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斌访谈:写作,是不舍昼夜的

作者:梁小斌 黄玲君   2018年07月09日 14:30  诗歌月刊    880    收藏

7 诗歌月刊


问:“朦胧诗”是1970年代末出现的新诗潮,您和北岛、舒婷、顾城等人都是“朦胧诗”代表诗人。差不多四十年过去了,您能对“朦胧诗”做一个简单的评价吗?

答:我虽然从事诗歌创作的时间比较早,但是,实事求是地说,直到有一年,我到北京开会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所写的诗,总体被称作“朦胧诗”。

“朦胧诗”这个名称,最初是一部分人出于对这种新型诗的不满而加以命名的,包含着一种温和式的批评。甚至,我的好朋友顾城的诗,在他父亲顾工看来呢,虽然有欣赏的成分,但也包含着一种温和式的担忧。

在北岛的诗歌《回答》里面,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与死的画卷。生与死,对于诗歌来说好像是一个永恒的、宏大的主题。在中外诗人的写作中,甚至成为了一个壮观的牧歌式的诗歌主题。而北岛的《回答》,除了有一定的质朴意味之外,还有了一点反思的意味。按照北岛的诗意,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地按照生老病死的顺序来论生死。所以说,《回答》展现了中国人的人生或者诗人的命运。写这个主题,北岛是率先的。我最早见到北岛的时候,表达了我的崇敬。可以说,中国的“朦胧诗”就是从那首《回答》里面,慢慢地,走出来的。然后,各个时期涌现出来的诗人,才得以展现出他们自己的千姿百态。


问:晚清维新派诗人黄遵宪曾在诗作里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歌主张,后来在五四时期这一观念受到胡适的推崇和重新阐发,成为促进白话新诗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对这个观念您怎么看?

答:“我手写我口”的观念,是“朦胧诗”的另一个重要的源头。但是,胡适的意思是说,要从嘴里面发出声音。这个声音呢,要能够引导人去如何行动。在我看来,作为一个人,他如何行动,甚至比他如何去想,还要重要。“我手写我口”的精神,最早不是在那些纯粹的诗篇里面出现的,比如:“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等等,都清清楚楚地表达着中国人民在行动这样一种意愿。

大家都知道,我的一些诗呢,的确在召唤着人应该行动,在召唤着人如何去行动。比如说,《一种力量》,是啊,在那一种力量里面,我觉得人的行动是多么得重要。但是,实际情况是,一个诗人所召唤的精神啊,有的时候,是在诗人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或者他自己的经历中,一种比较缺乏的那么一种精神。因为我们往往缺乏了,才会那么清醒地发出一种召唤。在我的一些早期的诗篇中,不仅有对打家具的人的崇拜,还有对一些园丁师傅的崇拜。从这里面就可以看出,在我早期的写作中,就隐含着,诗人跟当时的社会生活某些脱节的现象。但是,正是有了这种脱节的现象,才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实际上,我的大部分写作,实际上都是一种思考的语言。这种思考的语言,往往为了让人能够接受,以“我手写我口”的方式披露出来。


微信图片_20180709142255


问:请谈谈您的童年,以及您受到的诗歌启蒙吧。

答:讲到童年,我就想到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在穿着上非常严谨。在当时呢子大衣还不普及的那个年代,我的父亲就穿着笔挺的呢大衣。我呢,像个小跟屁虫似的,跟在后面。父亲伟岸的形象呢,就是父亲在我心里的早期形象。我跟在父亲后面,我总想前面有一个卖冰棍的地方,我要找父亲帮我买一根冰棍。但是我胆子小,每次遇到冰棍摊呢,总是站定不敢做声,乖乖的。我的父亲,作为一位穿呢大衣的人,最后终于给我买了一根冰棍。让我很惬意地跟在后面。那个时候,一切伟岸的,值得歌颂的形象啊,都不在我身上具备,都是在我的身外。

比如说,我早年写的那个《雪白的墙》。隐隐约约表达着对刷雪白的墙的高大的工人形象的崇拜。一个怯生生的少年,仔仔细细地观察着,他是如何劳动的。这首诗值得一提的地方是,把一个雪白的墙,推到地平线上。甚至上升到跟太阳同等重要的境界,这是从“雪白的墙”里面的一个重大发现。在这个意义上,好像这个雪白的墙,甚至比天边的那个红日东升的意义还要重要。这个雪白的墙,虽然涵盖了一个外在的实在的主题,其内在啊,深深地表达着,对于能够粉刷墙壁的高大的工人阶级的敬仰。讲到这呢,我想到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这个意义上呢,那个时候,也许我跟海子的心,是相通的。嗯,想在对这个外在的景物的观照中,发现一个你让他甚至可以下跪表示崇拜的景象。哎,海子一生在孜孜不倦地寻找,我呢,真不知道是否终于找到。

我对俄罗斯文学,比如索尔仁尼琴的作品钻研得很深。那个时候,我们出俄罗斯的文学作品都作为内部材料,用来批判的。我在合肥工业大学一个图书馆里面得到了这些书。那时我上高中了吧。集中营,索尔仁尼琴写到集中营里面有一个女孩,她将被法西斯活埋。这个女孩呢,就走到法西斯军官面前说了一句话,她说:叔叔,请把我埋浅一些好吗?不然我妈妈回来,就找不到我了。但如何解读这句话呢,我们不能把它解读为一个少女的童真。这个少女她不知道把她埋在土里面,或者不把她埋在土里面,有什么区别。她担心埋在土里面,像捉迷藏,她的妈妈就找不到她了。这句话,也特别符合我们中国人“我手写我口”的要求。于是,被我记下来了,并反复地在研究着它。就是这个情况吧。

诗人一定要有诗歌老师,我最崇拜的诗歌老师是已经去世的公刘先生。他整理了民间长诗《阿诗玛》,在为这首长篇诗作作序的时候,他说感到“吃惊”和“震动”。这两个词现在看来非常平常,而在当时一个语意荒漠化的年代,这是很少听到的。吃惊,没有能力、能量、自信、悟性,不能感到吃惊;震动,一个最伟大的事件才能感到震动。公刘先生用字造句有巨大的创见。我早年的诗歌写作和微小的发现思考,就是从个别的汉字字句中间慢慢领悟到的。那时候我对待人接物的事全不知道,公刘先生调到安徽来,当时称“先生”还不普遍,我想我不在学校上学,怎么能称他老师呢。简单的事情犯了难,我就站在楼梯下生硬地喊:谁是公刘?他答应一声说,上来吧。我口袋里带了好多诗稿,公刘先生一张张翻阅,我心里非常紧张,他给我倒了一杯茶,说:“还能写一点。”我感到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首肯,窗外的阳光都灿烂了起来。后来他向《诗刊》推荐了我,说小家伙的诗写得不错。


问:请谈一谈诗歌的“反抒情”。

答:是的,在现在这个“反抒情”的洪流中间,每个具有“反抒情”倾向的诗人,在写作之前,他脑子里肯定有一个现成的抒情的结论。比如说黄鹤楼,关于黄鹤楼抒情的范本,已经在那呈现了,是吧。比如说关于长江,在每一个“反抒情”写作之前,的确有一个长江的抒情的范本。现在的问题是,怎么面对这个抒情的范本。面对一个抒情的范本,无非是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深入进去,第二种就是断然地离开。其实在我看来,不论是深入一个抒情的范本,还是离开这个抒情的范本,都要靠诗人的另外一种能力。我的意思是,不论是背离还是疏远,在这两种公式化的结论面前,都要靠诗人本身的一种诗歌能力。

感动我这个人的,首先还不是诗句,首先是一个儿童的举止。一个儿童,站在铁路的交叉口上,想令前面的复兴号列车停下来,后来这个孩子被抱开了。这个儿童为什么这样做?“我想摸一摸复兴号火车头”。这个违反交通规则的举动,在我看来具有巨大的诗意和挖掘的潜力。假如这个火车真的停下来了,那个孩子真的摸到了复兴号的火车头,这将成为一个重大的新闻。假如说中国的巨龙在天上腾飞,要知道,下面的人,想抚摸一下它的一角的话,如果它真的俯下来让你摸一摸,再腾空的话,这不是非常动人的一幕吗?!在这个意义上,对一个看上去不尽如人意的举止,我们不要轻易地否定。我们看现在的报道,以前只是说害怕馅饼掉到头上,在现在这个网络信息爆炸的世界,掉到头上的物件,包括塑料棚,包括剪刀,包括苹果,甚至包括从天上掉下来的孩子。我们现在需要面对,无数以前想都想象不出的物体,砸在头上。在这个意义上,诗人啊,他面对这世界,究竟有怎么样的道具,有什么样的意象,正在静悄悄地产生一种巨大的变革。

一个诗人,所受到的意外伤害,或受到的意外尊敬,是完全陌生的世界。对于一个陌生的世界,我们当代的诗人,所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你要有能力概括它。我们现在所遇到的陌生世界,它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觉,还不是那些宏大的生与死,还不是简单的逃避和迎接它的问题。现在我们面对一个宏大的世界,对它的认识,尚不清楚,就是缺乏像白话文那种清晰的概括。一个母亲,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她讲的每一句话都是十分重要的。母亲不论教育程度高低,但教育孩子的话,都是重要的。一个孩子,在校园门口,比如,他手上的垃圾袋,应该扔到什么地方呢?那肯定也有最为直观的教导:扔到垃圾箱里面去。现在问题又来了,身边没有垃圾箱怎么办?那就把垃圾袋拿在手上。后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不会的,垃圾箱到处都是。这是我们的潜意识。垃圾箱到处都是,也源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不论怎样,不论正确错误,都融化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还有一个孩子说,把垃圾袋交给妈妈。从而得出结论,他的妈妈就是垃圾袋。这也是一个人生的检验的办法。


问:您曾较早地进行了口语诗的尝试。现在口语诗创作已成为当代诗坛的重要潮流。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答:口语化的诗,越写越长,有的时候带有口水倾向,也不能说完全是个坏事。白话诗,它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繁入简的过程。这个白话诗越写越长的道理是因为诗人们觉得他的时间是充分的。时间紧迫感,对诗人来讲不够鲜明。

当所有的话,越说越多的时候,当别人反问你说了那么多,你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的时候,这就反逼着诗人要概括它的信息。而且概括它,向别人传达的时候呢,诗人肯定在想,我希望我的传达,是有力而且有效的。

我们不是有一个习惯的道理吗?做事要一点一点地做,吃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愚公移山的故事不是也说,挖土要一袋一袋地挖。我们发现任何事物,总是从一个初步的入门的状态开始的。对这种初步的入门状态,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性。当我们的话越说越多,永无止境的时候,想概括自己说话的那种精神需求啊,每个诗人身上,肯定会油然而生。


问:您近年来居家写作,还练习书法,请谈一谈您的现状。

答:很简单,我现在就是以文字为生吧。这个,因为我的视力不太好,我非常注意听广播。我眼睛一睁的第一个念头是:抽一根香烟。我把一根烟分为三个时段,慢慢地抽。比如说,我想了一个问题,太阳究竟是怎么诞生的。我想了这样一个基本母题。再细心地追究起来,的确要费一番脑筋。写作,是不舍昼夜的。

                     

2018年5月29日


微信图片_20180709142315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