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以面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这一举措意味着已实行30余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将被终止,中国家庭结构将面临再一次变动。
近日,马格南图片社官网以档案影像的形式回顾了“计划生育”背景下的中国,专题呈现的珍贵照片不仅记录了自上世纪以来受制于人口政策的“中国式家庭”,也承载了这段即将被载入历史的记忆。
上海南京路,1964年,摄/Rene Burri
一家人在毛泽东像下吃饭,1964年 ,摄/Rene Burri
北京王府井,1973年,摄/Bruno Barbey
母亲带新生儿回家,1979年,摄/Eve Arnold
军人与家人,武汉,1979年 ,摄/Eve Arnold
母与子,1979年,摄/Eve Arnold
孤 独 国
周梦蝶
这里的气候粘在冬天与春天的接口处
这里的雪是温柔如天鹅绒的
这里没有嬲骚的市声
只有时间嚼着时间反刍的微响
这里没有眼镜蛇、猫头鹰和人面兽
只有曼陀罗花、橄榄树和玉蝴蝶
这里没有文字、经纬、千手千眼佛
触处是一团浑浑莽莽沉默的吞吐的力
这里白昼幽阒窈窕如夜
夜比白昼更绮丽、丰实光灿
而这里的寒冷如酒、封藏着诗和美
甚至虚空也懂手谈,
邀来满天忘言的繁星……
过去伫足不去,未来不来
我是“现在”的臣仆,也是皇帝
上海,1980年 ,摄/Bruno Barbey
北京胡同里的祖与孙 1984年,摄/ Thomas Hoepker
重庆解放碑,1984年,摄/Guy Le Querrec
男人也要生一次孩子
王小龙
原来这个世界是很公平的
男人也要生一次孩子
在产科门外冰凉的长椅上
忍受拂晓的阵阵剧痛
觉得自己是名罪犯
又不知道找谁去自首
只好向邻座男人借火点烟
接着就成了无话不谈的老朋友
摆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瞎吹惊险的往事
像两名上过战场的老兵
其实怕得要命
我们都一样
怕她突然死了
还怕尿布和半夜的啼哭
就这样
天一亮
成了父亲
母亲车后的孩子,1984年,摄/Thomas Hoepker
父与子,北京,1984年,摄/Thomas Hoepker
天安门广场检阅彩排,1984年,摄/Thomas Hoepker
中国往事∶老张一家
杜马兰
象哲学一样害羞 象数学一样健康
他和她
开始了有关新婚的旅行
在山中和海上 风景如画 他和她 以及它们
遇到了常见的事故
他们幸存下来并吃了饭
心里充满了庆幸的乐趣
蜜月 就这样结束了
其他的事情也开始反复结束 勇气 欲望 信心
只有知识 受组织多年培养
时间过去 他们老了 孩子长大 娶妻生子
并从事父母未竟的事业
这一天晚饭时 三代人谈起往事 心潮起伏
但脸上却比较平静
浙江,1991年,摄/Patrick Zachmann
上海新生儿排队等洗澡,1993年,摄/Stuart Franklin
上海,1993年,摄/Stuart Franklin
上海动物园的母与子,1997年,摄/Carl De Keyzer
九岁男孩与父亲,1999年,摄/Stuart Franklin
没有粮食的孩子
唐朝晖
今夜才发觉我已经躺了二十年
没有一颗粮食入口
田园残缺地被淡红色的围墙删改
电线杆行行站立蛛网织满大地
我艰难地起身下了地
红色的墨汁随指而下。三指撑地
默言地从角落走进那个阴影
看远处尘土飞扬
抽出一经脉甩向
天空,回敬我一片苍白的光亮
使我不能再去望尘愤慨
我饥渴万分地吞日吐月勉强度日
走时田园粮食依旧遥远
茫然回顾俯下身隐约可见
你的足似曾踩过这片土地
走进田园模糊的语言从你的方位
遥遥传来点点光亮串联目光
回视小屋的温馨
回视母亲深长的叹息
我的脚犹豫在田园之外
你的气息也在淡化
许多坎坷之后,
美丽的事物成为一记记耳光
甩向我成为刀接近脊背
逼进我才提着最后一颗头颅
走进你的光宇中
火炬在站牌下燃烧
抚摸石柱火接连熄灭
触到具具骷髅和空荡的瞳孔
还有一地诗稿
语言在这时已彻底消失
面对母亲
给她的只有目光和三指
站在哪里都是笨拙
当你的脚步响起
我的血才会涌动
才会站起来忘记掌声的和媚笑
独自低下头拖着双脚
手抚慰黑色的时空慢言前行
在南方的夏天游荡
生与死在这里同时上演
背景是枯黄和青嫩
谷穗跳跃声声秧苗青青成行
田园伸展、听任我捶打撕扯
这里没有粮食
农夫泥泞的双足与烟尘相差不远
田园只有稻禾站立
虽有土地强烈的芬芳
可一旦走进或走出
我依旧
是一个没有粮食的孩子
上海打工夫妇一家,2007年,摄/Patrick Zachmann
上海,2015年8月中旬,摄/Thomas Dworzak
山东青岛,2015年,摄/Bruno Barbey
>>>马格南图片社
马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又名马格南摄影通讯社)1947年成立于法国巴黎,发起人有卡蒂埃·布列松、罗伯特·卡帕,戴维·西摩、乔治·罗结和比尔·范迪维尔。该图片社是20世纪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新闻摄影师的独立组织,它的成立对新闻摄影乃至整个现代摄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格南强调摄影师要自由选择创作主题,自己进行工作时间安排,不要被截稿日期和编辑所束缚。所以,玛格南图片社的摄影作品,通常会就一个社会现象或问题,摄影师进行广泛调查后,深入拍摄。玛格南提供的图片,少有社会琐事,更专长深入报道。
台湾当代著名摄影家阮义忠曾评价说,玛格南就是良心、关怀的代名词。
玛格南成立以后在罗伯特•卡帕的组织下,玛格南摄影师分赴世界各地进行新闻报道。这些成功的报道几乎全是第一手的独家照片新闻,而且拍摄技巧高超、观念领先,冲破了当时由《生活》《时代》《巴黎竞赛画报》等大型期刊垄断重大新闻第一时段摄影报道的局面。
60年代玛格南图片社的报道视角开始发生变化,除了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重大事件、战地纪实,更增加了社会报道的分量。
迄今为止,拥有玛格南摄影师称号的人不超过80位,正式成员只有50名,想要成为一名玛格南会员非常困难,重要的是玛格南摄影师让照片超越了单纯的新闻性,集艺术性、人文性和历史性于一身,很多作品可以被当作档案来收藏。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