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读容者诗歌《挣扎》 刘亚明

作者: 2016年09月21日13:51 浏览:175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瓦罐装着雨水
小孩子拿木棍
戳里面的一只老鼠

老鼠浮出水面
他就戳一下
老鼠浮出水面
他就戳一下

老鼠再没有浮出水面
小孩子就悻悻地走了

多年之后
他感觉自己也在瓦罐中
被一根看不见的棍子
戳来戳去

 

    容者诗歌世界里的艺术之花绚丽多姿。
就拿他的这首《挣扎》来说,仅从叙事情结的袒露,就能体悟微妙广阔的生命景象和细腻深沉的命运叙事。诗是诗人、诗作者内心世界情感的迸发,也是人类情感的结晶。不知道容者缘何想起了用诗去描绘童年的一幕。
在生命或童年的匆匆景色里,确实有很多让人留恋的地方,我甚至想对于童年的回忆除了本真就是怀念。毫无疑问,容者孩童时期的恶作剧,对于当下的孩子们来说是少有的,时代变了,经济发展了,现在孩子们的生活空间,包括玩具等等也与过去大相径庭。且不说,那时候孩子们玩具的简单、粗劣,如何的“就地取材”,上了四五十岁以上的人们谁没有经历过养兔子、捉蚂蚱、灌老鼠之类的“游戏”呢?由此说来,容者这首诗前三节的9行诗对灌老鼠过程的叙述,是对自己童年生活的一次追忆。这个追忆,反思起来还是很残忍的——因为透过容者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在过去的童年无知中,“瓦罐”“雨水”和“木棍”都充当了杀死老鼠的工具。
    如果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都能遇见一个好老师,世界会更美好。当然,我们不能怪罪如此童年,也不能以此断言曾经童年性格的扭曲。但是一场杀戮,在快乐的童年时期完成,反复地读,总有一种略不去的异样思绪。沉浸在这首诗所罗列组合的故事情节当中,你会发现容者书写的重点、表露的心意和诗歌目的并不在此,也远非是将“灌老鼠”的童年讲给读者。换句话说,当你没有读完最后一节的时候,就不会强烈地感受到他心地里的意念指引和心灵的叩问。
多年之后
他感觉自己也在瓦罐中
被一根看不见的棍子
戳来戳去
    诗歌有时就是一幅精致的画面。因为有了前3节的铺垫,容者这首诗的最后一节才得到了升华。这一节直接点题和抒发了容者的深刻领悟,似心路、有色彩、抵灵魂,这就是时光带给人的挥之不去的感受!容者的诗歌创作意识是很清楚的,就是在人类生存的缝隙中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作路径。“被一根看不见的棍子/戳来戳去”的痛感,饱含许多世俗意念的叠加,凸显着有着生活、社会经历的人们的共同体会。
       向死而生。怎样摆脱困境,妥善解决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勇敢地面对被动,积极地生活,不绝望,不为希望所遗弃?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经常思考的问题。事实上,冥冥之中我们的一切似乎总有背后的“操纵者”,这个“操纵者”是别人,也许就是你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当你拨开一叶障目,重新找到自我,不在“瓦罐中”该是多么的难!正如读到这首诗的一位诗友所说,看似简单故事,但反映出人们目前的生活,工作被动、或者受限不能随心所欲。其中,影缩了许多人生的无奈与多彩……有点深奥,耐人寻味。


2016.9.10于盘山绕阳湾畔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