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乡愁(散文诗10 章)
姜 华
老屋
乡愁有毒。游子的内伤,多为不治之症。
一条乌梢蛇突然从路旁窜出,像一条黑色的鞭子,抽打在我身上。
疯长的草,比庄稼还高。它们正在企图包围、蚕食村庄,改变家乡的地貌。稔熟又陌生的山道,如草绳,弯曲、隐身在山谷里。
当我拨开杂草,老屋更像一个挂在树上的旧鸟巢。可是鸟却早已被风刮走了。
老屋独居山洼,孤独而寂寞,一排排沿着山里的风水生长、铺开。在旧时,父辈靠水稻、玉米、高梁和猪羊,繁殖家族的血脉。后来,人们都候鸟一样都飞走了,隐身于各个城市纤陌里。再后来,父母也走了,回到了土里。大雁南飞的季节,奶奶掉了门牙,有风,在老屋的房子里自由出入。
拄着拐杖蹒跚的奶奶,象一个民间版本的神仙。院内挂在竹篱上的丝瓜、苦瓜和豆荚,同奶奶一样,寂寞地生长,再慢慢老去,最后被风收走。
往昔的繁华的老屋,如今落满尘埃。城市象一块巨大的磁场,吸走了铁屑一样的乡亲。年轻的、壮年的,男人和女人,一批又一批,侯鸟一样飞远。现在就剩下老屋,同奶奶一样年迈。坐在老屋的门槛上,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奶奶,一颗老屋嘴里松动的门牙。
老屋,多像一位红颜褪尽的女子,孤身坚守在日渐萧瑟的岁月里。慢慢向人们讲述着,逝去的色彩,神态安祥。
古槐
它多么孤独?一棵树经年站在村口,它在守望什么?
老槐树,身上长满了眼睛。它是村子里最老的人,见证,并记录了村子的兴衰,痛苦和欢笑。
谁能想像,三百多年的一棵槐,仍不显老,一年一度的花期,儿孙满堂。漫天飞舞的槐花,究竟哪一朵是我的前世。这些状若喇叭的精灵,冷艳、温馨、含情,多样我前世那个叫槐花,苦命的女人。
当我再一次回到家乡,一个叫桑树湾的地方,那些淳朴的风,一齐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唤我的乳名。 古槐下拾起一朵槐花,一朵露出羞涩浅笑的槐花,再次把我的泪腺击穿。槐花雨纷纷落下来,我的头上,一半银灰,一半白雪。
轻抚古槐日渐粗糙的肌肤,一些陈年旧事,潮水一般漫上来,把我淹没。身左是白,身右还是白。
古槐长寿,似山水一样的父老乡亲,更像我永守故乡的先人。
水泉
水泉,大地的眼睛,日夜亮着。家乡丰沛的血脉,经年流淌。
却从不干枯,无论天灾或人祸,无论贫穷或富有。如山里人朴素的信仰。
一口水泉,曾是在我生命中唱歌,它似母亲的乳汁,流过我青涩的童年。站在这口延续生命的水泉旁,我曾经多么无知、和眇小,记得当年与邻村争水,我童年的伙伴二顺子,倒在这口泉边,再也没有起来。多少年来,我陷入世俗中,从未走到他的坟前,问他一声渴。
离开这口水泉已经很多年了,离开这个村子已经很多年了,喧嚣的尘世迷茫了回家的路,
飘泊的艰辛把我的记忆一次次删除。如今,在这口泉水里,我突然看到二顺子哀怨的表情,让人心痛又心酸。
故乡的水声,从我的头顶流过,白天或夜晚。
独坐在村口水泉边,收拢家乡远去的景物、方言和亲情,人生的短暂、尴尬和无奈,被一片水声淹没。
泉水依然充盈,像大地的子宫,生生不息。
祖坟
坟茔站在高坡上,像一盏灯,闪耀着护佑之光。
在老家乡下,干燥、通风、向阳的山坡,收尽了乡间的风水,被称为旺穴。父母住在那里,比生前住的老屋还好。蜂飞蝶舞的土地,连年风调雨顺。水稻、玉米、大豆甚至野草,一齐疯长,还有我们这些后辈儿孙,也在疯长。葬在高处的先人,从容,安祥,不动声色,指点着四季,枯萎或繁荣。
返回大地的祖辈,庄稼一样,腐败后边跟着繁荣,生死与轮回。灾年的光景,或风调雨顺的季节,我们能在梦里听到,山坡上远远传来的笑声、或叹息。
沿着山势铺开的土地,孕育着无尽的想象和欲望。在秋天,怀抱子女的玉米,低头微笑的水稻,羞红了脸的高梁,和把智慧藏在土里的红薯、土豆,多象我家乡的女子,含蓄内秀,饱满又弯曲,泼辣而任性。
一年四季,儿孙们在山下责任田里播种、耕耘,或收获。先人的坟头坐在坡上,一抬头就能看到。
祖坟,一条血脉归根的路径。
烤酒
金秋时节,满山遍野挂满了叹号。
山川成熟的气味,如孕妇饱满,热烘烘、香喷喷,被山风搬来搬去。
收罢了秋粮,农人们再把甜杆、柿子、拐枣等请回家。然后把它们铡碎、捣烂,让饱满的生活开始发酵。秋天的乡村,四处飘散的酒味,与女人的体香一样诱人。这些味道。被风赶过山梁,吹过小溪,最后让一阵雾卷进了村庄。一只芦花鸡被曛醉了,从柴草垛上滚下来,
叫着疼逃走了。
有了满屯的粮食,梁上的腊肉,这些还远远不够。在北方,乡下人生活里,少不了酒点然起来的激情。长年的劳作、病痛和寂寞,酒精才能燃烧起原始的欲望。红白喜事,迎亲嫁女,祝寿建房,乡村稍显单调的光景里,处处弥漫着酒的醇香。
烤酒的季节,秋天再一次被提纯。艰辛的日子,甚至比酒精易燃,生存或消亡,就像树上轮回的叶子,和地上的草木,自然而从容。乡下人的情感,简单、率真、实用,浓烈地象刚出锅的头曲。狂风一样,暴雨一样。
在我故乡辽阔的土地上,也辽阔着陈年老酒,一样的忧伤。
风一吹,就散了。
石磨
石头叠加的生活,沉重。结果不一定都是正数。
旧时磨房里旋转的雷声,像一张旧唱片,细数或圆或缺的光景。
开口唱歌的石头,沉默于方寸之地的饥饿,粗茶淡饭的岁月,在原地转着圈圈。
有低沉的雷声锁定乡村欲望,磨房里走不完的回头路,定格为一段历史的饥荒。
童年的记忆,大多腹中空空。苦焦的日子在磨房里,映出一脸菜色。把孩子们收拢在身旁,石磨沉默、无言、隐忍。苦难、萧条、饥饿的日子,如母亲干秕的乳房一样无奈。
石头与石头对撞出火焰,特定的年代,多数人脱离了自己的原形。一群先天营养缺陷的孩子,奋力走过一段忽明忽暗的历史,渐渐淡出乡村的视野。
石头是大地的骨头。坚硬、固执,恒久,浑身长满了牙凿。可是,它啃不动乌云,长不出鸟鸣。
一生都不曾变质,永远是石头。掷地有声。
黄健牛
一头秦川牛,走向了生命尽头。
一辈都不曾发声,悄悄地来,悄悄地去。
像我的爷爷,也像我的父亲。
在秦巴山地,一头生长在农耕时代的牛,甚至比一条人命金贵。黄健牛,父亲的掌上明珠,驮着一家六口人的生活,终年劳作,无怨无悔,从不叫一声累。
比我还小两岁的黄健牛,每年让我家板结的土地开花。丰收的季节,田间有幸福的泪水溢出,和黄牛愉悦的笑声。这些生活的场景,经常在乡间呈现,回放。
后来,父亲走了。再后来,母亲也走了。我们兄妹相继走出大山的时候,黄健牛成了孤儿。它经常站在村口,望着荒芜的土地发呆。暮年的它被送进屠宰场的那天,我仿佛听到壮士末路一声叹息,从遥远的乡村传来,无比凄凉。
没有祭奠仪式,没有人诵经,也没有儿女送葬。什么也没有……
天,突然暗下来。
小河
一条弯弯曲曲的龙脉,驮我走过瘦弱的童年。
水流声是老家乡下最美的音乐,象梅子的笑声,挂满了青涩的果子,在欲望的枝头上摇晃。
她经常于夜晚跑进城里,在我的梦里欢笑,诉说,或哭泣。曾经流过苦难、忧伤、甚至灾难的光景,把我酸涩的初恋一次次打湿。小鱼、小虾和青蜓,再一次把遥远的记忆收拢,最后停顿在一滴叫乡愁的词里。
小河边有父亲的手势,指点四季农时,丰沛或枯萎。奶奶蹒跚的脚步,合着水流的节拍。在小河边玩耍,常常就能听到,母亲的呯唤,带着乳香,从黄昏中村口远远传来。
从记忆里渐渐走失的小河,有水声在城市纤陌中穿行。梦一样的往事,刚泛上来,又被都市喧嚣的夜色淹没,像一场浩大的情感内涝。
某一天,家乡来人说:村里建厂挖山,动了龙脉,小河的水干了。
今后,让我到哪里去寻找返乡的泪水。
没有了小河,将来谁为故乡的游子们招魂。
土地庙
一座小庙,坐在村口半坡上,接受人们朝供。
它能否呼风唤雨?成为精神寄托的高枝。
山里人的信仰,简单、实用。除了雨水、收成和儿女,就是土地庙了。
当年低处的风景,如今被乡亲们抬到高处。乡村生活的风水,让一个主管土地的小吏腐败。香火辽绕的世界,弥漫着一丝腐朽的气息。
土地庙,独居山野。矮小、丑陋、与野兽为邻。而世俗之风,年年让土地缩水。燃烧的欲望,扼杀了土地的辽阔。贫脊的思维,漫过贫脊的土地。土地庙,衣食无忧。
在七月的乡村,土地庙,只是一堆绝望的石头。一副没有品像的方言,往往被泥石流吞没。土地的苦衷,谁能够脱口说出。
天人合一,谁将成为守护土地的神灵。
上帝说: 未知。
回乡下去
城市越来越像一只囚笼。
我就是前世被流放的那个囚徒。
从乡下进入城市,多年之后,我养的画眉鸟,患上了忧郁症。
人过中年,我有了一个想法,复回到乡下去,同我年迈的爱人,租一块地,种上小麦、玉米和蔬菜,让它们在我们的汗水和热爱中长大。
当玉米和小麦长出胡须和牙齿,抱上娃娃的时候。我要在地边搭一座窝棚,鸟一样住进去,守在我们的孩子身旁。只许它们健康的成长,或欢笑,不许哭泣。
我们可能并不在意收获,只是想让大地的欲望,尽情释放,越过大雁的叫声。让一个卑微人的思想,飞得更高。
秋天,我们将带上这些粮食,和蔬菜,去救赎那些精神饥饿的人。
我们的根在乡下,魂也在乡下。
佛说: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
夫子说:万丈红尘,我只取一尺。
作者简介:姜华,笔名江南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旬阳县作家协会主席。首届“十佳网络诗人”,全国网络诗赛、民间鲁迅诗奖“十佳诗人” 。陕西省首届年度文学奖、中国天津诗歌节头奖获得者。在《人民日报》、《诗刊》、《文艺报》、《诗选刊》、《北京文学》、《天津文学》、《山东文学》、《四川文学》、《飞天》、《延河》、《草原》、《星星》、《扬子江》、《诗歌月刊》、《散文诗》等国内外报刊发表诗歌2000余件。获奖项100余次,作品被收入120余种专集。已出版诗集《尘世的光芒》等五部。
诗观: 诗歌是生活的强音或弱音,是一个诗人的良心。
作者单位 725700陕西省旬阳县文旅广电局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