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安静的,不应该有高潮。”“要找到打开诗的钥匙,静下心来走进诗歌。”“当代诗人有责任为自己生长的城市留下美好的文学记忆。”12月21日下午,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指导,成都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成都市学生联合会主办的纸鸢书院第十话《诗与远方》大型读书分享交流会在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剧场举行。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梁平与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百名师生分享交流。
诗歌应该安静发展 否则就是“生了病”
“近100年诗歌发展中,有效的发展时间仅50年不到。”梁平登上剧场舞台,首先与同学们分享当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他告诉同学们,80年代是诗歌最辉煌的时期。而最近的中国诗歌井喷时期却是出现在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期间,“就拿《星星》诗刊来说,地震发生后的几天时间里,每天都有上万首诗歌飞到我们这里。然而,井喷的代价是十几万中国人的生命,这是相当惨重、得不偿失的。”
梁平认为,诗歌的发展应该是安静的,不该有高潮。一旦出现了非正常的状况,一方面可能是社会“生了病”,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诗歌本身生了病,例如诗句的表达中出现了庸俗、浮躁的现象。
80后、90后诗人起步高 成长迅速
汶川地震转眼已过去7年,曾经井喷的诗歌已趋于平静,却涌现出一大批80后、90后新锐诗人。对于这样的现象,梁平很欣慰:“如今50年代诗人的有效写作微乎其微;60、70年代诗人仍是中国诗坛的中坚力量;而我很欣喜地看到,80后、90后诗人起步高,成长非常迅速,这也许与他们平时的阅读有关。”
梁平谈到如今的中学、大学课本,“近年来,我们发现80年代诗人舒婷、海子为代表的新诗进入教材,打破了90年代课本收录50、60年代诗歌的僵局。这是新的突破,要知道,诗歌的文体日新月异,跟上时代步伐对培养新一代诗人尤为重要。”
说到这里,他饱含深情朗读了90后湖南诗人玉珍的诗歌《最广阔的柏拉图》,以及90后四川诗人余幼幼的诗歌《清明》,并细细与同学分享了他的读后感。“诗歌最忌讳模仿,两首诗难得的新鲜、另类,前者表现出掌控爱情的强大气场,后者将人们通常意义下不齿的生命一一打捞,是对生命的敬畏。”他建议学生不要草草浏览诗歌,而应该“深阅读”,找到打开诗的钥匙,认认真真静下心来,“让诗歌走进你,让自己走进诗歌。”
成都生活十余载 混淆了故土
梁平出生在重庆,如今已在成都生活十余年。谈到对成都的印象,他感叹“成都、重庆已然成为他的两个故乡,以至于他常常混淆自己的故土。”今年年初,“诗意成都”诗歌朗诵会上,梁平为成都所写的作品被众人朗诵。而在活动现场,他将作品之一《红照壁》深情朗诵,台下掌声雷动。“我几乎是刻意在成都留下自己的文字,希望我的笔为我的成都留下我的记忆。当代诗人有责任为自己生长的城市留下美好的文学记忆。”
在活动现场的互动环节中,梁平还面对面点评了多名川影学子的原创诗歌。他向学子们传授写诗要领:“写诗一定要有想象,人或事物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把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体验写进诗里。”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