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4日下午,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的“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入校仪式”在京举行。吴思敬、林莽、刘福春、张清华、孙晓娅、刘立云、霍俊明、刘年、胡军、王朝军、邹进、严彬、张立群、王巨川、王士强、师力斌、张光昕、罗广才、西娃、莫卧儿、花语、潇潇等著名学者、诗人、评论家以及首都师范大学部分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共4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王单单,生于1982年,云南镇雄人。曾获2012年《人民文学》新人奖、2014《诗刊》年度青年诗人奖、云南省作协第二届《百家》文学奖、2013年度《边疆文学》新锐奖、2015华文青年诗人奖、首届桃花潭国际诗歌艺术节·中国新锐诗人奖等奖项。参加《诗刊》社第28届青春诗会,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山冈诗稿》入选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好诗·第一季”,获评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文艺原创精品项目。
本次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娅女士主持。会议伊始,她简要回顾了首师大驻校诗人制度的发展历程,并对社会各界人士多年来对此制度的支持表示感谢。首师大驻校诗人制度的两位发起者——著名诗人林莽先生和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刘福春先生先后致辞。林莽先生指出,首师大驻校诗人制度自2003年建立以来,加强了诗歌研究者与诗人之间的联系,取得了诸多成绩。刘福春先生则具体指出,该制度为青年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与契机,并肯定了驻校诗人活跃大学校园的诗歌气氛、激活诗人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意义。
会议期间,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为欢迎王单单入校精心准备了诗歌朗诵表演。随后,与会者主要围绕驻校诗人制度和王单单的诗歌创作两个话题各抒己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清华教授认为,诗歌声音的在场对大学而言十分重要,诗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养成;王单单的诗歌语言以充满质感的口语为主,摒弃了口语的粗鄙而呈现出深度和节奏感,其诗更在古意与生活现场感之间获得张力。诗人刘立云在王单单诗歌跃动的生命意识及其自由的诗歌写作状态两重维度上发表了见解。北岳文艺出版社编辑王朝军从编辑《诗歌12使徒》的缘起谈起,重点阐述了该书在体例方面的特点以及为竭力展现12位驻校诗人的创作风貌做出的努力,他将“十二”看做一个轮回和一次总结,那么王单单的入驻恰意味着新的起点。《诗刊》编辑刘年就当前大学诗歌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王单单的“中国式写作”特征做出有见地的发言。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张光昕指出,王单单接续了诗人昌耀的精神传统,他的诗歌建立在对生命体验和精神困境的体察之上,但他善于将痛感转化为快感,用颇具元气的书写连通了当代与盛唐之间的精神枢纽。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董事长邹进先生则从出版发行的角度提出了颇具前瞻性且切实可行的计划,以求推动当下诗歌事业的发展。与会者还纷纷对驻校诗人制度提出中肯建议,同时就王单单诗歌的地域性特征、生命强力、底层写作姿态、与传统资源的关系等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并对王单单的驻校生活寄予期望和祝福。王单单也阐述了自己的诗歌观,他认为诗歌题材、语言的选取与自我灵魂互证,写诗源于他对万事万物流转的体验以及对生命、世界和真理的不断追问。
最后,诗歌中心副主任吴思敬教授总结发言,他指出这是一次“为诗相聚的会”,与会者对诗歌的热爱与坚守证明了诗歌不朽的魅力,他期待王单单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并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