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麦客父亲的一次深夜交谈 (组诗) 郑万明

作者: 2019年01月01日13:18 浏览:792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杏花

杏花开时,姐姐听见春天的叫声
起起伏伏,一路跑出村口。

杏花落时,一场零星的雪花
拍打柴门。回娘家的女子
推开一院乡愁。

杏花 杏花,鸟雀叫着
无人应答。

只有杏树在风里摇摆着孤独。


         麻雀


麻雀跟随父亲早出晚归
像勤快的庄稼人。春天来了
就把春天搬到山上。秋天来了
就把秋天搬到麦场。农闲时
麻雀会把父亲的寂寞
搬到村口的水磨石上。让风吹吹

入冬之后,麻雀有更多的时光
陪伴父亲。空荡荡的院子
实在没有能搬动的东西
麻雀就会把黄昏搬到屋檐下
让身患风湿的父亲暖一暖


      半坡人家


庄稼收了
大地被秋风打扫的干干净净

牛羊入栏。住在半坡的人家
突然感觉鸟啼划过的天空
又被落日抬高了几尺。


  与麦客父亲的一次交谈


火车向东。像一条庞大的绿蛇
从一个地洞爬出
又钻进另一个更幽深的地洞。

火车甩下
渭河的混浊。却甩不掉
麦客口袋的乡愁。

火车继续向东。八百里秦川在望
黄熟的麦子在望。

麦娘的影子闪过麦田
父亲舔了舔镰刀,突然哭了。

那年夏天  父亲没有割完最后一捆麦子
病倒了。他隐约听见喳喳的鸟鸣
一阵一阵擦动树梢的黄昏。秦川麦娘
用细细的白面和米汤
硬是养好了他的身子。

深夜   父亲坐在床头
一边对我谈起他的麦客经历
一边暗示我,墙角挂着的那顶草帽
不能丢掉。他要用上面的灰尘
深埋剩下的时光。


      村庄抬了头


二月二。龙抬头
满坡的青草抬了头
苜蓿 油菜 马兰花
纷纷抬了头

往田里运粪的马娃子抬了头
给娘坟前烧完纸的狗蛋子抬了头
在檐下叼了一粒干馍渣的麻雀抬了头

风吹村口的大槐树时
村庄抬了头


        探望村小


那么多胡杨树围着村小的白墙红瓦
风一吹,树叶的叫声
比读书声还大。

村小只剩八个学生 三个老师
一口老钟。听校长说
下半学期又有两个学生要转到城里去。

“树长出粗了,村小变瘦了”。
校长话还没说完,那些密匝匝的树
把村小的空旷抱的更紧了。


          马兰花


尘埃来了,斜着身子避一避。
暴雨来了,站在路旁大哭一场。

“马兰 ,马兰”。少年深夜喊着
把夹在日记里的忧伤
一遍一遍撕下来。

小名叫马兰的女子早已远嫁
她淘米洗衣的峁水河
已经断流。


        城中村记


提着拉杆箱的外乡人,用方言
向坐在店铺门口的大妈寻房问路。

穿花睡衣的女子匆匆下楼。在小卖铺买了一袋方便面
两根火腿肠  一包瓜子   一包卫生巾
上楼之前,给男友打了一个慵懒的电话。

民工小王已三天没去工地了。半夜突然想家
迷迷糊糊听见隔壁夜出的女孩
和一个陌生男子吵架。房东猛咳几声
吵声安静下来。之后
又是短暂的啜泣。
                          
下雨了。房东骂骂咧咧
只有穿丝袜的少妇
出现时,嘴巴才会停下来。

冬日黄昏。理发店门口贴出一张告示:
城中村要整体搬迁。冬天过去了
挖掘机没有来。春天过去了
挖掘机还是没有来。

             
         西藏行


游客背着相机
朝圣者背着生死
他们都在拉萨城过了一夜。

离开时,游客给相机装了几片风景
朝圣者给口袋装满了真言和爱


         看夜戏


小时候,跟随父亲
在二十里之外的红河镇看夜戏。

戏毕。月光西斜
一路上 
老是被一个叫李慧娘的死鬼缠着。

路过坟地时
我紧紧牵了牵父亲的衣角。


         留守女人


天不亮,就提着篮子出门
天亮时,篮子里装满了猪草

天黑了出门,去河边饮牛
两个孩子熟睡后,给残疾丈夫洗身子

洗着 洗着   星星出来了
洗着 洗着   白头发出来了

赶集时,被秋风推了一下
这一推,才知时光已把她
从光鲜的青年推到褴褛的中年。

丈夫撒手的那天,她一个人躲在屋檐下
哭了。哭完拍拍衣襟
又拨亮黎明前的灶火。




地址:甘肃天水市秦州区精表路(安民家园西侧)
秦州广播电视台  郑万明
邮编:741000    
邮箱:zhengwanming1970@163.com
手机:15309488088
身份证号:623027197012070533    
简介:笔名:江航。生于七十年代初。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发表作品。诗作散见于《诗刊》、《诗歌报月刊》、《飞天》、《星星诗刊》、《绿风》、《北京文学》、《青海湖》、《诗潮》、《北方文学》等杂志。有作品获《诗刊》、《诗歌月刊》等杂志征文奖。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