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同时也是诗人。她们以柔软细腻的诗心,勾勒着生活点滴、倾诉着爱恨情仇。她们用人生来膜拜诗歌,也用诗歌温暖人生。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中国诗歌网最新推出“女诗人系列”访谈,带你近距离欣赏那一道道亮丽风景。欲知“女诗人养成记”,请随我们一起,探访她们的生活现场,感受她们文字中的温度。
李南的诗歌体证了一种谦卑、节制的力量。一首《小小炊烟》,让我记住了这位当代女诗人的名字,进而引发我按图索骥,寻找她更多的的诗歌来阅读。她对伟大事物的受挫,对平凡事物弱态生存层位的敏锐体察,以及与之对应的难过、自责与茫然,在为所欲为、乃至寡廉鲜耻的时代脸谱中,成为极其稀缺而珍贵的心灵表情。当诗人们一直在“无所不能”的骄纵中凌空蹈虚时,李南指证了一切事物的有限性。尤其是人的生存中更多时候的屈辱、渺小与无助。诚如《小小炊烟》中那个在槐岭菜场、怀抱断秤轻轻啜泣的乡下女孩;以及她诗歌中的阿赫玛托娃,“在俄罗斯广阔无垠的大地上”,“跌跌绊绊/倒下又爬起”。但当她紧接着这样写到:“我也一样,像牲口那样/在晨光里/倔强地仰起头来”,我看到了更为强大的、生命不可欺侮的尊严。许多出色的诗歌都让我心怀好感,但这类诗歌却应该领受敬意。
——燎原
李南的独特在于她的声音基本上是平抑的,这平抑既来自她“在路上”的阅历所带来的平和与平静,也来自皈依基督教后所领受的“精神力量”的恩典。这平抑所散发的柔和光线,照临到读诗人的身上和心上,让他们宛若置身于高原的星空下,平原的夕照中——星空与夕照,正是李南诗歌的背景与底色,也是她文本的写实性 / 象征性语境。在这语境的压力下,诗人原本平抑的声音,在读诗人心中摇曳起来,如星辉散开,如夕阳在渐渐的收敛中有了更为斑斓、玄妙的光谱。
——魏天无
作为一个人,李南有挫折感,也存失败感,但她并没有变得颓废或者乡愿犬儒,只是在一种道德力量的感照下,毅然决然地去追求“体验更新”之路。虽然李南说诗歌不是哲学,但她有时确和思想相联,她拒绝被收编的意志,抗拒被奴役的胆识,都是思想之成熟的表现。在我们的诗歌现实里,漂亮的文字不缺乏,完美的技巧也不缺少,而唯独稀缺的,是诗歌的真精神,其中最为匮乏的,当是诗人的尊严、思想,以及他们作为公民的责任和胆识。作为一个写出了尊严和信念的人,李南无愧于这个时代诗人的身份和荣耀。
——刘波
1、花语:李南姐好!您是刚刚热评的首届昌耀诗歌奖的获得者,值得祝贺!那么,如何看待昌耀诗歌和这个奖项?有什么获奖感受?
李南:昌耀的诗歌是我终生无法逾越的,是我写作的一个绝对标高。写作和获奖是两回事,我只是比别人幸运一点而已。但愿我未来的写作能对得起这个荣誉。
2、花语:您曾说“新诗发展到今天,没有一个诗人的作品不和他个人生活发生关系,缺乏技术训练的诗人往往把对生活简单的临摹,写进诗中;初学写诗的人往往又陷入公共体验的泥潭。”这里提到技术训练是指什么?如何对自己进行技术训练?
李南: “技术”与“技巧”是有所不同的,简言之,技术囊括了诗歌写作中的种种元素,而技巧指写作中的一些行文修辞手段。我想技术训练它不仅仅是对文字技巧的探索,更是对作者感受力,想象力,艺术审美,生命体验等等诸多因素的要求。
对自己进行技术训练,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陆游所说的“工夫在诗外”,大致也是指这个。这就要求一个诗人不但只研习诗歌,还要掌握一些诗歌之外的学识。比如阅读,只读诗歌,显然会受到局限; 再说体验,每个人都会有体验,但有深有浅,这与一个人的视野,格局,承受力等等都有关,只有经过砥砺磨淬的历练,爱恨情仇交织的心路历程,才会有相对深刻的诗句出现。对生活的诗意提纯是考验一个诗人的能力,也是技术训练的一部分吧。
18岁
3、花语:我的出生地、祖籍、成长之地全都没有统一,当别人问我故乡的时候,我常常无言以对!您现居河北石家庄,它是您心目中诗意的城市吗?您是否有故乡情结?
李南:我们有同样的的感受!我的籍贯是陕西,但我出生于青海,后又来到河北石家庄生活,其间又去过秦皇岛和北京生活。呵呵,比较乱。现在岁数大了,往往能清晰地回忆起童年、少年时的事情,如果别人问起故乡来,我自然回答是青海,虽然再也回不到记忆中的青海。这种乡愁意识是人类共通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层面失去故乡。
河北石家庄,是我生活年头最长的城市,但似乎从未溶入我的生命,我总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打量它。这是个没有文化、没有特点的城市,板结的意识形态、经久不散的雾霾、平面化的城市建筑,这是一个我随时可能逃离的城市。如果说我对这个城市还存有温情,那是因为还有几个好朋友和亲人在这里生活。
故乡情结?没有。我可以像浮萍,四处漂泊。
4、花语:听说您小时侯曾有一个理想:长大后卖小人书!那现在的理想是什么?!
李南: 哈哈,现在?这把岁数再谈理想是不是有点矫情?人生已过了一大半,年轻时的理想都没有实现,这是人生的失败。现在只有一些小愿望了,比如,写出一首好诗来,去游历一个向往的地方,做一点善事……
5、花语:诗人周涛说,高贵不是指你已经得到了什么,而是指你不屑于低下头颅去得到什么!在您眼中,什么是高贵?
李南:年轻时抄一些名人警句,其中这样一段话对我影响很深。塞林格这样说:年轻的时候,为了一个崇高的信仰,可以高贵地死,长大了,为了一个崇高的信仰,卑微地活着。我理解的高贵是一个人内心的辽阔与高远,丰富与自信,有良好的行为教养,有同情心,正义感,为有捍卫信仰而付出生命的绝决,时时处处考虑他人的感受,当然,还有其他多种成份。
1970年,6岁
6、花语:您五岁时,曾跟着德令哈农场大院的孩子们,爬上一辆大卡车,去巴音河看枪毙犯人。您那么小,却看了那么血腥的场景,当时吓坏了吧!时光推进到现在,面对人生的诸多变数 ,那童年的偶遇,是否像一管强心剂!?
李南:当时少不更事,对死亡没什么认识,只是那场景深深嵌入脑海中,直到现在也无法忘记。多年后对于生死的理解当然也在改变。对生命的践踏,对他人尊严的褫夺,是那个时代造成的,但做为麻木的少儿看客之一,孰又能说自己是无辜的?只不过我们幸运而已,没有被子弹射入后脑勺。
随着人生的成长,我更多的是反思,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和人性,如何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我觉得是值得几代人去思考的问题。
7、花语:您在德令哈生活过相当一段时间,是否感受到海子日记中所描述的那份苍凉?德令哈的生活对您的写作,是否产生过一定影响?
李南: 德令哈,我已经有三十年没有回去了,我的童年已经留在了那里。海子当年做为一个孤独的游客,自然有一份苍凉的记忆。我小时候生活在农场机关大院,上幼儿园、上小学,生活还算优渥。
记忆中的蓝天,草原,黄沙,积雪,给予了我对世界的最初想象。如果说对创作有一定的影响,我想就是那种开阔和粗砺,这也是我生命的底色,无法抹去。
在青海
8、花语:在当今社会,女人性情一些,敞亮又讲义气一些,就会被人看成仗义,当作女汉子,怎么看待女汉子一词?
李南:仗义有什么不好?女汉子又如何?我不觉得这是个贬义词啊。每个人的情性不同,后天的教养也不同,只要不冒犯他人,做真实的自己最好。
9、花语:喜欢旅行吗?阅读和行走对您的写作是否像输血一样重要?请荐读十本好书!
李南: 喜欢啊。我喜欢在时空的挪移中感受陌生的事物,年轻时喜欢独自一人出行,现在最好有一两个情意相投的好友一起出行。可能是岁数大了,对一些困难的应对没有把握?而阅读则是我生活的常态,是你汲取间接经验最有效的手段。
十本好书:
《渴望生活》《一个诗人:里尔克》《苏东坡传》(林语堂)《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我相信》《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圣经》《美国读本》《昌耀评传》《古拉格群岛》。
10、花语:我所有的好诗都是在床上写的,我很少规规矩矩坐在什么地方能写出好诗,您有怎样的写作习惯?您认为好诗必备怎样的元素?
李南:没有电脑的年代,在白纸上用铅笔写,然后再抄写到笔记本上去。有了电脑后就直接敲上去。我只习惯坐在电脑前写,整得像一个仪式,呵呵。
当前的多元化写作,产生了很多好诗的标准,好诗的元素也很多,我以为一首好诗自有它的迷人之处,比如:张力,修辞,戏剧结构,反讽,陌生化,表述主体,爆发力……等等,就比如我喜欢巴烈霍的暴烈和直接,也喜欢米沃什的丰富和理性,策兰的幽深和拒斥,这些都是我喜爱的诗歌元素。
11、花语:有些人的叛逆因子是与生俱来的,有些是后天环境造成的,据说您少时先锋又叛逆,是这样的吗?
李南: 这也许和家庭成长环境有关吧,天生长反骨的人毕竟不多。我的父母对我从小比较纵容,我基本上是顺着天性发展的,直到如今,我仍保持着真实的本色,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不会装。少年时代的叛逆,每个人都有过,只不过大多数少年都处于父母的可控范围,要知道,父母和子女的战争,获胜的永远是子女,这是我成年后才理解的。现在人越老越变得平和了, 这是生活对我的教诲。
2016甘南
12、花语:您最早写诗和发表是哪一年,如何看待发表这件事?
李南:最早写诗是是1978年吧,那时还在青海,在笔记本上写一些幼稚的小诗,被我哥哥发现后,嘲笑一番,很受打击。1979年离开青海后,对亲人,对朋友的思念,引发了我在纸上倾诉的愿望,我写诗,写信,写日记,这些对我今后的写作,起到了练笔的作用。
1983年,我19岁时发表了第一首诗,那是个市级刊物。那时候年轻,以发表为写作的主要动力,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写下的诗歌,全部是一堆垃圾。有一次李寒在旧书市场淘到了一本1985年的《诗神》,上面有我的诗,他拍照下来发给我看,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呵呵,虚荣心使然。我真正有意识的写作,还是从九十年代开始的。现在呢,发表对我来说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不能写出一首令自己满意的诗来。约稿的杂志也很多,但我又不是自来水,只能有选择性的发表。
13、花语:物欲横流的年代,您是否还有坚守的信仰?您最不能容忍人的哪种品德!?
李南: 不管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一个年代,我庆幸的是找到了自己。我是个基督徒,活了人生一半时,才找到了信仰,它使我优化内心,完善自身,上帝将奇异的恩典带给我,我时时感念。
年轻时我是个苛刻求全的人,眼睛里容不下沙子,到了现在这岁数,变得宽容了,因为人各有品性,最大限度地去理解他人更好。只能说我不喜欢虚伪,装逼,狭隘等等这些品性。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