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岁月如何匆匆流逝,物是人非,斗转星移,那块古老而又沧桑的青石板仍旧安稳地躺着,好似什么也未发生过,人们还是从它身上轻快地踩过去,逐渐消失在巷子尽头。多少年的雨水和风才够在它身上留下一枚小小的印记,恐怕是要久到历遍一个人一世的故事和修为。每当我用手触摸这些如苍茫远山似的青石板,我都感觉触摸到了时间。那是一种坚实的安稳的带有略微凉意的感觉。即便身后是如何车水马龙的嚣尘,我也知道时光在这块青石板上放慢了她凌厉的步伐,仔细地雕刻着每一座沟壑和凹陷。
三月的青石板在烟雨朦胧的江南。江南的春雨有多少雨滴,江南就有多少蛩音响起的青石板。无边丝雨细如织,织就一袭轻烟笼在小城身上。河叉里载客的蓬船浅浅地系在桥边,平日桥上往来的游人也了无踪迹。此时的江南宛若一条因风摇荡的柳枝,温柔而又静谧地依偎在河叉两岸。唯一听闻的声音,是谁家后院的桃花飘然落在石板上,是今年桃花粉红和青苔暗绿的蓦然相逢。我闻到青石板上残留着丁香一样的芬芳,继而记起几句诗: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诗歌里有这块青石板,绘画里也有。我想起第一次观看一幅徽州建筑速写时的情景,那种强烈的归属感充盈了我整个心灵。那是用最简单的线条,最朴实的颜色勾勒的速写,却给人最真切的感受。仿佛那略带剥落挺拔的白墙,如翼的屋檐和古朴的瓦当就在眼前。仿佛闻到深深庭院飘来的饭菜香味,听到黎明时分出门经商的萧萧马鸣,见到尽管大商巨贾纵横捭阖仍能转身归来的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地。即使徽州子弟踏遍美好河山,尽享荣华富贵,也不会忘却那块深深隐于花海之中的青石板。
我相信不会有很多人能经常踩到那块回民的青石板。天派黄河九道弯,兰州缥缈白云间。在大清真寺,有星星和月亮,有白色石板和绿色石板。这些石板永远是那么威严齐整,没有一点儿瑕疵,就像来做礼拜的回民老少一样,矜持虔诚。地面上的石板已被千百年来人们的血肉之躯磨的光滑,这是他们在人间的必修课。在没有见识回民集体礼拜的巨大力量之前,便难以理解回回男子岩石般的性格,难以理解他们欢快却带着清肃的生活。他们的日常琐事虽然安排紧凑,但却毫无纷扰,即使在举族欢庆的重大节日,他们也怀着虔诚之心有条不紊。清晨,一碗碗牛肉面的清香飘满街头巷尾,兰州的一天便开始了。尽管黄河两岸竖满高楼,但山里吟唱的花儿从未停歇,牛羊开宰前的祈祷从未废止,匆匆碌碌的衣衫尘土也都会在礼拜日那天掸尽,人们再次匍匐在大清真寺的石板上,聆听时光划过大清真寺星月之间的音响。
从兰州出发向南,穿过高处的甘南草原,与原野上奔跑的牛羊为伴,与夜空指路的星宿为伴,与夏河拉卜楞寺的经幡为伴,与踽踽独行的密宗僧侣为伴。他说,他要用双腿翻过座座大山,去朝拜拉萨的石板。我说,我要进入陇南连绵的山地,回故乡寻找心房里的石板。
在夜里进城,小城就像还睡在那些酸涩的年月,西关仍是那饱经风霜颓圮的城楼。西关左近是古老的石板路,早已大坑小滘的不平。下雨后,路上积满水,夜里四旁小摊昏黄的白炽灯光便在地上蔓延。四周的巷子很深,望去很黑,某处悬着的灯很孤僻,光仿佛在风中摇摆不定,喝了历史的酒,整个儿昏沉沉的。店铺还在用一块一块的门板,打了烊,檐下的红灯笼有股幽幽的凉意。不必惊悚,臭豆腐摊照例关的晚。即使老街上寂寥无人,也能看见一只熏黄的灯泡,炸几串又臭又香的臭豆腐吃吃。一两个人静默的立着,注视着那串臭豆腐滑进油锅里,咝啊——再听得这几个人的脚步声和谈笑声逐渐远去,消失在石板路拐角的地方,小城就又恢复了独特的静谧。
可我要找的还不止这些。它散落在绵延不迭的山脉里,在深涧巨石之间,在高木密林之下,它是倾颓的石磴,是久已废弃的天梯石栈。这是入蜀最险的道,亦是最奇的道。这是老秦国钩连蜀地的鸟道,是杜甫苍凉入蜀的难道,也是盐铁进山的商道。这些青石板或被埋没,或已残缺,但它仍然隶数着幽幽岁月变迁,延伸进无边的群山里,给予奔波的尘子一条隐于时光的归来之路。
现在我居住于北京。五道口每天都人流涌动,车流不息,十三号线就像一架庞大的吞吐机。但我晓得北京也有许多胡同,许多遗迹,许多青石板。每当在这些青石板前面驻足,总能听到时光刻刀嘎嘎的声音,青石如此,人亦如此。舍得在这人世间活得坚实而又缓慢,时光才会精心地雕刻它手里的作品。尽管我们经常庸庸碌碌的忙于活计,但总能在夜里想起那些遥远的青石板,默诵陶渊明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三月的青石板在烟雨朦胧的江南。江南的春雨有多少雨滴,江南就有多少蛩音响起的青石板。无边丝雨细如织,织就一袭轻烟笼在小城身上。河叉里载客的蓬船浅浅地系在桥边,平日桥上往来的游人也了无踪迹。此时的江南宛若一条因风摇荡的柳枝,温柔而又静谧地依偎在河叉两岸。唯一听闻的声音,是谁家后院的桃花飘然落在石板上,是今年桃花粉红和青苔暗绿的蓦然相逢。我闻到青石板上残留着丁香一样的芬芳,继而记起几句诗: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诗歌里有这块青石板,绘画里也有。我想起第一次观看一幅徽州建筑速写时的情景,那种强烈的归属感充盈了我整个心灵。那是用最简单的线条,最朴实的颜色勾勒的速写,却给人最真切的感受。仿佛那略带剥落挺拔的白墙,如翼的屋檐和古朴的瓦当就在眼前。仿佛闻到深深庭院飘来的饭菜香味,听到黎明时分出门经商的萧萧马鸣,见到尽管大商巨贾纵横捭阖仍能转身归来的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地。即使徽州子弟踏遍美好河山,尽享荣华富贵,也不会忘却那块深深隐于花海之中的青石板。
我相信不会有很多人能经常踩到那块回民的青石板。天派黄河九道弯,兰州缥缈白云间。在大清真寺,有星星和月亮,有白色石板和绿色石板。这些石板永远是那么威严齐整,没有一点儿瑕疵,就像来做礼拜的回民老少一样,矜持虔诚。地面上的石板已被千百年来人们的血肉之躯磨的光滑,这是他们在人间的必修课。在没有见识回民集体礼拜的巨大力量之前,便难以理解回回男子岩石般的性格,难以理解他们欢快却带着清肃的生活。他们的日常琐事虽然安排紧凑,但却毫无纷扰,即使在举族欢庆的重大节日,他们也怀着虔诚之心有条不紊。清晨,一碗碗牛肉面的清香飘满街头巷尾,兰州的一天便开始了。尽管黄河两岸竖满高楼,但山里吟唱的花儿从未停歇,牛羊开宰前的祈祷从未废止,匆匆碌碌的衣衫尘土也都会在礼拜日那天掸尽,人们再次匍匐在大清真寺的石板上,聆听时光划过大清真寺星月之间的音响。
从兰州出发向南,穿过高处的甘南草原,与原野上奔跑的牛羊为伴,与夜空指路的星宿为伴,与夏河拉卜楞寺的经幡为伴,与踽踽独行的密宗僧侣为伴。他说,他要用双腿翻过座座大山,去朝拜拉萨的石板。我说,我要进入陇南连绵的山地,回故乡寻找心房里的石板。
在夜里进城,小城就像还睡在那些酸涩的年月,西关仍是那饱经风霜颓圮的城楼。西关左近是古老的石板路,早已大坑小滘的不平。下雨后,路上积满水,夜里四旁小摊昏黄的白炽灯光便在地上蔓延。四周的巷子很深,望去很黑,某处悬着的灯很孤僻,光仿佛在风中摇摆不定,喝了历史的酒,整个儿昏沉沉的。店铺还在用一块一块的门板,打了烊,檐下的红灯笼有股幽幽的凉意。不必惊悚,臭豆腐摊照例关的晚。即使老街上寂寥无人,也能看见一只熏黄的灯泡,炸几串又臭又香的臭豆腐吃吃。一两个人静默的立着,注视着那串臭豆腐滑进油锅里,咝啊——再听得这几个人的脚步声和谈笑声逐渐远去,消失在石板路拐角的地方,小城就又恢复了独特的静谧。
可我要找的还不止这些。它散落在绵延不迭的山脉里,在深涧巨石之间,在高木密林之下,它是倾颓的石磴,是久已废弃的天梯石栈。这是入蜀最险的道,亦是最奇的道。这是老秦国钩连蜀地的鸟道,是杜甫苍凉入蜀的难道,也是盐铁进山的商道。这些青石板或被埋没,或已残缺,但它仍然隶数着幽幽岁月变迁,延伸进无边的群山里,给予奔波的尘子一条隐于时光的归来之路。
现在我居住于北京。五道口每天都人流涌动,车流不息,十三号线就像一架庞大的吞吐机。但我晓得北京也有许多胡同,许多遗迹,许多青石板。每当在这些青石板前面驻足,总能听到时光刻刀嘎嘎的声音,青石如此,人亦如此。舍得在这人世间活得坚实而又缓慢,时光才会精心地雕刻它手里的作品。尽管我们经常庸庸碌碌的忙于活计,但总能在夜里想起那些遥远的青石板,默诵陶渊明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