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专家学者座谈汪曾祺为人为文:文学要有益于世道人心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高邮人汪曾祺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作品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5月16号下午,在“永远的汪曾祺”纪念汪曾祺逝世20周年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从当代文化、地方文化和中国文学发展角度,畅谈汪曾祺先生为人为文,交流研究心得与研究方向。
学习汪老,用文学让人民更快乐
“今天,我们举办座谈会,既是表达对汪老的缅怀之情,表达关心、热爱文学的人对汪老的尊敬和推崇,也是继承和发扬先生的文人品格、文学追求和伟大的文学理想。”
韩松林说,汪老自己讲,文学要有益于世道人心,其实,世道人心就是人民,是让人民更快乐,让生活更美好。他长期深扎于生活,根植于人民,作品反映的是人民美好的心理。
“纪念汪老,需要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民族美学精神、坚持文学不断创新、铸就时代文学高峰。”韩松林说,美学精神包括人格美、自然美、语言美等,这些在汪曾祺的作品中都有充分的体现,继承和发扬这种鲜明的美学品格,将使我们的作品更有个性、骨气、温度和神采。
汪曾祺不可能轻易被模仿
■ 诗评家、扬州大学教授叶橹
叶橹与汪老见面机会很少,但汪老的随和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汪曾祺的文学内涵,有一些是当代人能够发现的,但有一些还需要将来人去发现。”叶橹说,很多人看汪曾祺的小说,但不一定能真正读懂汪曾祺,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阅历是不可能轻易被模仿的。在他去世的20年里,人们不断回忆他的为人,评价他的作品,但是为了更深地挖掘他作品的文学价值,后继者应该更加努力,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不能让这条文脉断掉。
“生活很多美好的事物随着历史的前进也会消失,但如果我们用笔记录下来,就能记住这个时代,告诉后人我们曾经走过什么样的道路。”叶橹说。
学习汪老精神为人民写作
■ 汪曾祺研究会会长陆建华
在陆建华看来,汪老留给后人许多财富,对于后人的启示和启发是多方面的。汪老的创作观是文学要有益于世道人心。此外,汪曾祺还说,一个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就可以比较“事理通达,心平气和”。
汪老在花甲之年复出文坛,发表了《受戒》等以高邮为背景的小说,震动当时的文坛,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曾有人问汪曾祺,是否可以在创作中融入新时代。为此,汪曾祺曾有两到三年的时间,搁笔未写小说,他在思考文学创作是否要走进一条新的道路,但最终他还是确定,自己就是一位为“小民百姓”写作的作家。
“高邮的文学爱好者应该学习汪老的这种精神,戒骄戒躁,认定一条路,就勇敢地走下去。”
汪老给我们文学与生命滋养
■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陶庆梅
获悉高邮举办纪念汪老活动,陶庆梅是“自告奋勇”前来与会的。她说,现代戏剧众多,但至今为止没有一部剧的影响力超越《沙家浜》。作为一名剧作家,汪老懂现实主义,却又不拘于任何主义,他在写戏曲时,站在中国戏曲本位上理解中国戏曲的一切特点,京剧200多年雅俗共赏的特点在他身上汇聚,这就是一种文化自信。
“汪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他的笔下,不仅是远去的高邮,更是中国现代发展的变化。作为一名文化学者,汪曾祺给20世纪的中国文学创作带来什么,他的文学创作意味着什么,在现代白话文中又处于怎样的地位,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可以说,汪老给文学爱好者带来文学和生命的滋养。”
汪曾祺是一位《高邮传》作者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杨早
杨早祖籍高邮,祖父在1939年左右离开高邮,外出求学,自此再没有回到这片故土。正源于此,杨早对于汪曾祺的小说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杨早说,现代作家中,很多人在离开故乡后,会回过头来反思故乡,正如鲁迅之于绍兴、萧红之于呼兰河、沈从文之于凤凰。在这种写作中,会有一些作家在自觉或者不经意间,扮演着故乡传记的作者。当然,这些作家在为故乡做传时,需要对于故乡的社会、阶层、民众、风俗、生活、地理以及历史有着深切的认识。
“汪曾祺对于高邮的书写就这样一种完整、深入的图景式描摹。他对高邮有着深刻的理解。”杨早说,当人们在谈论高邮的汪曾祺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汪曾祺笔下的高邮。汪曾祺用一支笔将高邮的精神抽离了出来,这其中富含了汪曾祺对于家乡的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汪曾祺是一位《高邮传》的作者,将高邮抽象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汪老作品给人启迪和指引
朱延庆是汪老生前好友,他表示,汪老逝世20年,这么多人坐在这里纪念他,充分说明了汪老的人格品质、道德修养、文学水平激励着文学爱好者前行。
朱延庆说,汪老的作品专家、民众都可看,都爱看,原因就在于他的文字平淡真实,给人启迪和指引。“有益世道人心”是汪老的格言,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得其精髓。比如,他的作品里包含着道家思想,传达着“专心做事、淡泊名利”精神;包含着儒家思想,传达着“君子远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精神。汪老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乡人民的挚爱,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激发着当代高邮人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干劲。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