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东诗歌作品研讨会在万村书院召开

作者:中国诗歌网   2015年11月01日 15:15  中国诗歌网    1510    收藏

 

 

吴少东诗歌研讨会现场

吴少东诗歌研讨会现场

 

10月18日,吴少东诗歌作品研讨会在安徽泾县美丽的桃花潭畔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评论家汇聚万村书院,就吴少东近5年来的创作与作品进行研讨。诗人与评论家们认为吴少东是一位成熟的诗人,他有扎实的诗歌文本,凭写作实力得到诗坛的认可。他埋头写作,又有为诗人们做事的公益心,不求名利与回报,是一位有包容精神与担当的诗人。 

                           

李笠、树才、庞培、周瑟瑟、张维、潇潇、冯晏、安琪、娜仁琪琪格、从容、李之平、横、谢克强、苏省丶阿翔、陶春、陈虞、阿雅、杨沐子、秋水、刘晓萍、小鱼儿、王国伟、马端刚、王晓明、小雅、陶醉、李商雨、孙启放、孤城、宇轩、孙苜蓿、戚伟、盛华厚、26桥、尚兵、安妮、海心、胡青枫、李玲、指尖沙、李刕、张培亮、左桂、落梅在、庄主、赵少刚、吴逍、枫子共60多位诗人、翻译家出席研讨会并即席发言。梁小斌、陈东东、祝凤鸣、叶匡政、陈先发丶雷平阳丶余怒、杨键、侯卫东、余秀华、温经天、盛敏、西边、赵东等诗人写来了文字发言。

吴少东诗歌作品研讨会发言纪要

主持人:周瑟瑟(诗人、作家、评论家、纪录片导演)

 

在当下,混沌的写作占了上峰,精神后撤,语言失去了启蒙的意义,任何叙述都是自圆其说,难以驱除传统与现代的迷雾,时代仿佛不需要启蒙,现实利益让人昏昏欲睡,每天都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情人节,每天都在享受甜蜜的利益抚摸。

 

吴少东消失多年,我不知一个诗人可以消失多久,又会在何时回来。吴少东消失的这十八年,中国社会经济形态与文化结构发生了双重的变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吴少东与我们一样带着理想主义的激情写作,那是每个诗人必经的青春期的浪费式的写作,但在精神上我们与时代的火车同步奔跑,诗歌的风声呼呼撕裂了我们最初的生命体验,所以,现在每一个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诗人只要一回忆那个年代的写作,就会眼露柔光,充满了爱恋与怀念,甚至把那逝去的诗歌岁月当作人生传奇。

 

他的写作可以说是谨慎的,他写得并不多,或者说他的写作速度并不快。从他的每一首单独的作品来分析,其意象、结构都经过细心安排,给人的感觉是吴少东每拿出一首诗,都有所突破。我也不知道他是否毁掉了差诗,只让好诗示众。或者真如特朗斯特罗姆那样写作,把意象炼成语言的黄金,全诗挑不出多余一字。吴少东虽还做不到像特朗斯特罗姆那样字字发光,但他至少严格要求自已认真对待每一首拿出来示众的作品。

 

一个诗人的写作态度决定了他能走多远。吴少东是对每一首诗充满了敬畏的诗人,甚至小到每一个字毎一个标点,都付出了心血。写作的乐趣就在这样的自我要求中,在许多人看来,这样写出来的诗无害可击,但他依旧不断在超越自己,还真应验了那句老话:“好诗永远在下一首”,他就是这样的诗人。吴少东沉潜于诗歌语言,显示出了诗歌语言炼金术的姿态,他还带着一身古典传统的气质,朝现代性的路上加快步伐。

 

吴少东在安徽写作,这个省份对于中国现代诗有着特殊的意义,当年的《诗歌报》让合肥成为现代诗歌前沿阵地,皖人办刊必定先锋。皖人多开创性诗人,胡适、海子死了很多年,但诗歌是有幽灵的,吴少东的诗歌背后是有幽灵在徘徊,这事或许吴少东本人并没察觉到,我是在阅读他这本诗集时发现他诗歌里的湿漉漉的意象、纯正的抒情品格与智性的诗意空间营造手法,都有一个诗歌的幽灵在背后徘徊。

 

吴少东有他写作的传统与源头,就像徽派建筑与他的生活之间的关系,紧密、自然、妥贴,与生俱来又绵延不绝的传统精神渗透进了他的诗歌,从语言到节奏,都渗透了吴少东式的呼息,浸染了意象的精气神,于是他的诗便有了强烈的生命感,根植于古典情怀与现代意识中的诗歌美学由此诞生。

 

吴少东的《立夏书》有一股“诗歌气质”已经形成,意象派的意象语言写作在他这里更加的圆润,表现主义的内心智力写作在他这里更加倾向于逻辑与理性的批判,吴少东的写作正在用以少胜多的步伐,以经典写作的方式排斥价值多元的诗歌潮流,最终所建立起来的是吴少东诗歌的现代性启蒙精神。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诗人、翻译家树才:

我是去年在“中法诗歌节”上认识的吴少东的,今年“三月三诗会”上又相遇。昨天读了他的诗集《立夏书》,我感觉在他的诗中,他打开想象的方式是独特的,是与别的诗人不一样的。一个诗人诗歌气质的不同,主要就体现打开想象的方式上,不是别的,正是想象,推动一首诗往前滚动。我注意到,少东很多诗作的开头,都非常吸引我,那是信手拈来、非常自然的一种开头。少东善于从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的事情和细节上着手来建构一首诗,他写父亲母亲的诗,写“白色药片”的诗,都既动人,又有深度。少东诗歌的深度,也是从他“打开想象的过程”中获得的。他有一种哲思,或者对人生的领悟吧,通过在一首诗中慢慢拓展的方式,渗透到诗句的字里行间。

诗人张维:

吴少东回归写作已是中年,他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音乐性——中年温文尔雅娓娓道来的语调,他把古典修养和中年的人生阅历和感悟,细细道来,慢慢品味,在诗性中修复安魂,在江南的山水里复活。

诗人苏省:

吴少东的诗写是对现代汉语诗歌文体纯正性的一种佐证。他将古典文学的根基有效融入当下的社会情状,创造出一条个体化的诗歌途径。他的严谨、细致决定了文本质量的稳定,他对诗歌语言美学的追求保证了他在当下诗坛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作家网》总编室主任、诗人安琪:

少东这几年特别迅猛,影响力一下子就出来了,成为安徽我们所知道的陈先发、杨键、叶匡政、余怒之后又一个很重要的诗人。在安徽这个强大的诗歌群体里面,少东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引起关注,靠的是厚积薄发,靠的是实力。

 

从少东的诗歌里明显看出他功底很深,而且也做了长期的知识的储备、阅读储备。后来我才知道,少东早在高中时候就已经跟叶匡政举办诗社了。所以说这个确实是非一日之寒。

 

首先少东写作的古典功底深厚,从他的诗歌里面看得出来。第二我觉得少东还有一个强项就是叙述能力。他在叙述的过程中不是用那种白话式的语言,而是用古典的意念与现代的思维相融进行。他自己的情绪、他的语调在他的诗歌中也是很突出的,缓慢而有力,真的就像我今晨在桃花潭看到了好几年都没看到雾了。雾跟雾霾是不一样的,少东的诗歌透出的情绪是雾的情绪,雾是什么样的?就是你走进去被它笼罩住,不是你把雾抓住,是雾把你抓住。就是你感觉若有若无的好像说清楚了,但又能够被他情绪抓进去了。我觉得这个有点像少东诗歌的一种风格。

《诗歌月刊》编辑、诗人阿翔:

这几年,吴少东的诗我读得不少,大多是在微博和微信阅读的,我有个习惯,如果我读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诗,我会连续跟踪阅读。少东就是我跟踪阅读的诗人之一。在这里,吴少东的新书《立夏书》刚刚出版,我拿到手没来得及全面阅读了解,只是略略翻了一下,发觉大部分作品都是曾在微博和微信读过的,这样说,表明我对吴少东的诗,在语境、历史背景、写作价值等不会瞎扯一气。

 

说实话,吴少东有这么一首大好之诗《立夏书》,如此硬朗,如此流畅,如此有所指,在语境下做到有效的写作状态,以至于我还在想,少东后面的诗,恐怕超越不出这一首。这是一首经典之作,也是他写作中的一座山峰,如果要翻越,少东必须加培努力。顺便说说,正是这一首,被少东拿来作为他新诗集的书名,我觉得他接通了“地气”,在此祝贺少东。

 

网络对他来说是不折不扣的江湖,但他不热衷于江湖,埋头写作,以文本说话。他有他自己的启示录。我还想进一步说,诗人何为?诗人的生命价值在于自己的写作方能体现。一个诗人一生能写出哪怕是一首让人过目不忘并且传世的诗,则已足矣。

诗人、评论家冯晏:

在读诗人吴少东的近作中,你会发现一些诗歌写作上难以处理的问题,他总是令人意外地呈现出结果。表面平静的叙述与时空同在,哲思穿着意象的衣服。如果一位不太成熟的诗人,在创作中偶然展现一种理念难度,所流露出的天分是他令人期待的部分。而一位身处探索中的成熟诗人,他每一个时期的思想和对语言的最新认知都应该或多或少地表现在他新近的创作中,而这些文本也是人们对一位优秀诗人持续性期待的唯一标准。

 

探索型的诗人,不会停止对新理念的寻找,诗人吴少东就是其中之一。从他近期的作品看,东方古典与西方的现代性相互渗透,或者是在相互抵触中再生出一种全新的语感和节奏。

 

我还看到诗人吴少东主动承担起词语之外的一种更加强健的时代责任感。如《二十楼的阳台》。你会发现诗人在这里为先锋这个概念所引入的内容是一个难以引入的领域。同时,他还在另外一部分作品中处理着时空并行这一难以找到意象表现的部分,如《过梅岭驿道》等。

诗歌报网站总编、诗人小鱼儿:

吴少东的诗歌读了很多,他的诗歌创作介入生活很深,他的词汇表不断更新不断让我感到他的写作有陌生感——刚定位他的写作风格,他就又来点新东西,他有很强的创造力。

 

他的文本是反年龄化的,诗歌是陌生化的,少有我们经常看到的常规手法,也没有阅读起来非常吃力的教材化的倾向。吴少东是当代诗坛的一匹黑马。

诗人、作家庞培:

我觉得吴少东显然是能写出好诗的一个诗人。他有南方少年的气质、梦幻般的感受力,是诗人吴少东对当代中国诗坛的独特抒写和贡献。

诗人刘晓萍:

我对吴少东的诗歌就想说一点,他的诗歌打动人的地方就是真诚,他的诗跟他的人一样,很真诚。时间关系不系统展开说了,会后我会专门写一篇评论的。

诗人李商雨:

吴少东的诗以前读了不少,我想从语言、意象和意义三个方面来谈一下。第一点谈一下语言打动我的地方。他的诗我念的时候用很慢的声音,有着非常好语言和节奏感,语言和节奏把握的很好、很平衡。

 

第二点谈一下他意象符号层面的东西。他的诗包容度大,从日常生活跳到特别幽深的深度,而且语言张力很大,比如“专注菜叶上的虫眼甚于星空中的虫洞”,他将专注虫眼或者虫洞这两个符号放在一起,立马打的特别开,日常生活一下到了星空宇宙这个东西非常的自己,他用这样的方式和意象编织他的文本,文本整体上来讲非常完整,坚实。

 

我要讲的第三点为写作服务的。他的文本里面有一种自己的神性,比如《湖面》,还有《以外》那首诗,有非常明显的从日常生活深入到神性的东西。

《诗歌风赏》主编、诗人娜仁琪琪格:

我总体感觉少东兄是用水墨笔法写诗歌,他的诗中蕴涵传统的美学观念,他无论写什么,传统的美感都有呈现。他的诗歌取材特别的广泛,包罗万象。既俯视生活,又呈现美感与意义,非常好。

诗人横:

少东近期的诗在述说时是渐进的,是在渐进中通过不断对已经存在的句式进行否定来达到他内心真实的认知。虽然这一技法有不少人玩过,但都没有他的透彻,这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他的诗,小诗不小。大而不空泛。拙朴有力。

 

吴少东生在安徽是不幸的,他的前边有陈先发、杨键和余怒。他应有的光芒大半被遮蔽了!

诗人阿雅:

吴少东的诗我没少读过,他的很多诗我都喜欢,最过目不忘的是《立夏书》《描碑》《空港》三首,行云流水般的书写,心底里流出的真情,温暖的痛感实在难得。也许一首好诗往往是在不经意之下写出的,或者说一首好诗在期待诗人的偶然发现,我想这也是必然。一个诗人写出能一首让人记住的诗也就足够了。

《海峡诗人》编辑部主任、诗人秋水:

我负责《海峡诗人》“实力”栏目,是诗刊里面最重要的栏目,覆盖全国最有实力或者有杰出成绩的诗人。吴老师是我们这个栏目的作者。我看了吴老师很多诗,整体感觉他的语言很成熟,他有自己的语言体系的追求。他是一个把感性融在理性这样一个体系里面的一个诗人。他的诗有着自然的呼吸,《立夏书》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看到他20年前《歧途》不是这样的,那时是非常自然的情感的内心一种堆积的东西的呈现。

诗人陈虞:

少东的诗突破传统的技法揉合深刻的人生感受,给人以一种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洗礼。从《描碑》到《孤篇》,从《苹果》到《在贝子庙》,诗人採撷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小场景,抒发了对亲情的热爱和人生的启示,场景纵深跳跃,结尾奇思妙想,诗意饱满,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创作风格。

诗人、评论家李之平:

少东兄的诗歌今年接触的多一些,详细读了他一些重要作品。像《描碑》《立夏书》,还有《苹果》《快雪时晴帖》等。这些诗在当代中国诗歌中有很重分量的,或是有较高评价的,我很欣喜的是看到少东兄从80年代90年代写作当中写到了自我的语言体系里。

 

他能够进入事物里头考察生命的真实和自我观察的真实,这种力量是可以触摸到的,而且也是贴着这种身体的温度或者事物的脉络描述、发现、感知,然后呈现他自己感受到的。他的《苹果》,有真实的叙事,也有事物真理发现,或者生命的各种呈现,这样多元化写作非常难得。

 

《立夏书》陌生化的语言非常好,控制力非常好,节奏与气息把握也非常好,是一首经典之作。《描碑》和《苹果》的写作难度很高,我觉得应该深读。《快雪时晴帖》这个古典的人文山水水墨画进入诗歌中运用的非常好……,我认为,一个诗人能够出现这样经典的作品,能够被人深读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建树。

诗人、评论家潇潇:

我认识少东兄有一阵子了,最初我还觉得他是一般的写作者。但是读到《苹果》《描碑》这样的作品的时候把我震了。他的诗歌里面,比如说《苹果》,给我一种温暖的忧伤,包括《描碑》都是这样的。《苹果》第二句就一下子把我抓住了。我们知道,儿子对父亲来说是父母的一个果实,他用 “一种天然的果实排斥另一个果实” 这样句子的时候,我就觉得他非常有才华。 

     

他诗歌里面有非常不经意制造的一种小宇宙,在他这种小宇宙里面,再比如像《苹果》这首诗里面,展现一个巨大的宇宙和天空,像我们能够看到世界格局般的足球比赛,通过他儿子的几个词就点出了当代性。甚至我们可以想到牛顿的苹果从苹果树上砸到自己头上这样的一种联想,等等,有很多,而且把生活很多哲理性的东西都放在一首平常情感的诗里面。

 

还有他把一个普通的苹果与一个人的儿子两个对照这样一种书写,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张力和思考。比如说,“紧绷的苹果期待的只是一把刀子,我却说服一只苹果长出香蕉的模式”,其实这里面他诗意的构成深层是非常新的。因为现代诗很多都是一种大同或雷同化的写作,但在少东的诗歌里,我认为他是一种全新的叙述,甚至觉得非常巧妙和智慧的。

 

少东的诗歌叙述,像一幅很经典的写实画,它叙述的惟妙惟肖让你震撼,他的叙述达到一种极致。比如《描碑》。你想想一边是黑字一边是红字,一个是在死亡的那一端一个是在生活的这一端,这里面产生一种画面感和一种对生死的体会,非常智慧,撼人心魄。

瑞典诗人、翻译家李笠:

少东的诗歌总的感觉很好,就像今天外面的天气一样,他是温暖的。秋意很舒服让人感到明快,但是我们看到桃花潭的水是枯水期阶段,我们发现周边的枯叶有痛有美。少东的诗直率,有李白那种写法,其实他的写法某种意义上来说跟我比较接近,我诗歌也较这样直接。比如像他的《青石》开头两句:“我常常想念你/中年的肩膀,那个/幽暗的午后”,我对这种开门见山的直率的东西非常喜欢,确实很成功。我觉得,他能写出自己的语气来,写出刚才说的呼吸来,我觉得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优秀的诗人了。

 

《昨夜》那首也是。“一想起昨夜消隐的涛声,便记起湖底沉落的星光”,这些句子我觉得来的非常自然,非常好。我记得半年前少东跟我微信寄了两首诗,一首是《空港》,一首是《给予》,这两首诗非常好!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每首诗都写能成这样,那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觉得《给予》这首诗非常的之好,没有多余一字。能够呈现完美时空的穿越的那种境界,而且最后给人带来无限的禅释或者领悟的一个空间,这是优秀诗人的特点。

 

叙事细腻和形而上的探索,构成了吴少东诗歌主要特点。无论是思维谨密的欧式《苹果》,还是包蕴中囯古诗韵味的《空港》,都是当代中国诗界少见的精品。这些充满深情,充满美和疼痛的诗令我惊喜无比。“马头琴在呜咽/我揪紧马鬃和姑娘的长发/她们都是今夜的琴弦”《乌拉盖的夜》里这几句,集中展示了诗人吴少东敏锐机智的卓越才情。

吴少东代表获奖诗人致辞

吴少东代表获奖诗人致辞

书面发言部分:

陈东东:成熟睿智的阅世眼光,凝重深远的悲悯气息,敏锐自觉的语言意识,井然有度的布局结构——《立夏书》的诗艺和诗心由此体现,《立夏书》的所叙之志也得以贯彻——这让人信服于吴少东开门见山的率然表达:“我必须说清楚/今夏最美的一刻/是它犹豫的瞬间。”

陈先发:少东之诗如激流迴旋在“诗言志”与“通玄”的双重诗学目标下,他胜在格局的气象与语言的气息上。主体作品力求融语境的开阔与细部的精雕、时而粗砺的外形与颇具音乐性的内在迴旋于一体,在诗内的语言运动中著力构建出险处,使起伏的力道更显充沛。他另有一类作品,力图以哲思推动语言的演绎,气息更为悠长,我个人也更期待他对这一维度写作前景的开拓。

侯卫东:生活中的少东,从不以伶牙俐齿示人,他只在诗中流露才情与灵气。他的诸多佳作显现出一种诗风,即并不在意搜罗陌生的形象,平常的物象总纷呈有序,组织成独属于他的秘密景观。即便默读,也能感觉到宽阔的语感,开合有度的汉语气象。不造作,听从情感的召唤,让语言充满风流云散的动势,成就了少东的诗歌格局。

梁小斌:我看见吴少东在他的诗歌里,着意建构了天上、地上和地下三个层面的神性大厦支柱。

 

在中国诗坛上,吴少东诗歌闪现的神性美,据我所知,尚不多见。

雷平阳:潜伏在日常生活的底部,不露出文学的脸,内心世界里却行走着一个背负少年精神、古风凌冽的采诗官,吴少东的汉语诗歌写作,既有拔地而起的现代诗歌精神气质,又在走神的时代苦心孤诣地维持了汉字的体温和尊严。在纸质的诗歌论坛上,人们言必称西方的滋养和无边的现代主义,但摆在众多汉语诗人面前的理应是西方魂魄与中国古代诗歌精神融汇的又一块崭新的大陆。也就是说,我们想要的,或许是那种产生于中国大地上的现代诗,而非平移过来的一行行无根的浮萍。吴少东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无限的可能。

 

吴少东的诗歌有一种简单的复杂,就像雨后的芭蕉叶下总是坐着一个湿漉漉的思想家。他应该熟谙空中杂技术、隐身术和喊魂术,这些漫无边际而又指向明确的技艺,让他沉醉于客观的迷失。我一直想从言辞的防空洞里抓他出来,却只抓住了他的影子。事实上,他的影子比他还硬朗,还凶猛。

盛敏:我谈及读吴先生诗歌的高音部分,当然是自我喜欢进入的步态影响到我的审美的收拢面。其实在他的诗歌里事物的再现与生产的面积非常广大,创造的意象缤纷四溢,其用词用句节省干净,没有说教的冗长絮语,而且逻辑性的结论来自于诗人功力的深厚蕴育(对世事变化的晾晒,对语言内部所指的挖掘,对生活永恒的热爱),但我仍坚信在我的寻觅判断中,类似《苹果》一样的诗歌,写出了核心处智力上膛的部分,它的射出更具有内爆的力量,它是吴先生诗歌集群里的动脉血管,是我们阅读他的诗歌的旋开的阀门。

谭五昌:在当下安徽诗界为数不多的中国实力派诗人当中,吴少东是其中特色鲜明的一位,一则由于他出道较早,虽然中间沉寂过一段时间,但近几年又再度崛起,强势回归诗坛。与许多诗人同行相比,吴少东在诗歌语言方面的开放姿态令人瞩目。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吴少东的诗歌创作方向纯正,他在先锋与传统之间持守有机的平衡,整体诗风稳健、厚重、空灵,建构了审美性与思想性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温经天:作为一个出道和成名甚早的归来诗人吴少东,却用孜孜不倦的书写,让他的诗歌春天有了两个。

 

人到盛年,游历日益增多,人心的丰盈匮缺与万物景致的相遇相处,是一个常见的诗歌题材。怎么处理到位,遵循内心感应,又能在艺术表现上创新,却是个新课题。诗人吴少东写有大量游历诗歌,在探索境界创新和内涵丰富上做出了较多尝试。例如《在贝子庙》中,诗人将浩淼风景与宗教即景的结合,从容自然,喻体和细节二者合一,淡出随性的哲学况味,令人心领神会,已成名篇。还有如《在恒山》《那场雨还未下来》《过梅岭驿道》《过太仆寺旗》《七夕,从日月山到青海湖》《过淠河》等,都是他游历诗中的力作。

 

还有更多新亮视角的佳作兼具了多向度诗路的特性。例如抽空了具体地理位置的《立夏书》,寄身于时节变化,寻觅自我与大地心跳的同频恒久;还有一些作品如《地球是一只光明的灯笼》,赋形于抽象思维,写出了人与星球之间的存在感应,通达而纯一;更有如佳作《快雪时晴帖》,写出灵魂孤芳、含蓄、深省、自斟式的飘逸姿态,令人激赏。

                                                           

西边:在当下安徽,乃至中国诗坛,吴少东无疑是最活跃的诗人之一。他在离开诗坛多年后,五年前重拾诗兴,创作了许多质量上乘的诗作。通观吴少东近年诗作,其中蕴含的诗歌美学内容丰富驳杂。

 

创作高质量诗歌必须具备语言上高度的敏锐与自觉。吴少东的诗语言不断闪耀的正是这种天赋的光芒,它们自在纯熟机智,犹如树上成熟的苹果,在枝叶的隙间闪闪发光。

 

他对语言美有异常执着的追求,其诗深合传统美学标准,即便笔下最普通之物,也能自自然然地笼罩绝句小令的朦胧光辉。

 

他的诗语言极有节制,呈现从容不迫之态。节奏舒缓,不疾不徐,似乎总是成竹在胸,这是诗艺已臻纯熟境界的标志之一。我们还可以从他富于变化的句法和内在的律动与乐感上体会到更多深藏不言的东西,那些平缓之下激涌的暗流。

 

吴少东的诗结构一般都比较严谨,很多诗作都是由一点伸展开,切口不大,但一经切入,便如孔雀开屏,尾羽致密而闪亮,那应该是文本的细密扎实和结构的精致所达到的共生效果。最后,大草甸般铺衍开去,随性中透着天然的巧妙。

余秀华:少东的诗歌,第一次读,就被它吸引了。他的词语和词语之间的缝隙散发出迷人的香气。他善于通过细小的事物往里面走,而这往里面走的过程恰恰是诗歌的本质。他温柔而耐心地记述和抒情,他的情感又是理性和哲学的。他的诗歌里有光,这光指给你看:这是诗歌。

杨 键:读吴少东的诗,感到他有一种俯拾即是的抒情能力,他的心是易感而畅快的,可以抒情是因为已经心心相印,因我们的文明本来就是一种无隔的文明,这一点,在诗人那里尤其明显,吴少东就是一个例证。我们的诗人是因为真实的感通才能长久。

           

余 怒:古典诗歌讲究气韵,现代诗尽管对“韵”的要求不那么注重,甚至刻意回避,但一首诗总是需要某种“气”的。少东的诗有一个特点,就是气足,汪洋恣肆,气贯始终。伴随着这气势,便是言语间频现似锦繁花,读来如同置身江南三月旖旎风光之中,只是少东未显露出那种江南文人的阴柔纤弱之态,恰似红面的江北大汉唱一江春水。

叶匡政:吴少东近年诗作,能读出一种初日芙蕖的劲道,有些短诗看似渔樵闲话,却沉着痛快,饱含敦友睦亲、知恩晓礼的真诚与欢喜。少东出语不落凡近,与他性情得其诚、得其真有关。叶梦得曾借禅宗的云门三句说诗,或随波逐浪,或截断众流,或函盖乾坤。无论怎样的诗歌气象,性情得其真,自有天机涌现,人心与天意才会有不主故常、超出言外的泯然默契。

赵东:1980年代那一页虽然永久地翻过去了,对于诗歌的影响却是无处不在的,甚至对于今天的80后,90后诗人仍然间接地发生作用。中国当代诗歌的汁液、气息和表达多少还残存那个时代的标志。吴少东从那个时代走过来,如何将那个时代的传统继承下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力量是我们要注意研究的。

 

吴少东近年来诗歌写作不断突破自我实现飞跃,从他的诗歌里不难看出他的思考和追求是一以贯之中在不断求新求变。吴少东很好地保留了1980年代乃至1990年代中国新诗的宝贵情怀,他在内心里还是个诗歌贵族,像早年的于坚,既有一点傲世独立的名士风范,又带着一丝世人皆醉我独清的暗自得意。吴少东的语言表达保持了实验诗歌时期诗歌语言点金术的魔法写作,不过吴少东稍显谨慎,他在某些方面刻意阉割了诗歌语言的生殖能力,力求诗歌语言的硬朗和纯净。他的古典人生情怀不时在诗中闪现。

祝凤鸣:吴少东的《苹果》,语句清新,节奏和谐,联想精细,现实描绘和形而上玄思结合巧妙,即便是放在整个中国当代诗的版图上,也无疑是一首至为优秀、重要的诗作。

 

在吴少东的近作中,还有一首名为《描碑》的力作——这首远离“哥特式逻辑深渊”、直接先给母亲的心灵之歌,令人内心酸楚、热泪盈眶,堪称一代人心灵中的母亲挽歌。

 

耐人寻味的是,吴少东的《苹果》与《描碑》,一首处理的是父子关系,一首写的是母子关系——两首诗作,一首主智,一首主情。参照西方文艺理论,我们也会马上发现,在处理父子关系时,《苹果》铺上拉丁文学中的“雄辩”底色,有明显的“神智学”倾向;在处理母子关系时,《描碑》忠实于古希腊文学中亲切而和煦的“依偎”情感。

 

当代中国诗歌,语文学新的抽芽,还必须从诗意沉思的内在温暖中抬起头来。虽然,真正的词语出生得十分缓慢,但词语一旦生出,还得如吴少东先生献给母亲墓前的花束。作为诗坛的“回归”诗人,吴少东正处于创作的井喷期,佳作频频,一直给人们带来不断的惊喜,勾勒人们对诗歌的新记忆。

 

著名诗人、《诗刊》社副主编李少君为吴少东等2015年“中国实力诗人奖”获得者颁奖

著名诗人、《诗刊》社副主编李少君为吴少东等2015年“中国实力诗人奖”获得者颁奖

附:2015年中国实力诗人奖

胡 弦、潇 潇、余秀华、吴少东、胡茗茗

吴少东的授奖辞:     他的诗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妥贴的关系,绵延不绝的传统精神渗透进他的诗歌,从语言到节奏,都应合了生命的呼息。他揭示了现代文明的病症,从混沌现实中实现了个体肉身的突围。他的《立夏书》凝结了现代性诗歌气质,意象圆润,倾向于逻辑与理性的批判,他以经典写作的方式排斥价值多元的诗歌潮流,显示出蓬勃的诗歌活力与语言炼金术。他出色地创造了众多诗的形象,既古典又现代,既迷茫又清晰,既虚无又具体,他在禅意与现实中滑行,从而让诗变得骨节松动,灵活多汁,意义非凡。他制造诗的逻辑与角斗的能力再一次把诗推向启蒙的山巔。鉴于此,现将2015中国桃花潭国际诗歌艺术节“中国诗人实力奖”授予吴少东先生。
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
鲁迅文学院
北师大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
国际汉语诗歌协会
宣城市人民政府
2015年10月


吴少东简介:1967年生,安徽合肥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诗歌创作。首届中国优秀青年诗人奖、“新世纪安徽十大诗人”奖,第四届“世界华语诗歌大奖赛”特等奖、首届“中国诗人慈航奖”首奖、2015年“中国实力诗人奖”等诗歌奖获得者。有多首诗歌译成英、法、韩等国文字或谱曲传唱。早期诗歌结集于《灿烂的孤独》,2010年后,出版有地理随笔《最美的江湖》、诗集《立夏书》等。

 

责任编辑:gucheng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光阴里的诗意与传承—— “青春诗会”40年:记录时代脚步,见证数代青年诗人成长
  2.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3. 重立人民性与重塑主体性——对当前新工业诗歌写作的一次掠观或几点体会
  4. 每日好诗第448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48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7. 第445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9. 诗人陈先发当选安徽省作协主席
  10.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 《青春,如风有信》(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中外对照文版新书首发式在法兰克福举行
  2.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5. “东京梦华·菊香宋韵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开幕式暨座谈会成功举办
  6. “青春回眸•青春诗会四十届庆典”开幕式暨“青春四十届·致敬诗歌和青春”座谈会隆重举行
  7. “每日好诗直播间”暂停一周
  8. 第444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10. 博士论文《〈诗刊〉社“青春诗会”研究》(节选)丨左存文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