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南山

作者:2017年04月09日 22:51 浏览:237 收藏
 早春二月,南山路两旁的羊蹄甲树已开花,紫红色的花儿从浓密碧绿的枝叶中探出头来,好象是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似的,正要探听春天的讯息。羊蹄甲花那淡雅的清香,从来不会太浓烈,这正是我喜欢的,于是情不自禁要做几次深呼吸,顿时便觉得神清气爽。再看看这路面、路树已是湿润的样子,显然,天空已飘起了微雨,而且这微雨非常细小,如雾如烟,不在意还感觉不到。
       来南山的人不是很多,我就喜欢这种情况,不必人挤人,你可以随意走动,想看那里就看那里,想呆多久就多久。正如走在山脚下的松树林里,我可以奔跑,也可以踏歌而行,轻轻地唱着自己喜欢的一首歌,也可以抬头寻找树顶上说唱的小鸟儿,看它们高兴地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尽管听不懂它们说什么,但我知道它们是快活的,有时候听到它们说话很快,有时候又听到它们偶尔才说几句,有时候它们叫声很大,似乎在讨论什么,甚至是在争吵,有时候声音又很轻,仿佛是在呼唤。我想起以往我曾经幻想过变成一只鸟儿,或者百年之后要做一只鸟儿,在大森林里自在穿行,这其实是不错的,如果我是一只鸟儿,我即刻就可以在山明水秀的南山二十四峰之间飞来飞去,要多自在就有多自在。
       树林空地上有一个三米宽大的“源”字,是一块块厚达二十公分的青石拼成。又有一个同样大小的“缘”的字,也是青石拼成。“源”和“缘”中间隔着心字形石头。我想,一切的遇见都讲够缘分吧,一切的缘分都有来源吧?比如,我昨天没有来到这里,而偏偏今天到了。如果昨天来了,肯定无法看到这山色空濛的样子,这就是缘分了,而这缘分是有缘由的,昨天我原本也是要来南山的,但父亲临时要回乡下老家一趟,他叫我陪他一起回去,所以注定昨天没有办法到这里来。生活中,这“源”和“缘”应该是时时存在着的,比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这就是一种缘分,我们能同窗攻读又是一种缘分,有人相伴而行也是一种缘分,只是我们不曾留意罢了。站在“源”和“缘”的边上,视野越过南山池塘,可见对面山脚下的一只巨大的乌龟,它仿佛刚爬下山,正要回到池塘里。印象中乌龟是长寿的动物,于是想起曹操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曹操看事物就不一样,但他壮怀激烈的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要驰骋千里的志向的确让人十分佩服。而他没有忘记“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着清醒的认识,同样让人佩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戎马一生,终于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在后来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终于在六十五岁那年病死,假如他没有那么多的争斗,估计还能多活若干年。而能否保养得好,由此长寿,这也是个人的命运了。
       树林南面空地上还伫立着一只巨大的铜铸手掌,这是大佛手吧,看起来有八九米高,大佛手掌心向北,手心有佛家莲花标志,手指微曲。看到如此巨大的手掌,我想,有如此手掌的,无非大人物也,如果它挥一挥,岂不飞沙走石,风起云涌,仿佛如秋风扫落叶,摧枯拉朽,弄不好也会让人胆战心惊,大树也会被折断,楼房也会被吹得倒塌,走在大道上,人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这应该是很可怕的。如果它一拍,也会是声震长空,石破天惊!因此,企望这大手掌还是不要轻易挥动才好。我也想起了孙悟空,他本领很高强,可他仍跳不出如来的手掌!可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是对的。大手掌下有人在照相,即使站有七八个人在一起合影,我仍觉得如果这大手掌一收,人们还不是尽在掌中?当然它肯定不会轻易收掌的,正因为它是大手掌,不是一般的手掌,所以不会随便收掌的。
       南山的大雄宝殿刚完工不久,只见六七个人在敬香。我随意看了一下,无论长方形大香炉,还是房屋大柱什么的,均有人认捐,可见有缘人不少。大雄宝殿后就是千年古刹南山寺了。这南山寺依山踞洞而建,始建于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当时是一个叫善智的和尚来到贵州(今广西贵港),看到南山二十四峰风景秀丽,他便走遍了这些山峰,最后选定在有巨大岩洞的狮子山上建立寺庙,供奉如来佛、观音菩萨等,自此南山寺香火兴旺,名气日盛。北宋是社会经济比较繁荣时期,国家的统治也日益坚固,那时候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自称自称“礼乐并举,儒术化成”,他不但大力提倡儒术,同时又提倡佛教,信奉道教,建立起儒佛道的思想统治,他亲自撰写《崇儒术论》的同时,又作《崇释论》,说佛教与孔孟“迹异而道同”。因此,宋真宗统治时期,就成为了宋朝僧徒最多,佛学最盛时期。当时南山寺的兴盛,就毫无疑问了。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以神道设教”的宋真宗以宋太宗墨迹赐天下名山,南山寺获赐太宗御书224轴,并建御书阁安奉。到了宋仁宗时代,也是宋朝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宋仁宗于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又亲书“景佑禅寺”匾额赐给南山寺。因此南山寺又名景佑禅寺。自此,南山寺更声名远播,成为了岭南名刹,整日香客盈门,达官贵人、骚人墨客慕名来游玩者络绎不绝。
       南山寺大门左侧有个甘液池,池边长有一棵菩提树,树高18米左右,主干直径达1.1米,遮覆半径达8到9米,抬头望去只见枝繁叶茂,树叶大如手掌,青翠碧绿之间是鸟鸣声声,让人觉得生机勃勃。菩提树原本就是佛教圣树,原产印度,我国稀有,南山寺和广东羊城光孝寺各有一棵大菩提树,合起来齐名。因而这棵菩提树就成为了南山寺的宝贝之一。贵港人曾绍箕于1686年作有《南山即景》,诗中有“行看池边菩提树,灵鸟枝头学梵音”之句,当时到现在已有328年了,南山大树多,灵鸟总不至于在小树上“学梵音”吧,也就是说,当时的树龄恐怕已有一两百年,如此推断,这棵菩提树树龄估计已有四五百年了,想想数百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鸟儿飞来这儿,之后又飞去。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人间也上演过多少悲喜剧,而一切最终都已远去,这一棵树却留了下来,而且还是那么葱郁,还是那么富于生命力,这就让人慨叹。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偈语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许一切都是虚妄的,都是稍纵逝的,可人们在追名逐利中,有多少人又放得下?又有多少人能明心见性,做到无心无尘,无所挂虑,从而得到真正的自在?菩提啊菩提,我们看不透,很多东西都不可能放得下,所以只能是凡夫俗子了。
       看了菩提树,就该步入寺内了。沿石级而上,过八角亭,再沿着之字形石级直上,就见到了南山大佛洞洞口。洞门上刻有:“洞门云锁三冬暖,石室风生九夏凉”的对联。只见洞门边崖石间隙全被饱满的树根填满,崖壁上刻有“不老松”三字,仰望山顶,但见雾气萦绕,林木茂盛,野藤缠绕,那一棵不老松若隐若现。据说,建寺时这棵小松树已生长,一千多年来,不长高也不长大,总是老样子,而且四季常青,毫无疑问这不老松就是南山的瑰宝,而“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典故也就出自这里。因而南山又称为寿山,而“南山万寿”古石刻就立于大佛洞上方,成为了南山寿文化的标志。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上讲过“死而不亡者寿”,这显然是超越了肉体的长寿,那就是精神寿命的问题了,这也是人生的奥秘和真谛吧。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的规律,而人们如果能够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利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有益的事,那无疑是延长寿命的方式。正如诗人臧克家所说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样的人显然获得了永生。所以前面说到曹操的《龟虽寿》,就让人佩服,那不甘衰老、不信天命、永不消沉的勃勃雄心和壮志豪情怎不让人心潮涌动呢?我也想起了雷锋在日记里所说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所以他的名字到今天还在闪耀,他的精神也就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所以,他达到了老子说的“死而不亡者寿”。
       进入洞中,只见一尊上十米高的如来大佛像背靠岩壁庄严地坐在中间,前面香火旺盛。洞内还十分宽畅,洞高估计有十五六米,东西长有五十米,南北宽三四十米。洞中还有天然石佛三尊及历代佛像数十余尊,这些大小石佛遍布崖壁,故名石佛洞。石佛洞不愧为文物宝库,不但有石佛、石象、石牛、石狮、石虎、石鲤,还有御书碑和飞来钟等胜迹,以及历代骚人墨客的诗词石刻,可以说是琳琅满目。据统计,南山寺的摩崖碑刻有180多幅(块),广西博物馆存有拓片50幅。其中,石佛洞内的御书碑为元文宗图帖睦尔所书。
       元至治元年(1321年)初,因宫廷权变,年仅十七岁的亲王图帖睦尔受到牵连,被贬到海南岛。从大都(今北京)到海南路途遥远,图帖睦尔餐风露宿,路过贵州(今贵港市)时听说南山风光不错,他便顺道游了南山。贬居三年多后,泰定元年(1324年),20岁的图帖睦尔奉召北归。图帖睦尔从海南返京时,重游了南山寺,并亲书“南山寺”三字赐与寺僧。在海南岛时,落魄的图帖睦尔曾看上了元帅陈谦亨府上一名叫青梅的侍女,但青梅不从。图帖睦尔为此赋诗云:“自笑当年志气豪,手攀银杏弄金桃,溟南地僻无佳果,问着青梅价也高。”这首诗是仅存的图帖睦尔四首诗作之一,从诗中可见一个落魄王子的伤怀之情。但图帖睦尔后来由于得到南雷垌垌主王官的帮助,“为之出三百金以聘青梅”,才成就了这桩颇具传奇色彩的姻缘。图帖睦尔离开海南时已带着青梅的深情祝福和期盼了。看看图帖睦尔的“南山寺”笔迹,轻松、圆润,这和他愉悦的心情有关吧。
       1328年,泰定帝晏驾上都,时掌枢密院符印的燕铁木儿力排众议,兵镇乱党,拥立图帖睦尔为帝。次年图帖睦尔即位。这时候的图帖睦尔当然无法忘掉远在天涯海角的青梅,便册封青梅为妃,钦命进京。可惜的是青梅命薄,赴京途中客死于杭州。文宗得知噩耗,终日闷闷不乐,便借酒消愁,因其妃名青梅,所以他就常饮青梅酒,醉后便能梦见他的青梅。曹操当年以青梅煮酒邀来刘备共论天下英雄,而图帖睦尔在青梅酒中沉醉,这是两种格局了。
       图帖睦尔在位短短几年间,他十分推崇佛教,常不惜巨资做佛事,以至帝师规格极高,并造成某些徒属依权恃势,而朝廷的权力却被削弱,加之燕铁木儿擅权恣纵,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变得更加尖锐,内忧外患的图帖睦尔竟于至顺三年(1332年)8月病死,年仅28岁。显然,沾了不老松仙气的图帖睦尔仍没有办法达到曹操说的“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图帖睦尔两度游南山,这使南山和皇帝有了渊源。文宗皇帝的“南山寺”御书后来被州官撰跋并刻于石佛洞北壁下保存下来。
       南山和皇帝的渊源,其实不止是和文宗皇帝,旧《贵县志•古迹祠庙》载有,明建文帝朱允炆下野后也来到南山寺住过多年,正统庚申年(1440年)要求回京,作诗一首云:“流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乾坤有限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气散,未央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光绪末年任贵县知县的龙觐光写的《龙觐光南山半山亭记》中有:“贵县城南十里许,有南山寺者,为明建文驻锡也。烟峦耸翠,岚黛浮青,石洞天然……”当然,朱允炆是否真来过南山寺,我觉得有待考证。在离南山寺六十多公里外的横县,其史乘典籍中也记载有建文帝在横县的南山应天寿佛寺隐居了15年,寿佛寺庙门两侧不知何人镌刻的“万绿丛中开元阁,五云深处隐金龙”楹联,似乎充满了玄机。笔者想,如果像民间所传说的,燕王朱棣攻入了南京应天府时,朱允炆在危急中打开祖父朱元璋留下的秘密铁匣,并按他祖父遗嘱剃发为僧逃离南京,那么那场皇宫大火可能是有人故意为之了。而西南各地流传的建文帝行踪足迹的蛛丝马迹说不定有真实成分,试想,在朱棣的追杀下,他岂能总呆在一个地方?所以他就只能浪迹四方了。流浪途中,估计他也有过像《龟虽寿》中的“志在千里”,只不过豪情壮志慢慢地被风吹雨打打得全消散了。也不知道,他在南山寺时有无撞过那口飞来钟祈福?
       这飞来钟在大佛洞的东面,钟面铸有“皇宋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乙丑岁正月”,“抚州匠人曾守政铸造”等字样。此钟高1.8米,口径1.2米,重一吨多,用槌击之,发出巨响,山鸣谷应,声播十里。这近千年之钟,是全国十大名钟之一,被列为广西重点保护文物。据传说,这口古老铁钟原是广州光孝寺的神物,它因羡慕南山风景优美,香火兴旺,便一夜之间从广州飞来,自挂于大洞一根横木之上,长鸣七天七夜而止。据称,此神钟能让人逢凶化吉,是为南山寺又一奇宝也。
       飞来钟边上是大佛洞的一个出口,走出洞口便是半山腰了,见微雨如雾,感觉还有些寒意,可何妨登山?便沿着潮湿的石阶一步一步往山顶攀登,不用十分钟时间,便到山顶了,这时候周围山峰山色如黛,笼罩在烟雨之中的亭台楼榭显得十分静穆,这使我想起了杜牧的《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我眼里,这景色就是美,让人流连。再看山脚下的田畴、池塘、村落以及城郭若隐若现,南山后花园的大遍桃花虽朦朦胧胧,但在这水墨画的景致之中显得尤为耀眼,桃红又是一年春,显然,春天已实实在在地到来了。
       (野草文学奖 湖北 武汉大学 宋春来)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