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谷融:“无能懒散”中的人生化境

作者:徐芳   2016年09月30日 10:24  解放日报    617    收藏


9月28日,钱谷融先生度过了自己的99岁寿诞。
  这位被大家呼之为“神仙”的老学者、老教授,说起自己人生经历时最常用的词,是“无能懒散”。
  然而,只要钱先生坐在那儿,即使不说一句话,人们从他永远仿佛孩童般率真的笑容中,已听到他的千言万语。


2014年12月,钱谷融获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蒋迪雯 摄

2014年12月,钱谷融获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蒋迪雯 摄


  其文需如其人,批评更要至诚

  文艺批评要建立在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之上,但目前有许多人,甚至是一些名家,已经忘记了这一条,甚至没有读过作品,就敢斩钉截铁地下判断性的言论

  说到钱谷融先生,便不能不提“文学是人学”。
  五十多年前,一篇《论“文学是人学”》的文学批评,为钱谷融先生招来了许多麻烦。他被打成“漏网右派”——漏网,却还是右派。
  一方面无可避免地迎接批判,另一方面却坚守到底,他甚至在批判风波尚未平息时,就仍以此观点评点曹禺,写下了著名的《〈雷雨〉人物谈》。
  心知肚明却又固执的他,在暴风雨之后淡定地说:“当时转播《雷雨》,演员的口气、声音、语调,味道完全不对,都是图解和喊口号。我想,一定会有人写批评文章的,等了半天却没人写,于是我就写了。”
  转眼快六十年了,昔日为他惹来大祸的“文学是人学”,已成为他的代表性言论,现代文学研究中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这一文艺思想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巨大意义和价值,被学者们反复提及。
  钱先生对此却宠辱不惊。在他看来,当初对他的大规模批判,意外地批出了他的“名声”。虽然为之经历过四次胃部大出血,刚评上的副教授因此被取消,在华东师大当了整整38年的讲师。但先生却很豁达:“要不是那些年大家都批判‘文学是人学’,谁会知道钱谷融呢?”
  钱先生多次强调,文艺批评要建立在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之上,但目前有许多人,甚至是一些名家,已经忘记了这一条,甚至没有读过作品,就敢斩钉截铁地下判断性的言论。所以,其文需如其人,批评更要至诚。
  钱先生的文学批评,从不堆砌晦涩难懂的学术名词,而是文气贯畅、文辞优美。这样的钱氏文风,不但为他的众多弟子所继承,也得到了学界的一致推崇。
  原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曾说:“现在的学术论文,理论的东西一套接一套,这对文学的灵气有所损伤。这是我们现在文学教育的结果,面目可憎却很无奈,如何保持人才的感悟力已经成为一个问题。”而钱先生的文章,以学术为底子,以才气为表现,非常值得提倡。
  钱先生曾称赞过文章家的“才学识”。依他说来:才是天赋,不用教也不能教;学乃知识,可以教学,可以自我积累;识,却是胸襟与眼光,是后天的,却也最难养成。因而,钱先生在招收研究生时,一定要亲自批改作文,因为“文章最能见出人的才情禀赋”,除此无他。
  忆及当年的弟子——如今的知名学者王晓明、许子东,钱先生说:“他们是我的第一批硕士生,当时我自己的职称还是讲师,照理并没有资格招研究生,借许杰先生之力招兵买马。许先生把三个年纪大的收留在自己麾下,三个年纪小的则发给了我带。王晓明当时刚考进本科一年级,所以他应该是没有读完大学,破格直升了我的研究生。”
  至于小说家格非,“他是当了教授再考我的博士”——这是另一种破格。
  在一次表彰名师的大会上,钱先生依旧谦虚地说:“我是来料加工,名徒出高师。”

  《世说新语》,他安身立命的依托

  就像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文字血统也是不一样的。在他年轻时,便在世界上的好文字中找寻了生命中的“父母”。那是他精神源流上的血统:有所依傍,才能醒悟,像这才知道了自己的来历

  “我们看《世说新语》里所记载的魏晋人的谈吐,那种清亮英发之音,那种抑扬顿挫之致,再加之以手里的麈拂的挥飞,简直如同欣赏一出美妙的诗剧,怎不给人以飘逸之感,怎不令人悠然神往呢?”
  那是被钱先生品读了一辈子的魏晋风度。“那真率,那洒脱,那光风霁月的襟怀,那雍容逸畅的神宇,又何一不是身心的谐和之发?”
  钱先生是“教授中的教授”、“学者中的学者”,却不需要致敬,身边应该有谁,应该没有谁,大概从来没有在意过。
  他一再说起《世说新语》,这是他安身立命的依托。就像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文字血统也是不一样的。在他年轻时,便在世界上的好文字中找寻了生命中的“父母”。那是他精神源流上的血统:有所依傍,才能醒悟,像这才知道了自己的来历。这真是他一生中阅读不完的书,时时刻刻就放在手边,和他的记忆长在一起。
  他曾屡次突然地提问:你读过《世说新语》吗?再自叹:真是好!被问者第一次往往琅琅应答:“读过。”第二次及以后,就都悄悄改了词:“没读过”或“没好好读”。他们明白,钱先生所问的“读”,与人们理解的泛泛阅读,不是一回事。
  钱先生常常在躺椅上喝茶,一下午不说几句话,手里一卷书,时翻时不翻,“噗噗噗”,偶尔惊起一片沉思默想。
  弟子们登门造访后,这样形容先生:“他宁愿听别人讲,而不愿意自己话多。平时在家,除了看书,下棋,就是听听音乐,去他那里,他会问有什么新书可看。他看书的兴趣很杂,什么书都看,记得曾见过一本相面的书在他书桌上摆着,大概他也翻看过。但他最喜爱的书是《世说新语》和《陶渊明集》。”
  《世说新语》很多笺注本钱先生都有,前几年北师大出版刘盼遂学术文集,其中收有唐写本《世说新语》。天津师大的高恒文复印了寄来,钱先生对着余嘉锡的注本,有滋有味地看了好几天。按他的说法,只要有好茶,有《世说新语》和陶渊明的诗,就足矣。
  别人赞他“洒脱”,钱先生老话重弹:“我就是很懒散的。讲得好听一点,是散淡、闲适。从来也不用功,率性而为。自己喜欢的、爱好的才做,不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
  钱老弟子之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殷国明,用“读书寄怀秋水,对人如坐春风”称赞他心目中的恩师。而同为华师大中文系教授的弟子杨扬,对老人的意态闲适,也颇有心得:
  “钱先生的闲心,其实是一种思想的孵养,也就是全心全意完成一件有意义的工作。从文章学问方面看,今天的一些学人思想观点可能会有一些新进展,但论文做事的气象,的确很少能够做到像钱先生这一辈人的境地。这不是靠努力学习和突击看几本书所能做到的,而是需要长期熏染教化。有些人再怎么叫他闲,都闲不下来,一旦闲下来,整个精神身体都会垮下来,不是打针吃药身体不行,就是寂寞难耐烦躁不安。钱先生有这份闲心,坐得住坐得定,不仅没有因为闲暇而减弱其治学思考的能力,反而使得他的文章常常别有新见。”

  千万不能忘记生活的乐趣

  先生很少说起自己的学术成就,却一再介绍自己的长寿“秘诀”:吃饭,啥辰光都要吃好饭

  钱先生在各种会议上说得最多的两句开场白是:“我懒惰而无能”、“我开会从不发言”。这标志性的钱氏发言,已成了“名言”——人们确实得静下来,用心去听、去感觉,那或许才是一种真正的表达。
  钱先生常常这么说、这么叹:“那38年讲师,让我成为‘中国讲师之最’。有的教授工资还没有我高。他是教授五级,而我则是讲师七级。”“还是多读点喜欢的书。我读书是为了自娱、爱好。”“有趣,才能有兴致啊。”……
  别人问,到底什么是“趣”?他答,“趣”一定与“笑”有关,跟着便哈哈大笑起来。
  有人这样阐释“幽默”:幽默的本质,就是照射在被冰冻固化的世界秩序上的一束阳光,使观念、生命乃至整个世界,都得以融化而流动起来。而据说大诗人海涅,曾写下这样武断的话:“在遥远的东方有个中国,那里的人不会笑。”这样的话,在钱先生这里只能留作反证了——当然,他要笑,而且大笑。
  有些往事,先生一再说起,因为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年轻有火气”的事例,但“主要还是因为影响了我的饭碗”,接着他又哈哈大笑,旋即起身,说:“吃饭去!”他朗声、快乐地一再催促:“吃饭去!吃饭去!”
  先生很少说起自己的学术成就,却一再介绍自己的长寿“秘诀”:吃饭,啥辰光都要吃好饭。
  好饭即好菜。他所报的菜单,大同小异——全荤。如不喝酒的话,就是酸奶一杯;如果喝酒,红白黄不拒,白酒更胜。
  他不看菜谱叫菜。“清炒虾仁!”熟悉的饭友,此时会及时补充:“最好是河虾。”“清炒鳝丝!”——“不要茭白丝。”“鱼头砂锅!”——“鱼头一定要大。”“虾球!”——“不要老的。”“红烧肉!”——“五花的。”
  服务员小姑娘唱单唱到这里,就笑。钱先生自己也笑了。小姑娘歪着头逗乐:“老教授,来个蔬菜吧?”老教授好像孩子一样急切地摆手,强调三遍,不罢不休:“不要,不要,不要。我不吃的,不吃的,从来不吃的呀!”
  “我就是爱吃与好吃。当年被批斗之后,喊一辆黄包车就去饭馆,所有的名餐馆,一家吃半年,也都吃了个遍。”——先生想说的,或许正是千万不能忘记生活的乐趣。
  对钱先生而言,去餐馆,就像去课堂。首先想到的还不是今天吃啥,翻不翻花样,而是穿得要像样,也就是西装革履,从头武装到脚:“哪怕去小馆子,也不能短打,不像样的。”
  常常,他说“等一歇”,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便自己在镜子前做足功夫,左顾右看,就是要端端正正,问心无愧。

  听钱谷融说什么是文学

  什么是文学?当然是一个深刻的,也是基本的文学理论命题,也实在很难用几句简单的话把它说清楚。古往今来,人们不知为文学下过多少定义,立过多少界说,但几乎没有一个能够使大家都感到满意。因为文学现象实在太复杂了。从最早的《诗经》《伊里亚特》等作品算起,文学已经有了3000年左右的历史,3000年来,出现了多少作品?这些作品,从题材内容到表现形式,都是千差万别,很不相同,前后的发展变化更是异常之大。
  要想用三言两语把它们的共同特点清晰地揭示出来,真是谈何容易!我在《论“文学是人学”》一文里,曾经援引高尔基的意见,把文学称作“人学”,并作了一些必要的论证和阐释,认为这个名称,最能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文学的根本特点。不想却由此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我险些遭到灭顶之灾。
  其实,我在这篇文章里,并没有提出什么个人的独到之见,更丝毫没有故意标新立异的地方,所表达的可以说大都只是一些常识性的意见。就连把文学称作“人学”,虽然出自高尔基,但也并不是高尔基一个人的新发明”。正像我在文章的开头所说,“过去许许多多的哲人、许许多多的文学大师都曾表示过类似的意见。”
  除了我人生态度很真诚,绝不曾想到自己会去“反对马克思主义”,我始终相信理论的生命之根是扎在艺术实践中的。我说过,“文学是人学”这个观点并不在乎是谁说的,它之所以能得人心,是由于它是从艺术实践中来的,是被许多优秀的艺术大师的创作所证明甚至所显示出来的,我之所以忠诚于这个观点,也首先出之于我对这些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我在论文中就已写到过:过去的杰出的哲人,杰出的作家们,都是把文学当做影响人、教育人的利器来看待的。
  一切都是从人出发,一切都是为了人。
  鲁迅在他早年写的《摩罗诗力说》中,以“能宣彼妙音,传其灵觉,以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理者”,为诗人之极致。他之所以推崇荷马以来的伟大文学作品,是因为读了这些作品后,能够使人更加接近人生,“历历见其优胜缺陷之所存,更力自就于圆满”。这种看法并不是鲁迅一个人所独有的,而可以说是过去所有杰出的、热爱人生的诗人们的一种共同的看法。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谈到文学的作用时也这样说:诗人指导人们趋向于高尚的生活概念和情感的高贵形象:我们读诗人的作品,就会厌恶那庸俗的和恶劣的事物,就会看出所有美和善的迷人的地方,爱好所有高贵的东西;他们会使我们变得更好,更善良,更高贵。一切艺术,当然也包括文学在内,它的最基本的推动力,就是改善人生、把人类生活提高到至善至美的境界的那种热切的向往和崇高的理想。伟大的诗人,都是本着这样的理想来从事写作的。
  要改善人的生活,必须先改善人自己,必须清除人身上的弱点和邪恶,培养和提高人的坚毅、勇敢的战斗精神。高尔基在他的一篇题为《读者》的特写中,是这样来说文学的目的和任务的:文学的目的是要帮人了解他自己,提高他的自信心,并且发展他追求真理的意向,和人们身上的庸俗习气作斗争,发现他们身上好的品质,在他们心灵中激发起羞耻、愤怒、勇气,竭力使人们变为强有力的、高尚的,并且使人们能够用美的神圣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
  文艺批评家应该有深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思想水平要高,但更不能缺少敏锐细致的艺术感受力。脱离了实际的感受,缺乏亲切的体验,那么你的理解必然是肤浅的,所作的分析也只能是抽象的,是不会有什么说服力的,更谈不上能打动人了。

  人物小传

  钱谷融,原名钱国荣,文艺理论家。江苏武进人,1919年生,19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国文系。历任重庆市立中学教师,交通大学讲师,华东师范大学讲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研究所所长,《文艺理论研究》主编。长期从事文艺理论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著有《论“文学是人学”》、《文学的魅力》、《散淡人生》、《〈雷雨〉人物谈》等,讲授《治学之道》等课程。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光阴里的诗意与传承—— “青春诗会”40年:记录时代脚步,见证数代青年诗人成长
  2.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3. 重立人民性与重塑主体性——对当前新工业诗歌写作的一次掠观或几点体会
  4.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7.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9. 诗人陈先发当选安徽省作协主席
  10.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 《青春,如风有信》(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中外对照文版新书首发式在法兰克福举行
  2.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5. “东京梦华·菊香宋韵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开幕式暨座谈会成功举办
  6. “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开幕式暨“青春四十届·致敬诗歌和青春”座谈会隆重举行
  7. “每日好诗直播间”暂停一周
  8. 第444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10. 博士论文《〈诗刊〉社“青春诗会”研究》(节选)丨左存文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