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世间,路有千条。
每当人人谈起自己所走过的路:有苦,也有甜。
有的人很快就走上了发家的阳光大道,也有的人一生只能努力漂泊在清贫的小路上。可我的路呢?是发家,还是清贫?
那年十六岁,因家困境辍学,离家外出打工,步入了社会这个大的课堂,继而爱上了文学。
我坚信:只要努力一定能出人头地------------做了个“诗人、作家梦”。
枣庄峄城砖厂是我迈出外出打工的第一步。
随后,春夏秋闯东北:大庆筑路、吉林砖厂、石家庄理石米厂等地打工。
冬季莱芜招待所做起了司炉工,沉重的工种每顿吃饭半饱,预支工资贴补家中。
白日体力劳动,夜晚灯下夜读。手中有点余钱,想的总是能够买本书读。
谁知此路如此艰辛,几年的努力,只换来了几多嘲笑我的脸。
眼望周围的亲朋好友,发的发,富的富。
“好心人”总是多次劝我:拿笔杆子逞英雄何时发家?我总是一嘴难辨众人之口,一笑了之。
从85年开始在《临沂大众》、《农村大众》、《费县报》、费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发表过新闻、诗歌。
让我感觉激动万分!
心酸的1988年,父母体弱多病,我在家担起了农活重任。
白天双肩桃水上岭,夜晚继续新闻写作。
当年被县广播电视台评为乡镇七大通讯骨干之一的我,因务农时紧未能到会。
一个偶然机会,1990年报名加入了石家庄人文学院新闻/文学函授班。
1992年被石家庄人文学院评为:新闻文学优秀学员。1995年诗歌《我愿......》被《当代文选》收录。
1993年县里召开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作家写作培训会,因身在莱芜打工,收信时会议结束.
机遇又给我开了一个大的玩笑,让我遗憾终生。
我真正知道了命苦不能机遇少。
还好,先后得到儿童作家--张铁苏、著名诗人--任志玺、上海南风诗歌协会会长李人渔老师们和同学孙钰等人的帮助
下,使我真正懂得了以后自身价值。
功夫不负永恒人。《市场信息报》、《齐鲁网》、《沂蒙晚报》、《金丝鸟》、《中国经济网》《琅琊网》等媒体刊
发新闻、诗歌、儿歌、民间故事数百篇/首。
为便于新闻采写,去年顺利考取了《新闻采编从业资格合格证书》。
这一步步向前,真有点不易。
世上有无数条之路,可我选择的是文学新闻之路。
虽我现很清贫,但精神始终富有。
路不在于崎岖、泥泞,而在于延伸引导。
我愿永走那心中之路-----新闻文学写作。
虽我一生都会清贫,虽我可能一生名利无丰,但我心甘而又情愿。
没有“清贫”的磨难,哪能体会到“勤俭”的内涵。
很难想象:没有“文学”的发展,新闻报道的推动,世界上的“物质”又将如何改变!
我爱我的心中之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文学新闻写作”永远是我的精神支柱!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