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阳:勇探通往未来的文艺高峰之路

作者:董阳   2019年01月17日 09:23  人民日报文艺    506    收藏

新技术不但催生全新艺术形态,延展传统艺术传播,还将深度改造传统艺术,进而形塑新的文艺格局 

以媒介仿真造就“物境”只是初级阶段,虚拟现实只有置入“情境”,臻于“意境”,才能进入艺术殿堂

文明高楼不断攀升,人类寓目的风景也将更加壮丽,这是文明演进带给全人类的文化荣景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提出“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更是明确提出文艺创作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

筑就文艺高峰、提高质量,表面上理解起来不难,要提出具体思路、付诸实施任务艰巨。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正引领包括文化在内的社会生产新变革,为文艺创作带来诸多变量,我们需要重新回答这些基本问题:文艺还是以前的文学艺术吗?既有文艺理论、方法、技巧仍然奏效吗?未来文艺高峰还会是风骚、《兰亭集序》、李杜、《清明上河图》、《红楼梦》、《阿Q正传》、《红色娘子军》、《平凡的世界》那样的作品吗?

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70年,我们生活的这方热土不啻沧海桑田,人们生活、感受、想象的方式,文艺赖以创作、传播、接受的方式,注意力流动、停驻、沉浸的方式,都在文明巨变中被反复打碎重炼——我们究竟如何在诸多变量没有明确赋值的情况下找到通往未来的文艺高峰之路?


在新技术条件下探索文艺新形态,掌握创作新规律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媒介正在为文艺带来怎样的改变?

新媒介将直接催生新的文艺形态。除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既有类型外,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立体3D环绕、高分辨率图像显示、空间音频、感官交互、5G传输等技术不断精进,人类对物理世界和物理运动的仿真能力达到新高度,从而能实现更深度的“沉浸”。基于这样的技术条件,被动式虚拟现实体验、互动式虚拟现实体验、全息影像演出等文艺形态已处在民用化初级阶段。随着模拟器眩晕症、内容供给能力不足等技术和产业瓶颈的突破,虚拟现实艺术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对任何艺术而言,以媒介仿真造就“物境”只是初级阶段,只有置入“情境”,臻于“意境”,才能进入艺术殿堂。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一段无声影片《火车进站》首次放映,看到火车要穿透银幕碾压过来时,有观众竟然吓得起身逃窜。与此类似,当人们第一次戴上3D眼镜,看到子弹迎面射来时也连忙闪躲。这都是媒介仿真能力提升带给人的震撼。不过这种新鲜劲儿持续不了多久,人类感官很快就会适应,而震撼效果将逐渐衰减。如果满足于走眼而不走心,作品就只能是杂耍和奇观,难以触动心灵、提升境界。

为了不止于再现,人们发明“蒙太奇”手法,使胶片能够在线性叙事中摆脱时空限制而自由“造梦”,从而不断开拓电影艺术新空间,提供新的观影体验,使人由身临其境、情动于中转而震撼心灵,拓展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终于使电影从杂耍步入艺术殿堂,涌现无数光影经典。

作为有待开发的艺术处女地,新媒介艺术创作规律需要深度探索。比如,线性叙事和蒙太奇手法可能给人造成模拟器眩晕症,破坏沉浸感,如何在虚拟场景中使人进入情境从而走心?对于交互式虚拟现实,除了游戏和社交,能否孕育其他艺术形态?无数这样的新课题等待我们叩开大门。

新文艺新规律基于人类接受习惯,也改变人类接受习惯。通过艺术新创造,新媒介不断人化,人类也借助新艺术体验开拓自身新的精神领域。广阔的艺术蓝海有待人类勇敢投入、精心构筑、尽情挥洒。


在新格局中重新界定比较优势,使“传统文艺”不断进化


当人类越来越多地沉浸在电影《头号玩家》描绘的虚拟世界之中,传统文学依赖人类内在感官和格式塔心理学所营造的、可以选择自由进出的“软境界”,将逐渐被直观感觉材料所营造的、基于人类视听嗅味触觉之上的、感官无法抗拒的“硬境界”所挤压。人们担心,作为远古时代的产物,文学还具有怎样的可能性?

我对“传统文艺”的未来不悲观。

新的文艺形态对“传统文艺”也有叠加效应,传统文艺可以通过新媒介延长并放大其艺术传播效果。比如,以身体为媒介的戏剧在胶片时代通过光影得到新的延展。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态都在互联网时代得到前所未有的传播,也必将与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相叠加而获得新的艺术呈现。

关键还在于,新技术不但催生被动式虚拟现实、全息影像演唱会这样全新的艺术形态,延展传统艺术传播,还将深度改造传统艺术,进而形塑新的文艺格局。19世纪上半叶,人类发明照相术,这对西方古典绘画而言不啻一场灭顶之灾。事实上,照相术并没有使绘画这门艺术像恐龙化石一样成为博物馆里的摆件,反而促成诸如印象主义这样的现代派绘画,西方绘画通过自我颠覆和另辟蹊径,迎来绘画艺术新的春天。新兴艺术媒介的颠覆性强势将会逼迫旧媒介重新自我定位,找到自身无法取代的独特优势,创作者一旦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将这种独特优势发挥运用到极致,艺术创作将柳暗花明、别开生面。

在生物学上,这叫进化,用经济学术语说,这叫比较优势。进化是物种与环境的互相适应改变,比较优势是同其他经济体的比较定位,文学艺术也是一样,每种形态的生存发展都与其他形态和整个媒介格局动态相关,如果眼光局限在某种文艺既有样貌谈文艺,而无视时代媒介格局变革,文艺创作就会暗于自见,坐失进化的良机。

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媒介已经成为电一样的社会基础设施,成为人类文明新的操作系统,没有哪种艺术能置身其外,但这决不意味着既有文艺将面临断崖,关键在于文艺创作能不能像遭遇照相术挑战的绘画一样重新定义自己、浴火重生。


以艺术新图景构建心灵对话,筑就新的文艺高峰


随着信息化社会不断深入,人们感受世界、体验人生的方式将更加丰富,这是文明演进带给全人类的文化荣景。面对人类艺术的广阔蓝海,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再探索,使新艺术生态在对话互动中实现技术的人化、艺术的进化、理论的深化。

人是万物的尺度,只有充分人化的技术才有生命力。电影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每秒24帧的静态影片连续播放与人类视觉暂留效应相互匹配,没有对胶片属性的熟稔,没有对人生理属性的科学认知,电影技术无从诞生。与电影艺术瓜熟蒂落相比,我们所处的所谓信息化社会和互联网时代才刚刚展开,以虚拟现实技术而言,正朝着更清显示、更宽视野、更短时延、更轻装备方向演进,最终结果是克服感官系统与前庭组织的不协调,使虚拟现实体验越来越接近我们对真实生活的自然体验,而这一切都将建立在对技术和人的理解不断深入的基础上。

在艺术上,创作不止于“物境”,而要通过赋予情感温度和价值光辉,使物象升华为意象,物境提升为意境,实现人与人更高层次的心灵对话。金庸武侠小说之所以成为一代经典,不仅在于它搭建了一个古典中国的场景,而在于在故事情境中塑造了数十甚至上百位人们至今叫得出名字灵气活现的江湖人物,其侠肝义胆令人读罢荡气回肠。新艺术形态能否在创作实践中探寻到这种实现“意境”的有效方式,使人在虚拟物理体验基础上实现情感共鸣,获得新的生命感悟,丰富其心灵、强健其精神,舒展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是新媒介“艺术”成熟与否的关键指标。

要洞见文艺的未来,须凭借信得过的理论。面对诸多未知,人们需要在新的文艺现场和文艺格局中不断进行理论总结创新,以新的文艺视野包容、鼓励、促进新的艺术创造。在切中痛点中解决痛点,在直面困境中突破困境,在渴望理论中创新理论,才能登高望远,赋能创作实践。把“提高质量”和“走向高峰”切实当成努力目标,通过可信的理论认知破解高峰之问,是今天文艺理论立身的根本。

床头枕畔,一盏暖光,妈妈正在给孩子讲童话《绿野仙踪》,孩子被多萝西的故事紧紧吸引不自觉扯住妈妈的衣角;漆黑的电影院里,年迈老者和白领青年沉浸在光影斑驳的《四个春天》里,不约而同泪光闪动;夜深人静,建筑工地的铁皮房里,打工者窝在床上滑动手机屏幕阅读网络小说,踏上“逆袭”之旅……在无数个这样的时刻,文艺获得人民,人民也拥有文艺,艺术的美好激荡在每个人心中。

未来已来。在这个正发生着巨大变革、多重变化相互叠加的崭新时代,田园牧歌般的温馨、历史车轮滚滚而来的铁马冰河交织在一起,大江奔涌,日月新天,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我们约略能理解孔夫子置身人类文明巨大变革时代的心境,理解他立于川上发出的旷古慨叹。变是唯一的不变,面对文学艺术之变,我们也当像孔夫子期待的那般: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选择相信人类能够应对随时而来的挑战,选择清醒,选择正视,选择主动,这才是面对变革的正确心态。


本文发表于《人民日报》2019年1月16日20版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