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恒礼兄登岠山记

作者: 2018年02月02日17:10 浏览:982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2017年11月2日



有些山一生中可以无数次的攀登
就像有些人
可以用一生来无数次的邂逅

两个视酒如命的人
我们的内心有着古人的寂寞

在岠山脚下某人的一次失足
那定是古人在暗中使绊
他们想让来者抖落掉内心的灰尘

……可这多么艰难
对于视跌跤如家常便饭的人
他们除了在膝盖上补一次伤疤之外
也只能向古人垂首抱拳了



我们顺着一条被荒废的小道上山
这是岠山上众多的秘密之一

刚才临来的时候
我们不厌其烦地讨论着一个小酒馆
试探着评价那位女主人
她的脸上有着我们陌生的平静

我们着迷于这种平静
就像这条人迹罕至的小山道
它的平静让我们几乎放弃了心跳



……好了  
现在我们是两个登山的人  抑或
两块疲惫不堪的顽石

这山道上的碎石甚多
我们不忍心踩踏其中任何一块

它们依然保持着迸裂时的棱角
可是越有棱角的越要孤独终老

它们有些会滚落进山谷
而那尚且在山腰上搁着的
它们的命运往往有着不可预知的美

譬如两个登山的人
他们心中的大美是沿途观看这些碎石
在那儿如履薄冰却又紧紧相拥
仿佛能生出火来……



太熟悉了
这山上的每一棵树我们都与之交好

太遥远了
山下的炊烟已然消失数年

那古老的秘境在我们面前徐徐打开
我们来不及整理心境
早就被这古老的绿色淹没

跟这岠山上的任意一棵小草一样
我们怀揣的快乐
就是在这秘境处肆意的摇头晃脑……



据说  若干年前
这岠山上的树木被一伙河工砍伐殆尽

对于那些需要生火取暖的人
他们并无过错
他们只是给岠山制造了一次小小的痛

如今  依然是树木森然
那一年有一位老人执意上山护林
他拒绝过官府的任何酬劳……

下山的时候
恒礼兄忽然说起了这个老人
我们一阵默然

——那山下古老的敌意依然无处不在.
却又在这岠山上无可循迹……


西渡点评:

登高赋诗,临水作文,是我国旧文学的常见题材,新文学中名篇也不少。这类题材的诗文,其主题一方面和自然有关,另一方面也和人生的某种感怀有关。这一首诗也不例外,它一方面表达了登山者在山中所得的安慰和生命的教育,另一方面也透露了对于人生和生命的千古同慨。

第一节诗表达了登山者的“寂寞”:“两个视酒如命的人/我们的内心有着古人的寂寞。”登山是对扰攘尘世的暂时告别,从而使人获得反省自身的机会。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宇文所安针对孟浩然的这首诗发挥了一大通议论,并由此把“追忆”尊为中国文学最重大的母题之一。在这首诗写到的登山者的寂寞里,实际上也回响着羊祜、孟浩然和历代登高诗作者的声音,所以作者向古人“垂首抱拳”。

第二节从岠山上众多的秘密中,两位登山者挑出小酒馆女主人脸上陌生的平静,细细品味。而这种平静正是岠山带给山居的居民的。第三节是对山中石头的描写和赞叹,“他们心中的大美是沿途观看这些碎石”,登山者也从这石头中看到了他们自己。第四节咏叹山中草木和登山者由此获得的毫无保留的快乐:“那古老的秘境在我们面前徐徐打开/我们来不及整理心境/早就被这古老的绿色淹没”。人和自然在巨大的快乐中合一:“跟这岠山上的任意一棵小草一样/我们怀揣的快乐/就是在这秘境处肆意的摇头晃脑”。这三节诗呈现了人和自然的相互进入,也是自然对人的教育。

第五节也是最后一节突出了人和自然的对照。“这岠山上的树木被一伙河工砍伐殆尽”,这里有人对自然的破坏,但自然对此并不发出抗议,作者也和自然一样抱着宽容的态度:“对于那些需要生火取暖的人/他们并无过错/他们只是给岠山制造了一次小小的痛”。作者赞叹自然伟大的恢复力:“如今  依然是树木森然”。而作者着意赞美的则是自然的保护者:“那一年有一位老人执意上山护林/他拒绝过官府的任何酬劳……”最后两行引出山下和山上的对照,山下是无处不在的敌意——这个敌意是人对自然的敌意也是人对人的敌意——而在山上,这种敌意“无可循迹”。自然教给人的是另一种生命的哲学。自然对人的敌意、砍伐报以生长,对护林者的奉献也报以生长,对登山者歆羡的目光也报以生长。它永远在生长,永远在变化,永远不停留——这就是生命的本质。这个主题当然已有无数的诗人表达过,但在这首诗的情景中,诗人再一次把这主题表达得新鲜而动人。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