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翰:论诗歌节如何“毁诗不倦”

作者:杨宗翰   2017年01月05日 11:50  文艺报    260    收藏
  我始终认为,诗歌节应是诗歌的外延;曾几何时,诗歌节却被大众视为诗歌的内里──或以各种伪装,逐步篡夺诗歌的本体位置。当代各形各色的诗歌节活动,大抵不脱共通之“三性”:仪式性、表演性与音乐性。仪式性证诸于开幕与闭幕典礼,表演性泛见于诗歌朗诵或诗剧之中,音乐性则是诗跟乐不分家,能诵、能吟之外,还要得能唱才行。这里所谓“三性”并非皆属负面,让诗跨界到戏剧、音乐等领域之尝试亦值得鼓励;惟落入实践面时,极易从“三性”延伸出各种流弊,譬如偌大典礼仅存贫乏诗意,或以手势、声调、情感的浮夸至极,遮掩诗歌文本的瘦弱不堪。晚近各地诗歌节还喜欢动辄标举“国际”二字,仿佛跨国便高出本地不只一等,却无人检讨受邀的外宾中,有多少是真正跨得出他们自己国度的诗人?另外,力图将诗歌与旅游结合,有时再加上新兴的“文创”,让诗歌节迅速沦为三不像的怪异变种。如此变种竟还能在各地不断繁衍复制,可见这类活动主办方背后图的不是诗,而是利。
  世界各地有许多传统的诗歌节,而近年华语文学的国家和地区诗歌节更是增长势头强劲,因而有检讨诗歌节和诗歌本体关系之必要。自忖无力评价其他地域,在此我仅能谈谈自身对台湾地区的观察。2300万人口的台湾地区,2015年共举办五场诗歌节活动。若以北、中、南、东来区分,北有台北诗歌节、中有浊水溪诗歌节、南有台南福尔摩莎国际诗歌节、东有太平洋诗歌节与台东诗歌节。为利于了解,先简述各诗歌节情況如下:
  2015台北诗歌节:由台北市政府主办、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承办。2015年以“诗的公转运动”为主题,从10月24日到11月8日,规划一系列诗讲座与诗的跨界活动。除了本地诗人,还邀请阿多尼斯、四方田犬彥、尼可拉马兹洛夫等赴台交流。2015浊水溪诗歌节:由彰化县文化局主办、明道大学中文系及国学所承办,自10月13日起展开系列活动。活动以席慕蓉为主轴,还邀请陈义芝、萧萧等10多位诗人教授发表论文。2015台南福尔摩莎国际诗歌节:由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主办,9月2日于台湾文学馆举行开幕式。大会规划了“缪思论坛”“缪思校园”“缪思之夜”“缪思城市”等主题,有国际诗人对谈、参会诗人至台南各级学校进行参访、诗与音乐舞蹈的跨界结合演出等活动。2015太平洋诗歌节:由花莲县政府、花莲县文化局主办,10月23-25日邀得北岛、罗蕾雅、费正华、金泰成、金尚浩、胡桑等诗人学者,与多位台湾诗人以“水之湄,天之涯:梦的洄澜,诗的圆周”为主题,展开一连串诗歌活动。第四届台东诗歌节:由台东大学华语文学系师生合力承办,活动主题订为“少年游”。与其他各地诗歌节相较,其特色在于以台湾原住民与台东本地诗人为主角。
  由上可知,台湾地区的诗歌节活动十分强调与“本土”结合。由本地学校或政府单位主办或承办,另觅诗歌节策展人之模式,已蔚为当今主流。策展人本是诗歌节的灵魂,但有极少数策展人,假呼群保义之名,成个人事功之私。我实在难以想象,进入文学史竟需要成群结队以壮声势,难道以为是在花车游行?另外,策展人本身作品的高低、国际视野的宽窄、对诗潮“当代性”的把握,我以为俱为一场诗歌节成败的关键。很遗憾的是:是否够热闹、观众多或少、演出后的鼓掌声长短、节目是否有趣或能引人发笑……恐怕才是主办单位对“成功”与否的判断。策展人本应有能力及准备,随时反击上述这种庸俗化观念,乃至得站在“教育”而非“接受”的立场,来面对主办单位及与会观众。如果策展人打从心里,只想复制这种让诗歌庸俗化的论点,显然就是失职与失能,最终必将失去诗歌。
  台湾地区的各大诗歌节背后的出资者,多为政府机构。所谓策展人或规划单位,实质上是向政府提出企划书,经招标程序并确认得标后,开始执行并等待结案时由政府验收。因为私人兴办诗歌节的风气未开,导致政府的文化局处成了诗歌节真正的“老大”。出资者对诗歌节自然会有其想象,但策展人能否引导走向正确的方向,而非仅沦为发展地方观光的“话题”,背后的倾辄角力至为关键,策展人的价值亦可在此展现:诗歌节理当为诗与诗人服务,促进观光或繁荣地方等目的永远都该是次顺位的。我以为,一场成功的诗歌节,应能解冻世人冷藏已久的诗心,召唤在场诗人与聆听群众间流动的诗想,千万莫以活动后那一阵鼓掌声而自满。策展人当思如何提振诗魂、唤醒诗灵,类似力邀域外诗人、誉扬知名诗人、提携青春诗人等“旁支任务”实非重点。进一步说,今日某些诗歌节已失去了初心,让浓厚节庆氛围取代了诗本体的探索与思索,结果就是换来一场场热闹无比却让诗缺席的“诗歌节庆典”。
  举办或策划诗歌节,稍一不慎便会落入上述陷阱,在庆典气氛中如此轻易地“毁诗不倦”。毁的是诗、不是人,因为作家个人名望或诗歌节声威还算易救,惟诗本体的尊严毕竟难返。如果我们筹办诗歌节,所求只是有力金援、舞台声光、媒体报道及个人地位,那代表只把诗当作节目,让Poetry沦为Show之一环。今人常说之“PS”,原是指用绘图软体来修改、调整、变造既有图片;用在讨论诗歌节之情境上,又何尝不是指涉Poetry加上Show呢?与追求诗歌的艰苦道路相较,这其实再容易不过了。若选了这条容易的路,就是主办单位或策展人引导诗歌坠入魔道,也愧对诗歌节与会诗人及到场观众的期待。要看秀,欢迎买戏票、进戏场、见戏班。要求诗,则请走诗道、闻诗音、持诗心。悲或喜,都是诗所能达到的动人效果;但过度夸张的悲喜,就只是将诗秀场化,诗人登台成了表演者──通常都是底子最差、演技贫弱的那种表演者,或可谓之为“戏人”。
  诗歌节是一面镜子,既看得出某些诗人竟自愿变身戏人,亦看得出另有一批诗人如何千方百计守护诗歌。诗跟大众间的隔绝状态,在台湾始终是个未解的问题。真正能够唤起台湾民众热情者,当属上世纪70年代台湾民歌运动期间,重新结合“诗”与“歌”之尝试,让“以诗入歌”成为彼时一大特色。台湾民歌运动的第一枪,是1975年6月6日台湾大学毕业的杨弦,在台北中山堂的创作发表会上,演唱了8首由余光中的诗谱曲之作。之后他发表《中国现代民歌集》音乐专辑,歌词大都来自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1974),更让《乡愁》《江湖上》成为传唱一时的名作。此时余光中也因为受到英美摇滚乐的影响,部分作品采用类似民谣的诗语言,甚至还译介了许多关于摇滚乐的文章。披头士(The Beatles)及鲍勃·迪伦(Bob Dylan)两者最令余光中着迷,《江湖上》便是他向后者名曲“Blowin' In The Wind”的致敬之作。民歌运动与现代诗的结合,允称彼时一大特色,余光中、洛夫、郑愁予、杨牧、罗青、席慕蓉等都有诗作被改编为歌曲演唱或收入歌手专辑。
  或许有人会问,这不也是一种“演出”?为何不说其同样可能“毁诗不倦”?我认为,此举应视为对诗的守护,而非对诗的利用。诗跟大众间的隔绝,不是写几首海报诗、口语诗、朗诵诗就能够解決的——因为它们很可能根本就不是“以诗本体为要”思考下的创作。台湾民歌运动期间的诗创作之所以不同,正因彼时诗人是以诗为出发点,来尝试进行书写。他们对节奏、句法、声调的诸多考量与斟酌,皆是为了诗所作,并非为了歌而为。今日各家诗歌节场合,常见邀请到罗思容、王榆钧等音乐工作者,实为与会者之幸。经过40年,这些音乐工作者比昔日民歌手更能理解当代诗的“当代性”,以及诗与歌两造间的可能/不可能。有人欲以声音诠释诗歌,有人则以影像诗(video poetry)再造诗歌,叶觅觅、游书珣、蔡宛璇等皆是其中佼佼者。在我看来,这类跨界创作都是对当代诗歌坚定的守护,而非决绝的背离,其共通点乃皆属“以诗为核心的跨界创作”。
  办诗歌节,自然不是为了刻意毁诗,却极容易招致这样的尴尬结果。以一个2300万人的岛屿,2016便延续了2015年全台的北、中、南、东五场诗歌节活动,只有“2015台南福尔摩莎国际诗歌节”北移至淡水河畔,易为“2016淡水福尔摩莎国际诗歌节”,但与会班底大致不变,就连找来的国际诗人亦然。我偶尔会想:在网际网路昌盛、微信风行的年代,台湾需要这么多让诗人“露脸”的诗歌节吗?那些公家部门代表登台致词者,除了划预算、给经费、管核销、审结案,他们可曾真正关心过当代诗歌的处境问题?在他们的想法里,一切是否不过是场例行节庆,欢欣热闹远比什么都重要?根源或许就出在:所谓的主办单位或公部门早就习惯了诗歌不会造反,诗歌节自然也不会(不该)造反。如此温顺的诗歌节,还需要等待谁来毀坏吗?自焚或许还快些。
 
  来源:《文艺报》2016年12月28日
责任编辑:苏丰雷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第44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2.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5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5. 每日好诗第45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炸药箱上写诗获赞“当代版《活着》”,陈年喜的“炸裂人生”
  7. 推动“闽派诗歌”和“闽派批评”发展,“邵武是个好地方·严羽诗歌会”在福建举办
  8. 《星星·诗歌原创》投稿攻略|2025年征订
  9. 首届全国新工业文学(东莞)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10. 福建蕉城首届霍童溪诗会作品征集活动获奖名单公示
  1. 今晚9点 | 《诗刊》编辑面对面第5期:诗词在当代生活中的位置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书记处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3. “首届杨万里诗歌奖”颁奖典礼将于11月9日举行
  4. 每日好诗第44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我们劳作在大地上:叶小平的诗》 | 新书上架
  6. 每日好诗第44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诗林》2025征订 | 附投稿邮箱
  8.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9. 李少君:以诗为证
  10. 第446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