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我也与你有同样的感觉
读近代史,总是那么憋气压抑
谁都可以随心所欲,用刀
割走我们一块肉
多少年,列强总是在讨论如何瓜分中国
抽着雪茄烟,带着轻蔑的笑
但是,作为一个诗人,我想说
血,是红色的
中国的血,是红色的
那段不愿回看的灰蒙蒙的历史
终须结束
1921年,我们看见了希望的火苗
作为一个诗人,我想说,在南湖航道上,那朵艰难点燃
并且蜿蜒滑行的火,是红色的
九十五年了,抗日、建国、改革开放
道路与天空,越来越广阔
是的,我们都认定
嫦娥奔月的卫星,就是中国龙的眼睛最新的坐标
作为一个诗人,我想说
东方红的旋律,在太空
也是红色的
是的,作为一个诗人,我想说
中国的历史,是红色的
因为,中国的血与中国的火,是红色的
你的血与我的血、你心里的阳光与我心里的阳光,都是
红色的
朋友,面对每天升起的太阳
我们没有第二种颜色
一个转身,成就一首好诗
——读能美《我们没有第二种颜色》
政治抒情诗,不好写。写大了
会觉得空。写小了,会觉得撑不起衣服架子。
这首诗独辟蹊径,从颜色入手。勾起你的探索欲,但又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你读完以后心领神会,不得不佩服这样一种狡猾的写作技巧:一种颜色,与颜色不同。往昔在里面,未来也在里面。
第一节,开门见山,从每个读者最敏感的触点开刀,直奔主题。
第三节,继续写红,但调性已转,以上扬的姿势滑行,正如诗中所描绘的 “航道上蜿蜒滑行的火”:动感如蛇,凝练精美。意象的冲击力很强。
第四、五节,持续上扬,滑行到太空还不放手,还要加入《东方红》,仿佛西游记里的火焰山一下子注入了一汪月牙泉。当然,这月牙泉泉水的颜色,也是红色的。
可别小瞧了第六节貌似婆婆妈妈的总结。诗歌若是到此结束,难免落入巢臼。但正是这一节成功引出了太阳:
/ 朋友,面对每天升起的太阳 / 我们没有第二种颜色 /
是的,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骄傲,为冉冉升起的太阳,骄傲。为我们独一无二的图腾,骄傲。
再回过头来看:
那一波一波排山倒海般反复回环,层层推进的 / 我想说....是红色的 /
就不仅仅是停留在形式美和音乐美上了,而是蓄意谋杀。其目的不仅要谋杀你的眼球,还要心随其动。你明白过来的时候,罪犯已经得手了,所幸没有发生流血事件,可免于刑事诉讼。罚苦其心志,一辈子只吟一种颜色的诗,一条道走到黑并乐在其中。(坏笑)
这首诗的成功,大体归于三个方面:角度、信度、深度
角度:一个宏大的同样也是写出新意简直难于上青天的主题,被我们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红色”这个诗点之后,做了一个角度互换:把肯定句换成否定句,一下子变成了一把利剑,一石三鸟:点题、点睛同时深华全诗。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信度(亦称真实性):诗的信度建立在所选素材的真实性上。虽然诗的真实绝不等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物”,诸如历史。也正因为真实,才更容易感染读者,触动心灵。这是第一层面,同时诗歌的信度还来自诗歌本身的逻辑信度:层层铺垫,造势,进而浓重推出核心诗意。由不得你不相信:我们作为中国人,确实没有第二种颜色。
深度:首先发端于角度,而后到达于凝练,从而彰显于无限。纵观全诗,就像在挖煤,浅表层的诗点貌似很普通,挖着挖着,就挖出了一枚火红的太阳。什么叫深: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不可得也!
诗歌创作,是一门手艺。一路向前是一种进步。
停下,做一个角度的转身,迂回前进,也是一种进步。
推荐人:C言C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