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舟子集序
1、
汉阳舟子集者何?汉阳舟子所集也。按汉书「汉阳郡」①,即今之天水也;西和隶属于天水,故谓之汉阳也。又西汉水发源于「嶓冢」②,嶓冢者即谓之小岭也;流经西和、礼县、武都等县,南流注于「江」③。按此则□□适处于汉水之阳,亦可谓之汉阳也。
舟子者,□□□□,生于是,成道于是。当「丁卯之岁」④,世界纷争。□□□□,殆无宁日。是年冬,陇又盗贼蜂起,跳梁□□,□□□□,势将靡遗。斯时也,民之毒荼亦云□□□□山忧之。乃邀「四帝」⑤跪恳「金阙」⑥,领旨「飞鸾」⑦,□□□导。乃不惜憔悴,日驾一叶之小舟,临万顷□茫然,势欲渡愚夫愚妇于彼岸。避劫收缘,其不至于尽善不已也。是则谓之汉阳舟子也。
初领旨金阙,设教雀峰。其来坛之仙佛,不时有作。举凡诗词文献,所降甚「夥」⑧,乃集而有之,定为四卷。因签其名曰汉阳舟子集。书甫成,吾适遇主人嘱吾为叙亦弗能辞,聊就其实而为之叙,一可以为香山庆贺物,一可以为诸生奖赠品。
时「戊辰仲春月」⑨也。
降于西和白雀寺之清觉坛
弟子圆融子「熏沐」⑩敬书
注解
① 「汉阳郡」: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
【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改天水郡,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省定西、陇西、礼县等市县以东,静宁、庄浪等县以西,黄河以南,嶓冢山以北地区。】
②「嶓冢」:山名,又名汉王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境内。
【︽尚书·禹贡︾中有云“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 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水经注︾中亦有“嶓冢以东水皆东流。嶓冢以西水皆西流,故以嶓冢为分水岭”。】
是为汉江源头。
③「江」:汉水,汉江。
④「丁卯之岁」:公元1927年。
⑤「四帝」:即文昌帝,关武帝,吕帝,玄帝。
⑥「金阙」:天子帝王所居住的宫阙;道家谓天上有黄金阙,为仙人或天帝所居。
⑦「鸾」:凤凰,飞鸾,交通工具。
⑧「夥」:多的意思。
⑨「戊辰仲春月」:1928年春季的第二个月(农历二月)。
⑩「熏沐」:熏香沐浴,引申为梳妆打扮。
注:“□”内缺失文字,未予以填补。
2、
六经皆明理之书,「蒲编竹简」①,足以启一世之文明;诸子皆崇正之语,奥旨微言,可以开兆民之「草昧」②。古圣先贤,乃于千载上,吐经立法,其著作已称「大备」③。后世或从而传述之,赞美之,不暇于此外别立一格,惊奇立异,贻一时好事者之诮。
当其时无所谓神也,亦无所谓神教也。降及晚近,大道凌夷,人心变诈,厌故喜新,以经传为「迂阔」④,见异思迁,以伦理为浅近。以故文家尚词华,士子鲜实学,而一切庸夫愚子,更琐屑不足道。儒染既久,陷溺日深,子焉而不亲其亲,弟焉而不悌其弟,三纲沦,五常「斁」⑤,而不自知其「伊于胡底」⑥者,在先圣所不及料,先贤亦难预防也。由是大违天和,浩劫频仍,仙佛不忍坐视,于此不得已之际,设一尽善之谋,乃飞鸾阐教,行权一时,以为圣贤之所不及责者,仙佛可得而责之。经典之难以启化者,词谕可得而化之。
与其言穷理尽性为兆亿所难知,何如言报应赏罚。为「编氓」⑦所易服,鸣呼举世皆浊也,而导之以清。清心即能寡欲,尽人皆懵也,而提之以觉。觉世始能「牖」⑧民,果尔清矣觉矣。将「曩日」⑨之入于幽谷者,今则望慈航而争先恐后矣;曩日之堕于沉沦者,今则望「欵」⑩乃而殊途同归矣。
如是则道岸可登,方之舟之,别有极荣之境;贤闗可臻,泳之游之,足见自新之途,而谓有不移风易俗,回人挽天者,有是理乎,此故坛名清觉,书名舟子。
噫频年教诲,笔残墨酸,其意亦良苦矣,可不与六经诸子,同为经世之书云,敢竭鄙忱,恭疏短引,特志焉,是为序。
弟子知微子沐手敬撰
注解
①「蒲编竹简」:蒲草,竹片。
比喻非常刻苦,用蒲草、竹片做书籍。
②「草昧」:未开化,蒙昧。
③「大备」:一切具备,非常完美的意思。
④「迂阔」:迂腐而不切实际。
⑤「斁」:败坏;厌弃,厌倦。
⑥「伊于胡底」:“伊”,文言助词。
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
【︽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经常用以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⑦「编氓」:编入户籍的平民,古指百姓。
⑧「牖」:通“诱”,诱导。
⑨「曩日」:过去、以前的日子。
⑩「欵」:古同“款”,指法令、规章、条约等条文里分的项目。
通常在条下分款,款下分项。
3、
求明医以愈疾,必无良药苦口之嫌;际世变而挽回,贵有「行权援嫂」①之举。今何时也,茫茫世宙,率多迷途之客,遥遥天壤,决少问津之人。以故神道设教,好辨一时,无如方方阐教,而人之陷溺者犹是。处处开坛,而人之沉沦者依然。香山主人,于此触目伤心,更有不容辞其责者。是故王者有「匡济之典」②,圣贤有「博济之德」③,菩萨有「普济之怀」④。本此意以飞鸾,乃开法门于白雀,驾慈航于汉水,频年来舌焦唇敝,墨苦笔残,以为师友之所不及规者,神明得而规之,父兄之难以督责者,神明得而责之。
故其施训,则对病发药,而痼疾必愈;吟诗,则触景兴怀,而俗情顿减。及一切诗词文谕,要无非劝人以善,济人以生,使天下之「凂」⑤而不清者,一旦咸草旧染,洗乃心,涤乃虑矣;使斯世之昧焉「罔觉」⑥者,一旦顿改前非,憬然悟,骤然醒矣。而又提以福善祸淫,使人切敬谨之诚,而上察天时,争城争地,使人知「兵燹之灾」⑦,下明地利,弱肉强食,使人尚相睦之风,而中讲人和,此故坛名清觉,堂颜三畏,盖皆有深意于其间矣,噫,是书也,其事虽云怪异,其理皆属伦常,后之读之者,其亦知仙佛「垂教」⑧之苦心也可。
弟子圆融子熏沐敬志
注解
①「行权援嫂」:“行权”,执行。
“援嫂”谓权益行事。褒义。另有“以叔援嫂”。
【︽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行权援嫂”谓投机取巧,投其所好的意思。
②「匡济之典」:挽救艰难时势,救助人世的标准、法则。
③「博济之德」:广泛救助的德行、操守。
④「普济之怀」:一般、普遍救助的心怀、理想。
⑤「凂」:古同“浼”,玷污、污染。
【︽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
⑥「罔觉」:无知的意思。
⑦「兵燹之灾」:兵火之灾,战争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⑧「垂教」:垂训的意思。
【唐·牛僧孺︽辨私论︾:“宣父之作︽春秋︾,删︽诗︾︽书︾,是公其身于垂教也。”】
4、
当草昧之初,无所谓书也,亦无所谓教也。际文明之世,书备于上矣,教洽于下矣。迨后灵明日开,作者愈繁,而一切诸子百家,纷纷纭纭,各执一说,以惊世而骇俗。惜乎篇章日出而日多,世道愈趋而愈下,非书之无益于世也,良由有书而不能躬行实践耳。经传在迩,而体会者谁,伦常平庸,而遵守者谁。蚩蚩茫茫,相延至今,以致世道陵夷,人心变诈,五伦不讲,八德不修,由是上千天恕,大刦频临。菩萨不忍坐视,邀同四相,领旨开坛,演化崔峰,发眬振瞆,救劫收缘。甫及一年,而诗歌文谕,迭成四巷,其救世渡人之婆心,不亦苦哉。
因命名之意,题书名曰汉阳舟子集,盖汉阳者,按汉水发源于西邑,我菩萨生长于斯,修炼于斯,而成道于斯,欲挽劫运之频仍,因设神教之雅化。舟子者,譬之持舟渡人,撑莲船于汉水,显奥妙于香山,挽狂澜于既倒,作砥柱之中流,凭一叶之舟,结众生之缘,齐望回头登彼道岸,渡今人亦可渡后世,化一邑亦可化天下。
噫,是书也,「洵」①为仙佛之梯航,孔孟之「干城」②,愿世之人,倘能因是集而身体力行,不惟圣学日见昌明,庻不负菩萨成书垂教之雅意矣。岂不「懿」③欤,况乎堂名三畏,坛题清觉,殊属正正堂堂,直与杨氏之为我,墨子之兼爱,申韩佛老人各立门户,固有天渊之别焉。夫三畏者,实由人不和,因之天不时,地不利也,清觉者,正所谓清其源而污其流,先觉者以觉后觉也。故此集者,教人无非以五伦,醒世不外乎八德,措词虽亚于「韩潮苏海」④,用意符合乎贤传圣经,岂非大有功于世道人心哉,余不敢违命,聊草塞责,谨「缀」⑤数语,以志不忘云尔。
弟子简默子沐手谨识
注解
①「 洵」:确实,诚然。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诗经·陈风·宛丘︾】
②「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经·周南·兔罝︾】
③「懿」:美好。善。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经·大雅·烝民︾】
④「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盛世危言>跋︾:“观其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直兼乎韩潮苏海,则不啻读︽经世文编︾焉。”】
⑤「 缀」:缝,缝合;连缀词句以成文章。
1、
汉阳舟子集者何?汉阳舟子所集也。按汉书「汉阳郡」①,即今之天水也;西和隶属于天水,故谓之汉阳也。又西汉水发源于「嶓冢」②,嶓冢者即谓之小岭也;流经西和、礼县、武都等县,南流注于「江」③。按此则□□适处于汉水之阳,亦可谓之汉阳也。
舟子者,□□□□,生于是,成道于是。当「丁卯之岁」④,世界纷争。□□□□,殆无宁日。是年冬,陇又盗贼蜂起,跳梁□□,□□□□,势将靡遗。斯时也,民之毒荼亦云□□□□山忧之。乃邀「四帝」⑤跪恳「金阙」⑥,领旨「飞鸾」⑦,□□□导。乃不惜憔悴,日驾一叶之小舟,临万顷□茫然,势欲渡愚夫愚妇于彼岸。避劫收缘,其不至于尽善不已也。是则谓之汉阳舟子也。
初领旨金阙,设教雀峰。其来坛之仙佛,不时有作。举凡诗词文献,所降甚「夥」⑧,乃集而有之,定为四卷。因签其名曰汉阳舟子集。书甫成,吾适遇主人嘱吾为叙亦弗能辞,聊就其实而为之叙,一可以为香山庆贺物,一可以为诸生奖赠品。
时「戊辰仲春月」⑨也。
降于西和白雀寺之清觉坛
弟子圆融子「熏沐」⑩敬书
注解
① 「汉阳郡」: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
【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改天水郡,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省定西、陇西、礼县等市县以东,静宁、庄浪等县以西,黄河以南,嶓冢山以北地区。】
②「嶓冢」:山名,又名汉王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境内。
【︽尚书·禹贡︾中有云“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 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水经注︾中亦有“嶓冢以东水皆东流。嶓冢以西水皆西流,故以嶓冢为分水岭”。】
是为汉江源头。
③「江」:汉水,汉江。
④「丁卯之岁」:公元1927年。
⑤「四帝」:即文昌帝,关武帝,吕帝,玄帝。
⑥「金阙」:天子帝王所居住的宫阙;道家谓天上有黄金阙,为仙人或天帝所居。
⑦「鸾」:凤凰,飞鸾,交通工具。
⑧「夥」:多的意思。
⑨「戊辰仲春月」:1928年春季的第二个月(农历二月)。
⑩「熏沐」:熏香沐浴,引申为梳妆打扮。
注:“□”内缺失文字,未予以填补。
2、
六经皆明理之书,「蒲编竹简」①,足以启一世之文明;诸子皆崇正之语,奥旨微言,可以开兆民之「草昧」②。古圣先贤,乃于千载上,吐经立法,其著作已称「大备」③。后世或从而传述之,赞美之,不暇于此外别立一格,惊奇立异,贻一时好事者之诮。
当其时无所谓神也,亦无所谓神教也。降及晚近,大道凌夷,人心变诈,厌故喜新,以经传为「迂阔」④,见异思迁,以伦理为浅近。以故文家尚词华,士子鲜实学,而一切庸夫愚子,更琐屑不足道。儒染既久,陷溺日深,子焉而不亲其亲,弟焉而不悌其弟,三纲沦,五常「斁」⑤,而不自知其「伊于胡底」⑥者,在先圣所不及料,先贤亦难预防也。由是大违天和,浩劫频仍,仙佛不忍坐视,于此不得已之际,设一尽善之谋,乃飞鸾阐教,行权一时,以为圣贤之所不及责者,仙佛可得而责之。经典之难以启化者,词谕可得而化之。
与其言穷理尽性为兆亿所难知,何如言报应赏罚。为「编氓」⑦所易服,鸣呼举世皆浊也,而导之以清。清心即能寡欲,尽人皆懵也,而提之以觉。觉世始能「牖」⑧民,果尔清矣觉矣。将「曩日」⑨之入于幽谷者,今则望慈航而争先恐后矣;曩日之堕于沉沦者,今则望「欵」⑩乃而殊途同归矣。
如是则道岸可登,方之舟之,别有极荣之境;贤闗可臻,泳之游之,足见自新之途,而谓有不移风易俗,回人挽天者,有是理乎,此故坛名清觉,书名舟子。
噫频年教诲,笔残墨酸,其意亦良苦矣,可不与六经诸子,同为经世之书云,敢竭鄙忱,恭疏短引,特志焉,是为序。
弟子知微子沐手敬撰
注解
①「蒲编竹简」:蒲草,竹片。
比喻非常刻苦,用蒲草、竹片做书籍。
②「草昧」:未开化,蒙昧。
③「大备」:一切具备,非常完美的意思。
④「迂阔」:迂腐而不切实际。
⑤「斁」:败坏;厌弃,厌倦。
⑥「伊于胡底」:“伊”,文言助词。
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
【︽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经常用以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⑦「编氓」:编入户籍的平民,古指百姓。
⑧「牖」:通“诱”,诱导。
⑨「曩日」:过去、以前的日子。
⑩「欵」:古同“款”,指法令、规章、条约等条文里分的项目。
通常在条下分款,款下分项。
3、
求明医以愈疾,必无良药苦口之嫌;际世变而挽回,贵有「行权援嫂」①之举。今何时也,茫茫世宙,率多迷途之客,遥遥天壤,决少问津之人。以故神道设教,好辨一时,无如方方阐教,而人之陷溺者犹是。处处开坛,而人之沉沦者依然。香山主人,于此触目伤心,更有不容辞其责者。是故王者有「匡济之典」②,圣贤有「博济之德」③,菩萨有「普济之怀」④。本此意以飞鸾,乃开法门于白雀,驾慈航于汉水,频年来舌焦唇敝,墨苦笔残,以为师友之所不及规者,神明得而规之,父兄之难以督责者,神明得而责之。
故其施训,则对病发药,而痼疾必愈;吟诗,则触景兴怀,而俗情顿减。及一切诗词文谕,要无非劝人以善,济人以生,使天下之「凂」⑤而不清者,一旦咸草旧染,洗乃心,涤乃虑矣;使斯世之昧焉「罔觉」⑥者,一旦顿改前非,憬然悟,骤然醒矣。而又提以福善祸淫,使人切敬谨之诚,而上察天时,争城争地,使人知「兵燹之灾」⑦,下明地利,弱肉强食,使人尚相睦之风,而中讲人和,此故坛名清觉,堂颜三畏,盖皆有深意于其间矣,噫,是书也,其事虽云怪异,其理皆属伦常,后之读之者,其亦知仙佛「垂教」⑧之苦心也可。
弟子圆融子熏沐敬志
注解
①「行权援嫂」:“行权”,执行。
“援嫂”谓权益行事。褒义。另有“以叔援嫂”。
【︽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行权援嫂”谓投机取巧,投其所好的意思。
②「匡济之典」:挽救艰难时势,救助人世的标准、法则。
③「博济之德」:广泛救助的德行、操守。
④「普济之怀」:一般、普遍救助的心怀、理想。
⑤「凂」:古同“浼”,玷污、污染。
【︽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
⑥「罔觉」:无知的意思。
⑦「兵燹之灾」:兵火之灾,战争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⑧「垂教」:垂训的意思。
【唐·牛僧孺︽辨私论︾:“宣父之作︽春秋︾,删︽诗︾︽书︾,是公其身于垂教也。”】
4、
当草昧之初,无所谓书也,亦无所谓教也。际文明之世,书备于上矣,教洽于下矣。迨后灵明日开,作者愈繁,而一切诸子百家,纷纷纭纭,各执一说,以惊世而骇俗。惜乎篇章日出而日多,世道愈趋而愈下,非书之无益于世也,良由有书而不能躬行实践耳。经传在迩,而体会者谁,伦常平庸,而遵守者谁。蚩蚩茫茫,相延至今,以致世道陵夷,人心变诈,五伦不讲,八德不修,由是上千天恕,大刦频临。菩萨不忍坐视,邀同四相,领旨开坛,演化崔峰,发眬振瞆,救劫收缘。甫及一年,而诗歌文谕,迭成四巷,其救世渡人之婆心,不亦苦哉。
因命名之意,题书名曰汉阳舟子集,盖汉阳者,按汉水发源于西邑,我菩萨生长于斯,修炼于斯,而成道于斯,欲挽劫运之频仍,因设神教之雅化。舟子者,譬之持舟渡人,撑莲船于汉水,显奥妙于香山,挽狂澜于既倒,作砥柱之中流,凭一叶之舟,结众生之缘,齐望回头登彼道岸,渡今人亦可渡后世,化一邑亦可化天下。
噫,是书也,「洵」①为仙佛之梯航,孔孟之「干城」②,愿世之人,倘能因是集而身体力行,不惟圣学日见昌明,庻不负菩萨成书垂教之雅意矣。岂不「懿」③欤,况乎堂名三畏,坛题清觉,殊属正正堂堂,直与杨氏之为我,墨子之兼爱,申韩佛老人各立门户,固有天渊之别焉。夫三畏者,实由人不和,因之天不时,地不利也,清觉者,正所谓清其源而污其流,先觉者以觉后觉也。故此集者,教人无非以五伦,醒世不外乎八德,措词虽亚于「韩潮苏海」④,用意符合乎贤传圣经,岂非大有功于世道人心哉,余不敢违命,聊草塞责,谨「缀」⑤数语,以志不忘云尔。
弟子简默子沐手谨识
注解
①「 洵」:确实,诚然。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诗经·陈风·宛丘︾】
②「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经·周南·兔罝︾】
③「懿」:美好。善。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经·大雅·烝民︾】
④「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盛世危言>跋︾:“观其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直兼乎韩潮苏海,则不啻读︽经世文编︾焉。”】
⑤「 缀」:缝,缝合;连缀词句以成文章。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