自信的源泉,为诗人持久地遨游在语言世界里提供保证。

11

想象力来自诗人对好诗近乎本能的渴望,来自诗性的血液,是其对完美性追求的大暴发。

想象力越激发越多,优秀诗人都有很大的“文胆”,而平庸诗人只会写些谨小慎微之作。

12

诗人如果失去了想象力,他即“死去”,他再也不能让司空见惯的词语从纷杂无序的世间腾空而起,成为美的化身。

只是少数诗人拥有足够多的想象力。诗人要善于给自己的想象力添加一种“制剂”——有氧的思想。

13

在语言和想象之间,存在一个互构的问题,它们有时候互相转化,彼此共生,有时候彼此分道扬镳,互不相关。想象力将语言和想象最恰如其分地合而为一,形成一首好诗。

14

想象力使词语得以穿透阴霾,看见光明,也使词语穿越阳光,看见黑夜。想象力,让诗人拥有一双奇特的眼睛,看见正在生长和正在消亡的一切,包括时间。

正是因为拥有非凡的想象力,诗人为语言找到了一个又一个新“家”。

15

在想象力的作用下,诗人让那些平庸的日常显示出雄奇和伟岸的一面。

想象力匮乏的人,即使面对富有诗意的对象往往也是束手无策,难有作为。

16

人们或许并不缺失想象,而是缺失了必要的想象力。

而一个伪诗人,早已失去了想象力,他只能是玩弄语言。

15

想象力帮助诗人战胜了各种挑战,使语言的疆域不断得以扩张——好诗在“他乡”。

18

对于今天的诗人来说,缺乏想象力几乎是普遍现象——集体缺乏激情?

为什么古时候的诗人如同天马,可以在语言的国度驰骋不倦——仅仅只是更淡漠名利?

19

是非凡的想象力,使诗人一直到晚年都笔耕不辍,并依旧好诗不断。

想象力让诗人真正强大起来。是的,诗人的内心世界必须足够强大。

没有想象力的诗人甚至写不出一首很坏的诗。

20

为了获得更多的想象力,就要减少各种禁锢,保持思想的活跃与精神的独立自由,并不断去开发和训练自己的意志,更加专注于严谨的诗学理想。

任何精神的桎梏,或自我的束缚,都会损伤一个诗人的愿望,减少他的想象力。

21

毫无疑问,保持必要的生活激情,是激发更多想象力的根本。

很难想象,一个对生活麻木不仁,对生活失去热情的“局外人”,会去积极拥有想象力。

22

对思想的穿越总是异常艰难的,唯有想象力可以实现。诗人要像隧道建设者一样,时刻期待着与外部实现“贯通”。

23

当门“咣”的一声,你的某个想象顿时消失,但想象力还存在。想象力使诗人有机会重新还原一首诗,尽管这很可能是另一首。想象力比记忆更可靠,具有创造性。

是的,是想象力创造了诗,而不是记忆。

24

诗人一次次进入另一个现实——语言的现实,比生活现实更真实的现实。

诗人只有进入了这个现实才能写出诗。

25

想象力让诗人对诗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去追求语言的极致。

26

每一天,我们都消耗着自己的想象力。每一刻,想象力都在诗歌中得到新生。

诗人在写作中现实对想象力的再开发——因此,诗人应该更勤奋。

27

某种角度上讲,诗人的任务就是增强人类的想象力。

28

只有一点想象的天赋是不够的,当年龄稍大一点的时候,想象就离开了他。

凭有限的想象力写出一首或几首好诗,不是一个大诗人。

29

想象属于童心。

想象力属于一个健康的中年人。

30

让心灵跳动的更有节奏,更有力量,让自己保持一种“抵御”的姿态,这关乎想象力能否持久并越发强劲。从延迟写作年龄这个角度讲,诗人除却保有青春斗志,还应该让体格强健,可以承受更多的语言压力。

31

对于诗的期待,就是对想象力的期待。具体到个人,就是每首诗都应是无与伦比的。

诗人,应该让每个词都不死,不旧,像刚刚诞生。

32

写诗,无非就是展现诗人的想象力。

33

我们依旧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仍然拥有足够的想象力,我们还能够写出更好的诗。

是想象力,帮助诗人超越平庸实现了不朽。






1

毫无疑问,诗人通过词抵达诗。词,是诗最后的故乡。

而诗人必将活在他最热爱的词里,活在那些具体而有温度的词里。

2

一个诗人是否拥有无可匹敌的才华,取决于他的词是否鲜活、有力,是否可以承载他的思想和一切与诗相关的梦想。

词好比诗人的子弹,从他的内心深处奔涌而出,带着强大的力量。

3

诗人的词往往不在字典里,而是存在于天地间,或者天地之外,具有神秘色彩。

如果诗人仅仅是使用成语,就会有重复别人的危险,这令好诗人所不齿。

4

诗人一生都在开发词,为了写出别人没有写出的诗,直至写出卓绝的风度。

对词的态度就是对待诗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一个诗人是否具有执著的理念。

5

诗人透过词创新了生活,透过词丰富和生动了日益失血的现实。

6

是平庸的诗人还是优秀的诗人,区别往往就在于如何使用词,如何发现词。

词不仅仅是诗的细胞,更是诗的生命——词与词之间能否形成摩擦力,词是否具有个人气质,是否能够穿越现实抵达辽远,关乎一个诗人的精神志趣。

7

很多时候,人们记不住整首诗,记不住其中的句子,但某个词一直被记着。

一个词往往救活了一首诗,甚至就是一首诗的全部。有时,一个词可以影响我们一生。

8

对每一个词都要有敬畏之心,不随意处置,要考虑是否合适,是否足够必要。

词在诗中必须是唯一的——诗人必须找到最到位的那个词,把它安放在诗句中,这往往非常困难——写诗的艰辛莫过于选择最恰当的词。

9

诗人如果只能写些平淡无奇的诗,毫无新意,这是最令人失望的。而有些著名诗人也是如此,当他们赢得了名分之后,便失去对于词的自觉,写出很糟糕的诗。

所谓无效的写作,首先是对词失去了激情,沦为俗语的使用者。

岁月是公平的,岁月将荡涤那些腐朽的词——否定了一个诗人。

10

词是有生命的,而有的词已经死掉了,不宜再出现在诗中。

死去的词也可以重新唤醒——关键在于赋予其新的语境。词的时代性,要求诗人敏感于所有的新生事物,对生活存有好奇心。没有绝对的新,只有新的认识论。

11

新春就要到了,我写下“新春”这个词,但它是一个旧词,从古至今仍在使用。我使用“新春”这个词,但并不是一首关于“新春”的诗。

诗人的工作有时就是驱除残留在词上的污垢,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

12

词有无限的能量,就看诗人能否让其得到发挥。

词不会枯竭,只要诗人善于寻找,善于发现和创造。

实际上,人们对词的本义常常存在严重的误解——人云亦云不是真正的诗人。

13

远离公共语境,克制自己的随意性,尽量不去阅读那些平庸之作,会保持对词的尊重。

要隐忍于词,等待最好的那个词,这是诗人的一种洁癖——优雅的洁癖。

14

现代汉语可以自由地生发出无数的新词——现代生活打开了语言的空间。

诗人只要置身于生活,就要积极去发现汉语中最有意思的词——这便是诗的发现。

15

对于诗人来说,词不是语言学问题,而是诗学的问题——关乎诗人的诗歌立场。

而词是一个永恒的在场者,诗人找到了词,就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16

词像一种有氧物质,流动在诗人的血液里,给诗人无穷的写作欲望。这些有生命力的词,不断激活诗人的想象,代言诗人的肉体和心灵。

17

词决定诗的纯度,要提醒自己不要玷污词——必须谨小慎微地进行写作。

诗人的日常功课之一,就是将诗从一般意义的词那里分离出来。

18

完成一首诗,就是对词的集中消耗,为了写出下一首诗,要准备更多的新词。

19

词,带给诗人意外的惊喜——当你偶然发现了一个词的妙用。

更多的时候,诗人保持着沉默,直至一个词破土而出。

20

用一生的时间来献给词,就是一个好诗人。

21

阳光又来到了窗前,这久违的温暖该用怎样的词表达?

什么样的词才能让这种温暖被更多的人感受,并产生足够的期待?

我的意思是你是否想过用一个新词来重新命名阳光?并表达出温暖的新体验。

词的平庸,只会让诗人更加平庸。

22

诗人写诗,有如电流从身体穿过,而好诗的来临如是醍醐灌顶。

善于关注词的变化,在一般性中寻找词的特殊价值——释放词的电能。

23

词是有重量的,当它指向大地;词会飞翔,当它要远离。写诗,就是写出词的即时状态。

所谓读诗只须读三行,就是看这个即时状态是否真的可以被感知。

24

我们说出的,我们记忆的,我们遗忘的,我们经历的,我们幻想的,我们期待的,都只是一个个具体而抽象词而已——诗人用诗收留它们。

25

命名的可能,必在于词。

一个大诗人,一生就是在对事物进行命名。而完成这项工作,词是唯一的工具。

从根本上来说,诗人要一切从词的立场出发去使用词——让每个词都精准地对应了个人生活的每个细节。诗,浓缩了诗人的一生。

26

如果没有把握,宁愿为一个词而放弃一首诗。

如果勉勉强强地写就一首诗,会构成对诗的诋毁——因为没有写出必要的词。

27

诗人是词家,像一只蚂蚁啃着词的骨头。

28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但是词可能正在死去。

冬天,万物凋敝,词可能正在复活。词,有自己的活法。

词,不依附于你的主观。词,反对所谓的规律性。

词是自由的。必须给词更多的自由——为了诗的自由。

29

通常情况下,几个词就能构成一首不错的诗。从这个角度上讲,写诗也是关于词的游戏。但这个游戏是词自由完成的——凝炼而轻松,沉重而清晰,繁复而简单……

30

诗之路,就是通往词的艰险崎岖之路,因此,诗人变得越发沧桑。

31

不妨从一个词开始,去致力于做一个优秀诗人。这个词锋利无比。

32

词的光芒,可以照耀人性。正因如此,诗人写诗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享受。

词让诗人回到爱中,尽管诗人已然垂垂老矣。

33

只有词可以永恒——这并不是诗人的极端,而是诗的极端。



后现代



1

后现代通常被认为一种非主流的多元化精神诉求,这实际是一种对后现代的误读,是建立在一厢情愿基础上的认识。

后现代就是一种当下的即时存在,是对当下精神的概括。简单地说,后现代是现代主义之后各种思潮的统称。

2

从某种角度上讲,现代主义已经寿终正寝,人们不再秉持建构在秩序之下的艺术观、生活观和价值观,不再追求抽象的完美,变得更加理性和本质。

对于诗来说,后现代已经占据了语言的高地——就像精致让位于粗粝,秩序让位于混乱。

3

后现代将诗人们带入了“一片荒芜”杂乱的现场,诗人的写作不再是对神圣的仰视,也不是对完美的崇尚,而是对真实的反复质疑和辨识。

诗,拒绝一切粉饰,甚至拒绝诗是诗——互否是后现代的重要特征。

社会与时代已经进入到后现代这个新的历史阶段,诗,焉能其外?

4

写一首诗也是写无数首诗,写无数首诗也可能都是无效的。

无论是一首还是无数首诗,诗几乎无法写出——在后现代这个语境里诗人无以可为,又只能如此为,经典性早已失去了它往日的光环,剩下的大多是碎片化的局部。

5

后现代深化了形式对于生活的重要——符号学更受推崇。

有人说,人类正处于某种绝望的边缘,或者其中。这表明颓废和精进在发生摩擦——好诗和坏诗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厌恶贵族气脂粉气,厌恶矫情和虚构,且不再寻求不朽。

当然,真正的好诗还是存在的,那就是指向社会现实,而不再是幻觉本身。

6

诗需要力量。诗的力量不只是来自于爱,也可以来自非爱。

诗不是软体的,它呼吸于“今天”这寒冷的词里。

7

在前方是一座城池,这座雾霾的城池,就是后现代的家。那里不只是居住着冒牌的诗人,也生活着冒牌的非诗人。

我们都是其中一员——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真实的写出那座城池,而不是选择逃避。

8

现在是几点钟?是不是该吃下最后的晚餐了?

不,最后的晚餐已经结束,人们早已告别了那个时代,后现代拒绝吃下这个“晚餐”。

9

写诗是危险的游戏,但还好,不是危险的职业,诗人随时可以终止这个游戏。

有的诗人自杀,但更多的诗人在继续生活,从事其他事务。大家都是似是而非的诗人。

10

站在田野里,看苍鹭觅食或者飞走,这是80年代以前的记忆。记忆埋葬了一代人。

现在没有了苍鹭,但我们却说它们依旧存在,只是形式不同。

11

拒绝对话,是后现代的又一个表象。孤傲源于对孤独的迷恋和否定。

什么时候看见了自己的反面,什么时候就找到了另一个自己——找到了诗。

12

谁越来越虚伪,乃至于侨情和自恋,写着阳痿之诗?

13

生活中,我不愿见到那些所谓的诗人,不愿和他们说话。我们之间有什么好谈的呢!

那些所谓的诗人总在试图标榜自己的技艺,这种自我欺骗的派头令人作呕。

14

世界上只剩下很少的诗人了,有的地方一个人也没有。

那些整日里喟叹生活乏味的人,不是诗人,找不到北的人也不是诗人。

15

就写作本身来说,诗人回到诗中去就是走进语言的坟墓。诗人写诗就是完善这个坟墓。

也许这本身并无意义,后现代就是没有归宿的归宿。

16

耕种吗?当春天就要到来的时候。耕种不是目的,耕种的人是荒芜的人。

是否可以在田里种植一种叫做荒芜的植物,让它结出更多的荒芜?

用这个比喻来阐释后现代显然是笨拙的,但很相似。

17

我们经常吃改良主义的湘菜。诗歌不是被改良,而是“改坏”——诗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回到“美术”这个界面上来。

写诗,就是对传统和现实的改良,就是颠覆。

18

两个人谈诗可能不如三个人一起谈诗,但四个人谈诗就很不靠谱。诗歌的数学就这么简单——发声的人总是越来越多,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19

谁仍对诗执迷于它的无用之用?

诗歌这扇门并不是谁都能进来的,但诗人却一次次不请自来,留下一堆废话。

20

志向太大的诗人,总是无法完成最后的诗。我们到底是否在路上?我们到底是不是一个真的诗人?很多人都在写没有当下性的诗——好像时代是一次彻底的误会。

21

在我的童年里乌鸦是不祥之物,但现在它是时代的精神象征,神圣而不可忽视。一只乌鸦在眼前飞过,一只后现代的乌鸦,从来没有发出过声音。

22

诗人追逐岁月的沧桑变换,一次次否定自己的诗,以其实现对当下的认知。

诗人是时代的先知——知道时代潜在的秘密,写出时代的真相。

23

今晚,写诗重要还是做爱重要?难道真的有人期待你写诗吗?

24

复古情结时常甚嚣尘上,因为总是有很多人无法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有的诗人写出的只是自己的末路,而有的诗人却写出了出路。

25

我不想等明天过去再去天津,天津只是一个词,随时可以写出它。但我并不去寻找这个词,只是在诗中抵达或离去。写作的目的不是明确的,但写作本身产生意义。

26

在诗中撒些辣椒粉,但不要放盐,盐这种物质属于另一个时代。撒上硫酸?不,硫酸也是另一个时代的。现在,越是轻的越重要。

27

分行的可能不是诗,不分行的可能更不是诗。这个小把戏,不会有人继续上当。

这不是以貌取人的时代,必须写出干货——写出平庸的真实。

28

诗人背着包在路上,诗人把自己打扮成行者。有时,诗人试图不让他人看清本来不需要看清的面孔——这像是恶作剧。是的,好诗往往不是诗,只是面目。

所以,读者往往注定是徒劳的,尽管他们认真得很,也很难读出这个真实的面目。

29

好诗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你是否可以可出三条标准。 30

很多的事情都和3、5、7这几个数字有关。是什么让这几个数字的空间足够大?

是的,命运仅仅存在于数字中。好诗也是这样,存在于抽象的数字里。诗人要有耐心数下去。

31

有必要算一算,诗人们一共写出了多少废话。

32

人类越来越渺小,甚至并没有蚂蚁更加坚强伟大。

有的诗人已经偏离了自己,但仍在伪装成一个了不起的人。

33

无论你是否同意,蚂蚁都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诗人。



直觉



1

直觉是诗人对切身感受的最初判断,是对物象的第一次植物属性的反应。

直觉往往只是唤醒了诗人潜意识里最原初的信息,因而更加可靠。

直觉是主观对客观的信任,这正是诗人所需要的——有效的“第一次”产生诗。

2

在某个瞬间,世界可以是圆的,也可能是椭圆或是三角形的,全由直觉给出判断。

世界被直觉定格于瞬间,诗是关于这个瞬间的具体表述。

3

诗人依靠直觉感知世界的瞬息万化,并获得原初的心灵体验,写下他的一首诗。

直觉像蜡烛被点燃的那个时刻,接下来才是烛泪,而诗从点燃那一刻开始出现在诗人的大脑中,并逐渐形成文本。

在自觉的作用下,诗人写下关于此刻的几个词,往往不需要更多。

4

诗人相信自己的直觉甚于相信语言和经验,诗人凭借直觉唤醒心的麻木。

直觉给诗人带来莫名其妙的触动——哦,莫名的,往往是诗的。

5

有的人总是依赖所谓的诗学,写出那种标准化的诗,但就是不生动。

有的人以为“向生活挖掘”就是写经验,但诗并不是“挖掘”出来的那些道理,而是在直觉中“忽然”出现的状态。“挖掘”只是诗人平时的基本功课,与自觉无关。

6

生活在直觉中,一生都是诗人。相反,当一个诗人的直觉彻底钝化或者被其它意识活动所蒙蔽,就只能凭借知识体系去写诗,那他就不再是有创新能力的诗人,这类诗人比比皆是。

7

直觉离天真最近。天真,是诗的代名词。

诗,离所谓的思想是很遥远的,甚至不相关联,但思想常常被利用。

诗,透过直觉而抵达语言,并不是透过思想抵达美。

8

思索在“夜”里进行,在“黑暗的意识”中完成,在那些“死亡”的边缘运行。这些引号是对直觉的特指,是直觉的发生。

9

诗人的内心永远有一盏不灭的油灯,它照亮语言的黑暗。因而诗人总是处于最敏感和敏锐的状态上,随时记录生活所经历的光明,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光线。

诗人时刻提醒着自己,活着就要更敏锐地捕捉自觉的影子。

10

诗人不像哲学家那些对人、生命、死亡以及时间和命运进行阐释,诗人只是等着直觉的出现,就完成了对这些母题的定义——尽管只有直觉是不够的,但一个奇妙的直觉往往带来一首奇妙的诗。

11

直觉要求语言要有“生涩感”,最好是一种未曾被别人使用过的语言。

语言不能成为直觉的阻力,诗人的写作应当建立在“随心所欲”的基础上。

诗人逐渐地建立起自己的写作习惯,随时满足直觉的到来。

12

一个诗人的成功,就是他一直相信并准确无误地表达了直觉,并通过直觉的升华进入更强大的内心世界。而一个诗人的失败,是他一生都在抽象世界里,写着无聊的“体会”。

13

诗人的写作是一种直觉的文字化过程,诗人几乎并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在诗对直觉进行转述过程中,诗人要调动他的全部智慧,包括所有的词。

直觉可以带来灵感,但不是灵感本身,诗人要有自觉意识,才能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直觉。

14

直觉并不完全就是视觉或者其他感官的直接经验,还包括记忆的闪现,包括梦。

15

诗人必须学会看见事物的反面,看见自己的反面,看见内心的反面,看见爱的反面,看见诗的反面。看见时代的反面。

也就是说,诗人从反向的角度验证直觉的可靠。

16

是的,诗人是直觉的主人。但过于世故或城府太深也不合适做一个诗人。

17

当诗人进入写作状态,脑海中会不断涌现出千奇百怪的意象——它们也从属于直觉。

18

诗的走向通常由潜意识决定,诗人似乎并不主动控制一首诗的走向。

诗人一边写诗一边看着外面的风景,无论是飞鸟还是汽车,都会在不知不觉间决定这首诗的走向。诗人凭借直觉,将潜意识里的活动与现实场景定格于一首诗中。

19

诗人或许并未看见水在流,并未看见树在动,也没有看见天空下有飞机滑过……

但他却相信这一切的存在,存在于他的直觉中。语言对直觉有强大的驱动作用,这为诗人的写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20

错觉也会出现在诗中,构成奇怪的风貌。诗人随意敲打手中的键盘,经常敲打出并非想写的诗——但,这首诗却会在某个读者那里得到回应,唤醒了他的直觉。可以说,诗人的写作往往就是由陌生的读者来完成的。

21

下雨的时候,想起了往事。接下去该干什么?很可能是写一首关于下雪的诗。

22

写诗好比独自一人喝酒,不意味着没有知音。

知音从直觉出发,它往往就是你的孤独而已。

23

诗人喜欢早晨的日出,也喜欢中午的烈日,也会喜欢黄昏里的夕阳。只要是直觉被唤醒,即使身处黑暗的夜晚,诗人也会看见光明。

诗人写诗,就像一台照相机反复曝光自己的直觉。

24

当你的内心变得越来越混乱,麻木,甚至没有了痛点,直觉也帮不了你。

关键是要有足够多的热爱——热爱来自于对直觉的自觉。

25

对于诗人来说,大脑越是处于“无知”状态,就越容易受直觉的支配。

正因为如此,人们说诗人是人类的孩子,总是显得有些幼稚。

26

那些承载了“使命”的人,天啊,他们多么可怕。他们不断地说出假话,说出违心的话,说出颠倒黑白的话,自己却以为十分正确。

27

当然,直觉只是完成一首的前提。一个成熟的诗人,首先体现在对直觉的把控上,他不会在“放纵”的状态下,完成一首毫无把控的诗。

28

一首诗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甚至需要一个月或一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诗通常是在缓慢的运行中向你靠近。直觉,会不断地形成有效的催促。

29

画家可以在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完成由某个直觉所带来的画面。

诗人对直觉的克制,体现出另一个优异的品质——平衡感。

30

有人看日历写作,日历成为他的直觉发生器。这是一个气象预报员诗人,很容易失于肤浅。虽然观察天象确实会产生直觉,但这与诗的直觉并不是一回事。

32

诗人把整个宇宙装在心里。所以,安静出好诗。

31

诗人不惧怕衰老,不惧怕直觉的丧失——他保持着最强的感知能力。

诗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那就是除了写诗,诗人还经常锻炼身体,活络神经系统。写诗是一种体力活,没有充足的体能无法产生更多的直觉。

33

直觉给语言带来生命,这是诗人伟大生命的诞生。





1

诗,是一个最生动的字,也是一个最孤独的字。

2

当眼睛被蒙蔽,心灵处于黑暗之中,我们还会被某种冥冥之光所指引,还会期待有一个明天的存在,还会给自己一个机会,这就是诗带给我们的。

诗保留了人类精神最后的火种和最后的希望,因此诗是什么的,几乎无法说出。

3

在没有激情的时代,在爱流失了的土壤里,在心的沙漠,诗是唯一活着的生物。它坚强的生命根系扎在坚固的磐石之中。

诗如同来自另一个天体,携带着永恒的光——诗人时刻都在自我启迪,如是专属的道。

4

我们和诗的距离,小于两个词之间的距离,大于和另一个宇宙的距离。

所以说诗人写诗,就是去寻找未知——可谓历经千辛万苦。

5

内心有一个野兽;内心有一个惊雷;内心有一座花园;内心有一片天空;内心有一片大海;内心有一剂苦药……诗让人们感到无比富有——他拥有完整的世界。

6

今天夜里,你看见繁星了吗?繁星曾经是诗,现在还是诗,但天亮了很可能就不是诗。

是与不是取决于它是否构成你此刻的观察对象,是否唤醒了你此刻的激情。

7

诗是一种最澄明的语言,澄明是经过浑浊后的清澈,是一种时间效应。

诗无处不在,为人类所共有。诗又在另一个地方,常与人们失之交臂。

诗人对诗的信任,源自于对“惊喜”的信任——只要写出,诗人就获得一次完美的彩虹。

8

诗是最有力的声音,但诗几乎从不发声。诗人喜欢沉默,并不是故作高深。

9

诗人不为写不出诗而烦恼,而为写出的不是诗而羞愧。

诗人这一生到底和诗有什么关系呢?假如诗人放弃了诗,诗会不会找上门来?

诗人整日做着各种各样的梦,自称为白日梦。诗人具有白痴和先知的双重性。

10

诗存在于空中楼阁,所以写诗是把幻想落到纸上的过程。

诗也存在于现实的每个场景中,但也可以不是场景,而是场景在某个向度上的升华和抽象。一般说来,诗在八百米深处,是那些乌黑铮亮的煤。但有时也在天空,是云在流浪。

11

我偶尔会抽支烟,觉得抽烟和不抽烟是不一样的。抽烟时好像有某种东西从体内飞出去了,那么轻的东西,我抓不住。诗,很轻。

12

诗不是训导别人或自己的箴言,虽然诗很像箴言。诗很机智,但不是哲理,尽管许多人以诗句作为座右铭。诗很悲情,但不是愤懑本身。诗也很烦恼,但绝不是乖戾的暴躁……诗就是诗,有它自己的逻辑,是一种最简单的思想,因而它是绝对的美好。

显然,那些集体性主题词,那些无聊的宣言,那些大话……都不是诗。

13

一个诗人走过来,他没有什么表情,他只是刚刚写出一首诗而已。

一个时代结束了,人们只是换了件衣服而已。诗,不断变换肤色,或称之为当代性。

14

古人更喜欢狂放不羁?其实,对生活的任何假想都与诗无关。

诗和每个同代的人进行着对话,它能够听懂所有人的声音。但只有诗人将其转述出来。

诗是通灵的,人们在诗中不断受到神圣的启发。

15

我通常在下午三点后写诗,其他时间写的可能也是诗。诗很可能是诗人的偶然习惯,甚至是一种恶习。但,必须承认诗是时间的一种智慧,具有偶然性。

16

向平静的水面扔一石块,砰的一声,咚的一声,嗵的一声,很空。

诗,就这么简单。语言之难就在于抓不住这个“空”。

17

其实,我们对生活所知甚少,我们只是按照习惯性去生活。谁说生活已经和诗无关?

我们在生活中所遗漏的,恰恰是一首好诗——比如,如果将一把钥匙忘记拔下来,陌生人就可以随便进出,就会发生意外。诗就是生活的意外,随时都会发生。

18

草丛比草坪有意义,对于蛇来说。对于诗来说,所谓的草坪很可能只是一个借口。

诗,不喜欢被定义,被利用。诗属于原野,越荒凉诗性越强。诗也会出现在街头和广场。诗曾经滚动着黑色的激情,源流一样的激情……现在,诗栖息在垃圾场上。

19

诗关乎幸福?诗关乎灾难?总是有人企图让诗成为问题的承载。诗几乎不承受所谓的道义,而是承载干净的语言——由语言去承载那些意义。

20

有人喜欢酒后写诗,诗与酒都是可以激发情致之物。

诗可以是那种飘然的东西——几乎无法捕捉,像一个幽灵。但诗也会成为泪水,挂在每个人的脸上。所以,诗是具体的。

21

很多诗人喜欢把诗看成是思想或情感的附属物,这是对诗及其严重的误读。诗最接近事物的本质,它是事物的一般状态,所以诗人有飘逸的情怀。

22

尽管斗室有鸿篇,但诗并不居住在逼仄的斗室里。所谓字里行间别有洞天,并不是说诗从阅读中来,而是说诗是可以被阅读的,在阅读中释放出诗的趣味。

23

诗和时间居住在一起,但诗不是时间本身。诗比时间更亲切。

诗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尽可能写出更多的诗——不要陷入时间的虚无之中。

24

鸟从树上飞走了,飞入斜阳里,这和我要写出的诗毫无关联。此刻,它在哪里呢?

这个黄昏里,我的诗就是不断隐没的鸟巢,是正在坠入黑暗中的故乡。

25

人们一般认为,诗人为满足某种情感的需要而写诗。其实,真正的诗是在理智左右下写出的。而那种宣泄情感的诗几乎不是什么诗,尽管诗是和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情感往往是一种启发,导向顿悟,写诗不是为了满足宣泄。

26

诗是纯度最高的语言——所以,诗人需要极大的克制。

诗是无形的语言,没有智慧看不到它的形态,诗人的修炼莫不是对无形的崇尚。

诗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语言,只有很少的人需要它、使用它。

27

诗人的想象并不是为了诗的需要,而是为了一首诗的逻辑需要。为此,诗人常常与普通人有所区分——仅仅为了说出自己的想象。

28

诗人们对语言的倚重超出了语言学的范畴——成为语言的发明家。

写诗的快乐,往往就是一次语言的狂欢。

29

诗可以存在于波澜不惊的日常里,也可以存在于电闪雷鸣中。更多的时候,诗是浑浊一团的气体,即可在天地间,也可在胸膛里。当然,存在于诗人想象中。

诗人对诗的想象是一种痴迷的想象,连语言也无法做出解释。所以,诗在许多人看来,只是不可解的文字而已。

30

所有的定义,都与诗无关——诗不需要定义,只需被写出。

也可以说诗有无数种定义——关键在于是否成功地写出了它。

31

对诗的尊重,就是对无知的尊重。诗并不把自己凌驾于任何概念之上,甚至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所以,诗人要尽可能地低调一些——诗的华丽并不是姿态的华丽而是内心的华丽。

32

有人说,诗喜欢寂寞,喜欢存在于寺庙附近。但诗无处不在,与各种资源共生,关键在于诗人的选择和命名。

33

诗对世界是无限敞开和包容的。我们面对诗,就是面对着绝对。


延伸阅读:

阿西:词的寂静——当代诗基本命题思考笔记(连载之二)


(获作者授权发表于中国诗歌网。

责任编辑:苏丰雷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尚飞鹏长诗集《演奏者》由陕西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
  2.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5. 从一个元素走进一部诗集
  6.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镇江站)成功举办
  8.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9. 第一届“百年保定”诗歌文化节在雄安举行,雷平阳等7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参加
  10. 丁香诗会·全球华语诗歌征集启事
  1. 苗霞|诗性智慧:斗折蛇行在有限与无限间——李长瑜近期诗歌论
  2. “苏东坡在无锡有个家”同题诗创作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5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5. 炸药箱上写诗获赞“当代版《活着》”,陈年喜的“炸裂人生”
  6. 每日好诗第45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星星·诗歌原创》投稿攻略|2025年征订
  8. 第44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0. 我们时代的诗生活 | 诗刊·诗词世界双十一直播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