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命谛
————访杭州先贤墓记
乙未年隆冬,闲暇之机寻访杭州先贤墓。幸得‘’天网‘’助力,导航引领,顺利到达先贤墓。不曾想,尽然在风情万种的俏西湖边上,南山路与清波街交叉路口,静静地睡着一名西域先贤,及他的两个高徒。逝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逢着圣之玉言——‘’真理在东方,那怕他远在中国‘’,这句石破天惊的预告,使多少伊学贤达,不远万里一无返顾的踏上征途,那怕恶浪涛天,那怕寒夜凄苦,前赴后继直至明末清初,一代又一代,天方贤者不辞劳苦, 毅然决然的来到神奇的东方大陆。
清晨早起,雨时断时续,天气愈发冷了,按着愿心从湖滨路南走,进入河坊街,拐入清波街南端,眼前便是一处墓冢。繁华闹市的一隅,难能可贵的保留下约十平米的墓园。若不刻意寻访,很难留意在这钢筋水泥的林地,还有这么一处所在。在高楼与十字路之间,墓庐在原址得以保留。墓园与后面的大厦用五六米长的院墙隔开,相邻公路处是绿漆铁艺栏杆,中间的石质小门正对着坟莹。写有阿文的门楣颇具阿拉伯建筑风韵,墓后墙面正中圆圈内也有连体阿文书法。重檐方亭下的墓冢是拱子形式,上面盖有绸缎苫单。中间墓拱稍高,两边墓拱对称较低,显得格外肃穆静雅。墓门紧锁,屏息凝神的我,默默瞻仰先贤。遥想一千年前,开放包容的大唐盛世,接纳万里蕃邦的异客,头缠‘’代斯达尔‘’,满脸大胡子,高鼻梁深眼窝,操着浓重的西域口音,定时礼拜的稀客,在华夏大地上传教播学,不吝土地建筑教堂。
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有时却也不可小觑,在历史的长河中撒播下让人震撼的种子。来时,饱学之士踌躇满志,弘扬伊学要义,笃定要成为‘’精神卫士‘’,人间救赎的圣徒,无意间也成为中阿文化交流大使,助推了两大文化与文明的交融发展。先贤来了,来时或许未做久居的打算,
然而在此热土长眠。这里成就了生命的第二故土,终其一生走访传教,也生活交友,从陌生到熟悉,从好奇变热爱,再到娶妻生子繁衍子嗣,终了心甘情愿沉睡西湖边上。千年来,这片土地不仅以兼容并蓄的胸襟,命运交响的恢宏气势,接纳域外文明,且能历代友善扶持,使得伊教与儒释道,和基督教和合共生,济世度人,劝人向善,则无不展现了泱泱大国的器量。唏嘘长叹,
先贤精神开示后人,取舍之道,拿捏之法,甘苦之间,担当大义,则人性之光长明。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