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今怎样去探望被拆迁的房屋?
窗户停留在空中,像月亮已经消失,
土墙化作泥,密密麻麻地长满杂草。
依然有歌声,从某一个房间里传出,
可感受到房间里原有的陈设?
散居的亲人又聚集在了一起,
弟弟在房屋边上种下一棵杏树,
春天在它的枝头上开出了花朵,
夏天的叶子一直到秋天才掉落。
冬天,我们离开了房屋与果树,
有一些东西,并未被及时带走,
似乎再也不会失而复得。
一排晾在屋外的青菜,会发酸,
燕子北方飞来没了扎窝的屋檐,
炊烟若返回将听到鞭炮的响声。
亲爱的妻子我带你回家,
不是要来看这一片废墟,
它不美,不是我的描述。
雨下个不停,我们不可久留,
回到车上,万物连成了一片。
小时候我赤着脚上学,
摔脏了衣裳回家换洗。
为什么我会放声哭泣?
刚刚来还是永久离开?
请听我无法说出的原由,
并理解我一路上的沉默。
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站在这一片空地上,
人类的迁徙故事是不是太过明了?
房屋虽然不是最坚固的建筑,
而人的心,已是无比的柔软。
2016.1.2
——选自组诗《陈家坪的诗》
点评
我喜欢带着一种审美的情趣来阅读每一首诗歌作品。同时诗歌语言的精炼,意境的铺陈等作为诗歌的必要元素的存在,是诗歌成功与否的显现性标志。读柔软这首诗,我承认有一些句子确实打动了我。我同样认为这是一首较好的诗歌作品。但不是一首很优秀的作品。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就诗歌的语言而言,显得繁沉密集。缺少精炼的表述。无疑降低了诗歌的可读性。从写作方法上来看,作者是很睿智的:被拆迁的房屋已经消失了,土墙化作泥,密密麻麻地长满杂草。然而,随着意象的转换,消失的房屋又在记忆中复活:歌声从某个房间里传出,散居的亲人又聚集在了一起……,记忆之后,是一种感慨和喟叹:冬天,我们离开了房屋与果树,有一些东西,并未被及时带走,似乎再也不会失而复得。第一节如果到此,已经表达得很精准了,而后面的三句则属于画蛇添足了,不但凌乱了读者的思考空间。也让第一节显得密集繁杂。缺少了余味。第二节采用的是同样的一种表达方式:现状——记忆——感慨。相比第一节精炼许多。是值得肯定的。诗歌意境也有了提升。但仍有精缩的空间,最后一小节第一句:“无家可归的人”完全可以去掉,与主题并无相应的关联。此诗最精彩之处无疑是最后一节的后四句:站在这一片空地上,/人类的迁徙故事是不是太过明了?/房屋虽然不是最坚固的建筑,/而人的心,已是无比的柔软。这是这首诗的灵魂所在,既有哲理性的思考,也有含蓄的美感体验。可让读者读之心动。(点评网友:韩东林)
“每日好诗”点评网友名录
诗者絮语、韩东林、凤鸣宫山、wxh2016、只蝶痴梦、李龙、芦苇*印迹、老磨香油、斯文白·雷、珍河、诗语温暖、周塬、孟未了、冷麾、蟋蟀、皖西周、沉香行*朝闻道、紫梦微醺、
燕诗雨等。
(以点评顺序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