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头条诗人 | 成路:七日,或次仁罗布

2019年9月第7期(总第224期)

作者:成路   2019年09月18日 16:34  中国诗歌网    1730    收藏


0a062379a716e579fb4b15e86f95a98

   

诗观

一章好的散文诗,是诗人调动自己的诸多生命经验,挪借各方意象构建的一个诗学世界。这个世界拒绝与他人、与诗人自己以往的作品同质化,构成具有唯一性的品质。


七日,或次仁罗布

成    路

 

    第1日,7月26日,格尔木——托拉海子——格尔木市河西农场三团——擦尔汗盐湖。S303,转柳格高速。

 

1、托拉海子的海水已经远游,留下盐碱的硬壳,等待

如我这样的闯入者踏破,发出好听的声音。这声,引导我向沙地

 

好吧,仰起头,眼光沿着沙脊向上

胡杨树的遗骸,枯枝,不很茂盛的枝条,昆仑山,太阳黑子,依次地纵深。


我贪婪的恶性想用相机让此刻永恒。我跪在沙坡,取景框里银灰质的光

像一群人,挣脱恐怖后微笑着从胡杨树遗骸里走出;又像过往的炽焰焚燃未来。


2、诗人陈劲松说,胡杨树的叶子有九种形状,是九种树的生命。

我数叶子,数出了第十种——擦尔汗胡里采盐的舟


这叶舟啊,载有上古的歌谣,载有卤水的毒

卤水在沙子中生成巧克力色的盐花,在深海里生成洁白色的盐花。花朵盛开,为太阳黑子遮阴,谁是持花的人。


3、有的毒粘在手上,是清洗不掉的,如梦境中的恶。

我坐在昆仑山下乘着鹰翅遮的凉睡着了,续接十年前失手致人死亡,藏证据,逃匿的旧梦。一支庞大的家族团在搜寻物证,我也参与在其中。他们打开一只装满铁尺子的箱子,说,其中肯定有一条尺子上是车轮痕印和血迹的斑点。

我劝告家族团,这些证据已经失效,去别的地方寻找新的吧。

其实我知道,这箱子里的某件物质上有我的一枚手纹。

鹰说,这枚手纹上有卤水的毒。



    第2日,7月27日,昆仑山南山口乃吉沟大队检查站——纳赤台——西大滩——昆仑山垭口——可可西里——格尔木。G109,转青藏铁路Z6801。


4、千万朵云,如千万条海浪,从山峰背后卷起而来。我与低空飞行的鹰,并行在昆仑山190里的峰谷里。

我知道,这是鹰在腹腔里积存氧,恒久地去翱翔天空的修行。


鹰头顶着风化的流沙,或者雪,或者冻土,俯视古生海床,以及海床上端坐化的道士。当然,也给道士传递经文。

而侧傍,冻土上羸弱的草,羸弱的花,引导着傲慢的人儿低首,在冰雪水里看清楚自己肮脏的容颜。

而侧傍,4768米海拔的阶梯上有孤庙,是否留给我之外的哪位圣人布道。

 

5、一只苍蝇落在我的手背上的时候——

两只待产的藏羚羊从可可西里的东边向西行走,拉着架子车朝圣的一家老幼磕着长头从我背后经过,可哼唱曲子的背包客和着远方火车的汽笛声,看着苍蝇淫笑。

我,只好缓慢地把手和苍蝇挪到头顶,给以光,或者把此刻心里仅持的肃穆,给昆仑山北坡西大滩六月的祭坛。



    第3日,7月28日,火车上,经那曲草原——拉萨。


6、5点钟刚过,黑牦牛如裂口的豆粒,在草甸子上撑开天。

我在列车窗口朝向东方望去,逆光中,大地的黑与太阳涂染的光正好形成了鲜明的色差,添加了旅人探进去的神秘。

远山衔接的云是乌云,黑沉沉地向上铺展,突然一道金光插入其中,再向上就是淡白色的云了。在这些丰富的云团中,偶尔会有一片纯蓝的天露出来,像一扇门——有神会走出来的门。如若走出来神,那是掌管什么的神呢?

牦牛,依然只管吃草,也抬头盯视躲在窗后的窥视者,也许仅是抬头……


7、拉萨河的水和岸几乎是平的,湍急地流着。

作家次仁罗布委托两位姑娘,献给我和我的朋友贺黄生的哈达,在吹过紫色格桑花的风中飘起,我视哈达如拉萨河。

 

8、鸽子,在布达拉宫广场上啄食,在藏袍里安睡。手持念珠,或右手举于胸前的信使口诵经文。我听不懂经文,唯能在大雨中抬头,以退伍军人的方式,给朱红和雪白的圣殿行注目礼。

大雨夜,借宿的房间里有一盏长明灯。

这是主人给我的护佑,也在半夜把我喊醒——

“嗨,抬起头看窗外,你视角对面那面蓝色经幡旗,它是夜的打祭神。”

“嗨,旗子褪色了,泛的白,它是夜间给你的时间光。”



    第4日,7月29日,布达拉宫——大昭寺。徒步。


9、雨还在下。

牛皮绳捆扎的白玛草,染成褐红色的白玛草筑起墙。墙里墙外——

修行的人给鸽子、麻雀把粮食布施。高德的僧人给孩子的鼻子上加持灰,让他隐身,隐在妖鬼的纠缠之外。

而我穿过仿犛牛帐篷色的长布帘,在大殿里,朝佛,回头看,值勤的僧人坐在低矮的龛里,转动眼珠子观看着匆忙的脚默诵经文,亦是佛。

而我入红殿,眼睛里的金刚橛,栖有物象的金刚橛,仅如三角刀。

而我出红殿,受到祥意的宠爱——雨过太阳出,金刚橛上的物象跃翔。


10、在布达拉宫到大昭寺的路途上,我低头,卑微地学记着磕长头的小孩、青年、老年们的跪和起。也猜想,他们中间会不会也有一个,、两个携带着沿路朝圣亡者的牙齿,去大殿柱子里安放,让后来者祭祀——牙祭。

殿里一字排开的灯,一字排队添油的人,供养祈祷父母长寿的神,上师佛像头上又一个小孩像,以及殿院里的马勺、图式、殿顶、蓝天,在钟的洪声里过着时间。

钟声,日常的铜声。



    第5日,7月30日,拉萨——桑耶寺——雅鲁藏布江扎囊特大桥(5.4km)——雍布拉康——昌珠寺——昌珠广场。贡嘎机场高速,转S101,X302,南山市乃东路。


11、一个乞讨的老年妇女靠在七色幡缠裹的旗杆上,似睡非睡,是否有人施舍银钱,她都不会去理会。不远处,陶砖垒砌的喂香炉烟很旺,似乎不受风的影响,垂直腾空。我,匆忙的世俗人踏进桑耶寺,看着旁边一身白素衣的次仁罗布,如8世纪中叶为今天留下的转述者或构造者——他指认还不知道教义的小孩把额头顶在寺院木栏栅上瞬间的缘与孽。我是有孽附身的。

四匹猴子口含四根铁锁链拴住镇孽的黑佛塔、红佛塔、白佛塔、绿佛塔。我学诵经的教民身子前倾,请佛塔如图腾进心,镇压孽。


12、次仁罗布取雅鲁藏布江的水给我,说,水里有鱼,它不诵经,吃白云和静蓝。坐在荒废了的码头上,我在心里模仿鱼——吃十里大桥和桥面上过往的物体——侵蚀的喧嚣。

而江水,从我的左手,经右手流去。

而远山画满白图式的石头,有嘴张开,是唤回什么,还是勒令什么呢。


13、石头压着石头,痛苦而峭拔的雍布拉康,像约请公元前绀紫的农奴一样,让我清点去向吐蕃国的王宫道旁布满塔状的经幡,清点钙化的青稞麦子粒和酥油茶。这日,我是在万物佛脚腿旁的持饭钵者。

宫殿里深邃无光,我借佛的眼光取酒,取水,取出铁沉沉的云……

而火塘里,唯有灰尘。我或他手掌带来的尘,轻薄的一点点,使不朽的冰冷回到了王,王妃的酒宴、歌舞中。

此刻,我听到的歌,是文成公主昨日之前听见的歌,唤我记起诗人张静说的,“似乎除了我的生命,一切都无止境。”

那好,我坐在王、王妃的侧傍,喝残酒,看残舞,恭候无止境的预叙。


14、头上顶着一粒延安的尘土,在绛红色藏袍的阴凉下,吃汉盐,看汉柳,听上师说——在开天眼的日子,就会在珍珠绘制的唐卡上看见一枚指纹,拿盐巴和柳条的指纹。

我抬头,想请昌珠寺的大门,或对面文成公主的雕像印证一下上师的所言。我知道,我的想法已经被炽热的太阳收走,只能听见从街巷的某处传来买卖的叫喊声——一句藏语,一句汉语。

上师还在继续诵叙着什么?我的听力仅停留在买卖的叫喊声里。



    第6日,7月31日,拉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拉日铁路Z8801,转7路公共车。


15、火车向前。藏族新娘帮助我用双手的无名指搭起“免扎”,如塔,如坛场。她给塔戴上佛珠,给坛场放置上青稞。她说:如此缄默,便有经文涌出。她说:献上果食,便是善功。她说:撒出听了经文的青稞,便是生命的救度。

我的同伴说:把“免扎”抬得和新娘的眼睛并齐,我会在她的眼仁上,看见千仞山峰。


16、扎什伦布寺,如挂在天上的赭色海,广大、恢弘。

我在大殿的门、门槛、墙、木栅栏上前人磨损的缺口引领下,去看拿着酥油桶给灯盘里添油的妇人,她们无声,她们捐布施,她们把喇嘛写给自己的字条焚烧掉。

就在此时,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看见父亲把额头贴在殿堂的灵物上,他便贴上;看见父亲跪下,他便跪下。他的跪有些歪倒。

就在此时,强巴佛殿里的值守僧人用经书轻触我的头顶——这加持使我转身,望见两座殿间,高大的红墙挤压着个用白披肩盖着头的女孩子,她睡着了吗?



    第7日,8月1日,格拉丹东湿地——日喀则——拉萨。4路公交车,转拉日铁路Z8804。


17、雨遮盖了牧民在湿地收割青稞的脸庞。汽车礼让懒散的牛。油菜花正在盛开。我和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擦肩而过。

我知道,天空的佛音是从班禅举行的法会传来的。

我想知道,东边远山顶上飘过像人的云,有无法号,有无法衣?

我也在火车窗口,向站在一方土台上行举手礼的护路警察回礼。


注释:①次仁罗布,藏语:长寿宝贝。②昌珠寺(始建公元7世纪)内藏文成公主用珍珠绘制的唐卡和文成公主像。③免扎,音译,类似祭坛。


(内容选自《散文诗》2019年第9期)



创作手记:写作,有时需要等待

微信图片_20190918160528


2017年7月24日,农历闰六月初二,我的闰月生日这天,坐火车沿着大地的阶梯向上,藏地、藏传佛教,牧民、宗教建筑物,羚羊、五色经幡,牦牛、高山河流……这些物象,在古今诗篇里都读到过,陪我行走,送我哈达的诗人陈劲松、作家次仁罗布也以这些物象写过动人的诗意文本,那我该如何去构建诗章呢?我把旅行手札本装在书包里,经常掏出来读读,如此,两年。5月20日,一位小朋友给我发来她工作场的照片,一只红色的茶盏很耀眼,唤我记起“加持”这个词。西藏给予每个人有所不同,给予我的就是要明白——每一天都有人在扶助自己,然后自己用扶助别的人作为感恩礼。我给这位小朋友回复:今天是个好日子。

我用自己的所谓“明白”,开始搜寻在藏地给予我扶助的物象,尤其是扶助心灵的物象来构建诗章。藏地是神圣的,也是盛大的。我一个红尘中的诗歌写作者,不懂得藏传佛教的教义,不懂得上师指点的天眼,只能用小眼睛在这些圣灵此刻存在的真实中找出意象来写作。我有一个观点,当代诗人无论他的写作取材是上古,还是今天,他写出来的都是当下诗,因为他是当下思考。这样,我在《七日,或次仁罗布》里请出上古的人物和今天的人物出场,就是借他们的口说出我当下要说的话。引典、引用除外。


作者简介

成路,1968年生于陕西省洛川县石头街。灵性写作的探索者,编审。著有诗集、诗学理论、非虚构作品等12部。荣获第2届“柳青文学奖”、中国首届地域诗歌创作奖、第8届中国•散文诗大奖、鲁迅文学奖责任编辑奖等奖项。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微信图片_20190918162556


观看和体验也是一种内在的修行——读成路《七日,或次仁罗布》

文/刘波


到底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动力,很多人想去探究西藏?是因为这块净土的陌生与传奇性,还是因为对那片神秘之地的向往?诗人们愿意去追寻因疏离感而带来的边地想象,可实际的西藏书写,只能是“看见和说出”,再精彩的想象也无法承载那片土地的信仰和对信仰最诚挚的守护。面对西藏的丰富与复杂,诗人成路说他“只能用小眼睛在这些圣灵此刻存在的真实中找出意象来写作”,这样的动机可能有悖于最初的目的,但他是出于内心对真实之美的坚持。他几乎调动了所有感官来强化自己的藏地体验,但理性的对话,还是要契合于生命真相的还原。

也许正是在此意义上,成路的《七日,或次仁罗布》才具有了可言说的价值。七日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诗人想记录下什么?“我贪婪的恶性想用相机让此刻永恒。”或许每一个人都希望如此,因为从现实考量,只能用影像定格瞬间,以便从中获得“到此一游”的满足与安慰。就日常经验而言,它仅仅是通过行走和观看,来领略西藏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而从更深层的理性诉求而言,他在寻道中也不乏审视的意味。“冻土上羸弱的草,羸弱的花,引导着傲慢的人儿低首,在冰雪水里看清楚自己肮脏的容颜。”藏地原始力量的不断浮现,恰恰对应的是我们直面自然时的庄严与肃穆,我们在每一处“风景”里都能获得敬畏感。

我在诗人笔下能深切地感悟到宁静对自我的唤醒之意。可能在西藏这样的地方,你不得不安静地对待一切,那不是表象的虔诚,它需要一个人从内心真正靠近这高原之地。“牦牛,依然只管吃草,也抬头盯视躲在窗后的窥视者,也许仅是抬头……”它们不仅安静,而且干净,对外界并未抱持高度警惕,生命的内在节奏就源于这种纯粹。这与俗世的喧嚣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这一景观面前,诗人以什么样的修辞表达他的见闻与感受呢?“我视哈达如拉萨河。”他的接纳就是一种认同,“我听不懂经文,唯能在大雨中抬头,以退伍军人的方式给朱红和雪白的圣殿行注目礼。”对布达拉宫的认知,除了视觉上的印象,我想诗人获得更多的还是观看后的心灵净化,它让人不会过分在意细枝末节,而是流连于圣地神秘的氛围。这种现实教义既是一种告诫,更是对命运本身的叩问。因此,对西藏的书写不会被泛泛之谈所遮蔽,如果个人的体验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具体的西藏书写也是无可替代的,它拒绝复制和表演。写作的抵抗来自某种向上的力量,像同行的作家次仁罗布内心的恬静与淡然,源于骨子里的信仰所对称的情感世界,内在的纯净不用刻意以大爱去表现,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足以呼应边地世界的仪式感。

西藏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离生死最近的地方,一切皆能看透,尤其那些俗世波澜已被更高精神层面的信仰所平复,这也是藏人能坚守恒定之美的原因。“次仁罗布取雅鲁藏布江的水给我,说,水里有鱼,它不诵经,吃白云和静蓝。”满眼所见皆为景,随口道出即为诗,诗意的自然呈现,一方面是在行走中完成的,另一方面,所有的物象似乎都在传达诗意,它的慢,有时能在与现代的博弈中触及真正的诗性之美。诗人七日的感受和体验,相对于更日常的西藏生活来说,也有着内在的差异性。如其所言:“西藏给予每个人有所不同,给予我的就是要明白——每一天都有人在扶助自己,然后自己用扶助别的人作为感恩礼。”这是一个相互影响也互相传递爱与温暖的过程,诗人寻找的是自己独有的感受,他在个体的视域中能够体悟到的,除了宁静的氛围,还有创造的心态。在藏地,活着是生命经验的体现,这对应的是诗意本身,诗人感恩的也许是一种偿还,偿还世界给予他的命运的恩赐,这同构于诗人所说的“扶助心灵的物象来构建诗章”。诗的完成是流动的创造,七日的行走,在诗人这里已经内化为了诗意所要求的内在情理,就像上帝创造了人类,它不完全是象征,而是一个理想完成的过程。

成路对自己的要求是追求“唯一性的品质”,这其实是很大的挑战。当同质化写作越发趋于严重时,如何写出独异之美就是对新奇经验的创造性转化,七日藏地游所反思的,仍然是个体建构自我的可能。与其说诗人是在体验西藏的民族风情,不如说他是在这一氛围中完成自我的救赎,西藏构成了这一救赎之旅的美学参照,它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教诲,更是一次精神的启蒙。


诗评家简介

刘波,1978年生,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出版有《“中生代”诗歌研究》等专著7部,曾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红岩》文学批评奖、扬子江诗学奖等。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