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冕力作《中国新诗史略》出版

作者:谢冕    2018年10月24日 10:50  北京大学出版社    977    收藏

谢冕新诗史

书名:《中国新诗史略》

作者:谢冕 著 刘福春 插图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9 

书号: 978-7-301- 28405-6  

装帧:精装   定价:79.00元   

开本:16开   页码:480



【内容简介】

谢冕作为中国新诗的倡导者、观察者、参与者一直站在当代诗歌评论前沿,关注诗歌的健康发展。本书共分为八章,结合历史与创作,描绘了中国新诗从1891年到2010年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中国诗歌百年发展的脉络,厘清了诗歌在中国文学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本书为谢冕老师重要代表作品。


DSC_0881_副本

【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生于福州,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现任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并兼任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及《新诗评论》主编。

著有《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红楼钟声燕园柳》等。

谢冕一直站在当代诗歌评论的前沿,关注诗歌的健康发展。论文《在新的崛起面前》曾对朦胧诗运动产生过极大的推动作用。


【后记】


这本书我断续写了十多年,这是我的“业余写作”。我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不是我不想,而是我不能。按理说,做新诗研究应该是我的“正事儿”,但我的时间被无情地“肢解”了,我不得不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一些无谓的活动上,开一些可参加也可不参加的会,写一些可写也可不写的文字。我是一个重感情的人,看重的是友情,又贪玩,挡不住诱惑,顾此失彼,分身乏术!其实,写这样的一本书,即写一本类似于中国新诗史的书,是我的夙愿,但我没有完整的时间能平静地坐下来,专心致志地做。到头来,我终究只能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

我读了一辈子的诗,写了不算少的关于诗的文字,也积累了不少资料,但我却不能如愿。我于心不甘。我只能改变方略,把原本完整的工作拆散了做。我按照自己的思路,把要写的文字随着当时的境遇一篇一篇地、不紧不慢地写。这样做,既不耽误当时应当参与的,也就顺手把“正事儿”捎带着做了,效果不错。十几年下来,前前后后、东鳞西爪,居然把应当写的串着成了整篇的书了。

记得多年以前,牛汉先生曾不止一次建议,由我来写一部属于我自己的中国新诗史。他的这个建议提了不止一次,甚至也向我的亲人提过。我知道他对我的信任和期望,但我始终没法摈除缠身的一切杂务来做这一件事。我十分敬重牛汉先生,为他坚强的生命,为他刚正的人格,更为他被苦难浸泡过、展现了宁折不弯精神的钢铸铁打的诗歌。牛汉先生是师长般的前辈诗人。20世纪80年代以还,我有幸跟随先生参加诗歌活动,耳濡目染,获益良多。先生对我期望勉励有加,而他交代我做的“作业”却迟迟没能交稿,令我始终愧对先生。现在书稿完成,算是我敬献于他的一瓣心香。

前面讲了,做这件事是我的夙愿,但直接诱发我并激起我持久的热情的,却是高秀芹。高秀芹主持北大培文,办教育,也做出版。她先后出版了范伯群先生的《插图本中国通俗文学史》和吴福辉先生的《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史》。她鼓励我也写一本《插图本中国新诗史》。我答应了,积十数年的功夫,终于有了今天这个初步成型的书稿。我自信写作态度是认真的,立论也力求客观公允,落笔不敢妄言。只是写作不求规范,总求别有新意,按照学院成规,可能不够谨严,随意而略显散漫。

这是一个插图本,刘福春答应做插图。他也忙。他“害怕”我的完成,因为,我的完成意味着他的未完成,他有压力。这是我和他合作的书。他掌握许多图片材料,没有他的加入,我一人是无法完成这一工作的。现在球先踢给福春,然后再踢给秀芹,等他们接了球,我们这部难产的书就要呱呱坠地了!那时,北京天空的雾霾,也许也要散去。此刻,我的心情宛若一片晴空。

2016年12月7日注定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高秀芹邀我和刘福春并培文周彬、于海冰、张丽娉等人,决定于2017年2月将全部图文汇齐,同年正式出版。除了这一本,另有规模更大的《中国新诗图文史》也将正式启动。这两本书,算是我们几个人献给中国新诗百年纪念的一束鲜 花。聚会当日,我建议把书名定为“史略”,以显得低调些。此议得到大家认同。周彬反应快,说:“也好,鲁迅不就是‘史略’吗?”我又有些不安了。


谢 冕

2017年2月20日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微信图片_20181024102051


【目录】


绪论   前进的和建设的—中国新诗一百年(1916―2016)

百年来一件大事—变革源于忧患—诗体大解放—嬗变从未止步—血脉依然贯通—自由是生命线—音乐的文学—推进一体化—破冰之旅


第一章   昨夜星辰—中国新诗(1891―1915)

被遮蔽的风景—形式束缚了内容—末世的辉煌—“诗界革命” 之蓝图—勇敢的实践—一抹绚烂的晚霞—新诗纪事


第二章   凤凰涅槃—中国新诗(1916―1926)

中国的青春—微光透过云层—诗体大解放—新诗的发表—向着社会人生—个性大解放—女神之再生—创造的时代—天边一弯新月—他们为新诗“创格”—新诗纪事


第三章   风从远方来—中国新诗(1927―1936)

风是在哪个方向吹—红色年代—中国的新梦—初潮之展开— 暴风雨中的海燕—瓶花与前茅—西风东渐—雨巷华丽转身— 新诗纪事


第四章   我爱这土地—中国新诗(1937―1948)

灾难降临的时刻—中国怒吼了—抒情的放逐—战斗的鼓点— 从芦笛到号角—延安的想象—民族的和民间的—抉择与坚持—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新诗纪事


第五章   为了一个梦想—中国新诗(1949―1959)

放声歌唱的年代—“一体化”的宏图—第一关键词是颂歌—抒情主体的移位—“百花时代”—“新民歌”与“开一代诗风”— 自由与格律再思考—现代主义幽灵—彼岸悲情—新诗纪事


第六章   动乱年代—中国新诗(1960―1975)

颂歌仍在继续—阶级斗争主潮—“文革”诗歌模式—红卫兵

战歌—无声的厮杀—定格于四点零八分—持灯的使者— 新诗纪事


第七章  一个世纪的背影—中国新诗(1976―2000)

重新开始的时间—悲喜交集的归来—在新的崛起面前—后新诗潮的挑战—心不会被隔绝—世纪绝唱—新诗纪事


第八章 生活永远始于今天—中国新诗(2001―2010)

不是开始的开始—遭遇并陷入世俗—平民意识与口语化—欲望表达及“下半身”—另一种乡愁—大地曾经摇撼—诗歌没有陷落—新诗纪事


结语  回望百年—论中国新诗的历史经验


后记(一)谢冕

后记(二)刘福春


微信图片_20181024102102


【书摘】


诗体大解放


在“五四”新文学革命的总体追求中,创造新文学,首先就是创造新诗歌,改变中国传统诗歌囿于狭小的文人圈子而严重与民众疾苦、社会兴衰隔绝的状态。“五四”新文学革命两篇宣言式的文字,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对于旧文学的揭露和批判,其核心部分是针对诗歌而言的。胡适文中提及的“ 八事”,举凡“不用典”“不用陈套语”“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话”等都是针对古典诗词的弊端而发的。在陈独秀的文章中,这种批判的锋芒更是直接指向了诗歌的“积弊”:“东晋而后,即细事陈启,亦尚骈丽。演至有唐,遂成骈体。诗之有律,文之有骈,皆发源于南北朝,大成于唐代。更进而为排律,为四六。此等雕琢的、阿谀的、铺张的、空泛的贵族古典文学,极其长技,不过如涂脂抹粉之泥塑美人……”(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此文作于 1917 年 2 月 1 日,原载《新青年》第 2 卷第 6 号。)

革新者认为,造成这种诗与人、诗与世隔绝的病根一是文言,二是格律。而在诗界革命的倡导者那里,这二者却是无法逾越的“天堑”——文言和格律令他们的革新难以举步。我们从前引黄遵宪诗歌改革的主张中发现,他为未来诗歌寻求的出路,他的设计蓝图,都被不由自主地限定在原有的古典框架内,冲破文言造成的障碍已非易事,其他如“复古人比兴之体”“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理以入诗”,无处不有“旧面孔”的阴影在。首先是言、文脱节,再就是五、七言体的拘束,他即使想立“新”,而脚跟却站在“旧”地,这“新”无论如何是立不起来的。这就是他们的“改良”终致失败的原由。

新诗实践者的以白话取代文言,以自由体取代格律体的决心就是据此而下的。晚清以来,对于诗歌与万众忧乐的脱节的不满已多有表达,改变诗歌现状,使之能够与现代社会的风云际会相谐,从而能应和日益精进的世界潮流,其目标是明确的。白话写诗可使言、文一致,口上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再加上格律的打破,思想情感一如冲破闸门的水,可以无拘束地流淌。胡适清晰地表达了他关于创立新诗的理想,如下一段论述可以说是提纲挈领的:


这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也是先要求语言文字和文体的解放。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新文学的文体是自由的,是不拘格律的。初看起来,这都是“文的形式”一方面的问题,算不得重要。却不知道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形式上的束缚,使精神不能自由发展,使良好的内容不能充分表现。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因此,中国近年的新诗运动可算得是一种“诗体的大解放”。因为有了这一层诗体的解放,所以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方才能跑到诗里去。(胡适:《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星期评论》“ 双十节纪念号”第五张,1919 年。)


这一段文字的核心意思在于,指出通过使用白话和冲破格律的自由体以促成诗体的大解放。只有诗体获得解放,那些影响社会进步、民心改造的新知识、新思想、新精神才能得到承载和表达。也唯有如此,才最终使诗歌能够通往民心,影响并最终改善民心、启发民智。前已述及,整个的“五四”文学革命其缘起在于要以文学的革新挽救当前的危机。而他们认为,解救危机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途径,则是使诗歌和文学能够为民众所接受和亲近,从而提升全民的智慧和觉悟。

“五四”的先行者确认,他们寻找到了拯救中国衰危的“药”。为了疗救病入膏肓的社会,他们不惜以“破坏”精美绝伦的古典美的沉重代价创造新诗。看似一场大破坏的诗体大解放,其实质乃是人的思想冲破障碍的一场思想艺术的空前大建设。

责任编辑:苏丰雷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
  2.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3. 批评家张清华访谈:理论与创作的双向奔赴
  4.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5.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