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鱼戏——乐府《相和辞》读后感

作者: 2017年01月31日20:17 浏览:355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通篇虽是读后感,也含了自己的《竹枝》词,不妨在此发出来,请编辑老师给于点评,也好以后修订入书。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选自《乐府歌集》的《相和歌辞.相和曲》

     
       江南是最美的,它一直美在心里。打小我就这么想,长大后虽然到过很多地方,但总比不过江南在心里的感觉,那份感觉想起来应该就叫做家。

       江南是被梦着的。若是到六月莲花开时去江南,别是一番诗意的光景。谁都会从唐诗宋词里找到歌里的江南人,只不如亲临江南的六月,看风动莲荷的情韵,必定会醉了那一湖的青荷。若时间多的话,再在若耶溪划一只蚱蜢舟,入那芦苇深处,那感受似听见李清照“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叹吟,不免为千古佳人的所处境遇感慨一番。

       江南是诗意的。它有诗里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柔情;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胜境;有“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秀美,有“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的莲戏之妙;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和“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的诗兴词兴游兴之乐,更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和“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风情之迷人,江南之美,直是沈醉于心而使人不欲醒了。

       诗里的江南,最是美不胜收。若有喜欢《竹枝词》的,到《钦定词谱》里去,那首卷第一阙就是《竹枝》,说的是“芙蓉并蒂(竹枝)一心连(女儿)○○●●  ●○△,花侵槅子(竹枝)眼望穿(女儿)○○●●  ●○△”。你若想了解诗里的江南,不妨拿了和词“采莲居,渌水好沾衣”来,自己也和上一首,不外是为了表明爱江南的心,或是与作者一较高低的心思,又得了江南采莲的那份情趣。作者在这里有意和上几首,诸如:“采莲人,嘻戏既含蘋”、“采莲歌,荡荡泛清波”、“采莲声,鼓瑟莫相闻”、“采莲腔,惊起数(最喜做)鸳鸯”之类。

       曾写过几首《竹枝》词,自觉并不乏词的旖旎,给大家拿来一读,读后不妨一笑了之,大家定有似琴瑟并鼓之感,也是不怕人见笑之故。私想,若能起社吟莲,也是不负了做江南人一场。

       其一、郎骑竹马(竹枝)共春宵(女儿),绕床弄梅(竹枝)对月影(女儿)。
       其二、三月樱花(竹枝)六月雪(女儿),散尽红颜(竹枝)始知霜(女儿)。
       其三、山前春溪(竹枝)竹上月(女儿),照梅旧影(竹枝)情花骨(女儿)。

       未曾想前两首写出后并未合韵,又不想顺手改了,本来写诗就是游戏,也不管了什么韵不韵的,拿了来就写,不合韵就叫作自度曲,并不怕人笑的。那第一首的自古以来人都知道,说的是两小无猜的孩提时代,无论如何,写起来满带留恋,硬不想按词谱格式写出来,怕一不小心轻易的坏了那份纯真。可写自度曲是会招人指责的,因懒惰之故不想按谱来才会那么做。写出来后觉得天衣无缝也似,好歹留了三五年,其实是没有去认真做,若是遭人指责也没什么好辩解的。那第二首更是按着心情来写,一点也不想合着韵写。这么做竟真惹来了不少老夫子的责骂,成体统也罢不成体统也罢,想想诗是给自己看的,文章才是做给人看的,就这么的吧也就凑合着过去了。

       这整篇幅原是想好好写一写江南鱼戏的,几千年了,这鱼戏从未少过人看,采莲的典故也从古到今一直流传不缀。“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晋.王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们女从水里抛过来新摘的莲蓬,岸上的姑娘伸手接了装进竹筐。有时会捉到一条鱼,你会听见她们开心的笑声。框满了,姑娘们一起抬着它上了岸,她们一边歇下脚,一边唱起动人的采莲腔,唱啊唱,采莲的歌传到了白云上......说来诗写的都是江南莲花生长季节的景致,以及这时节百姓忙碌采莲的习俗,如此除了菱歌藕花的剪纸绣品,就是采莲腔了。

       其实自汉以来从未少过写采莲的诗,虽时过千年,一谈及江南,这江南的鱼戏断是不可少的。江南的鱼戏,其实也是江南人的爱情。那些吴侬软语、剪纸绣花、荷包、丝网(端午时,用丝线编成的装咸鸭蛋的彩色的网)、米糕、粽子、社戏,都是江南人的爱,采莲只是其一。当你端坐于湖心亭,手里捧一碗纯正粘稠的藕粉,边吃边听着录音机里播放的越剧,观赏着湖上采莲女的表演,万缘俱歇,世间烦恼似都已抛却,那一番享受何止是在人间呢!

       更有一位采莲女,上来递给你一杯碧螺春茶,坐在你对面与你言笑,或有才情者,拿了一首自己写的诗,与你纠缠着要你的和诗,你一读之下,不禁诗情上涌,挥笔就写下一首写江南的诗词来:

       深夏垂荫。绿红相抱林风甚。竹栏桥寝。云翠鸳鸯锦。
       茵梦如涟。飞上船舟枕。吹薄谂。恹情如荏。思作霓裳衽。——《点绛唇》

       “江南可采莲”,听戏的看戏的客官,别忘了莲舟上的莲女,别忘了那一舟的莲蓬,明年莲熟的季节,再到江南来。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