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晚上7:30,“第一朗读者”[第五季]第二场活动将在中心书城(南台阶)举行。本场主题“蓝天 蓝得让人想入非非”,主题诗人唐欣、杨小滨、赵目珍。
中国作协 创研部主任何向阳
写给“第一朗读者”
它心高气傲,但孔武有力
里尔克曾说:生活与伟大的作品之间,总是充满着古老的敌意。
沈浩波说:生活与诗是一体的。归根到底伟大的生活与诗歌皆为一体。
我们该信谁?谁说得对?里尔克还是沈浩波?我想,这可能正是诗歌一百多年来的变化,或者说是诗之于诗人的一百年的变化。里尔克生活穷困,颠沛流离,曾在欧洲50多个国家行走,而居无定所。但沈浩波写诗,不影响他是一个成功的文化商人,并同时仍是一个清醒的知识分子。
那么,是诗变了么?
诗可以是我们一个人孤独面对的,同时又是我们一起在某个场域交流共享的。
诗,变了么?
没有,它只是从一个殿堂步入另一个殿堂,仿佛是从一颗心脏走进另一颗心脏。
第一朗读者,正是这样一种打开,一种牵引,一种让诗不只停留在纸面上的叩问与唤醒,使你目睹,使你耳闻,使你嗅到它的气息,使你触到它的肢体,使诗不再高高在上,无色无味,而是与你共坐一起,与你促膝,与你耳语,与你分享它勾勒出的高山大海,光影交替。
所以,感谢从容,感谢霍俊明,以及“第一朗读者”的发起人、实践者、参与者,感谢诗人、听众,感谢沈浩波,感谢紫穗穗,感谢坐在第一排的人,感谢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感谢坐在第一排和最后一排中间的人,感谢至今还在站着的人,是你们的一双双手打开了一扇扇原来紧闭的门,是你们的一颗颗心共同营造了今天的诗歌的殿堂,使它受到了本应有的殿堂级的礼遇。
最后,感谢诗。
这个活在人世间的精灵,这个与我们同床共梦的爱人,这个让我们目睹生活肌理倾听内心音乐的伟大者。
它心高气傲,却不鄙视脆弱与贫瘠;它孔武有力,却不心胸狭窄;它强劲,而善良;它忠心耿耿,而至死不渝;它温顺,却不盲从;它宁死而不献媚,它甘贫而不做奴婢;它叛逆,而自由;它有撒旦的气质,也有天使的心房;它谦卑,而骄傲;它随和,却又不屈不挠;它是正在熔成铁的矿砂,它是拥有多个支脉的地下河,它是广漠原野上几千年的树,是好钢淬火瞬间的那一声响;它是奔跑,是我们心中卷起的风暴;它是伤心时的泪痕,是感激时的肃穆,它是激情,是委屈,是惆怅,是别离,是痛苦,是贫穷,是富有,是爱情,是死亡,是呼吸,是梦想,是热狂,是不朽,是哀伤,是青春,是暮年,是希望,它是我们身上的单纯与正直,是我们必将携带的失败与憧憬;它是童真,它是战栗,它是肉身,它是精神;它是你我身体上以及灵魂上的一切印迹,它确如诗人所说,已与我们融为一体。
再找不到命运与心灵中最惊心动魄的剧场了,人因有诗,便有了对于生活的最激越的感知。
现在,请允许我引用罗曼.罗兰的一段话作为今天活动的结束语:“这是万千年前发射出来的光芒,它依然透过黑夜给我们传递信息。而万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依靠早已熄灭了的太阳发射出的光芒,看见了万物”。
是的。当你和诗站在一起时,你就是诗中的一句。同样,当我们长时间置身于光芒之中时,我们会变成光芒的一部分。
主题诗人唐欣,1962年生于陕西。198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居北京,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学院任教。1984年入大学后开始写诗。曾担任学校诗社社长。1999年出版诗集《在雨中奔跑》,2010年出版诗集《北京组诗选章》,2013年出版诗集《晚点的列车》。2010年获“御鼎”诗歌奖,2014年获“长安诗歌节”现代诗成就大奖。编著《有个地方你从未去过---中外名诗101首选读》(2013)、《秋日与迷途—现代文学读本》(2015)。作品被收入《百年中国文学经典》、《现代诗经》、《新世纪诗典》等上百种选集和辞典。另有著作《从文化到文本》、《纸上的敦煌》、《幻象与真实》、《说话的诗歌》等。
主题诗人杨小滨,生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耶鲁大学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政治大学教授,《两岸诗》总编辑。著有诗集《穿越阳光地带》、《景色与情节》、《为女太阳干杯》、《杨小滨诗X3》(《女世界》、《多谈点主义》、《到海巢去:杨小滨诗选》等。曾获台湾现代诗社第一本诗集奖和红枫诗歌奖特别贡献奖等。近年在两岸各地举办个展“涂抹与踪迹”、“杨小滨摄影诗作展”等,并出版观念艺术与抽象诗集《踪迹与涂抹》。
另一位主题诗人赵目珍,男,1981年生,山东郓城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写诗,兼事诗歌批评。诗歌作品见诸《星星》《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潮》《诗林》《散文诗》等,并多次入选年度重要诗歌选本;批评文章见诸《南方文坛》《文艺评论》《诗刊》《扬子江诗刊》《文学自由谈》等。选编有《80后朦胧诗选》,著有诗集《外物》。2007年获“第三条道路八年诗歌奖(1999-2007)”新锐奖;2015年入围“华文青年诗人奖”。现任职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学术主持 张德明
张德明,文学博士,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新诗批评与研究。出版专著有《现代性及其不满》《网络诗歌研究》《当代艺术思潮论》《新诗话·21世纪诗歌初论》《新世纪诗歌研究》《百年新诗经典导读》《诗歌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文学研究的比较视野》《探秘的诗学》《诗想的踪迹》《灵魂的维度》等,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教程》、《新红颜写作及其争鸣》、《生命的幻象书写》等。曾获广东省青年文学奖理论类一等奖、2013年度“诗探索奖”理论奖、首届“名作欣赏杯”优秀论文奖、2014星星诗刊年度批评家奖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文艺争鸣》《民族文学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南方文坛》《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学术主持 沈浩波
沈浩波,诗人、出版人。1976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为世纪初席卷诗坛的“下半身诗歌运动”的重要发起者。2004年,受邀到荷兰与比利时举办专场诗歌朗诵会。出版有诗集《心藏大恶》、《文楼村记事》、《蝴蝶》、《命令我沉默》。曾获《人民文学》诗歌奖、中国首届桂冠诗集奖、第三届长安诗歌节. 现代诗成就大奖、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等。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