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文学创作离不开文学评论,一个鸟如果只有一个翅膀的话,是飞不起来的;当然,一辆车如果只有一个轮子,也未必能够跑得快。如果没有文学评论和文学批评,文学谈不上整体的发展和繁荣。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讲得很清楚,他是把文艺评论放在加强党的领导这样一个题目下来讲的,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文艺的整体把握和对文艺评论的看重、关注和厚望,体现了国家领导人的远见卓识。
文学评论工作应该如何做,尤其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挥作协这样一个团体对于评论与创作的积极性、引导性的作用,如何团结和凝聚一批有思想、有学识、有才华、爱文学、懂创作的文学理论评论队伍,如何发挥作协对这支队伍的领导作用并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确实考验我们作协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
山东省作协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之后在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方面第一个发声的。加强党的领导、开展文艺评论组织工作,这些具体做法非常好。要重视创作、重视评论,在认识上是一致的,但在实际的具体做法上,其实是对文学创作抓得比较多,对文学评论可能抓得相对少一些。比如各省签约作家比较多,而签约评论家,山东是头一份,而且山东作协的这一做法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经验,各地的作协都在借鉴。
签约评论家这项工作刚刚起步的时候,报纸发了头版头条,影响很大。我也建议中国作协或者以创研部为依托引进这样一种做法,分期分批签约文学评论家,以文学理论评论课题项目带动文学评论和创作研究。现在来看,这个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
文学评论对于文学创作的推进是大家都有所共识的,中外文学史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俄罗斯文学,它当时有一批理论评论家,如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对果戈里、赫尔岑、冈察洛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作家的创作成就加以梳理、批评和总结,确实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很大,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了解文学史的人都会知道评论家对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当然现在已不同于19世纪,中国文学也不同于别国的文学。山东这种在新的形势下切实重视评论的实践,一方面是基于对文学评论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把文学评论放在跟文学创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发挥文学评论的作用,体现了山东作协的远见。
这次第一批签约山东作协的这10位50岁以下的文学评论家,虽致力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但成果都比较突出,说明作协抓评论同时也抓评论队伍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把原来在学院里关起门来做学术,或者以前只关注文学史教学与研究的学者和研究者,吸引到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关注上来,这是非常好的一个趋向。
正在进行时的当代文学创作其实是非常丰富、非常多样化的,题材涉及到非常广阔的领域,也可以说我们今天的文学对现实的关注和描写的广度是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呈现出一种相对繁荣的文学局面,归结起来也是因为我们的生活较之改革前丰富发展了。创作向前走,我们的评论能不能跟上、能不能发掘出来一个点、能不能在这个点上再往前推进,能够发现当前创作中的问题,在这一点上特别需要有机制地推进。我们不缺乏理论支撑和有理论水平的这样一些青年学者和中青年评论家。50岁以下的他们敏锐,有理论基础及专业水准,有从现代文学、文艺学的高度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的学术水平已经达到了这样一个层面,确实需要将目光集中到对当代文学现场的批评和发展上来。需要这样的一个机制、一个桥梁,当然也是一种尊重、一种倚重,提供给他们。山东作协已经做了这样一个工作。
作协团结和联络着广大的作家和评论家,但如何团结、如何联络,还是和考验我们现在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方法的。我们讲“四个全面”,强调科学发展,那么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如何进一步推进科学管理,在这一点上,山东确实走在了前面。它不只是在一个较低层面上来团结和联络作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和创作条件,当然这是作协工作的应有之义,而是在一个非常高的层次来积极地推进创作。一方面联络、团结和推出了一批中青年有成就的评论家和学者,对当代文学进行关注,一方面通过他们的研究与关注加强了对于文学创作的引导和总结。
这种做法确实发挥了这样一些评论家的学术作用,另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也非常大。这一批人原来是在大学讲台上或者是在学术著作中呈现他们的身份和价值,但现在对当代文学创作,他们要提出问题,发挥自己的学术影响力,这就是一种打开、一种开放。以前我们作协的评论队伍有一个到高等院校流动的趋向,这一“流动”或多或少影响了作协评论力量的增强,高等院校研究队伍壮大了,同时带来了作协系统评论队伍的萎缩。文学史的研究固然需要人,但当代创作谁去研究?山东作协的做法很好。它没有人为地设立“高墙”,而是旨在拆除“高墙”,它偏重于将学院批评的这股力量团结起来,运用起来。当然这和山东的学术环境和评论传统是有关联的。山东创作之所以这么多年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健的发展,和山东一代一代的学者虽置身高校,但同样关注着当代作家的创作是分不开的。这个好的传统如今体现在更年轻一代的评论家身上。山东作协做的“签约”评论家工作其实是发挥了这几代评论家的作用。
张丽军和房伟都在全国文学评论界取得了一定影响,张丽军的乡土文学研究和房伟的诗学研究都有了自己的领域和成果,还有刚刚谈到的两位女性评论家张艳梅、刘传霞,都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其实他们身在高校,也有自己的科研学术任务,也有教学任务和课题需要完成,但是他们的一些精力被作协吸纳进来放在对当前文学的关注上,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这个经验值得推广。这也是山东文学创作不但有高原,而且正在向高峰迈进的底气所在。一个时代的文学,如果缺少评论的支撑,一定也会影响它可能或应该达到的高度。山东的远见在于看到了这一点。而山东文学之所以能够走到这一步,它的创作能够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一代一代的作家分不开,其实也得益于长期以来评论家的参与和作协对评论重视的传统。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