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袖芊姿入彩笺,深丛玉立影翩翩。
虚心总有高情涌,直节无需顺眼怜。
声破轩窗惊晓梦,根盘陌野沐朝烟。
幽篁浅坐聆风雨,一管箫音上九天。
点评
竹与松、梅从来被视为“岁寒三友”,其又与梅、兰、菊一起,有“四君子”之称。“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在竹的身上,寄寓了传统士人无数美好的想象,所以,古人便有“何可一日无此君”的痴迷,亦曾盛传胸有成竹的感悟,甚至“衙斋卧听萧萧竹”,也会令人产生“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幻觉。
毫不夸张地说,历来咏竹诗文可谓车载斗量,想要从无数名作中脱颖而出,实在有些困难。不是说这首《咏竹》具有超出前人的风采,甚至其还存在些许语言上的不足,如“芊姿”“陌野”“浅坐”,以及“顺眼怜”之类的构词,就不太自然,但从其扣题的紧密,格律的中规中矩和作法的常中求变而言,还是颇有值得称道之处的。
题为《咏竹》,首句“翠袖芊姿入彩笺”,就定下了其题画诗的功能属性。为什么要题画?题画时题什么?清代方薰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此乃就画之主题而言。若是自题,多系咏题材,谈艺术,或咏志,或描摹画面意境;若是他题,无外乎增加咏作画者之画才、高情与交谊。至于诗书画“三绝”,既是雅谈,又是前代文人追求的艺术境界,跟谈论本诗无关。观此诗,似就题材发之,既咏画面,又抒发了一种人生情趣。
先看首联,起笔点明画上之竹,并描摹竹影轻摇的画境。颔联以转为承,赞美竹之虚心、直节,此亦前人说过的话头。在借古人之意抒发一通感慨之后,目光又聚焦到画幅之上:颈联以承为转,上句就室内而言,下句就室外而言,前者闻竹声而惊晓梦,从听觉摹写其龙吟细细之声,后者沐朝烟而望竹影,从视角写其凤尾森森之貌。尾联点睛,画中之人“千呼万唤始出来”,他独坐幽篁里,箫声振林樾,俨然高士潇洒出尘。
读罢全诗,仿佛见得竹影轻摇,听得幽人弄箫,窗前野外,有尺幅千里之感。至于此系自咏画作乎?为他人题咏乎?画中人为人乎?为己乎?似乎都不重要了。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陈先发 曹宇翔 耿占春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简明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刘向东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莫真宝 谭五昌 唐翰存 唐诗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杨克 杨庆祥 杨墅 余怒 臧棣 张清华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