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古韵幽香(五章)

作者: 2017年03月10日12:25 浏览:37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宥州古城:像梦一样展示历史的沧桑

宥州古城位于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城川嘎查北1公里处。
古城南北长750米,东西宽500米,是一座瓮城。

人类的智慧、先人的英明、历史的沧桑,
在这座古城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东、南、西三面的城门、以“夯土”之术建成的城墙、
城墙之上有角楼和马面(凸面)等防御设施数座……
这些宥州古城上的生存要素,是战争岁月的武器,
是宥州古城人用以“夯土”之术和意象垒起的和平梦境。
     
古城总是人往车来,游客粉至。
于是,有游客在古城要塞的城门、角楼和马面等留影,
同时仰天长叹,回忆历史的沧桑巨变;
有热情的蒙古族和汉族在戏台上的多姿多彩,共同奏响美妙和谐的乐章;
有各行各业的经营者在古城内津津乐道,多么难得的一幅古城风韵。

 城墙,是古城的保护伞,环绕着古城蜿蜒迂回。
在古城城墙边上的城门、角楼和马面和城墙内的鲜花绿树、
古建筑群、现代建筑群的装点下更显得妩媚动人。

 啊!宥州古城风韵,古朴中渗透着现代文明气息,沧桑中暗含光明,
一如鄂托克前旗人的气韵,在阳光雨露的沐浴下,茁壮地成长。

王震井:像毛泽东声音一样,唱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

王震井静卧在城川苏木黄海则村李有义门前50米处。
任凭风吹雨打,仍坚守岗位。
那些故事传说和井水的滴答声,像毛泽东声音一样,
唱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

 在井的大千世界里,它微小得如大海里的一滴水;
在井的千姿百态中,它不张扬,也不向人们索取汇报,
只知道源源不断地向人们提供活水源头。

 小井不大,井口到井底深13.2米,
井底直径1.5米,水深30厘米。
岁月在它身上不仅是一年四季的轮回,
还成为一部记载历史的电影。
人立井边,观看井水倒映的绿树农舍、
蓝天白云,令人记忆犹新……

小井本身有很多故事。
最感动的是1942年,解放区军民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
在王震将军的指导下,掀起了大生产运动。
1944年,八路军在黑梁头种地,
为解决饮水困难,开凿出这眼井。
1987年8月1日,鄂前旗人民政府为教育后代,
保存革命遗迹,立了碑。
是鄂尔多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之一。

 小井古朴、典雅,总是与绿树农舍、蓝天白云紧紧相联,
衬托出一幅“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田园风光。
成为一幅鱼水深情、拥军爱民的生动画面,点燃我们诗情画意的火种。
      
榆树壕:像绿色的水库向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清纯的“榆泉”

 一粒粒榆树种子,不晓得从何时何地飘来,
深深嵌入一个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5公里,
方圆10平方公里的“壕”沟里。
东西两侧是绵延起伏的金色沙丘,历经风雨,
这些英雄的树种,在壕沟中慢慢生长。

几千年来,它扎根故土,根深叶茂,英姿勃发。
它用枝繁叶茂的身姿挡住内蒙古高原的风沙,
涵养鄂托克前旗清纯的“榆泉”,
用高大的树干挺立鄂托克前旗人的脊梁,
成为鄂托克前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于是,让原本炊烟弥漫、民俗古朴的鄂托克前旗更有了灵气,
支撑起旅游示范点广阔的蓝天;
于是,喝壕沟溢出清纯的“榆泉”长大的村民,
便有了壕沟宽广的气质,有了黄河一样奔腾的血液。

看到壕沟榆树,看到一片片顽强挺拔的榆树浓荫,
纵然使我想起,榆树壕是鄂托克前旗生命的摇篮,
像绿色的水库向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清纯的“榆泉”。

 塞外明珠大沟湾 :大自然的杰作

大沟湾曲折前行,催人奋进;大湾沟深厚壮观,
令人敬仰;大湾沟水回田绕,充满生机。
大湾沟具有北方的沟川地貌,大湾沟具有南方的水乡风光,
两者的天然结合显示了大自然的杰作,
绘就了一幅独特而神奇的自然风情画。

每当夏秋时节,漫步在沟顶,你迎着车水马龙,
闻着瓜果飘香,伴随着成群的牛羊,
难免沉醉在一派生机盎然、热闹非凡的梦境里。

每当夏秋时节,穿行在沟底,
你看到的是由古木巍巍组成的古窑森森,
你看到的是土崖悠悠伴随着荒沙漫漫,它们互相点缀,
互相衬托,难免让你体验到一派返璞归真的原始气息。

境内“琵琶岛”上,禾苗飞舞,引诱百鸟啁啾;
境内“水帘洞”处,流水潺潺,带来涛声悦耳;
境内“花果园”中,百果飘香,喜迎蜂飞蝶舞;
境内“美人湖”里,鱼儿嬉戏,吸引游客与之追逐打闹,
这一切的一切让你沉浸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游乐园而神清气爽。

塞外明珠大沟湾,真是与热情好客的民族风情相互映衬,
仿佛置身桃园仙境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不失为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
      
明长城:北部地区的军事防御的工程

明长城,顾名思义,就是明朝修筑的长城,
称作北部地区的边墙,用作军事防御的工程。

根据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
从东向西行经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8851.8公里。
由黄土夯筑,夯层为8至12 厘米,墙体和墩台(敌台)构成主体,
墩台排列整齐 ,每墩相距150 米。
历经苍桑的墩台现在仍然高达12米,墙体高6.5米。

明长城蜿蜒迂回,气势恢宏,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它们虽然已被历史的长河冲刷的千疮百孔,
但它们的风骨却更加令世人所钦佩。
因为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勤劳、智慧。
尽管这是明朝人用黄土夯筑的边墙,
用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统治者的骚扰。
但它仍然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的经典和文物,
激励和教育着中华民族为争取永久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明长城在鄂托克前旗境内长达53.3公里,
共有7处烽火台遗址。
每个烽火台在战乱年代里成为传递军事机密的信号。
到了鄂托克前旗旅游,您便可以不为“不到长城非好汉”而感到遗憾了,
因为古长城就在你的脚下,轻轻为你铺就了一条布满荆棘和充满希望的路。
沿明长城而来,踏歌而行,寻梦而去,就让你仿佛穿越古今历史的时空隧道,
激发你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的热情。

 明长城,枕着北部的月光,沉睡在逍遥风沙、寒气、云影的梦境里,令人敬仰!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