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首届北京诗歌节举行 诗坛名家音乐人同台演绎
中国诗歌网讯 9月21日,为期三天的瑞海姆·首届北京诗歌节在密云落幕。
首届北京诗歌节由中国诗歌网(www.zgshige.com)、瑞海姆田园度假村、北京山河如画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北京微乎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葱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微文化、酷我音乐、凤凰诗刊、北京星空壹禾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大盟汇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黑山岛等策划和协办。芒克、翟永明、唐晓渡、西川、严力、树才、徐柏坚等二十余位诗人、岳敏君等画家、蒋山等音乐人受邀参加。
其间,“诗朗诵音乐会”、“国人记忆:中小学课本里的诗(1949-2015)”公共空间展、“诗歌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养成”研讨会、诗歌早茶会等系列活动顺利举行。
中小学课本诗歌展:
1949年来首次系统梳理中小学教材里的诗篇
《国人记忆·中小学课本里的诗(1949-2015)》展览
9月19日,由中国诗歌网(www.zgshige.com)主办的“国人记忆:中小学课本里的诗(1949-2015)”公共空间展,在首届北京诗歌节上亮相。这是1949年以来第一次对我国通用中小学教材里的诗篇进行系统梳理。
该展览从1949年到2015全部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挑选出近100首现代诗歌,划分为“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大建设”、“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新世纪”五个单元。“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除了五个现代诗单元,20首最受中小学课本“青睐”的古体诗词被单独设为“古诗单元”。
通观整个展览,家国记忆,尽在课本里诗篇的更迭间显现。
“建国初期”这一时期的语文课本中,多见一些意识形态的诗歌,诸如《毛主席像太阳》、《举杯祝福毛主席》等,非常有时代特色,但也有像臧克家《有的人》这样的名篇流传至今。
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此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大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大建设”这一阶段,语文教材也开始了它的首次改革,但只持续了一年半,变革就因“反右”而中止。而后,编写精神开始朝“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方向转变,新版教材也呈现出了更为革命的面貌,经典诗歌逐步被取代,大量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和公社制度的诗歌涌入课本,如《欢呼宪法的诞生》《向瘟神开炮》《人民公社象太阳》等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痕迹。“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时代唱什么歌,什么阶级说什么话。”这首大跃进时期脍炙人口的诗歌,成为那个时代的人们存留至今的记忆。
展览现场设在旋梯之间
而“文革”时期,则是“满纸阶级斗争”。当时,极左思潮泛滥,给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教育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害。“文革”期间的中小学课本也打上了鲜明的极左思潮烙印,就其中选编的诗歌篇目来看,旧体诗以毛泽东诗词为主,古代诗歌篇目很少,仅有曹操、王安石、白易居等具有支撑“革命”意识形态的一些篇目;外国诗歌及中国现当代诗歌篇目特别是名篇几乎是空白,所选的一些白话诗基本上是政治色彩强烈的顺口溜。据介绍,文革时期中小学课本中的诗歌篇目是“政治挂帅”的文教政策的产物,除了少数例外,审美内涵和伦理内涵都极为匮乏。
1976年,十年浩劫结束。一年之后,邓小平复出主持工作,立即指示恢复中小学教育,重组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中小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78年,教育回归自我,政治宣教在语文课本中大幅减少,而古诗、外国文学明显增多。中小学生们拿到了和过去十多年完全不一样的新书。教育部对新版语文教材的选材标准是“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不过仍然强调了“政治标准第一”的原则。1989年开始,又编写了“六三”制、“五四”制各一套初中语文课本。这一时期,语文课本里的诗歌前期依然是以革命诗歌为主,不过在首要考虑了政治标准以外,还是兼顾了诗歌文本的美感。比如光未然的《黄河颂》和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等。
据中国诗歌网介绍,进入新世纪,2001年全国开始实施课改,放开教材编纂权,一改过去必须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单一格局,各出版社、各地方可编写、选用不同的教材教学。全国13个版本的教材的选材、排版均趋向精致和多元,中小学生手中的教材变得多彩缤纷。“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是当前仍在使用的200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一年级第一册“识字”的第一课,古体韵律诗成为学生们识字和阅读的第一个老师。2001年整套教材的诗歌中,古诗所占比重较大,现代诗歌则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如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余光中的《乡愁》等。“课本诗歌人文化”,成为这一阶段中小学教材的特点。
集体研讨:“诗歌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养成”
作为首届北京诗歌节的重要活动之一,9月20日上午,“诗歌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养成”研讨会在密云瑞海姆酒店正式召开。唐晓渡、杨炼、严力、宋琳、远村、树才、北塔、王博、王琪博、邢宝华等数十位诗人、评论家与会。大家在讨论中,强调了诗歌教育的必要性,并针对当下诗歌教育的不足,提出了诗歌教育系统化等多方面建设性的意见。
与会的诗人和专家
“诗歌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诗歌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深远的诗歌教育的国度中,讨论诗歌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养成,特别有意思。”诗人、文艺评论家唐晓渡表示,诗歌教育不能说是万能的,但没有诗歌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诗人宋琳讲了一个和林语堂相关的小故事:“外国人问中国有没有宗教,林回答,诗歌,在我的国家,就是宗教。”诗人徐柏坚则表示:“西方人出门带两本书,左口袋装《法典》,右边口袋装《圣经》。我们中国人应该也是,左边是《宪法》,右边应该是诗集。宇宙浩瀚,人看到的很有限。我们需要诗歌。”在他看来,诗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随身携带的行囊。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令人叹息的时代。无论崇尚金钱的人,无论崇尚权利的人,诗都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大家都忙碌奔波无暇相望的时候,诗歌被冷落了。而今天,当经济发展换档期,诗歌重现了它应有的魅力。”诗人邢宝华指出,诗不仅仅属于诗人,更属于每个热爱生活,有担当,有智慧,有情操的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读诗的人,写诗的人越多,这个国家越厚重,越有希望。诗歌是历史与未来最紧密的纽带。”
诗人王琪博称,“生活中,不是缺少发现,而是缺少诗意。活得匆忙,诗意在忙忙碌碌中不经意间如风散去。只要有某些自己感受的小的片断保留下来,它就是最美好的东西。诗人和社会的关系,永远在这种敏感的状态中。”
诗歌教育是什么?
诗人杨炼表示,诗歌教育重新接通诗歌和人生的关系。他强调诗人的自我教育。他把能往前走的诗人,定义为能自我教育的诗人。“每个诗人是一条隧道,你走得有多深,别人就能从你哪里得到多少东西。”
诗人树才则表示,诗歌教育,最终是自我教育的结果。“你有一个自己的主体感,你才能提出问题,你始终的生命是一个特立独行,人不自我质疑,自我反驳,诗歌是难以为继的。”在树才看来,诗是有价值,珍贵的。“但是今天的教育中,相较价值,对价格的认知,更明晰。”树才还强调,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不该抹杀他们的想象力。
诗人严力表示,“多角度独立思考”是诗人必备的素养,这也是诗歌教育的特别价值。此外,诗歌教育,有助于消迩一个人动物性和理性的冲突,“这种冲突将陪伴一个人终生”。
在诗人、美术批评家杨卫看来,诗歌,对形象思维和语言思维都很重要。当代艺术中,好的作品,都是有诗性的。“艺术打破日常叙事,实际上是对日常习惯的阻止,从日常中抽离出来。这是诗歌意义上的交流。”
诗人远村,谈及的主要是中学教育。他认为,诗歌教育的核心,是情趣的培育。其一,诗歌的审美教育是根本问题。其二,当代生活中,科技发达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这种快速,导致了人的情感被挤压,人好像一点情趣都没有了”。“我们以前,三四岁就到处跑。可是,现代的小孩子,多在家里,稍微长大一点之后在学校,然后还是回家。这让人的见识变得特别小,影响了小孩子的情感和趣味发展的空间。长大以后,生活节奏又这么快,人的自我,人的本性的弱点越来越明显,街上一个人摔倒了,没人去扶。整个当代生活,生活挤压了情感的趣味,成了人往上发展的障碍。”其三,与当代教育现状有关。“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是需要一些标准的,譬如说大纲。但同时也意味着,没有办法去调和每个人的情感和趣味。这种模式越来越僵化,导致了进入教育之后,人的情感越来越淡薄。”
在诗人远村看来,诵读,是诗歌教育的最正确的方式。“对诗,不要局限于主题、字和句,这样格局太小。要有对整首诗的意境进行解读,这是诗歌教育现在比较缺少但又是必须的。”
诗歌教育系统化很有必要
言及首届北京诗歌节上的展览《国人记忆:中小学课本里的诗(1949-2015)》,诗人祁国表示心情比较复杂。“前三十年的诗歌,用一句话很难描述。不过后三十年诗歌,给语言带来的变化、给诗歌带来的变化,还是让我们对这个时代充满自信的。”在他看来,诗歌给了自己想象力和情怀的给养。
诗人北塔称,现代化有两个向度,一是功利主义,一是理性主义。对功利主义的批判,已有许多。但就理性主义,很多人不能形成共识,教育是帮助社会正常运营的工具。语文教育包括诗歌教育也是承担了工具的功能,诗歌更多承担的是思维的工具的功能。“诗人,在人类历史中的功能,就是去接应人界之外的信息,再传播开来。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不仅仅有人。”
诗人王博打趣道,诗人应该操教育部的心,因为“中国的中小学生,目前没有一套系统的诗歌教辅材料”。 在诗歌的普及教育上,诗人责任重大,不能完全靠政府驱动。“怎样让更多人获得诗歌阅读的体验,是重要的。”
诗人李海洲称,他曾看过一本面向学生的诗歌选,“我真的看了那东西,非常不好,80%都不该那么选。”在他看来,力所能及的现代诗普及,是诗坛必要的功课。
诗人高晖期待能“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把诗歌教育提升到一个高度”。“诗歌对开启民智作用巨大。”
诗歌朗诵音乐会:翟永明、西川等纷纷登台
诗人芒克朗诵《阳光中的向日葵》
9月20日下午,诗歌节主要项目诗歌朗诵音乐会在北京密云白河畔露天举行。佐以落日秋风、草坪湖水,包括芒克、杨炼、翟永明、严力、唐晓渡、西川等20余名诗人,蒋山、闫泽欢等多位音乐人悉数到场,用诗歌和音乐为众多远道而来的粉丝们开启了一个美妙的下午。
参加诗朗诵音乐会的诗人,几乎涵盖老、中、青各年代的代表性诗人。诗人严力朗诵了《巧遇》和《门》两首意蕴深厚的短诗;重庆诗人李海州用铿锵有力的重庆话朗诵《居士的下午课》,逗乐全场;诗人西川随后也“不甘示弱”,用说快板的节奏朗诵《西川省纪行》,赢得掌声;诗人宋琳则朗诵了自己8月份创作的新诗《来自基弗的画》;提出“诗歌是我们唯一的母语”的诗人杨炼,用感染力十足的嗓音即席朗诵……
诗人翟永明朗诵的是一首悼念诗
诗人们忘情投入地朗诵,音乐人也倾情献唱。蒋山以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闫泽欢则用略沙哑的嗓音,演唱了温暖人心的《从前慢》;徐怀超演唱的《这是在蓝色的雪地上》,改编自芒克同名诗作,曲调高亢、风格狂野,引爆现场观众气氛。
“它脚下那片泥土,每抓起一把,每抓起一把,都一定会攥出血来”,芒克最后压轴出场,激情朗诵了自己80年代写作的《阳光中的向日葵》,带着全场的诗歌爱好者重温这熟悉的诗句。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