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新时代诗歌北京论坛发言摘要(1)

作者:综合整理   2019年01月05日 17:01  中国诗歌网    3382    收藏

2019年1月5日,第二届新时代诗歌北京论坛在京开幕。论坛延续了第一届的传统,以“新时代诗歌的创新、建设与发展”为主题,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重点探讨诗歌与时代及社会实践的关系、新时代的诗歌意象与美学追求、新时代诗歌的传承与创新与日常生活、现实如何进入新时代诗歌等议题。

车延高、阎安、汤养宗、罗振亚、何言宏、缪克构、胡丘陵、刘笑伟、李云、蒋登科、马知遥、张慧瑜、杨四平、杨庆祥、林琳、李瑾、张德明、李云雷等国内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60余位诗人、诗评家,他们结合诗歌现场,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诗歌创作、诗学建设及个体经验,倾情分享了诗歌创作应如何面对新时代处理新题材,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现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第二届新时代诗歌北京论坛发言摘要(2)

第二届新时代诗歌北京论坛发言摘要(3)


1


车延高

诗歌要大胆地拥抱新时代


诗歌需要灵感,就一定需要能够使其冲动和猛力喷发的时代。诗歌作品作为纯粹的情感艺术表达,无论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作品都源于生活,都是一定时代的艺术产品。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诗歌,也造就不同的诗歌。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再次逢迎一个繁荣发展的盛世,而且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发展时期。这种全面发展,不仅为诗歌艺术的繁荣发展铸就了新的高地,而且为其创新和超拔标示了新的高度。这既是诗歌艺术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也是诗歌艺术发展所必须承负的新使命。改革开放使诗歌置身于国际视野,真正的全方位面对整个世界;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嬗变既是动能也是要求,迫使诗歌追踪和引导时代的步伐;改革开放顺应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总趋势。要求诗歌创作跟随新时代步伐,在继承、发展和创新的探索中问鼎世界高度。

我们可以看到诗歌创作在当前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期。各类诗歌刊物的总量,专业和业余诗人,每天的诗歌创作数量,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无以比拟的。再加之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以更加包容的姿态降低了诗歌创造者进入的门槛。自此,自媒体时代给予了每一个诗歌爱好者以自由进入,自由创作,自由编辑,自由刊发的权利。诗歌创作由此进入了迸发期。但也由此进入了鱼龙混杂、良莠交织的散马无龙头状态。面对新时代的要求,艺术审美和艺术创作的标准就需要对艺术负负责的诗人去正视和审视。诗不是信马由缰的自我情绪泛滥?不是一味追求陌生性和荒诞性的文字怪异式组合,更不是脱离社会和生活的无病呻吟和自娱自乐。诗歌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诗歌是在咀嚼生活的过程中,被生活咀嚼出来的思想和艺术产品。咀嚼和反刍生活是一种能力。咀嚼反刍后的消化也是一种能力,消化后再生的诗歌作品诗即是有思想有责任的艺术情感奉献给人民的精神消费产品。所以诗歌要无愧于新时代,就要大胆地拥抱新时代。


4


李云雷

新时代诗歌要有新气象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诗歌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时代诗歌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有待在时间与历史中展开的问题,或者说有待在实践中突显其本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新时代诗歌必定会与此前时代——“新时期”“十七年”“五四”时期的诗歌有所不同,因为我们的时代氛围、思维方法、情感结构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新时期诗歌的美学规范进行反思,涉及到诗歌的各个方面。但在我看来,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新时期诗歌是“精英化”而不是“民众化”的,是“西方化”而不是“中国化”的,是“形式化”而不是“生活化”的。新时期诗歌的“精英化”最初表现在为“朦胧诗”正名,但由“朦胧诗”也可以存在转变到将“朦胧”、看不懂,作为好诗的标准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今天,我们应该反思新时期诗歌“精英化”所带来的弊端,将诗歌从文化精英的垄断中解放出来,在诗歌与民众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新时期诗歌的“西方化”表现为中国诗人对西方诗歌、西方诗人的模仿与借鉴。但对西方诗歌的过分推崇导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将西方诗歌及其中文翻译当成了诗歌的标准、好诗的标准甚至最高的标准,不少诗人以之作为自己诗歌创作的追求,这便走入了一个误区。新时期诗歌的“形式化”表现在过于注重形式与技巧,而忽略了生活的丰富性。“形式化”的一个极端是“腔调化”,似乎只有以某种特定腔调写出来的才是“诗”,而在特定的腔调背后则是特定的姿态、特定的看待世界的角度与方法,或者说是中产阶级美学的一种表现。

新时期诗歌的历史经验是丰富的,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有不少弊端。我们只有冷静、客观地进行审视,将之相对化与历史化,才能为新时代诗歌的发展开辟出新的道路。在新时代,我们要扭转“精英化”的立场,将诗歌与人民的生活和内心连接起来,让诗歌成为广大民众可以创作、接受、欣赏的文学形式;我们要转变“西方化”的倾向,让诗歌讲述中国人的故事,抒发中国人的情感,凝聚中国人的精神;我们要走出“形式化”的藩篱,让诗歌成为我们认识生活、表达生活、创造生活的重要形式。


2


汤养宗

对新时代诗歌的创新、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1991年,我参加中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当时铁凝主席作为河北代表,贾平凹作为陕西代表,我是福建代表。30年过去了,我感到国家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作为中国诗人,我们迎来了百年不遇的好时代。关于新时代诗歌的创新、建设与发展,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如何评价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果说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诗歌主要特征是夸大语词在诗歌中的作用“以语词霸占情怀”的话,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新诗则凸显了以叙述替代了滥觞式的抒情、诗歌结构的肌理更为多维复杂、口语的鲜活性冲击了诗歌的风雅性饶舌三种特征。

(二)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美学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新世纪以来的诗歌美学整合肯定还延续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部分成果,但也透露出了新形态下的写作方向,这种方向主要表现在诗人的生活立场与文本立场两个方面。诗人以社会生活在场者的第一身份,统摄一个生活者在人世的一切世俗化的情感;诗歌中的精神事件更为个人化与具体化,诗歌也随之更为碎裂,并在这种碎裂中印证出更为纷繁与个性并存的世界面貌。

(三)诗歌创作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网络冲击了官刊纸刊一统天下的局面,诗歌通过网络得到了更广泛的交流,更多的新生代诗人通过网络浮出水面使自己的诗歌才华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大众的承认。我一直认为,在网络时代,只要你真正拥有才华,是没有什么可以遮盖你的。由于网络给诗歌发表所带来的便利,许多年轻的诗人已减免了他们的前辈们默默奋斗甚至才华被长期埋没的艰险期。当然,这也给一些诗歌新秀造成一种错觉,以为诗歌本来就是轻而易举的,从而忽视了诗歌需要长期艰苦沉下来苦心磨砺去取得的内功。

(四)一个诗人如何实现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生活在自己现时代的国度,再超脱的诗人也不可能抓着自己的头发一甩就把自己甩到月亮上面去。作为骨血里具有悲悯大爱传统精神的诗人,实现自己在社会发展中价值的途径就是通过自己的作品挖掘出具有这个时代特征的痛与乐,哪怕这种情感带有浓厚的私密化色彩,但属于这个时代的,就是这个时代的;受众认为你的情感是合理的,便是成立的。

(五)新世纪以来国际诗歌交流频繁,中国诗歌如何借鉴国外诗艺、体现民族性与世界性?我想强调的是如何回归并且对汉诗如何强身健体的问题。汉语独特的语感及字与字之间奥妙的关联性,是其他民族语言所没有的,在汉语的排他性与汉语的黏合性上,现代汉语诗歌与古汉语诗歌实际上是血脉相通的。只有在捍卫汉语精湛特有的语义结构基础上,我们才有自己,才有世界性,并真正算得上继承与发展了汉语诗歌的威严感。


3


罗振亚

21世纪“及物”诗歌的突破与局限


21世纪诗坛的境况如何?它和以往相比到底出现了什么新的品质,诗歌如果进一步发展要避开哪些误区,对之人们又该怎样去认识? 批评界有两种极端对立的观点。其中争议最大的主要还是来自诗歌与现实关系的处理问题。或者说,新世纪诗歌所有的矛盾性现象的滋生,都和及物问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诗歌和现实生活交合点的增多和面的拓展,向日常化世界的广泛敞开,诗人们自然不会再满足于相对内敛的意象、象征手段的打磨,而尝试借鉴叙事性文学的长处,把叙述作为维系诗歌和世界关系的基本方式。这样,和生存气息密切关联的对话、细节、过程因子的大量引入,使九十年代就已经走向成熟的“叙事”晋升为诗歌领域的一个显辞。

21世纪诗歌和现实关系状态的重建,将诗从飘渺的“云端”请回了坚实的“大地”,改写了新诗略显空泛的形象内涵,生发于日常生活中的个体却通往人类深层情感和经验的意蕴发掘,一方面提升了现代诗的诗意品位,一方面强化了诗歌本体观念的骨质密度。

遗憾的是,如今不少诗人过于崇尚个人情感的咀嚼与品味,没有考虑将自我的触须向外延伸,接通自我和社会、时代的联系,最终多数人关心的洪灾、反腐、疾患、民生、环境污染等可能寄寓大悲悯的题材被他们轻而易举地悬置,饮食男女、吃喝拉撒、锅碗瓢盆、风花雪月等鸡零狗碎、无聊琐屑的世俗吟唱无限蔓延,将个人化降格为私人化,诗魂自然也就被淹没在日常生活的海洋之中了。和过分个人化的自我抚摸、放弃精神提升的泛化“及物”写作相比,有些对“物”明显误读与歪曲的诗歌,则构成了更可怕的本质偏离。

我认为“及物”的对象选择宜恰适、合理;“及物”同时不能放弃精神提升,最好能够提供出一定的新的精神向度,“及物”更要讲究诗艺的自主性建构,注意各个艺术环节的打造。同时在“及物”和“不及物”之间寻找一种必要的平衡,是诗歌立身的长久之计。诗歌与现实的距离是永远的存在,也构成了对所有诗人不断的拷问,处理起来好像极其容易,又很难妥帖,貌似简单,却耐人寻味。

在明白和朦胧之间取得恰适的点,值得诗人们斟酌。“及物”的直接反应,是事态、细节、动作乃至人物、性格等叙事性文学要素的强化,“叙事”在短时间内蹿升到显辞的地位,其结果也势必带来散文化和冗长的流弊,而内视点的诗歌的魅力却在于其含蓄、凝练与惊人的想象力,它的美就在于隐与显、朦胧与晦涩、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因此“及物”诗歌不可让叙事喧宾夺主,将诗歌引入过于拘谨实在的泥淖。


6


刘笑伟

新时代与当代军旅诗的发展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于诗歌创作而言,思想观念也应该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中国诗歌也要产生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大诗”,也要诞生能够见证这个时代的杰出诗人。按照我的理解,新时代诗歌,其内涵是中国新诗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产生的诗歌;其关键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其使命是弘扬中国精神、讴歌中国人民在追梦逐梦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其目标是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诗词特别是边塞诗是其最具阳刚之气、最具理想风骨的那部分。在历史长河里,边塞诗人们留下了无数令人回肠荡气的诗句,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具有独特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风骨,具有崇高、阳刚、壮美的美学品格。军旅诗人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正如边塞诗之于盛唐一样,军旅诗是新时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诗歌繁荣发展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军旅诗的优势是国家情怀、正大气象和铁血品格。军旅诗人一定要发挥军旅诗的优势,放眼时代、壮大格局,要有“大视野、大情感、大气派”,在伟大的新时代形成自己的新气象,发出自己宏亮而独特的声音。

进入新时代,军旅诗为现代诗的繁荣发展,在语言形式、审美风格、文本探索等方面又增添了新的活力。新时代的军旅诗创作,在传承好中国诗歌优良传统的同时,怎样才能直面时代变革、引领诗歌创作、创造传世诗篇,成为军旅诗人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现实课题。新时代军旅诗创作,要“一秒钟都不脱离这个时代之外”,要要注意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诗歌的优秀成果,要在艺术上打造出自己的新气象。


5


杨庆祥

与 AI的角力—— 一份诗学和思想实验

   

近几年,我一直在反思人工智能写作这个问题。我曾经提出质疑,认为AI能够习得围棋之类的、通过计算能够学习进步的技艺,但是它不太可能会习得人类文明最复杂的载体——语言。后来,微软公司开发了人工智能“小冰”。小冰刚开始写诗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辨别出来是机器写的,但是2017年《青年文学》发表了一组诗,我随手拿起来一看,觉得写得很好,结果作者是小冰,大吃一惊。原来,小冰在过去几个月里学习了几千个中国现当代诗人的作品,每一次的学习时间是6秒。我非常震惊。

问题是,我们是否承认AI写的诗是诗?如果不承认,诗歌的标准在哪里?如果承认,它对现在的诗歌提出了怎样的挑战?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我后来想到福斯特19世纪提出的一个有意思的实验:他设计了一个圆形房间,让6个伟大的作家到里面去写作,最后在交出作品的时候来辨别是谁写的。他发现,即使这些作家都使用了共同的艺术手段,还是无法把他们从所在的历史语境里切割出来——作品和本人有着非常严格的对位。我有一个设想,假如我们现在把6个诗人放到那个房间里,会发现:当我们读到不同的诗,会以为这是6个不同的人写的,但作者其实是同一个“人”——AI。我们无法判断,AI写作在一百年以后会不会成为真正的诗歌写作。

作为读者,我们认为小冰写的诗很有诗意,这说明诗意本身出了问题:我们认为小冰写的“”很像诗,说明我们对“诗”意的判断出了问题。这就是我想提出的问题。我们知道,古典文学最后变成了填词、填诗的游戏,只要按照形式和韵律去填充词句,就能写一首像模像样的诗,小冰也是这样,但这样的诗不能跟诗人对位。所以,新时代诗歌写作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诗歌会变成一种无法对位的自动化、程序化的写作,诗大于人。诗歌是一种特殊的体裁,它与诗人内在的冲动和情绪,与诗人的遭遇和命运都密切相关。五四以来,新诗打破了古典诗歌那种符码化、程序化、自动化的写作,重新把诗和人结合起来,我觉得新时代诗歌现在要重新面临这个问题,重新从五四新诗传统里汲取营养,从当下自动化、程序化写作回到“人”的本位,这样才能写出可以和人工智能有所区别的诗出来。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尚飞鹏长诗集《演奏者》由陕西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
  2.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5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第44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5. 从一个元素走进一部诗集
  6. 每日好诗第45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诗颂长江·长江的港”主题诗会(镇江站)成功举办
  8. 陆游邀请你来写诗!第三届桂冠诗歌奖启幕
  9. 第一届“百年保定”诗歌文化节在雄安举行,雷平阳等7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参加
  10. 丁香诗会·全球华语诗歌征集启事
  1. 苗霞|诗性智慧:斗折蛇行在有限与无限间——李长瑜近期诗歌论
  2. “苏东坡在无锡有个家”同题诗创作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5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5. 炸药箱上写诗获赞“当代版《活着》”,陈年喜的“炸裂人生”
  6. 每日好诗第45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星星·诗歌原创》投稿攻略|2025年征订
  8. 第44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金奖八千〡首届“今世缘典藏杯”诗歌征集活动开启
  10. 我们时代的诗生活 | 诗刊·诗词世界双十一直播
  1.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2. 在秋的收获中聆听诗的声音丨《诗刊》2025年征订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 每日好诗第447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盛景
  6. 每日好诗第447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呈现出应有的精神和气象
  8. 每日好诗第44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四届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颁奖
  10.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6.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