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活动
全国诗歌刊物主编畅谈新时代诗歌建设——第二届全国诗歌刊物主编恳谈会召开
2018年5月29日,“第二届全国诗歌刊物主编恳谈会”学术研讨会在四川雅安召开。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出席并讲话。20余位国内主流诗歌刊物、文学刊物的主编、编辑齐聚雅安名山,畅谈新时代语境下的诗歌建设,探讨新时代诗歌刊物的历史担当。
如何在新时代坚持现实主义精神,在保障刊物质量的同时又坚持办刊特色,是主编们关注和讨论的重点。第一届主编会后,“头条诗人”栏目汇聚了一批优秀诗人,成为代表各家刊物的重要标杆;精选各大刊物和各大出版社优秀诗集及中国诗歌网优秀诗作的专门诗刊《诗收获》第一期已经出版;期刊目录和活动信息的发布,也使优秀诗人诗作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在下一阶段,我们的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主编们将主动发声,重点推荐一批优秀的青年诗人。
当诗歌遇到互联网: 12家诗歌杂志的“头条诗人”网上开起了“群英会”
2018年1月,12家诗歌刊物的“头条诗人”在“中国诗歌网”的“头条诗人”栏目上集体亮相,优秀的诗人们在网络平台上,开起了“群英会”。喜欢诗歌的读者有福了!读者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点击欣赏他们的代表诗作。
这些杂志的“头条诗人”怎么成了网站的头条诗人呢?据介绍,“头条诗人”栏目推荐的都是当月国内公开发行的各诗歌类刊物重点推荐的诗人,原则上一个刊物一个月只推荐一位。
“头条诗人”的评选,实际上是由各大刊物的专业编辑团队负责,其标准和审美趣味不尽相同。中国诗歌网也充分发挥了自身在传播方面的优势,对传统诗歌刊物的内容进行了二次整合和传播,扩大了传统刊物在互联网甚至整个文化领域的影响力。“把头条诗人通过网络的方式单独推荐,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反响挺大。很多杂志都表示,在下次选的时候也会更认真。‘头条诗人’这个栏目也会一直办下去。”
简单文本可作链接或小标题
《诗刊》 | 扎西才让
窗外风声,是我们前生的叹息 ——《黎明时分》
扎西才让是藏族诗人中的佼佼者,他的关于桑多镇的组诗,有着浓郁的民间传说、民族、地域色彩,像藏地一直流传的古老歌谣,像高原上的枯荣轮转的草,像山间未经雕琢的天然玉石,像大夏河源头劳作繁衍的男人女人本身,有着原初的生命气息,闪耀着根的光芒。
《诗潮》 | 梁平
我确定,海南已经进入我的身体 ——《指点江山》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诗,三十多年了。写了一些事,写了一些人。我写诗最终是在自身构筑的真实和情景里,一不小心的陷入。读我的诗,如果你真的有所心动、或者有所不了然的时候,我说不定正在哪里和朋友们端着酒杯,与诗毫不相干地快乐着。
《绿风》 | 大卫
我坚信: 岩石也有一颗波浪的心 ——《喜鹊的等待里尽是白云》
纯净,唯美是我诗歌自然而然的选择,没有强求。我越来越认识到,朴素才是诗的至美。一切的聪明与机智,都是小道……现在你想让我把诗写坏,真的是件难事。但怎样把诗写好,却是难之又难的事。这就好比爬山,总是越往后越难,尽管此前你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爬山经验。
《诗选刊》 | 李元胜
遍地春风的时候, 我还独爱这群峰之上的萧瑟 ——《高山之巅》
写诗就像采气:当我们偶遇到这个世界的奇异事物,必须调动全部的心智和语言天赋,才能对它进行把握,诗歌就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我的写作是不断放弃的过程,放弃已有的诗歌知识和经验,一切都得从头再来。写诗,因此十分有趣也富有挑战性。
《扬子江》 | 路东
我已在象征主义句式里 虚度了大半生时光 ——《关于黑暗》
只有当新诗抒情者绕道叙事、诗人不再耻于当小说家甚至新闻记者的时候,老路东才显示出他作为一名没落诗人的价值。因为,除了路东和为数不多的几位诗人,诗人们已经不大去写没有叙事或没有机锋的句子,诗也几乎不再是抒情主体从母语和各种原乡汲取的偶然性,那种稍纵即逝的美景,那种言语的甘泉。
《散文诗》 | 耿翔
要么飞,要么死。要么,远走他乡。 ——《大地神灯》
我爱泰戈尔。我爱纪伯伦。在散文诗世界里,他们像两盏明灯,一盏在前边引领我,一盏在后边照耀我。因此,我的散文诗写作,就是向大师的致敬。在这个过程中,我琢磨他们的语言,我注视他们的目光。甚至泰戈尔那抹雪白的胡须,都能拂动我的灵感。
《山花》 | 王家新
母亲走了,没有墓志铭。 母亲走了,没有语言可以镌刻她的一生。 ——《安魂曲:给我的母亲》
王家新,诗人、评论家、翻译家。著有诗集:《楼梯》《纪念》《游动悬崖》《王家新的诗》《未完成的诗》;诗论随笔集:《人与世界的相遇》《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没有英雄的诗》《坐矮板凳的天使》《取道斯德哥尔摩》《为凤凰找寻栖所:现代诗歌论集》。翻译有策兰、曼德尔施塔姆、茨维塔耶娃、洛尔迦等人诗文集。曾获多种中外诗歌奖和翻译奖。
《诗林》 | 杨庆祥
明月离得远 明天更在明月外 ——《春夜独饮不醉》
杨庆祥,1980年生,文学博士,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诗人,批评家。出版有思想随笔《80后,怎么办》,诗集《这些年,在人间》,评论集《分裂的想象》等。
《诗歌月刊》 | 沈苇
长久地凝视大海 直到内心的苍茫和叹息 融入一片蔚蓝 ——《海》
沈苇反对用地域来划定文学,他说这是评论家在偷懒,或是作家自我的矮化,但他拥趸对自己“两个故乡”——江南和西域的“综合抒情”的认定。这次选他的诗时,我们也是特意选他写的“两个故乡”的诗,譬如“乌镇”“德清散章”和“喀拉峻歌谣”,以及他的阜康、苗寨、西樵山等,在这些诗行里,诗人总是用深情的、炽热的赤子之心来倾述自己的永恒之爱和永远的忠诚。
《花城》 | 海男
她气息如蝉翼,只有写下一首诗, 才能安魂于黑暗 ——《只有写下一首诗才能安魂》
海男,八十年代初开始写作。有长篇,散文,诗歌集八十多部,曾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现居云南写作并绘画。
《星星》 | 唐允
窗口亮了——它又取走我的眼睛 在黑暗中。 ——《不安》
唐允,80后,广西百色人。
《草堂》 | 雷平阳
遇见石头在江面上飞翔 比流水还快。 ——《遇见》
现代汉语诗歌写作历经了一百年,新的一百年已然开启,浩浩荡荡的诗歌大军也已然出发。都是一些想去天空的人。我无别想,既然语言是诗人的故乡,我只希望,包括我,能写出更多也更具品质,同时也不缺现代性的、从我们脚下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现代汉语诗歌。
《江南诗》 | 周鱼
只有它令我突然感到它 会死,因此它才 在此刻无比真实地活着。 ——《棕榈树》
周鱼的诗不仅有细腻、敏锐的触角,更可贵的是她超越女性的情感表达而去倾听更深沉的部分,那不可表达的部分,就像一个远镜头那样使诗歌有一种纵深。为了去见证“世界最大的、最丰盈、最神秘的那个存有,就在那片极其寂静的空无之中。”这些都让她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诗人。
《十月》 | 蒋在
虽然 世界总是摇摇欲坠 却从未想要摧毁过谁 ——《沙漠的棕榈树》
蒋在,1994年9月生,11岁开始写诗,14岁发表诗歌。诗歌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山花》《青年文学》《北京文学》等,有作品入选《中国诗歌精选》《中国诗歌年鉴》等。 小说见于《十月》《上海文学》《长江文艺•好小说》《山花》《长江文艺》等,获首届《山花》年度小说新人奖, 2016年牛津大学罗德学者提名。
相关链接:
| 诗刊 | 星星诗刊 | 扬子江诗刊 | 诗歌月刊 | 诗选刊 | 扬子江诗刊 | 诗林 | 诗潮 | 绿风 | 草堂 | 散文诗 | 江南诗 | 十月 | 花城 | 山花 |
诗刊
星星诗刊
诗歌月刊
诗选刊
诗林
诗潮
绿风
草堂
散文诗
江南诗
十月
花城
山花
扫描关注中国诗歌网微信
0 条评论(查看)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