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中国诗河穿越过古老的鹤壁

作者:2017年05月02日 15:00 浏览:122 收藏

仙鹤栖于峭壁,淇水清清。厚重的历史与诗意的活泼
貌似清泠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从誉为诗河、史河和生态河的水面穿越到春秋和殷商时代
找寻她悠久的历史和沉淀在河床上文化灿烂的诗经之句
《泉水》、《桑》、《淇奥》、《氓》、《竹竿》、《狐》……,从我耳畔一一轻轻划过
累计39位诗者,或高冠嵯峨,或青裙一袭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
歌声中我听见了那时的“习习谷风”、“淇水将将”和“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我看见两千年前鹤壁的美景,淇河的景物,今天依旧葱茏
《卫风》之首篇《淇奥》说:“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流淌千古的淇河,拨动古人的乡愁,和我何其相似?
许穆夫人在《诗经》里怀念祖国的《泉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她的《竹竿》:“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这些诗歌中不可或缺的爱情故事,连同卫地的风土歌谣也缠绵悱恻在淇河岸边,经久不衰
《有狐》写道:“有狐绥绥,在彼淇梁”
《邶风》之《击鼓》中云:“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
《木瓜》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采葛》中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这些传诵千古的爱情誓言,淇河可谓是见证人。
《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则默默承担了太多的相聚与离别,一直涌聚到如今
不能回避痛苦的田园诗也漂流在淇河两岸——
《击鼓》中所描绘“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对人祸、兵火的记载、人世间的压迫和抗争,《鄘风》中《相鼠》所言“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与我仅仅一纸之隔的《诗经》故事的气息,透着薄薄的纸片传来,
那是桑椹、竹叶、艾蒿和泥土、水草的气息。
轻吟朗诵间窈窕多情的淑女,叮当清脆的美玉,勤劳淳朴的农夫,甘甜纯怡的淇河水,纷纷在眼前闪烁
在《诗经》里,我感觉自己常常成为一位古风飘逸的昔人,进入那个遥远的时代,在时光觥筹中,
在文学的遐想里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

在璀璨明珠的浚县大伾山,“凭山为基,东阻于河”
儒释道三位长髯老者盘膝而坐,在大石佛的脚趾上风声谈笑
“八丈佛爷七丈楼”,从北魏始,成为世界佛屋景观之唯一
现存道观佛寺建筑群7处,名亭8座,石窟6处,各式古建筑138间,摩崖碑刻460余处,各具特色
在朝歌云梦山上,我邀约战国时思想家军事家鬼谷子王禅
让他召来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
并且各人带着自己的故事前来再次相聚
据经讲史,彻夜不眠

一半是峭立的山峰与起伏的丘陵,一半风吹草低的平原,
特别的地貌特质,给予鹤壁丰厚的资源
让鹤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双腿,绘出一段不同寻常的道路
借繁荣汉诗创作,把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级森林城市、全国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等金字招牌纷纷囊括
打造生态、活力、幸福之城,让中原更加出彩
到鹤壁,淇河鲫鱼、缠丝鸭蛋、无核枣列队欢迎
被誉为淇河三珍的美味,传说为历代贡品

漫步河岸,水流舒缓,波清见底,游人如织
水鸟翩跹,垂钓者众。淇河成为鹤壁最美的去处
浚县庙会是中国农民的狂欢节,淇河在静静地流淌
浚县曾经在农民的自我亢奋中沉默。而如今
美丽乡村、传统村落、生态文化村、水美乡村的灯盏挂满鹤壁的城乡
民俗文化节、文博会、樱花节、环淇河自行车赛,已成常态化文艺演出
公益性文化服务场所免费开放,大运河浚县段、黎阳仓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鹤壁,盈步向我们缓缓走来
淇河生态区、浚县古城、旅游综合体、文化旅游风情街依次开放
健康服务与休闲旅游、体育健身融合发展的健康养生基地,这里的未来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谐
注释:
作者简介: 平安是福,原名陈典锋,男,汉族,1973年出生,本科文化,中共党员,陕西省丹凤县人。商洛市作协、青年作协、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赤子》、《延河》、《商洛文化》、《商洛报》等报刊。在中国太湖风“鼋渚春涛”诗歌征文大赛中荣获“新锐奖”,获《微光诗刊》七周年年度诗人奖。出版有诗集《因为美丽》和《鸟鸣》。主编、与人合著诗集《芳草斜阳》。 联系方式: QQ(同微信):330719202 电话:15129901990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