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亮新著出版 | 窥豹录:当代诗的九十九张面孔

作者:存在诗刊   2018年11月23日 16:01  中国诗歌网    1389    收藏

微信图片_20181123155612

《窥豹录:当代诗的九十九张面孔》作者:胡亮


青年批评家胡亮的新著《窥豹录》是新诗研究的重要成果。作者熟谙西方现代批评,兼擅中国古典诗学,将新诗置于具体的文化经纬,从而得出了若干更新颖也更精确的结论。作者具有强烈的批评文体学自觉,別求身段和声线,已经形成了亦中亦西亦今亦古的独特话语风格。


——吉狄马加著名诗人,中国作协副主席


青年新锐批评家胡亮先生,二十余年来,目不斜视,心无旁骛,专执于当代诗研究,所出《阐释之雪》《永生的诗人》《琉璃脆》及《虚掩》等著,备受诗界瞩目,先后斩获袁可嘉诗歌奖、四川文学奖。

胡亮访问诗人以百计,研读诗集以千计,蒐集文献以万计,经两次增补,三番精改,四年劳作,终于完竣《窥豹录:当代诗的九十九张面孔》。序言选用妙文《侥幸的批评家》,正文论及九十九位当代诗人,后记交代写作过程及批评立场。该书初步勾勒了当代诗景貌,堪称个人化的中国当代新诗史,亦是作者所力倡的“感性批评”和“词条式批评”的最新成果。

该书论及的九十九位当代诗人为:周梦蝶,曾卓,牛汉,孔孚,木心,余光中,洛夫,罗门,管管,商禽,瘂弦,碧果,郑愁予,林子,昌耀,张新泉,哑默,食指,北岛,江河,芒克,根子,多多,舒婷,胡宽,周伦佑,严力,梁小斌,王小龙,于坚,杨炼,王小妮,翟永明,顾城,柏桦,夏宇,蓝马,欧阳江河,刘以林,王家新,马莉,吕德安,莫非,骆一禾,吉狄马加,崔健,陈东东,孟浪,韩东,张枣,王寅,丁当,普珉,虹影,麦城,车前子,西川,李亚伟,马松,郑单衣,黄灿然,杨子,海子,臧棣,尚仲敏,草树,荣荣,田禾,阿吾,杜马兰,树才,张执浩,余怒,伊沙,雷平阳,鲁西西,陈先发,蓝蓝,杨键,桑克,李少君,赵思运,杜涯,朱朱,安琪,宇向,周云蓬,蒋浩,孙磊,谭克修,李小洛,唐果,叶丽隽,泉子,韩博,尹丽川,王敖,沈浩波,郑小琼。

著名诗人、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先生认为:“青年批评家胡亮的新著《窥豹录》是新诗研究的重要成果。作者熟知西方现代批评,兼擅中国古典诗学,将新诗置于具体的文化经纬,从而得出了若干更新颖也更精确的结论。作者具有强烈的批评文体学自觉,別求身段和声线,形成了亦中亦西亦今亦古的独特话语风格。”著名出版家、江苏文艺出版社社长黄小初先生则认为:“《窥豹录》比诗还好看,乃是不可多得的奇书和还没离开就会怀念的天生经典。”

《窥豹录》由江苏文艺出版社慧眼约定,匠心设计,精装出版,展现了与内容相匹配的近乎完美的形式感。该书已经出品,即将上市,敬请各位方家和读者关注。

据悉,胡亮还将继续研究当代其他重要诗人,并回溯新诗百年历程,再次扩充此书,直到撰成《新诗谱》(三卷本)。此次出版的《窥豹录》,不过是《新诗谱》的首批成果和部分成果。其志远矣,其著煌哉,让我们拭目以待。


                     

 目   


代序 

侥幸的批评家/胡亮

 

〇一  周梦蝶(1921-2014)

〇二  曾卓(1922-2002)

〇三  牛汉(1923-2013)

〇四  孔孚(1925-1997)

〇五  木心(1927-2011)

〇六  余光中(1928-2017)

〇七  洛夫(1928-2018)

〇八  罗门(1928-2017)

〇九  管管(1929-)

一〇  商禽(1930-2010)

一一  痖弦(1932-)

一二  碧果(1932-)

一三  郑愁予(1933-)

一四  林子(1935-)

一五  昌耀(1936-2000)

一六  张新泉(1941-)

一七  哑默(1942-)

一八  食指(1948-)

一九  北岛(1949-)

二〇  江河(1949-)

二一  芒克(1950-)

二二  根子(1951-)

二三  多多(1951-)

二四  舒婷(1952-)

二五  胡宽(1952-1995)

二六  周伦佑(1952-)

二七  严力(1954-)

二八  梁小斌(1954-)

二九  王小龙(1954-)

三〇  于坚(1954-)

三一  杨炼(1955-)

三二  王小妮(1955-)

三三  翟永明(1955-)

三四  顾城(1956-1993)

三五  柏桦(1956-)

三六  夏宇(1956-)

三七  蓝马(1956-)

三八  欧阳江河(1956-)

三九  刘以林(1956-)

四〇  王家新(1957-)

四一  马莉(1959-)

四二  吕德安(1960-)

四三  莫非(1960-)

四四  骆一禾(1961-1989)

四五  吉狄马加(1961-)

四六  崔健(1961-)

四七  陈东东(1961-)

四八  孟浪(1961-)

四九  韩东(1961-)

五〇  张枣(1962-2010)

五一  王寅(1962-)

五二  丁当(1962-)

五三  普珉(1962-)

五四  虹影(1962-)

五五  麦城(1962-)

五六  车前子(1963-)

五七  西川(1963-)

五八  李亚伟(1963-)

五九  马松(1963-)

六〇  郑单衣(1963-)

六一  黄灿然(1963-)

六二  杨子(1963-)

六三  海子(1964-1989)

六四  臧棣(1964-)

六五  尚仲敏(1964-)

六六  草树(1964-)

六七  荣荣(1964-)

六八  田禾(1964-)

六九  阿吾(1965-)

七〇  杜马兰(1965-)

七一  树才(1965-)

七二  张执浩(1965-)

七三  余怒(1966-)

七四  伊沙(1966-)

七五  雷平阳(1966-)

七六  鲁西西(1966-)

七七  陈先发(1967-)

七八  蓝蓝(1967-)

七九  杨键(1967-)

八〇  桑克(1967-)

八一  李少君(1967-)

八二  赵思运(1967-)

八三  杜涯(1968-)

八四  朱朱(1969-)

八五  安琪(1969-)

八六  宇向(1970-)

八七  周云蓬(1970-)

八八  蒋浩(1971-)

八九  孙磊(1971-)

九〇  谭克修(1971-)

九一  李小洛(1972-)

九二  唐果(1972-)

九三  叶丽隽(1972-)

九四  泉子(1973-)

九五  韩博(1973-)

九六  尹丽川(1973-)

九七  王敖(1976-)

九八  沈浩波(1976-)   

九九  郑小琼(1980-)

 

后记



微信图片_20181123155842


胡亮,生于1975年,诗人,论者,随笔作家。著有《阐释之雪》(北京,2014;台北,2015)、《琉璃脆》(西安,2017)、《虚掩》(合肥,2018)、《窥豹录》(南京,2018),编有《出梅入夏:陆忆敏诗集》(太原,2015)、《力的前奏:四川新诗99年99家99首》(沈阳,2015)、《永生的诗人:从海子到马雁》(太原,2015)。创办《元写作》(2007)。目前正在写作《片羽》、《色情考》、《涪江与唐诗五家》等著。应邀参加第2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2009)、第1届洛夫国际诗歌节(2009)、第2届邛海国际诗歌周(2017)。获颁第5届后天文化艺术奖(2015)、第2届袁可嘉诗歌奖(2015)、第9届四川文学奖(2018)。现居蜀中遂州。


           

 代序:侥幸的批评家

文/ 胡  亮

 

批评家主要有三种:时政批评家、艺术批评家和文学批评家。在这里,笔者只愿意谈及最寂寞的文学批评家。文学批评家主要亦有三种:小说批评家、戏剧批评家和诗歌批评家。在这里,笔者只愿意谈及最寂寞的诗歌批评家。诗歌批评家主要亦有三种:古典诗批评家、现代诗批评家和当代诗批评家。在这里,笔者只愿意谈及最寂寞的当代诗批评家。唯有当代诗批评家,才是寂寞的立方,才最有资格成为侥幸的批评家。

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必须借助某种统计学——这种统计学,毫无疑问,将是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WislawaSzymborska)所谓“悲哀的计算”。

笔者只是一个读者而已,却无端地相信:在中国,在当代,至少有一千个专业的批评家。他们从不缺乏所谓的批评才能,与这种才能相表里,他们也不缺乏对诗的深情和敏感,甚至不缺乏必要的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与神学、艺术史与思想史修养。然而,其中九百个批评家,将在本轮计算中成为减数。他们或认为,好的批评,不如好的生活。慢慢地,批评,就质变为生活中的社交。批评(姑且仍然称为批评)的低成本,换来了社交的高回报——机会、荣誉、物质或职务的高回报。这种高回报,由期货,到现货,中间隔着小聪明、堕落和判断力的闲置。这九百个批评家(姑且仍然称为批评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百二十个批评家,在酒醒后的某个深夜里,辗转反侧,忽而失了眠。他们找出青春相册,翻了三遍,然后写出自祭文,痛哭流涕念了五遍。第二天清晨,他们发愿写出真正的批评,给匍匐在尘埃中的某位大诗人戴上桂冠。然而,门铃响了,快递来了——他们收到了“薛蟠打油诗创作一周年研讨会”的邀请函。薛蟠,也就是呆霸王,不用笔者专门介绍了吧?另外七百八十个批评家,早已没有眼泪,他们只剩下珠圆玉润的算盘——其中两把算盘,藏于两只长袖;还有一把算盘,藏于谁也找不到的隐形的抽屉。批评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又出现了上调的态势。他们举起高脚杯,彼此致意,碰出了得体的脆响。没有自祭文,只有祭文。他们把祭文——也是讽刺诗——提前送给了想要挤过独木桥的那些傻瓜。当然,前边说到的自祭文,挽的是个人的理想;这里说到的祭文或讽刺诗,挽的是——带着一丝讪笑——他人的执迷不悟。

不管怎么说,当代诗,终于还是得到了一百个批评家——这一百个批评家都是出色的批评家。他们铁了心,壮了胆,把批评作为可以献身的名山。前面就是独木桥,就是牛角尖,就是绕不开的十八座虎山。从虎山,到名山,相隔十万八千里。在这个无限辽远的地带上,当有上帝,将对这一百个批评家进行再选择。悲壮与残酷,都只是寻常风景。

是的,现在还剩下一百个批评家。其中六十个批评家,并没有足够的天赋。天赋是上帝的绣球,是罕见的、偶然的、不可预订而又难以推脱的礼物。比如,蜻蜓的复眼,可达二万八千只。再如,狗的嗅觉细胞,可达两亿两千万个。天赋是细胞,亦是麻绳。另外四十个批评家,已经被重重捆绑。对,没得选,只能从事批评呢。对他们来说,当代诗,既有二万八千幅视图,亦有两亿两千万种气味。此种分辨率,就是天赋。如果他们不做批评家,屈就平庸,转而学习腌肉、酿酒、养海狸鼠或修皮鞋,很快就会表现出不被理解和尊重的非凡的笨拙。

现在还剩下四十个批评家。其中二十四个批评家,并没有合理的学养。一方面,他们精通西洋现代批评。精神分析也罢,原型批评也罢,俄国形式主义也罢,新批评也罢,读者反应理论也罢,符号学也罢,女性主义与性别政治也罢,后殖民主义也罢,都是趁手的工具,都可以用来解读中国当代诗。由此得到的成果,与其说是当代诗批评,不如说是西洋现代批评的“应用研究”。他们在讨论翟永明吗?非也,是在讨论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肖瓦尔特(Elaine Showalter)呢。另一方面,他们熟读西洋现代诗歌。象征主义也罢,表现主义也罢,超现实主义也罢,意象主义也罢,垮掉派也罢,荒诞派也罢,语言诗也罢,后现代主义也罢,都是耀眼的榜样,都可以用来参证中国当代诗。由此得到的成果,与其说是当代诗批评,不如说是西洋现代诗歌的“影响研究”(influence study)。他们在讨论翟永明吗?非也,是在讨论美国自白派诗人普拉斯(Sylvia Plath)呢。他们是在讨论韩东吗?非也,是在讨论英国运动派诗人拉金(Philip Larkin)呢。前述应用研究和影响研究,要说,对当代诗亦颇有必要。但是呢,这样的研究,不免洒下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浓重阴影。这二十四个批评家,把燕卜荪(William Empson)的《七种复义》拜读了三遍,却把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雪藏了三十年。笔者的意思已经很明朗,虽然新诗从来没有真正地诀别过中国古典诗,但是新诗批评——尤其是当代诗批评——却已经较为彻底地违弃了中国古典诗学。

现在还剩下十六个批评家。其中七个批评家,并没有强烈的批评文体学自觉。文体学自觉,这似乎只是创作者——而不是批评家——的必要前提。对于批评家来说,要紧的,乃是“问题”而非“文体”。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批评家,大都心安理得地持有这种令人遗憾的观点。如果借来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的术语,或许可以这样来表述:出色的诗人具有更强的“言语”(parole)能力,而批评家则具有更强的“语言”(langue)能力,故而前者跳脱而后者规矩,前者抽出了新芽而后者死守着朽根。批评家挑剔着某个诗人——或某个诗文本——的角度、节奏、语调或想象力,由此写出的批评文本,在角度、节奏、语调或想象力方面却泛善可陈。他们用青铜阐释着白银,用白银阐释着黄金。这青铜,这白银,居然一点儿也不脸红。已经输了几十年,批评家呢,依然顾盼自雄。诗人不再指望批评家,就如同,黄金不再指望白银而白银不再指望青铜。什么时候,不仅是在诗人这里,而且是在批评家这里,古字、白话、口语、方言、翻译体、甚或木屑竹头才能铸为合金?什么时候,诗人和批评家,诗文本和批评文本,才能展开你追我赶的竞赛或你死我活的热恋?是的,批评不是批评家对诗人的心服口服,也不是批评文本对诗文本的毫无自知之明的单相思。两者,全身心,都要投入这场竞赛或热恋。分不出雌雄,那才叫好看呢。

现在还剩下九个批评家。其中两个批评家,并没有必需的金钱。是的,金钱,你并没有听错。与任何批评门类相比,当代诗批评——乃至研究——都是投入最多收入最少的行当,换句话说,这是亏定了的买卖。为什么这样讲呢?批评或研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托公共图书馆。但是,当这两个批评家坐了三小时大巴,两小时高铁,终于走进某个公共图书馆,他们就傻眼了,坐在大理石台阶上流下了热泪。从县立图书馆,到市立图书馆,从省立图书馆,到国立图书馆,从南京大学图书馆,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或许都藏有多个版本的余光中或舒婷,舍此而外,却只藏有少得可怜的当代诗文献。像商禽的讲座视频、哑默的自印文集、北岛的海外版诗集和散文集、骆一禾的日记(哪怕是复印件)、张枣的信札、钟鸣或蒋浩主编的民刊、沈浩波私刻的色情诗集,诸如此类的文献,尤其是非正式出版物,很难见诸公共图书馆。当代诗文献,就如博尔赫斯(Jorges Luis Borges)曾经谈及的来自比卡内尔的圣书,“没有首页,也没有末页”。你以为“大拇指几乎贴着食指”就可以揭开某页吗?不,对于这部无限之书来说,某页也就是无数页。这两个批评家后来得知,也许只有荷兰莱顿大学的汉学研究院,经柯雷(Maghiel van Crevel)先生多方采集,才藏有较为可观的中国当代诗文献。然则,大巴票,高铁票,还没地儿报销,又怎么买得起飞机票?这两个批评家,把拟好的文论大纲扔进了果皮箱。另外七个批评家,节衣缩食,呕心沥血,穷二十年之功,斥三十万之资,成八千册之藏,终于建成了一座志在当代诗文献的私立图书馆。可是,他们买不起别墅。这座私立图书馆,必将占用家里的客厅、卧室、过道甚至卫生间,为妻儿所怨,复为亲友所讥也。

现在还剩下七个批评家。其中三个批评家,并没有持久的耐心。无止境的阅读和写作,寂寞的立方,永远的零回报,“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此乃唐人李白之诗也),都是如此令人难以忍受。这三个批评家决定稍事休息,不再深究何以北岛羞于提及《回答》,而韩东厌于提及《有关大雁塔》。他们根据早年得来的印象,再次赞美着——或者挖苦了——《诺日朗》和《悬棺》,却无视杨炼又写出了《叙事诗》和《艳诗》,而欧阳江河又写出了《泰姬陵之泪》、《凤凰》和《宿墨与量子男孩》。至于美学的少年先锋队员,虽然不断涌现,也只是引起并加固了他们的居高临下的怀疑。小孩儿呢,看看再说吧。最近,他们得到了两家出版社的答复,即便完成了书稿,恐怕也没有付梓的可能。只有自费出版,免费赠送。他们嘟囔着,“老子不干了”。这三位批评家,有的改行从事电影批评,有的改行从事水墨批评,有的移情于山水,很快就在江湖上消失了萍踪。

现在还剩下四个批评家。其中一个批评家,忽然卷入了一桩奇案。在某个月黑风高之夜,跳进来两个贼人,剜去了他的眼睛,割掉了他的舌头,砍断了他的双手。这桩奇案,最终未能侦破。可怜的批评家,经抢救,保得了性命,却已成了不能看书、不能说话、不能写字的废人。他该怎样度过残生?像《山海经》所记载的那样,“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或是像商禽先生所写的那样,“用脚思想”?如此这般,都是坐着说话不腰疼呢。

天啦,现在只剩下三个批评家——三个堪称孤绝的批评家。我们的统计学,我们的“悲哀的计算”,与其说求得了最终的差,不如说仍在猜测着难以捉摸的天意。阿弥陀佛,但愿这三个批评家,关好了天然气,修好了漏船,没有被吸毒的小儿子气死,没有被打牌的老婆逼疯,没有遭到某些名流或主编的暗算,没有陷入巨大的虚无感,没有患上抑郁症、卢伽雷氏症、脑萎缩或耳原性眩晕症,更没有患上肺癌或白血病,没有被医生误诊,没有撞上从顶楼掉落的花盆,没有恰逢地震,没有受到核辐射,没有乘坐即将开下悬崖的汽车。倘若真的是这样,这三位批评家,就是侥幸的批评家。既有侥幸的批评家,亦有侥幸的诗人,两者的遇合,可望成就侥幸而伟大的批评。

                      2018年4月16日

                     春深夏浅,绿肥红瘦

 

             

 后   记

文/ 胡  亮

 

《窥豹录》的写作,历时四五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到2016年4月,先期完成六十六篇,论及六十六位诗人,起于孔孚,讫于郑小琼,收入小书《琉璃脆》,茱萸为撰专序,已在古都西安出版。这算是初版。到2018年4月,续写完成三十五篇,并从《琉璃脆》选出六十四篇,共计九十九篇,论及九十九位诗人,起于周梦蝶,讫于郑小琼,合成小书《窥豹录》,笔者另撰代序,将在古都南京出版。这算是再版。原写的六十四篇,这次均有修订,甚或重写,故而本书亦堪称新书。书名儿叫作《窥豹录》,因沿用已久,渐成周知,便也不再另作打算。古代《点将录》,当代《谈艺录》,这两个书名儿,也有些大而无当。为了稍微弥补这种大而无当,笔者从卡林内斯库(Matei Calinescu)的名著——《现代性的五张面孔》——为此书借来个副标题:“当代诗的九十九张面孔”。这算是扯虎皮做大旗。

此书论及的九十九位诗人,组成了笔者心目中的当代诗矩阵。这里论及的个别诗人,或无足够的重要性,之所以论及,当有谱系或类型等方面的考虑。尚未论及的若干诗人,或有足够的重要性,之所以尚未论及,当有相关资料不足、笔者能力不逮或研究时机不成熟等方面的原因。所以说,这个矩阵并不完整,而且动荡不安,此书也就只能是——甚至永远是——宿命的半成品。

正如读者诸君之所见,在这里,笔者出示了老派的文化立场:去西方中心主义,去白话原教旨主义。此种文化立场,颇接近当年学衡派。西洋诗,古典诗,都是新诗之源。笔者想要试着证明,除了西洋现代批评,还有中国古典诗学,这两个工具,都能读解新诗。亦即所谓中学西学道术未裂,今人古人诗心相通。笔者指望新诗批评打破学科壁垒,而又不仅是既有工具的应用研究。新诗与批评工具,相互挑逗,或可获得同步的“当代性”。这才是有效的对话,这才是最堪向往的胜景。

笔者主要在两个方面——感性批评和词条式批评——强化了批评文体学自觉。先说感性批评。感性批评乃是古来的传统,及至西学东渐,理性批评却占了上风成为主流。感性批评者,作家之文也。理性批评者,学者之文也。试看今日批评界,千人一面,皆学者之文也。为此,笔者暗里发愿,要求得一种别开生面的鲜榨的感性。这种感性,如此性感,天知道,反而需要更曲折的理性呢。再说词条式批评。每篇只有一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只有一两千字。所有闪转腾挪,综合也罢,分析也罢,均不得跨出这个小房间。综合者,宏观之论也。分析者,微观之论也。两者,却不可偏废。尤其是词条式批评,更要自相矛盾地实现小角度破门。未能寸铁杀人,或可尺水兴波。这些都是云端的理想,至于笔底的现实,可能就会显得很骨感。

前述批评文体学自觉,很快,就将笔者推向了险象环生的劳动。阅读,写作,阅读,写作,九十九次,推巨石,上高山。阅读下足了功夫,写作就节省了时间。故而,笔者不惜大量阅读。其间阅读过的诗集,以百计,阅读过的诗,以千计。尽管如此,写作仍如老牛拉破车。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每天只得三五百言。甚或枯坐数小时,不得一个字,眼睁睁地虚度了韶光。记得写作《翟永明》,就曾废掉十余次开头。而从外部环境来看,在写作此书期间,尤其是2017年,堪称公务猬集而私事蚁聚。八十老父七十老母多次进医院,十七八小儿即将考大学。老父老母如风烛,小儿如风筝。为人子,为人父,几乎两头不及格。种种压力,如浪如潮,让笔者识得了何谓中年。中年著述多逶迤,几度罢笔,几度咬牙,不知经历了多少彷徨。好在,有苦役,亦有快感,终于还是完成了写作计划。周梦蝶先生有言,“不久读,不苦学,不高谈,不豪饮”。笔者不唯犯了前两条,恐亦犯了后两条,来去思量,真真是无药可救了。

临到最后,还要补充几条说明。其一,顺序。九十九位诗人,均按生年排列。生年相同,则从新诗发生学角度再作斟酌。这种体例,暴露了芳龄,所以特别要向有关女诗人致歉。其二,引文。引文出自被论及的诗人,不再注明作者名。引文出自他人,随文注明作者名。为了减少繁缛,一般不再注明书名或篇名。其三,篇幅。每篇长短不等,所用文字量,或有偶然性,与被论及的诗人的重要程度全无干系。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此书不排座次,只欲较为得体地呈现当代诗的丰富性。

《窥豹录》的写作已经暂告段落,成耶,败耶,知我,罪我,笔者哪里还管得?当代诗,新诗,已经让笔者产生了审美疲劳。此后两三年,且容笔者读唐诗去也。两三年以后,希望此书能有增补的机会。由当代而现代,由中篇而长篇,由九十九张面孔而N张面孔,可望草成一部个人化的新诗接受史。

最后,笔者要感谢沈奇教授和黄小初社长——没有他们的青眼,甚至,就不会有此书的写作和出版。要感谢洛夫、商禽、管管、林子、张新泉、哑默、周伦佑、严力、梁小斌、王小龙、于坚、翟永明、柏桦、蓝马、欧阳江河、刘以林、马莉、吕德安、莫非、吉狄马加、车前子、臧棣、尚仲敏、草树、田禾、阿吾、树才、张执浩、余怒、陈先发、杨键、桑克、赵思运、安琪、蒋浩和泉子等各位师友——他们为笔者提供过各种襄助(包括接受采访或赠送资料)。《琉璃脆》出版后,八十三岁遐龄的林子老师,就曾寄来新书及近作,让笔者有机缘从容增补《林子》。要感谢李少君先生及《诗刊》、王菱女士及《星星》、荣荣女士及《文学港》、黄梵先生及《两岸诗》、哑石先生及《诗镌》、蒋浩先生及《椰城》——他们选发过此书的部分篇章。要感谢马铃薯兄弟及江苏文艺出版社——他们长期坚持出版小众的新诗读物,穷尽着版式的精致,并承担了市场的风险。还要特别感谢L同学、W博士和Z教授——他们是此书的最早的读者,最早的点评者,他们恰如其分的鼓励,正当其时的安慰,各尽其能的关切,早已让笔者五内俱铭。


胡亮

2018年4月8日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2.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3. 简渝浩:结缘赤水河,酿造习酒梦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车延高:酒香里酿出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自然、生活和传统:当下诗歌的基本面向
  8. 来年不再食言,给故乡的秋天一个交代 | 青铜诗选
  9. 薛梦园:习水河畔香四溢
  10.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