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杰诗集《小镇上》的创新意义及其可能性

作者: 2017年12月24日07:19 浏览:446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矛盾对立:用诗意还原存在的本质》

       ——游天杰诗集《小镇上》的创新意义及其可能性


                                    文∕程增寿



引  言


       诗歌作为一种自古以来就注重形式的文体,尝试写作的形式是必须的,而且还可能是具有无限的可能性的。我一直将游天杰视作——“诗行者”,尤其是他最近出版的诗集《小镇上》,最为典型地体现了这位“诗行者”的行为艺术倾向。
       之前在惠州举行的游天杰诗集《小镇上》研讨会上,与会者对这本诗集中的许多在形式上尝试突破的作品褒贬不一,而且贬者居多,但这种论调的出现,则更加让我确信这是一个“后诗歌时代”——有多少人回到“诗歌”的本源上去思考诗歌的写作?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够具备写出“诗意”的能力?我不能明确界定游天杰这次行为艺术是否成功,但至少,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
谈《小镇上》这本诗集,我想从一首取自其中的作品说起——

       云彩,烟囱,落叶
       蝶群,诗集,草地
       石子,小径,天空
                ——《夏日》

       很多人可能会一眼看过去就怀疑这首作品是不是“诗”。因为,它只有九个词语,没有任何缀连和修饰,也没有所谓情感表达。普通的读者是很难接受这样的作品称为“诗”的。但我的看法恰好相反,我认为这正是诗原来的样子。是的,此刻,你应该想起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其构思手法和形式基本是一致的,我甚至认为,马致远的这首作品最后两句强调了个人的主观情感色彩,反而挤压了诗意的原貌,相比之下,游天杰这首《夏日》却馈赠我们以无穷的想象和再创作。其实,我之所以欣赏游天杰这首诗歌,与自己的经历有很深的关系:十几年前,在我当时工作的地方,一个周日,我睡到自然醒,已是早上接近十点钟,天气晴朗,楼下那片草地上,三五个孩子正在玩耍,蓝天正好,白云悠悠,夏风舒爽,鸟儿惬意……蓦然,我心中涌满了诗意——那时候我立即拿起笔就要写诗了!但事实上,我迟迟写不出来或者根本无法将刚才心中涌起的诗意用文字呈现出来,于是,像游天杰这首《夏日》一样,我当时只是将眼前的几个意象记了下来,当作素材积累罢了。所以,见到这首《夏日》的时候,我如遇故友,如饮老酒,怎能不醉?
       据我所知,游天杰写诗超十年,过去有几年时间他基本中断了诗歌的写作,他告诉我,中断的原因就是在这个“诗歌”泛滥的时代(最近我将之称为“后诗歌时代”,另文专述),他那时候越来越感到诗歌的苍白和混乱,所以干脆就停了下来。他在这段时间里,读书、思考、实践……最近两年,他终于找到自己的方向,决定重新写诗,从之前奇崛的意象和惊艳的句子,到如今这本诗集里到处可见的形式上的创新以及其他种种特立独行的行为艺术,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兀立在我们面前,让人眼前一亮之余便是心中滋味杂陈。
       纵观这本《小镇上》,我以为其最核心的特点在于“矛盾对立”,无论是形式、句法上,还是词语和诗意上,都凸显了这种特点,而正是这种种“矛盾对立”,反而在某种意义上用诗意还原了存在的本质。


一、形式:传统与突破

       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是我读大学时就读到的一则关于文艺形式的著名论断,当时乃至于目前,都对我影响至深。不可否认,之前自己的很多形式上的尝试都深受其影响和暗示,当然,其中也不能否认古典诗词对我的重要启发和怂恿。无论如何,形式在诗歌写作中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这里不需赘述。然而,新诗运动以来,诗歌的形式却越来越不受重视,甚至遭到攻击和反对——但我想,这很没有必要。你要“先锋”,我不反对,但没必要否认传统上的一切,更何况,传统上的一些遗产还是大有益处的,比如诗歌的形式,本来就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最起码,形式感让“诗”保留了“歌”的基因或可能性,这是一次返璞归真,也是一次寻本溯源。
游天杰在形式上的尝试,首先是就是借鉴传统。上述的《夏日》就是一例,还有像《短歌》这样的——

       一间茅屋和一扇小窗
       一缕阳光和一页经文

       一面镜子和一座山峰
       一朵莲花和一个微笑

       一抹绿叶和一粒微尘
       一片晴空和一扇小窗

       也是借鉴了传统诗词整饬的结构形式,每个句子字数相同,每一段句数相同,不同的就是这里是两句成段,并且没有押韵罢了。而像《猫》这一首:

       我以为你是我生命中的那猫
       可不是,没人抚摸过我的猫
       我的生命中没有猫。我曾经
       以为你是。可,不,你不是

       则完全用绝句的形式来呈现,只不过,也是没有押韵,多了几个标点罢了。而这正是我想说的游天杰在形式上尝试的另一个特点:既有传统的继承,更有自己的突破。他的突破不仅仅体现在大处继承小处区别上,更体现在自己创造的独特形式上。
       在这本诗集里,有垂直一行一字直线形的《某一天》或只有一句横线形的《爱你》,有一行两字棍子形的《写一首简省的诗》,有叠积木形的《小镇上》和《时间简史》,有时而一行一字时而一行二字索形的《徐世绩》,有直角三角形的《完美的天堂》,有半圆形的《你渐渐地变得猥琐起来了》,甚至还有不知什么形的《一只飞鸟》——

       在  天  空  中

            挥  
                 霍  着

           空    旷

       应该说,这种形式上的实验未必都是成功的,同时也是很难复制的——某种意义上,这样的形式尝试是暂时性的,也就是不具有复制性的,正如广东青年评论家陈培浩副教授所言:仿写体的诗第一个写的就是牛逼,但是第二个写的就是傻逼。但也正因为这样的暂时性和不可复制性,才更能促使作者进行不断地尝试和推进,我想如果游天杰能坚持下去,势必形成现象级的典型。


二、句法:排比与节制

       句法,也是诗歌写作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技巧。有人主张在一首诗中用不同的句法使文本具有错落的美感,但“排比”和“反复”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也同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对于诗歌写作而言,也是如此。在句法上,游天杰果然尝试运用有可能遭遇节奏呆滞而倍受诟病的危险的排比句,而且,是大量的。如这首《概括》——

       像肉体一样大的风
       像猫似的蓄满的美
       像刚洗晒过的床单
       像砒霜一样的阳光

       像一只蚂蚁搜寻着食物
       像铁轨举起我的旧情人
       像清风弹奏佛性的空间
       像夕阳安静地欣赏芦花

       像一只飞起的铁锚
       像木杵落入石臼中
       像逃脱劫数的牙齿
       像我毫无防备的心

       十二个比喻句构成了三组排比,却不显得累赘,而且富有张力,这种尝试的喜悦和成就感无疑带给了游天杰很大的动力和信心,于是,他一发不可收拾,继续写下了诸如《痛点》《你为什么爱我》《你说雨好大》等诸如此类的作品,而《你说雨好大》这首则更加让人啧啧称奇——

       有大象那么大吗
       有飞机那么大吗
       有旷野那么大吗
       有中国那么大吗

       有夏日这般盛大吗
       有诗与远方那么远大吗
       有马六甲海峡那么长并且大吗
       有我的愤怒和鹰和豹子
       和马蹄声那么大吗

       有自由那么大吗
       有沉默那么大吗
       有法律那么大吗
       有神那么大吗

       有我喜欢你那么大吗

       完全出乎意料的表达,完全无法抗拒的魔力,让这首诗散发出无穷的爆发力和影响力。我想,这首诗足以称作诗歌句法形式和构思方式的典范文本——当然,它未必是完美的,但某种意义上,它已足以傲立诗坛。
       此时的游天杰是如此纯真,如此无邪,不管不顾只想着酣畅淋漓,然而,在有些时候,他却惜墨如金,节制得出奇,这又是另一种形式上的突破。如这本诗集的《开篇诗》,只有一个字:风,《桃花诗》只有三行一共三个词语,《夏日》只有三行共12个词,《山寺》《一只小蝙蝠》《在中国》《事件》等只有两行,《阳光很好》《梦》《诗歌》《秋天》等只有三行……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近期游天杰为何热衷于在网络上发起“一行诗”、“四行诗”等具有创新意义的有奖征集评选活动了——这正是他这几年的思索结果:不管是大量的排比和反复的恣肆汪洋还是一个字两个词三个句子的惜墨如金,都是为了让诗意回到生存的本质:该挥洒的就汪洋恣肆,该简约时就惜墨如金,让眼前、心中的存在就像它们原来的样子和节奏去存在就好。如果你认为他这样的尝试只是为了好玩和吸人眼球就不该了,我说过,正是痛恨当下诗歌的苍白和混乱,他才决定重新拿起笔,写下这些他认为有可能更接近生存本质的诗篇,至于是哪种形式,则不固定,不单一,随诗所欲,随意所安而已。


三、    词语:本色与陌生化

       游天杰有着深厚的文学和文字功底,从他之前出版的诗集中,我就窥见出其在遣词造句上的天赋和才华,而在这本诗集中,虽然在形式和句法上的尝试较多,但依然可以领略到他在用词上的突破和创新。这一点首先体现在用词的“本色”上,如《结语诗》,是这样写的:

       我拥有
       能拥有的一切
       我因此而幸福

       我失去
       可以失去的一切
       我也因此而幸福

       这首诗中,没有任何陌生化的词语,只有几个重复的常见的词语,但是,由于安排得当,这些司空见惯的词语却有了新的生命和命意。《你除了悲伤一无所有》也是如此——

       此时此刻
       你除了悲伤一无所有

       谁不把悲伤当成悲伤
       那是可耻

       谁如此轻易地展示悲伤
       那也是可耻

       谁问悲伤的缘由和感受
       那更是可耻

       谁没有过悲伤
       而你除了悲伤一无所有

       最后,悲伤抹去悲伤
       然后你开始快乐起来

       全诗只有几个词语在不断重复,合理的嫁接和重新组合,同样让这几个司空见惯的词语有了全新的命意,根本不需要再去创造陌生化的意象来渲染和寄托。如上述提到的《夏日》和下面这首《桃花诗》则更是通过词语的原生态来引发读者的再次创作,从而衍生无限的诗意可能性——

       阳光
       酸奶
       和猫
       ——《桃花诗》

       但是,如果需要陌生化的话,游天杰也是相当惊艳的,你看他这首《初春》——

       初春,阳光宽敞如水
       起伏的桃花,樱花、紫荆花满城纷飞
       我们相遇
       如蟹怒放

       结尾句的“如蟹怒放”这个意象,我想只有在游天杰的诗中才能读到了。再看这首《阳光很好》:

       你,粲然一笑
       那可爱的虎牙
       比落叶林更美

       用“落叶林”来衬托“可爱的虎牙”,有几个人能联想得到?这说明游天杰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就像李贺一样,随身带着锦囊,他随时都在思索着生活、生存和生命,所以当他的写作中需要这些联想的时候,很多词语都纷沓而来,他根本不需要费尽心思就可以随意写下相当惊艳的词语,这岂是一个“陌生化”就可以概括的?


四、诗意:老套与真实

       此外,游天杰的创新与突破还体现在诗意的呈现上。现在很多人更欣赏那些夺人眼球的诗意表达,游天杰也有这类作品,如: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反其道而行,当然很另类也很容易引起争论和热点。然而,我更欣赏游天杰一些作品中老套的诗意。如这首《勿忘我》——

       黄昏时分的原野上开满了勿忘我
       这浅蓝色小花让我想起远方的你

       简单的两句,看上去用词造句也没有什么独到之处,所呈现的诗意也非常老套:睹物思人。但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却非常感动,瞬间就与其共鸣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对诗意的还原,因为此时此刻,作者涌起的就是这样的思绪,那么,我们又怎能为了更多的目的而曲解这种思绪呢?前文讲到,很多时候文字无法呈现诗意原本的样貌,这里也许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的可能性:让意绪自然流淌出来,不要可以主观的包装和修饰,就像《夏日》《桃花诗》那样,让诗意的事物本身安静地存在,那么,本质也就安静地等你来亲近了吧?

       想象中切到手指比
       真实切伤手指可怕
                ——《山寺》

       还有这首名为《山寺》的短制则显得更加离奇,甚至几乎让人无法接受这样的题目对应这样的内容,然而,我却认为这同样正是一种保留诗意本质的处理方式:作者当时的意绪就是这样的,那么,还有必要进行加工吗?当然不需要,不仅不需要,甚至是不可取的。那么,就让这样的意绪安静地存在吧,至于读者怎么解读,能否解读,这不是此刻该考虑的急务了。


五、不足:技术与情怀

       综上所述,游天杰在《小镇上》这本诗集中的大多数作品呈现出明显的技术性革新的倾向,一如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文学艺术的技术性强调同样会造成另一端甚至多方面的缺失。正如本文引言开头所言,包括我,在过去的尝试之后都基本放弃了形式上技术上的尝试创新,然而,如今面对游天杰的这种如出一辙的行为艺术,我依然有为他写专评的冲动,因为当今的诗坛反而很需要这样的形式自觉和创新意识。当然,游天杰这本诗集在做出创新示范意义上的贡献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危险的可能性。
       首先就是倚重技术性所带来的危险。既然是尝试,我们是允许失败的,比如排比的运用,这取决于作者对于“度”的拿捏。比如《概括》这首诗,诗中十二个比喻句构成排比,但是我也会质问作者:虽然有结尾的“像我毫无防备的心”这一句来结束和限制,但之前的句子可以是二十个甚至无数个比喻句吗?很明显,这样的排比有其不可控制性,可以是四个,也可以是十二个,当然也可以是无数个,那么,其实质结局就极有可能是一样的。再如《你说雨好大》这首诗,同样的问题:除了结尾独立的“有我喜欢你那么大吗”这一句加以收刹,之前的质问可以更多或减少吗?这是无法调和的矛盾。
       此外,各种图形的形式尝试,一些是有其意义的,符合“有意义的形式”美学原则,如本诗集同名作品《小镇上》:

       小镇上的
       石径上的
       烟囱上的
       天空上的
       云彩上  有一只跳蚤

       云彩下的
       大树下的
       落叶下的
       青草下的
       地面下  有一只死鸟

       这首诗运用积木叠加的形式,同样的句式和结构,但上下形成对比和反向流动,于是具备了无穷的张力,使诗的内涵变得非常丰满,意蕴无尽。再如《时间简史》:

       上面
       是绿色的橄榄树

       下面
       是白色的溪流

       中间
       有一只黑鸟

       同样是积木叠加的形式,比上一首多了一层,而这三层文字借助颜色系的参照构成了对比和内在逻辑,于是也产生巨大的张力,引发读者进行思考,给予了这首诗无尽的意蕴空间。然而,也有很多形式尝试上不具备这种美学意义的,如半圆形的《你渐渐地变得猥琐起来了》:

       秋天来了
       苹果开始圆了
       白玉兰的白花不见了
       黄叶在风中战战兢兢了

       你渐渐地变得猥琐起来了
       我们开始和肉体谈情说爱了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团圆了
       你的双眼重新闪烁光芒了

       黄叶在风中战战兢兢了
       白玉兰的白花不见了
       苹果开始圆了
       秋天来了

       虽然首尾句子的呼应重复足以写成半圆形甚至圆形,但是从诗的本意上,却与这种形式没有必然联系,那么这样的形式就变得可有可无了。还有线形的、棍形的等等,也或多或少有这种危险性存在。
       其次,就是这本诗集整体上的题材及情感比较个人化。也许有人会认为诗歌本来就是个人化的表达,但这里所说的“个人化”则是情怀层面上的,也就是诗意的广度和深度。其实,我们都明白,那些能引发读者共鸣的作品,往往都是具备广度和深度的,因为不具备这样的维度,也就无法引发作为局外人的共鸣。这本诗集中,前文提到的《在中国》,内容只有两句,全诗如下:

      《在中国》

       人民
       就是一座英雄纪念碑!

       其实,这首诗实际上有三句——解读这首诗要特别注意将题目连起来读(这种连同题目算进去构成整首诗的现象在本诗集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如上述的《你说雨好大》就是如此)。这首诗虽然非常简短,但是内涵却非常广阔,从而很容易引发共鸣,诚为佳作。再如这首《新<长恨歌>》:

       我的妹妹赤身露体
       美若梨花,她步履轻盈
       向我走来

       在华清池的微澜中
       她滑腻如脂的身体
       舞动着一个锈迹斑斑的帝国
       若非安禄山之故
       我愿与她长相厮守

       一骑红尘绕骊山
       是我怀里的崩离之象
       一抔黄土落在
       她的乳峰上

     “陛下,请吻去我颊上的
       脂红和灼痛!”

       诗中的叙写角度比较独特,尤其是结尾那句虚构的口白,直切人性,直奔肺腑,很有深度。这样的视角和感知深度是非常难得的,也是具备研究价值的。但在这本诗集中,由于游天杰更多地将亮点倾注在创新上,这样的作品较少,实属遗憾。
       由此,我们也许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诗歌写作了:写一首好诗,是多么不容易呀!我对好诗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不浪费文字,不辜负文字,既能还原生存和诗意的本质,又能具备广度和深度,以点带面,引发更多的读者参与思考,参与再创作,这样的作品就可以算是上乘的作品了,否则就极有可能只是一种尝试而已。


结  语

       写一首让人传诵的诗歌,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自身的阅读、生活的积累、思索的沉淀、观点的碰撞……而这些都不是呼之即来的,所以,游天杰经过几年的停顿和思索,能为我们献上《小镇上》这本诗集,诚为可贵。首先是他的勇气打动了我,他自己也是知道这样的尝试会招来不少非议的,但是他义无反顾地去尝试、去创新,并且无悔于那些流言蜚语,着实可贵;再者就是他的才华吸引了我,作为接近90后的游天杰,显然是读了不少的书,经历了不少的事的——尽管目前来看还不够,但是我们从他的诗中可以时不时见识到他的才华横溢和思维活跃,也弥足珍贵。
       整体而言,在这本诗集中,游天杰在形式、句法以及诗意表达上的创新特点很鲜明:既有与其他诗写方式的矛盾对立,本身也是对立的,如形式上对传统诗词的继承与突破,句法上的恣肆汪洋与惜墨如金,词语上的本色与陌生化等。这也许是很多写作的人必须经历的阶段:矛盾和对立会让一个人更焦灼,但也可能让他更清醒,在矛盾和对立中去比较、去摸索,才能确认自己的方向和风格,正如孟子所言: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诗歌依赖于形式和语言,但诗歌绝不仅仅是形式和语言的艺术。我希望游天杰在往后的写作中,可以随时借鉴自己在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心得,同时加强自身各方面的提升,在广度和深度上下足功夫,我相信他会有更大的突破和收获。
       此外,在这里我必须说说本来不是本文重点的一个话题:诗歌作为一种重要文体的另一个存在意义。我常以为,小说是刀,散文似剑,杂文如匕首,但诗歌不应成为飞镖。诗歌本就应该给人以诗意,以美,以温暖,以希望和梦想,而非垃圾和下流——这些,可以留给小说家去折腾,否则,诗歌将会捉襟见肘,将会失去本色的光芒,将会丢失其存在的真正意义。而从游天杰诗歌作品整体上来考量,在还原诗歌这种本色担当方面,他还是比较本分的,是有备而来的,这也正是他重新写作诗歌之时选择用一种反叛者的行为艺术方式现身的一种内在动机吧。
       总之,我还是想重申我当面跟游天杰说过的那句话:尝试、创新,其实不难;难的是,作为一个坚定的“诗行者”,一直在尝试,一直在创新。如果在这里非要加一个期待,我想应该就是:读书、生活、思考这三位一体的活儿一刻也不能停!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