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做手术 一边背诗歌
湖南日报记者 段涵敏 通讯员 王洁
在大多数人脑海中,手术是紧张而恐惧的。你能想象得到,患者躺在手术台上一边接受开颅手术,还能一边清醒地背诗吗?这样的场景,近日出现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内。
“除了背诗,我记得还做了乘法题、加法题,还有看图片,我都答对了。”6月22日,31岁的小颜(化名)回忆起当时手术的情景,记忆仍然清晰。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刘庆介绍,这表明患者恢复非常顺利,检查发现,肿瘤已被完整切除,且丝毫未伤及正常脑组织,过几天就能出院了。
3厘米肿瘤长在颅内重要功能区,手术棘手
31岁的小颜来自株洲,1年前他出现了间断性癫痫发作。检查发现,原来小颜颅内长了一个胶质瘤,而且长在了重要的功能区,周围是控制面部和肢体的运动中枢,以及控制说话的语言中枢。更为棘手的是,胶质瘤是由脑组织转变过来的,与周围的正常脑组织边界不清。切多了,可能会影响正常功能,切少了,又很容易复发。
正因为担心影响正常功能,小颜一直选择保守治疗。直至近期复查发现,肿瘤越来越大,直径已达到3厘米,如果不及时处理,病情将越来越重,最终危及生命。
如何才能精准定位安全切除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刘庆介绍,神经电生理监测、影像导航和术中唤醒麻醉是三大保障。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和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定位肿瘤位置,但仍然不够全面、精细,开颅后再通过术中唤醒麻醉技术,由患者配合医生定位功能区,从而精确切除肿瘤。
一边开颅手术,一边交流定位肿瘤
6月15日上午,小颜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进行了1个多小时,刘庆教授只剩下最接近功能区,也是最危险的部分肿瘤需要切除。
“小颜醒醒,动动手指头,握一下我的手。非常棒,放轻松,我们都在这里。”就在手术最紧张的阶段,神经电生理医生李鹃在手术台旁,握着小颜的手轻轻地将他从麻醉状态唤醒。
李鹃一边与他交流,让他做算数、识图、读句子等小测试,或是动动手指,伸伸脚趾,观察他的语言和运动情况。
“主刀医生用电刺激器进行试探,我们要根据小颜的反应,迅速判断他的功能区是否受损,并且及时与主刀医生沟通。如果他突然讲不出话,或是想表达却表达不出来,就说明这个区域是功能区,需要小心避开。”李鹃介绍。
肿瘤切除仍在继续,在设计好的题目完成后,医生还跟小颜聊起了天,保持他的清醒状态。“能不能背首诗呢?”“病好了想做什么呢?”尽管声音有些虚弱,小颜都对答如流,还完整地背出了一首诗。
“小颜是驾校教练,我们特地设置了汽车图片题目,希望能让他放松,他的心理状态也是能否配合手术的关键。”李鹃介绍,术前医生对小颜的心理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做了详细评估,并根据他的文化程度、生活经历等制定了个性化的术中测试题。
在精密仪器和专家精湛手术技巧的保驾护航下,小颜清醒的短短20分钟内,剩下的肿瘤被顺利切除。
精准麻醉,保证术中舒适、安全的醒来
“以前没进过手术室觉得很恐怖,特别担心手术中醒过来很痛怎么办?”这是术前小颜最担心的问题。
健康人睡觉突然惊醒都会心跳加速,更何况是头上开着大洞,躺在手术台上被唤醒的患者。如何保证小颜舒适、安全、平稳地醒来,是麻醉的一大难题。
“平时做开颅手术都是采用全身麻醉。但这次手术中需要患者清醒过来,我们只用了平时不到一半的药量,镇痛效果就达不到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鄢建勤介绍,开颅手术中最痛的就是被切开的头皮,于是将患者3对感觉疼痛的神经阻滞了,术中醒来时就完全感觉不到疼痛。
“患者苏醒后如果不舒服,很容易发生躁动,导致颅压增高,没有颅骨的保护,脑组织很可能会膨出,后果不堪设想。”麻醉科谢咏秋副教授介绍,术中放弃气管插管,而采用喉罩辅助通气,清醒时把喉罩拔出患者不会出现咳嗽等呛咳反射,也不会影响手术。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2930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统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