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盐亭城西海拔653米的负戴山不仅以隋初斩蟒义士张嵘造福地方的壮举闻名遐迩,更以牵动我中华民族魂魄的诗仙、诗圣接踵光临朝拜而享誉天下。这便要提到李白、杜甫游盐亭寓居过的昙云庵了。
昙云庵位于负戴山东麓山嘴前,即今县林业局机关所在地。因为有左紫微、右飞龙二溪交汇庵前,时有七彩昙云升腾,故名。唐代为盐亭县城驿馆。
史载,唐玄宗开元六年(公元716年),18岁的李白,往来旁郡,自家乡彰明沿江(油)梓(潼)古道越马蹄岗东经梓潼,再沿撞江左岸南下过鹅溪到盐亭,从著名隐士、邑人赵蕤学习经世纵横之学,即寓居昙云庵中。赵蕤字大宾,又字云卿,为汉儒赵宾之庶时居城西赵氏祠,并依山建读书台,弄琴舞剑,与松柏为伴,与猿乌为伍,传说他驯养林间雀鸟,可以自由自在束手中取食,人见之普以为奇事。曾经亲临盐亭,由五代后蜀入宋妁蜀中名士孙光宪在记述“负载山呦呦鹿鸣”的《北梦琐言》书中说:“赵蕤者,梓州盐亭人也。博学韬钤,长于经世,夫妇皆有节操,不受交辟,撰《长短经》十卷,王霸之道,见行于世。”赵蕤在开元四年(公元714便撰成《长短经》,唐玄宗三次征召他作官,他都不受,是故又名“征君”。赵蕤的高尚品行使青年李白十分敬佩钦慕,所以前来拜师从学。如宋代蜀人杨天惠《彰明逸事》也说:“蕤亦杰士,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著书号《长短经》。太自从学岁余。”相传,李白与赵蕤一见如故,亲密无间,两人朝夕相处,弹琴于飞龙泉侧,舞剑于昙云庵后山仰天窝。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和盐亭旧志皆记载,昙云庵两溪交汇入云溪处有冰潭名濯笔溪,为李白从赵蕤习书洗笔砚处。李白向赵蕤学习年余,深受影响,依依惜别,去游成都。后来李白出蜀居淮南有《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诗曰: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
充分表达了对赵蕤的思念之情和崇敬之意。历传,李白在盐亭期间还曾随赵蕤到县城东南百里外的赵蕤别业等处游历,南朝刘宋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这里曾置东关县,西魏时废归盐亭。在这里,李白结识了另一位盐亭学人——孝廉王文灿。后来,李白在淮南庐江与游宦在彼的王文灿邂逅,王文灿西归省亲,李白有《送王孝廉觐省》,诗末写道:“相思无昼夜,东泣似长川”,同样表达了思故乡思牧人以至痛切啼泣之情。
日月轮回,世事变迁,李白离盐亭46年后,到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初春,因避成都兵乱于头年(公元762年)冬入居梓州(今三台县)的李白好友、大诗人杜甫也跟从“梓中豪俊大者谁,本州从事知名久”的严二别驾,前来专访盐亭。他也居昙云庵,倘徉于云溪畔。旖旎的山光水色,多彩的人文历史,加上投靠凭依的主客情缘,激发着杜甫对景当歌的高昂兴致。他在《行次盐亭聊题四咏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谘议诸昆季》这首后来传为盐亭地灵人杰十古绝唱的诗中写道:
马首见盐亭,高山拥县青。
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
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
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
一个“拥”字活突出盐亭青山环抱的自然风貌,而盐亭严家自唐初以来便是德星聚会,英才辈出。隋末严知本任梓州剌吏,唐太宗、高宗时的严烈因征服漠北突厥及薛延陀铁勒等部叛乱,迭次晋爵直至武官勋级中的最高级——上柱国,赐紫金鱼袋。严审纪官至太子太保,严俄为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58年)进士,赐中丞。为地方官者也不少。如严震(即严二别驾)时任州长史,因与杜甫入蜀所依之两川节度使严武以“宗姓之故”,军府要事多以委之。严震从弟严砺也随兄公干,颇具实权。再如前诗题中所谓严遂州、严蓬州等等。盛唐之世,盐亭严家已成为梓中豪门望族、全蜀名士榜首。因其“财雄于乡里”,而成为东川(三台县)乃至两川长官仰仗的靠山。上年(公元762年)七月,严武奉召回京,杜甫相送至绵州奉济驿(今游仙区沉杭镇),八月成都发生兵乱,杜甫生计无着,惶惶如“丧家狗”。乱平后,乃迁居梓州,依靠严武旧部,特别是严武认同宗姓的盐亭严家自在情理之中。杜有的心绪在他此行的另一首题为《倚仗》的诗中用览物思情、借景抒怀的方式委婉地表露出来。他写道:
看花虽郭外,倚仗即溪边。
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
狎鸥轻白浪,归雁喜青天。
物色兼生意,凄凉忆去年。
就中“轻”字,本该“亲”字,方与下句拟表人情的“喜”字字义对仗工稳,或作:“轻鸥狎白浪”亦可,如“轻”字之不工,是传刻之误还是诗人故意为之,不得而知。然而,晚霞中鸥亲白浪只为觅食鱼虾水虫而已。物兼生意,已独凄凉,可胜叹哉。同年秋天、次年(公元764年)春天,杜甫两次往返阆州(今阆中)又经过盐亭,皆留宿昙云庵,并有诗作多首,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对盐亭这方风物人事刻骨铭心的不朽情谊。
昙云庵建筑分前、中、后三大殿,后殿所依山岩有唐宰相严震与节度使严砺归葬墓,历代皆有维修,中殿重建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后殿重建于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清末民国期间,陕西会馆设于庵内,今中殿前壁平房梁上尚存“丁亥桐月中浣”字迹。值得提及的是四合大院的前殿,规模之宏阔超过中后二殿数倍,重檐高挑,脊岭飞翘,雕梁画栋,红墙碧瓦,光辉夺目,是为城西一大景观,以里1940年6月17日下午,日本鬼子飞机轰炸盐亭将其当成攻击目标。当时日机9架,机枪扫射后,投弹9颗,爆炸3颗。昙云庵前殿后门被炸掉一角,匾额炸飞架在30多米外的桑树上,阶石路面被炸烂,炸死二人,炸伤多人。死伤人员的鲜血溅得门槛和台阶血迹斑斑,悲惨之状目不忍睹,国耻如斯,让人们世代不忘。由于世道沧桑,时至而今,昙云庵的殿堂建筑和严氏墓大多被拆被毁。今仅存中殿局部,亟待依古重修,再显秀山灵气,让“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诗歌千秋传唱,万代流芳。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