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尔镜头下的少女

作者: 2016年11月09日13:23 浏览:2374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大厅空了,四周只剩下我们。
九张脸像九面镜子挂在墙上
映照出一个昏暗的环形空间,
我在里面漫步,像一匹马走入黄昏。

低头抽烟的鲍勃·迪伦
和面对镜头喝可乐的娄·里德
分别被安置在她的左和右;他们
对外部闯入的秩序从不在意。

只有她,察觉到我眼底的空虚。
隔着无法穿透的灰色,我们互看:
一对虚构的情人;我能想象她静止的
欲望,如同抚摸一件闪光的瓷器。

在她短暂而循环的凝视下
我变成一种静物——
尽管还能思想(只要我愿意)——
变成她闪动的世界里一小扇黑暗

半个世纪过去。我知道了
这位少女的名字。用于凝固流水的
摄影术,替每一位观看者保存了
这段持续四分钟的爱情,还有

她曾经耐心、甜蜜的试探:
眨动双眼,睁大,颤抖着
松开两片唇,又像蚌壳那样
收缩,轻快地咽下缄默。

这无声的对白与光……
来自于1964年的美的震颤。
注视之中,我感受到了引诱;
即使时间巨大的发条在天空拧紧

我无法就此离去,既然
辨认出她的美属于永恒;
我也无法靠得更近:她永恒的
美本身,就是一种拒绝——

在离去和靠近之间,长久地
我伫立在那道凝视产生的留白里。


点评:
  这首诗非常精细和清晰地刻写了作者的一次强烈的审美体验。这种审美高峰体验我们都不陌生,但是如何将它用诗歌——用另一种艺术形式——将它准确地传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方面,这首诗提供了一个很出色的范例。作者很明敏地选择了运用叙述手法,在语言中重构和再现出一个空间,仿佛邀请读者站在他曾站立的位置。他让我们看到他在这段少女影像前面曾陷入的轻微幻觉:不是他在凝视影像中的少女,而是少女在凝视着他,并由于少女的动情表现,也由于他作为观影者恰巧站在了少女动情对象的空间位置,使他感到爱情的晕眩。
 
  尤为精彩的一笔是“半个世纪过去”一句,围绕着它,是三种时间的彼此重叠:影像本身的自然时间,(陷入爱情幻觉的)“我”的心理时间,影像诞生后经历的历史时间。短暂的爱情幻觉消逝后,仿佛半生已过去。这种时间的重叠,就像是电影蒙太奇的叠化镜头,与诗中写到的影像艺术作品形成有趣的对话。
 
  从我个人的角度,我觉得这首诗也许可以结束在倒数第二节。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出一种诗歌最重要的美德,即语言的耐心,比如你可以发现,作者使用比喻相当慎重,而所用的两三个比喻都因为贴切而格外有力。与之相比,很多诗也许表面上不缺乏想象力,却因为修辞的浮泛或散乱,乃至废名所说的“文生情”的惯习,而无法从语言的黏土中最终抟塑出一件闪光的瓷器。
特邀点评:冷霜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陈先发 曹宇翔 耿占春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简明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刘向东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莫真宝  谭五昌 唐翰存  唐诗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杨克 杨庆祥 杨墅 余怒 臧棣 张清华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