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我是唐诗宋词的导游

作者:白雁   2018年05月21日 11:04  现代快报2018(0515)    341    收藏

莫砺锋愿意做唐诗宋词的“导游”

《千年凤凰 浴火重生: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社会》 莫砺锋等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唐诗与宋词》 莫砺锋 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历经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强烈冲击,又遇到现代化世界潮流的风云激荡,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命运如何?古代文学艺术在今天应该是“象牙塔”里的研究对象吗?面对深沉的历史之问,南京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莫砺锋和他的研究团队,历时十年探索和研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久前,莫砺锋等人合著的《千年凤凰 浴火重生: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社会》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用严密的逻辑和鞭辟入里的分析,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今天的传承,并描画了其在今天的伟大力量所在。


1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近一百年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面临着持续的尴尬,这种尴尬,还催生了一个颇有意味的词语——“钻故纸堆”。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研究者,十多年前,莫砺锋和他的同事们就被这种尴尬所困扰。

“我们当时有一种感觉,这个学科的研究越来越有自我封闭的倾向。大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组成的学术圈子基本上与现代社会脱离,从而成为象牙塔中的学术。虽然人文学科的其他分支也有类似的倾向,但是古代文学研究在这方面走得更远。”

这不是莫砺锋希望看到的。一生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的他深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自身并不是与民众隔绝的象牙塔中物,“古代文学艺术的优秀作品在产生时都是密切联系社会现实,深刻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从而生机勃勃、感人至深的,比如《诗经》《论语》,比如唐诗宋词。可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文学,就变得死气沉沉了呢?”

必须有所改变。为此,2006年,莫砺锋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社会”课题的研究,由于课题组成员原来的学术研究都有较强的学院派倾向,为了切实地探索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普及古代文学知识的途径和效果,为本课题积累具有田野调查性质的经验,特地规划了一些面向社会的古代文学系列讲座。

2007年,莫砺锋教授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做了“诗歌唐朝”的系列讲座共14讲;许结教授为上海电视台做了“文化中国”系列讲座13集;张伯伟教授为香港城市大学做了“中国文化讲座系列”讲座。因为深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专业在现代社会属于“冷门”,所以大家对这些讲座的预期并不高。可是,令人意外的是,这些讲座得到了听众一致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肯定。以莫砺锋的讲座为例,播出后结集为《莫砺锋说唐诗》,于2008年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并获2009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的普及读物奖。

这些讲座虽然没有最终体现在《千年凤凰 浴火重生: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社会》一书中,但它们为如何让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影响等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古代文学学科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具有创新意义。


2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和今天的社会有着怎样的关系?课题组把研究视野拓展到了海外华人群体,把这个课题放到了全球华人的背景之下,并设置了专门章节来探讨传统诗词、楹联、小说、戏曲在现代海外华人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

以楹联为例,这种汉语独有的文学样式,正式形成于五代后蜀,兴盛于明清,后来随着华人的踪迹传播海外。如今,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牌坊、祠堂、会馆、商店等处,都有各式各样的楹联。除了海外华人,东亚、东南亚各国的人民也有过年张贴春联的风俗。英国伦敦的四邑华侨会馆,楹联题“四海汇英伦,会上欣联三岛谊;邑侨怀故国,馆中畅叙九州春。”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牌楼的楹联,由旅美历史学家刘伯骥撰写:“华埠想南徐,侨寓百年犹晋郡;牌楼当雁塔,乘槎万里见唐风。”指出华人在海外仍保持中国习俗。

以昆曲为例,作为中国古代戏曲文学与戏曲艺术的典范与精华,由于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与口述文化遗产,它的艺术价值得到了世界的公认。但既然是一种遗产,就有着保护和继承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商品经济繁盛的社会背景下,昆曲也像其他戏曲剧种一样,受到了电影、电视及流行歌曲等新兴艺术形式的冲击,演出市场急剧萎缩,观众大量流失,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甚至有人提出了 “昆曲消亡”之说。课题组进行了针对昆曲现实困境的“对策性”研究,并借鉴几个成功的案例,提出了一些对策性的意见。其中一个案例是青春版《牡丹亭》。

《牡丹亭》是明代汤显祖的代表作,自从产生后就不断被改编,但改变范畴一直没有超出传统的昆曲。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上海昆剧团、江苏昆剧院、北方昆曲院都曾改编演出过《牡丹亭》,但观众也仍然是一小部分曲友和昆曲爱好者,而不是普通观众。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在戏剧界甚至整个文学界和艺术界掀起了巨浪。青春版《牡丹亭》由白先勇主持、江苏苏州昆剧院演出。改编后的《牡丹亭》,定位在“青春”,从服装、唱腔等方面着手融入青春的元素,吸引了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大批的观众,产生了轰动效应。三年多的时间里,巡演遍及两岸四地,并远及欧美,盛况空前。

十年磨一剑。经过长期的研究,让课题组得出一个结论:包括昆曲艺术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这条长河,从未在所谓的“古代”和“现代”的交界处停下脚步,就像它曾经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一样,它也必然会对现代中国社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3

古代文学艺术在今天应该是“象牙塔”里的研究对象吗?莫砺锋身体力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今年4月22日,他受邀担任全民阅读领读大使,在南京老门东与爱书的市民共享阅读之美。莫砺锋说,作为古代文学专业的大学老师,他很愿意来做一名唐诗宋词的导游。

对于非文学专业的普通读者来说,阅读古人的作品有什么意义?莫砺锋说:“我相信,李白、杜甫、苏东坡、辛稼轩,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中所反映出的人生观,对我们每一个现代读者都有巨大的人生引领作用,读了以后会提升你的人格境界,提升你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甚至,提升你享受生活的态度和水平。”

诗圣杜甫是莫砺锋最为推重的古代诗人,在他看来,杜甫是儒家精神在文学中、在唐诗中最杰出代表,“儒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仁爱思想,儒家的仁爱之心,与神灵无关。儒家强调,仁义礼智根于心,一切的爱心都是从人们的内心自然生发出来的。孟子有一个很好的阐释,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种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自然的情感流动,由这样的程序生发出来的仁爱之心,它更自然、更符合人的本性,也更切实可行。它既不是好高骛远的空想,也不是违背人性的矫情,他既不是强制性的道德规范,更不是对天国入场券的预付。杜甫对儒家的这个核心精神心领神会,他的诗篇、他的行为,时时刻刻都在阐释这种理念。”

让更多人通过阅读古典诗词,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这是莫砺锋期望达到的目的。他相信,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过去为我们的民族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力量,现在或是将来,会一如既往。


对话


读品:您强调要读我们本民族的经典,难道不应该多吸取国外经典的营养吗?

莫砺锋:我不排外,我认为西方很多经典也是值得我们读的。但作为一个中国的读者,首先要读的是本民族的经典。中华民族文化始终有一种开放的心态,有一种宽容包容的心态,对于外来文化我们从来不排斥,愿意接受和学习。但在接受和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我”为主,客观实际上也一定是以我为主的。

读品:您能为非文学专业的读者开一个书单吗?

莫砺锋:一个叫大卫·丹比的美国人写了一本推荐经典的书,非常好,叫《伟大的书》。大卫·丹比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这个学校的传媒专业全美第一。三十年以后他成为一个著名的媒体人,他在思考,到底是哪一门课程对我的事业起了最大的作用?他发现,不是传媒专业的课程,而是非专业的,就是讲传统经典的课,美国大学里叫通识教育。他重返课堂,学习这门课,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下这本《伟大的书》,向西方的学者介绍,从《圣经》到莎士比亚都有。我们中国目前还没有这样一本书,但我个人最愿意推荐的是《论语》。我热爱《论语》,我是《论语》的忠实读者,但我没有写过一篇关于《论语》的论文,没有做过专门的研究,我不敢推荐。我可以为大家做唐诗宋词的导游,我写过一本《唐诗与宋词》,希望大家通过这一本来阅读唐诗宋词。

读品:您多次强调应该读唐诗宋词,为什么?

莫砺锋: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非常喜欢诗歌。大诗人艾青,有一次,记者采访他,问他什么是诗,他说,诗歌就是文学中的文学。我说,诗词就是诗歌中的诗歌。中国的古典诗词,最能体现我们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以及我们汉语汉字的语言特点。

读品:说说诗词与南京呢?

莫砺锋:南京人更应该读唐诗宋词,诗词的产生和南京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诗词的形式规律,就是从南京产生的。南朝有个诗人沈约,他提出四声八病,后来慢慢出现平仄。读唐诗,很多人首选《唐诗三百首》,里面除了长安之外,写到最多的地方就是南京,凤凰台、朱雀桥、秦淮河、长干里,《长干行》有三首。南京人要珍惜这一份文化遗产。

人物介绍

莫砺锋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擅长古代文学尤其宋代文学、诗词等领域的研究。著有《江西诗派研究》《诗意人生》《唐诗与宋词》等。
(施向辉 摄影)

责任编辑:苏丰雷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
  2.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3. 批评家张清华访谈:理论与创作的双向奔赴
  4.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5.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