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潭(1)行吟
徘徊在桃花潭边,
一缕思绪穿透
过往的百代云烟,
回望已然模糊的
第一个千年。
霓裳羽衣舞出的婀娜, (2)
一出场就倾倒了
唐明皇的整座梨园。 (3)
一顶御赐的官纱,
招来天下最狂妄的文士
待招翰林奉旨长安。 (4)
快丢开力士脱靴的任性, (5)
且把这宫廷礼遇天子隆恩
权当作主人兴奋时
向宠物抛出的媚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6)
即便是御手调羹
龙巾试吐
贵妃捧砚, (7)
也不如赐金放还, (8)
从天堂重返人间。
天子呼我不上船, (9)
不贪恋皇家的玉液琼浆
紫袍绶带,
低眉顺眼膝下承欢。
连同那洞庭烟波
赤壁风云
蜀道猿啼, (10)
暂都在胸中消散。
“李白斗酒诗百篇,” (11)
做一个无拘无束
仰天大笑的活神仙! (12)
于是那一封手书墨写
智慧而又幽默的邮件,
从泾县的小山村儿发出。
不经意间就把一段
空前绝后的文坛佳话,
演绎得温情脉脉
深情款款。
它跨越悠长的时空
历久弥新
传唱到永远永远。
或许那只是一个
纯属偶然的瞬间。
戏说中有意无意的调侃,
为寻常的江南小景,
添加了诗意的夸张与浪漫。 (13)
或许那更是一次顶礼膜拜,
仰望颠峰巍巍巨星璀璨
向崇高献上的热切期盼。
就仿佛一粒炽烈的火种,
一下子就把炉膛中
干柴一般的激情迅速点燃。
好饮的诗仙豪士,
这才见识了十里桃红
“万家酒店”。 (14)
夹岸迎风怒放的桃花,
云一样锦绣,
霞一般灿烂。
一颦一笑总能激起
诗情画意的想象;
一枝一叶都要把
青莲居士的衣襟牵绊。 (15)
那就先做几日
乐不思蜀的散仙吧,
在酒香花雾中
尽情地沉醉流连。
知音唱和推杯换盏
花丛醉卧相见恨晚。
举杯邀明月对饮,
莫笑我神魂颠倒,
睁一双兴冲冲迷离醉眼。
这是飞出鸟笼的自由翱翔;
这是远离喧嚣和虚幻,
最渴望的宁静与平凡。
潭边一杯送行的宣窖,
浓烈香醇入口甘甜,
远胜过一场
虚荣的宫中狂欢
皇家盛宴。
汪伦船头那深深一揖,
触动了诗人心中
最深层的情愫与柔软。
也不啻杨玉环回眸一笑,
大明宫千娇百媚
花羞腰蛮。
响遏行云的踏歌
古老拙朴动地感天 。 (16)
快让将行的客舟
留住远航的脚步;
响彻云端的乐音,
已奏出宾主共鸣的和弦。
这和声早已化作
美妙的天籁,
袅袅余音
回荡历史的天穹,
经久不息代代相传。
把醇厚的友情
诗情
豪情,
酒一样装满
青弋江畔的千尺深潭!
注释:
(1)桃花潭位于青弋江上游的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境内,距泾县县城34公里,因唐代大诗人李白与当地名士汪伦的友情故事以及李白有感而发的那首千古传唱的《赠汪伦》而驰名古今中外。该地已成著名景区。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峰峦叠嶂的皖南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好、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及文化遗存可发思古之幽情。
(2)相传此曲为唐代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初名《婆罗门曲》,经唐玄宗李隆基润色并作歌词后改成此名。其内容描写了唐玄宗想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中唐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年间见到宫中表演此曲时,于《霓裳羽衣舞歌》中描写此舞曲“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缨累累佩珊珊”。其舞姿也是“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其意境正是描摹月宫神话情景。后来此典故也被用来代指精美的歌舞乐曲。
(3)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皇家禁苑中的一个果木园,因遍植梨树,故名。唐中宗时为帝后及皇亲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后经唐玄宗李隆基力倡,逐渐发展成为一座教习戏曲歌舞的皇家综合性‘艺术学院’, 中国唐代宫廷训练乐工的专门机构。玄宗亲自组织并参演,还经常指令翰林学士和知名文人如大诗人贺知章、李白等为其编撰节目。其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后世遂称戏曲界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4)(8)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得到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推荐,玄宗便召其入宫供奉翰林,主要职责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进宫时,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綺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见李阳冰《草堂集序》)。但皇帝只让李白做自己的文学侍从,这与其政治理想和抱负(《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相去甚远。加之朝政腐败、同僚诋毁、自身的蔑视权贵放浪形骸,使之不胜感慨和失落,于是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遂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5)(7)据传,唐玄宗初见李白,相谈甚欢,十分欣赏甚至仰慕李白的风采和才华。李白宫中醉酒,玄宗曾用自己的毛巾为其擦拭,也曾命大太监高力士为其脱靴,命宰相杨国忠为其磨墨、宠妃杨玉环为其亲自捧硯,伺候李白写诗。自己还曾经亲手为其调制汤羹,恩宠无以复加。《新唐书•李白传》:“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辙沮止。……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唐才子传•李白》:“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试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这些传说和记载都表现了李白恃才傲物、蔑视权贵、不拘礼法的张扬个性以及盛唐时期一定程度上尊重知识、宽容人才的大唐气象。
(10)李白性格豪爽浪漫, “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蜀道、峨眉、华山、庐山、泰山、黄山、洞庭等,或巍峨雄奇、气象万千,或烟波浩渺、壮美雄阔;奔腾黄河、浩浩长江,咆哮万里,荡涤一切,表现了诗人桀骜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李白以这些内容为题材写下了许多豪迈奔放、奇伟壮丽而又清新飘逸的浪漫主义诗篇,表现了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抒发了作者的满腔豪情。这些景象仅为其作品内容的微缩和代表。
(6)(12)各出自李白诗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南陵别儿童入京》。原句分别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前句是向朋友们 表白自己心情的诗,写于赐金放还离开长安的次年准备由东鲁南游越中时,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的操守和傲气。后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奉召入京离别儿女时毫不掩饰的喜悦之情和踌躇满志、十分自负的心理状态。
(9)(11)诗出杜甫诗作《饮中八仙歌》。原句为“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李是挚友,相知甚深。杜诗寥寥几句,即使诗仙酒仙李白嗜酒如命、才高八斗、桀骜不驯、傲视王侯而又豪放浪漫的性格和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可谓传神之笔。
(13)(14)相传唐代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李白旅居南陵,欣喜万分,遂修书一封热情邀约李白到桃花潭做客。书中有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至,却并未发现有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笑答曰:十里桃花者,桃花渡也;万家酒店者,乃万姓店主所开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为汪伦的盛情和幽默深深打动。汪伦及众乡亲的淳朴热情和桃花潭的自然美景,使汪李之间结下了深情厚谊。李白居数日后离去。临行前汪伦率众乡亲踏歌相送至渡口,李白感激之至,随口吟出了《赠汪伦》那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相送并纪念之。
(15)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16)据考证,踏歌亦作“蹋歌”,传统的群众歌舞形式,古代很多民族都有。其共同特征是集体性,参加者围成圆圈或排成行,互相牵手或搭肩,上身动作不多,主要是脚下的舞步变化,以脚踏地为节拍,边歌边舞。唐•储光羲《蔷薇篇》:“联袂蹋歌从此去,风吹香去逐人归。”胡三省有注:“蹋歌者,连手而歌,蹋地以为节。”踏歌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此指行吟,即边走边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