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赞"小师妹"迟子建:容颜不老 文字越来越老道

作者: 人民网-文化频道   2015年10月27日 07:30   人民网-文化频道    1160    收藏
【摘要】 10月21日,迟子建30年来首次现身自己的作品研讨会,这也是她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新一任驻校作家的入校仪式,莫言、苏童等北师大“同事”亲临现场,畅谈了他们心中的迟子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因为小名叫“迎灯”,迟子建的书迷亲切地自称“灯谜”。在中国当代文坛,迟子建就像一盏远离喧嚣的灯,文学是她播撒向世界的温柔的光。三次获“鲁迅文学奖”、一次获“茅盾文学奖”、一次获“冰心散文奖”、一次获“庄重文文学奖”……迟子建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地位毋容置疑。10月21日,迟子建30年来首次现身自己的作品研讨会,这也是她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新一任驻校作家的入校仪式,莫言、苏童等北师大“同事”亲临现场,畅谈了他们心中的迟子建。但读者想要真正了解迟子建,还需从品读她的文字入手。


潜心创作30年,“文字越来越老道”

迟子建从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作品500余万字。1987年,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联合开办创作研究生班,迟子建成为了莫言的小师妹。莫言表示自己很尊敬这位小师妹,读过她不少作品,其中有很博大的情怀,很多细节都宛如在眼前。“ 她对人性、对小说的理解越来越宽厚,越来越有包容性。她的很多作品都可圈可点,是非常全面的作家。尽管容颜不老,文字越来越老道。”莫言认为。


苏童认为,迟子建几十年来在创作上都保持着很高的质量,“我看到一条红线,她自己文字的、气质的红线。”从作品中能看到,迟子建一直用温情的、美好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的人和事。


文风沉静婉约,“意境特别美好”

迟子建的文风沉静婉约,描写细腻生动,精妙的语言中透着一种淡淡的伤怀之美。“意境特别美好,她好像直接从自然里面走出来的”,王安忆曾这样评价迟子建的作品。下面,就让我们从迟子建的文字中,感受那份“美好”。


“清晨的露珠湿眼睛,正午的阳光晒脊梁,黄昏的鹿铃最清凉,夜晚的小鸟要归林”,当瓦罗加唱到最后一句“夜晚的小鸟要归林”的时候,他拍了拍我的脊梁。只这轻轻的一拍,却使我的眼睛湿了。——《额尔古纳河右岸》


一个伤痛着的人置身一个陌生的环境是幸福的,因为你不必在熟悉的人和风景面前故做坚强,你完全可以放纵地流泪。——《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可这样的日子却像动人的风笛声飘散在山谷一样,当我追忆它时,听到的只是弥漫着的苍凉的风声。——《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我生于一个月光稠密的地方,它是我的生命之火。——《原始风景》

因为有了寒冷,有了对寒冷尽头的温暖的永恒的渴望,有了对盐那如同情人般的缠绵和依恋,我想北方人的泪水会比南方人的泪水更咸。——《我对黑暗的柔情》


到了冬天,色彩艳丽的鸟儿,都扑扇着翅膀南飞了,乌鸦却仍在北方的雪野中挺立着。它那粗哑的叫声,带着满腔的幽怨,有人间的色彩,不像黄鹂、燕子,虽然叫得好听,但太像天上的声音了,总觉得无限遥远。——《白雪乌鸦》


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群山之巅》


补丁是衣裳的花瓣,每个花瓣都有故事。——《群山之巅》


不设写作终点,“写作跟我的生命一样重要”

迟子建曾说,“我不给自己设置写作的终点,因为写作跟我的生命一样重要”。多年来,迟子建在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及散文的创作中游刃有余地游走切换,其中,她对短篇小说情有独钟,她曾坦言,“如果说人生是一支漫长的歌的话,那么这支恢弘的长歌,是由无数的短歌构成的。我愿意在创作的路上,拾取这样的短歌,边走边唱”。在回顾迟子建多种类型的文学代表作时,我们就先从短篇小说谈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短篇小说:《雾月牛栏》

“宝坠在暗夜中倾听牛反刍的声音。这种草料与唾液杂揉的声音使他陷入经常性的回忆。他总觉得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裹在这声音里,可回忆像深渊一样难以洞穿,他总是无功而还。”(摘自《雾月牛栏》开头)


迟子建凭短篇小说《雾月牛栏》荣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1995年-1996年)、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小说以充满活力、神秘与想象的北方边地为背景,刻写了黑土地上粗粝的生活与本色的人性,尽显作家直觉灵性,透射其温情体验的短篇佳构。透过迟子建对生命伤痛与生存荒诞的温情观照与苦难理解,小说意境已不再尖锐与冰冷,而是处处跃动着死亡的活力与生命的温暖。


《清水洗尘》

“天灶觉得人在年关洗澡跟给死猪褪毛一样没什么区别。猪被刮下粗粝的毛后显露出又白又嫩的皮,而人搓下满身的尘垢后也显得又白又嫩。不同的是猪被分割后成为了人口中的美餐。”(摘自《清水洗尘》开头)


在第二届“鲁迅文学奖”(1997年-2000年)的榜单上,为迟子建占得一席之地的仍然是她的短篇小说作品。《清水洗尘》不同于传统故事小说那样有着扣人心弦的情节、跌宕起伏的文脉以及戏剧式的矛盾冲突,而是典型的现代派式的人物性格小说。文章截取洗澡这样一个生活横断面,以主人公“天灶”的心理历程为主线,将一些生活碎片连缀起来。文章的选材与立意都是围绕“天灶”的性格塑造来进行,使得“天灶”在青春期的心理成长变化得到鲜明展现,也可以说是一篇成长小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瘢痕。坐在这样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摘自《额尔古纳河右岸》开头)


《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了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历史的变迁。迟子建将小说的结构比作四个乐章:《清晨》单纯清新,悠扬浪漫;《正午》沉静舒缓,端庄雄浑;《黄昏》疾风暴雨,斑驳杂响;《尾声》和谐安恬,满怀憧憬。小说调动了迟子建所有的童年记忆和生活经验,她自称这部作品来自灵魂深处,“它像水一样在我的生命中流淌。”


2008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评语中称这部作品是“一部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迟子建在获奖感言中谈到:“一个人也许不该记住荣誉的瞬间,但是在这个时刻我要坦诚地说:这个时刻,这个夜晚会留在我的记忆当中。因为我觉得跟我一起来到这个颁奖台的不仅仅是我,还有我的故乡,有森林、河流、清风、明月,是那一片土地给我的文学世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伪满洲国》

“吉来一旦不上私塾,就会跟着爷爷上街弹棉花,这是最令王金堂头疼的事了。把他领出去容易,带回来难。吉来几乎是对街上所有的铺子都感兴趣,一会儿去点心铺子了,一会儿又去干果店了,一会儿又笑嘻嘻地从畅春坊溜出来了。”(摘自《伪满洲国》开头)


在东北女作家中,迟子建像萧红一样,恋恋不忘黑土地上的人,黑土地上的苍痍和苦痛。《伪满洲国》描述的是伪满洲国时期东北下层人物的生活,特殊的历史时期,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黑土地的风土人情……小说被评论家誉为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最新探索。


刘震云曾表示,“作品中最具油画色彩、浓郁生活气氛及地域特色的作家,我心目中仰慕的有两位,恰好都出自东北,并且都是女性:萧红和迟子建。从笔法的成熟和现代来讲,迟子建已经在雪地和荒原上远远走过了萧红。”


点击图片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我想把脸上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摘自《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开头)


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在魔术师丈夫车祸去世后,独自远行。因山体滑坡,她所乘坐的列车中途停靠在一个盛产煤炭和寡妇的小镇乌塘,在那里,她目睹苦难、不公和死亡,经历了与以往生活不同的经历。在小说问世的3年前,迟子建的丈夫因车祸去世,悲苦的经历融入到了小说创作当中,她对人世间的苦难有了更多的关注和关怀。


2007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为迟子建第三次摘得了“鲁迅文学奖”。诗评家谢冕评价:“向后退,退到最底层的人群中去,退向背负悲剧的边缘者;向内转,转向人物最忧伤最脆弱的内心,甚至命运的背后。然后从那儿出发倾诉并控诉,这大概是迟子建近年来写作的一种新的精神高度。”


散文:《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摘自《光明在低头的一瞬》开头)


在凭借小说作品三度赢得“鲁迅文学奖”后,2008年,迟子建的散文作品《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让她首次荣获了“冰心散文奖”。


该文描写了迟子建在俄罗斯一座教堂的经历。在教堂里,她看到了喜爱的画家鲁勃廖夫的壁画,然而当她从画上收回目光低下头来的一瞬,却看到了一位正在安静地打扫祭坛烛油的老妇人。她细写了老妇人的外形动作和对清扫烛油职责的虔敬,感慨道:“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本文参考:中国新闻网、解放日报、大连日报等 )


责任编辑:Tia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炸药箱上写诗获赞“当代版《活着》”,陈年喜的“炸裂人生”
  2. 《星星·诗歌原创》投稿攻略|2025年征订
  3. 翻译体,困厄于中国诗人的世纪幽灵?
  4. 《诗刊》2025年栏目设置及投稿建议
  5. 《当代诗词十二家 第3季》首发式暨分享会在京举行
  6. 意象陌生化语言疏离化的诗学尝试——李樯《荒野观察》简评
  7. 诗歌大擂台第十七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8. 福建蕉城首届霍童溪诗会作品征集活动获奖名单公示
  9. 关于欧阳江河四十年诗歌写作的对谈 | 何平
  10. 一马出了西凉界——“古马诗集《河西长歌》研讨会”综述
  1. 今晚9点 | 《诗刊》编辑面对面第5期:诗词在当代生活中的位置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书记处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3. “首届杨万里诗歌奖”颁奖典礼将于11月9日举行
  4. 每日好诗第44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我们劳作在大地上:叶小平的诗》 | 新书上架
  6. 每日好诗第449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诗林》2025征订 | 附投稿邮箱
  8.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9. 李少君:以诗为证
  10. 第446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