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诗社,曾经是一代青年的精神支柱。
身为复旦大学诗社的创始人兼首任社长,许德民是一个传奇,这个传奇延续到了现在。
近日在申报馆举行的“我们的八十年代”——诗酒嘉年华活动中,许德民再次现身,他的身份依然是诗人,不过,加了个“前缀”:抽象派诗人。
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青年报记者面前的许德民,依然是1980年代那个“理想+现实+浪漫主义”的青年,因为他的心中,永远有诗和远方。
“当时我被诗歌的力量所震撼,我从来没想到诗歌的感染力竟然会那么强烈,整个相辉堂几乎被学生的热情所撑破。这个场面距今已经30多年,而我似乎还在那晚的轨迹上前行。”
1979年考进复旦大学时,许德民已经26岁了。
“我曾是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入学,当时的学校是浙江冶金工业学校(如今的嘉兴学院),学的专业是工业会计,毕业后分配到九江806厂。1979年我参加高考时教育部规定只能报考对口的经济类专业。因此,尽管我的爱好是文学艺术,但是只能报考经济系。进入大学本来打算好好做经济学的信徒,但是,被高年级的学长通过\\\"海选\\\"拉进系赛诗队。”许德民回忆道。
“那时,复旦大学校园里充斥着浓烈的诗歌文化。”而真正让许德民一举成名的,是那首《心灵的自白》。
1980年12月9日,在相辉堂一年一度的复旦赛诗会上,许德民创作的朗诵诗《心灵的自白》代表经济系参赛获创作奖第一名。朗诵全长7分钟,其间“如雷般的掌声”响了20多次,最长的一次竟有3分钟。
“当时我坐在台下,浑身发麻、发抖,我被诗歌的力量所震撼,我从来没想到诗歌的感染力竟然会那么强烈,那么激动人心。走道站满了人,窗台上也爬满了人,整个相辉堂几乎被学生的热情所撑破。那晚相辉堂里狂风暴雨般的气氛,被人称为空前绝后。”许德民说,从那一刻开始,他注定与诗相伴一生。“这个场面距今已经30多年,而我似乎还在那晚的轨迹上前行。”
因诗成名后的许德民,开始参加复旦学生会主席竞选,并如愿当选副主席,负责社团工作。“近水楼台先得月”,成立复旦诗社的念头开始产生。“我开始物色诗歌爱好者和成名的诗人,当时复旦大学校园里有不少学生已经在诗坛小有名气。”
1981年5月27日校庆日那天,许德民和周伟林、韩云以及中文、哲学系总共近10个同学,成立了首届复旦诗社,许德民出任第一任社长。
“历任社长涵盖了文科、理科,覆盖了中文、社会、历史、经济等各个院系。一个人写诗的能力,与他的专业背景没有关系。”“只有诗歌的力量能够让时空倒转,让诗情回流。”
“复旦诗社是中国新时期大学中最早的校级学生诗社。诗刊《诗耕地》也在同时创刊。”许德民告诉青年报记者,那时诗社的工作就是组织赛诗会,招收会员,帮会员投稿,请杂志社老师来给会员讲课等,那时,诗社还颁了两个诗歌奖项:青春奖和屈原奖……这一切在许德民看来是“十分琐碎而又有意义”的工作。
复旦诗社的第一本诗歌合集《海星星》是1983年12月出版发行的。几经再版,共发行将近8万册。这本诗集也是中国新时期最早的大学生诗歌合集,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几乎都曾拥有或读过这本诗集。
那时,复旦诗社有一首出名的诗《周末,我们去了女生宿舍》。“那个年代,还有\\\"男女授受不亲\\\"的道德文化存在,没有自由恋爱,于是,青年人对爱的渴望,在诗歌中表现出来。”许德民认为,大学生诗歌也就是学院派诗歌。大学生诗歌的特征是青春而有活力,激情而有理想,自我而有天下,和朦胧诗相比,大学生诗歌更明亮、更生活、更自我、更纯粹。“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几乎席卷每个当年的文学青年。”
复旦诗社历经35年,有42任社长。“历任社长涵盖了文科、理科,覆盖了中文、社会、历史、经济等各个院系。开始是每学年一任,后来每学期一任,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了锻炼。”许德民清晰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每一任社长和副社长的名字,其中,第5任社长还是数学系的,“一个人写诗的能力,与他的专业背景没有关系。”
复旦诗社始终是一个学生自发社团而无官方背景,传承、活跃至今,这在中国当下大学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那是因为诗神永远年轻,永远有魅力吸引青年人,而复旦学生有\\\"自由而无用\\\"的传统,他们崇尚精神境界,注重灵魂塑造。”许德民介绍说,复旦诗社80年代曾涌现了至今还有影响力或活跃在诗坛的孙晓刚、张真、杨小滨·法镭、陈先发、施茂盛、韓国强、韩博等。而最近十年肖水、洛盏等一批优秀的青年诗人脱颖而出。
复旦诗社经历上世纪80年代的十年辉煌、90年代的持续与坚守,21世纪再创新高,进入到新的蓬勃辉煌时期。这个时期和上世纪80年代相比,社会诗歌环境要差很多,因此,复旦诗社的象征意义尤其难得。
2005年复旦百年校庆,许德民召集历届复旦诗社校友一起为校庆承办了一个诗歌节,主编了16本《复旦诗派诗歌系列》,设计制作了一座名为“复旦诗魂”的铜雕,放置在校园作为百年复旦的献礼。
“当时我们还举办了一个复旦诗派诗歌朗诵会。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要将25年来的所有的复旦校园诗人一个不漏地找到,几乎就是在大海里捞针。”但是,当25年历届“复旦诗社”的诗友的诗稿通过邮件像雪片般发来时,许德民感到十分温暖:“只有诗歌的力量能够让时空倒转,让诗情回流。”
“我有个朋友,是个博士,他太太是个硕士,他们说看不懂我的诗,但是他们读中学的女儿,说看得懂我的诗。”“抽象诗无论能不能得到认可,它都已经存在,是文坛不可回避的一个流派。”
许德民把自己的职业定义为艺术家,他还是书法家、摄影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股民。其中,重要的一个标签是:抽象艺术理论家。
许德民坦言,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诗歌风格大变,他的诗歌已经很难在核心诗刊上发表,编辑、读者说“看不懂”。他由此转向了抽象派艺术的研究,从抽象画一直到开创了抽象诗。今年,是许德民从事抽象艺术30周年。
什么叫抽象诗?让我们先看一首许德民最近的抽象诗《唐李代白》的片断:鸟云看游,野渊临流,离怨尽书,伤知送柳,肠添泪断,语枯心空,雪裸摇白,骄直一红……“我有个朋友,是个博士,他太太是个硕士,他们说看不懂我的诗,但是他们读中学的女儿,说看得懂我的诗。”许德民认为,神曲《忐忑》的歌词,就有点抽象诗的味道。
许德民说,上世纪80年代写诗,他只是“随波逐流”,而如今,他是“自成一派”。“抽象诗无论能不能得到认可,它都已经存在,是文坛不可回避的一个流派。”
2013年,许德民的《抽象诗》出版,这是中国第一本抽象诗集,开创了中国抽象文学。
“我回复旦大学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抽象艺术审美与创造》这门公共课,一共开了七个学期。学生们评价说,这门课开拓了他们的审美视线。最重要的是改变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对于抽象艺术文化的传播,许德民永远都在路上。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