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附众评)

作者: 2017年04月28日14:53 浏览:659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肆无忌惮的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
  今夜,万物被覆盖,宇宙如
  巨冰柜的胃口急冻,零下的历史
  让我一个人回到鸿蒙的门,不必是
  冰川世纪的饭局,混沌大餐,也不必是
  西元前的晚餐,古老的东方——
  还是我念念不忘随身听的电量,今夜我必须在场
  今夜,神必须逃离高岗,今夜我必须胆大包天
  不动一兵一卒,不掀翻一桌一凳
  不碰飞任何一条大江大河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
  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干干净净,一分一秒
  没有战乱,我的对面没有刘邦
  没有范增献计,项庄舞剑,我没有对手
  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
  天亮之前我要看到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
  我的须发也要长到二千年那么长
  今夜我必须气吞山河,以浇胸中八万里之寒
  把楚河汉界全还给这半握的苍凉
  一侧耳就有了将军令,一弹指就有了广陵散
  一仰头就有了乌有之乡,我的对面
  全是空案空座,王霸都自刎了,
  诗人都投江、卧轨了,再无英雄怒叱,
  再无美人娇嗔,慷慨从来不曾这么慷慨于我的爱
  我给我戴好银盔,我给我披上黄金甲
  我再给我凌空划几下,就解下三十功名半百浮云,
  今夜,我要邀请我的心出来舞剑,我的血出来
  仍不断为我温酒,我的骨头出来,仍不断加炭
  我的肝胆出来照明,夜已深,宵更深,
  我的瞌睡虫出来四面楚歌,我的酒嗝出来十面埋伏
  我的灵魂也出来了,仰首环顾,大雪顿停半空
  我看见我正与隔世怔忡的我相逢于苍茫之中
  寒风也骤然在我面前刹住,我也瞿然惊见
  史前之我,垓下土,霸上尘,我的右手跟我左手化干戈
  我的前脚为后脚送玉帛,我退三步,世界
  就用海阔天空为我加冕,还有什么让我不痛快
  来,要拼就拼爹、拼马爹利XO——这一杯豪气不请自来
  这一杯我和自己称兄道弟,我是秦兄,我也是楚弟
  我在这里,自有悲凉作陪,悲壮作伴
  但也令悲伤无法近身,让悲哀无法企及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苍天
  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明明白白,一寸一厘
  没有轻浮,我的对面没有银河系
  没有太阳系,也没有中文系,我没有对手
  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
 

附录:
 
                                         孤独者的精神守望
                                               ——读高世现的诗《鸿门宴》
                                                                                                    文   野鹤

         诗歌究竟是不是“经典”,一如大家所一致认同的:最终要文本自身说了算,根本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力争最大限度的贴近和切入诗歌文本本身,看看诗歌写的什么,是怎么写的?切忌走马观花望风捕影和意气用事。关于给“经典”这个词的定义,大家已经说得够多。我个人以为《鸿门宴》能不能体现经典一要把其放进与《鸿门宴》相关的全部作品中去一同衡量,应该要诗人的作品去整体担当,不能局限在《鸿门宴》这仅有的45行诗歌;二是要把高世现的诗歌放进100年以来特别是历史进入新的时期以来譬如1986诗歌大展以来的诗歌进行全方位比较,看她是否超越了以往的诗歌,具多大程度的诗美创造性和超越性而决定。具体的讲作品如果“经典”,在当下必须能体现诗坛对所谓“诗歌回归”的期待,就是在意蕴上要足够深刻凝重,风格上要足够的大气洒脱,也就是诗歌必须以独有的磅礴大气实现着诗歌的最高使命:感悟和表现生命的本真、谛听生活的真理和历史脚步的跫音。这些也不是一个人一时就能完成的事,需要大家长时间的共同努力去探求、叩问、发现。
       下边本人只读《鸿门宴》“这一个”,与同仁交流。相关作品的历史语境,个人只是根据高世现本人在论坛“经典”讨论的互动过程中所能看到的,应该说极其有限。高世现在回复朋友的帖子中一再讲《鸿门宴》只是“谢罪”自己的“孤独”。诗歌的第15行写道:“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要注意,“谢罪”后边的这个句号是文本所独有的一个。而结尾的一句复沓没有句号,其余的一个字不差完全相同。我感觉如果要给45句诗歌划分一下段落的话,刚好就是那个句号把诗歌前后分为两个大段。从开头到第15行是作者的“鸿门宴”的基本预备预设预定;16行到最后是实施“鸿门宴”的过程和结果。再仔细阅读,诗歌可在这个基础上每大段进一步划分为几个小的段落。诗歌似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然而仔细斟酌,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字词句行节段篇呈完整完美的自组织状态。
        回到标题“鸿门宴”。发轫“鸿门宴”的这个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已经被中国人早早就框在中国的象棋盘上了,敌我双方以“楚河汉界”分野,对阵对弈搏杀,实际就是敌对势力,包括社会上个人、集体、民族、国家间互相争夺厮杀场面的缩影!在诗歌文本就是一个杀戮的“符号”。一如在鲁迅的《狂人日记》里边的,历史,就是“吃人”。这样,诗歌《鸿门宴》就是以历史的“鸿门宴”为“原型”,上演一出作者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故事。表现敌对双方的杀戮,选材没有比这个再恰切典型的了。
        在写作手法上,作者神奇的联想想象出神入化,心灵的自由释放令作者可以指鹿为马、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或者说鉴于诗歌“非理性、荒唐、荒诞、魔幻化”超现实的写作手法处理的特点,我们在文体上可以确定这是一首“神话故事”诗歌。任何神话都要表达作者的或者笼统的说是社会人的理想和情感,这个在具体阅读诗歌的时候自然就会明确了的。诗歌小说情节的要素具足;散文化的诡异夸张叙述方式;戏剧性的过程演绎结构;特异鲜明的形象;独一无二的激情饱满大气磅礴的风格;诸般修辞方法的得心应手运用以及肆意的但却是适度的对常规语法的突破,充分实现了诗歌“生成性语言”的创造性诗美语言的“超越性”要求,令诗歌具有非常的张力和再创造的空间。
        下边我们集中寻找诗歌的意义。我想取一个捷径。先看看诗歌第15行和第45行相同的一句诗歌“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前边的分别四行诗句,加以比较,看看能获得什么启示?15行前边的11、12、行是“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干干净净,一分一秒”;45行前边的41、42行是“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苍天/一饮而净。我的心明明白白,一寸一厘”。前者体现的是时间进行时及实施“鸿门宴”前的思想准备;后者则是体现的行为行动完成后的情况。加起来前后把“大海”的汹涌和“苍天”浩瀚先后通统全部喝光——宇宙“空”了!这让我们想起“羿射九日”,想起“精卫填海”。43、44行写道,“没有轻浮,我的对面没有银河系/没有太阳系,也没有中文系,我没有对手!”“鸿门宴”实施前,13、14行这样两句:“没有战乱,我的对面没有刘邦/没有范增献计,项庄舞剑,我没有对手”。这是不是在说,高世现的“鸿门宴”是不要对手、不要心机、不要杀戮的“鸿门宴”!所以就有了“鸿门宴”的结果,请看34——35行:“史前之我,垓下土,霸上尘,我的右手和我的左手化干戈/我的前脚为后脚送玉帛,我退三步,世界就用海阔天空为我加冕,还有什么让我不痛快?”就是要和平不要以强凌弱不要弱肉强食,这应该就是作者的人生及社会理想的“神话”或者说“童话”。然而历史上的鸿门宴确实“胜者王侯败者贼了”,就是在现实社会“鸿门宴”依然畅行无阻,37行写道,“来,要拼就拼爹,拼马爹利XO——这一杯豪气不请自来”!面对这些,作者能做的是38行,“这一杯我和自己称兄道弟,我是秦王,我也是楚弟。”于是作者表现出极度的无奈,39、40行以佯谬(吊诡)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矛盾情感,实际上还有更深刻的用意:“我在这里自有悲凉作陪,悲壮作伴/但也令悲伤无法近身,让悲伤无法企及”。“悲凉、悲壮”关乎的是是非成败;“无法近身、企及”是不是因为“转头空”呢?
        那么,诗歌既然只是“谢罪”自己的“孤独”,“没有对手”“化干戈为玉帛”了,最终将“大海”“苍天”通统一饮而尽,用悖谬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极度无奈和感伤,结局甚至包括自己的“无奈和感伤”的情绪情感都化为了“乌有”,我们就要想:这“鸿门宴”邀请的到底是谁呢?我们来看诗歌的31、32、33行:“我的灵魂也出来了,仰首环顾,大雪顿停半空/我,看见我正与隔世怔忡的我相逢于苍茫之中/寒风也骤然在我面前刹住,我也瞿然惊见!”原来对手竟然是自己啊!
        读到这里,应该讨论一下关于“我”的问题。作者是现实中的我。“鸿门宴”是虚拟的格斗杀戮场面,那么进入角色的“我”就是被现实中的我虚拟到“故事”中的参与杀戮的一方宴请对方的一个“我”。而虚拟的“我”的对方即被邀请的一方居然还是“我”,虽然是另一个“我”。就是说,诗歌的“鸿门宴”原来是“我”自己的格斗!如果我们想,无论是历史上的鸿门宴对峙格斗争雄杀伐的双方还是虚拟的“洪门宴”中的两个虚拟的“我”,以及现实东西方全世界全人类的任何正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执行优胜劣汰适者生的人们、天上狂轰乱炸地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人们,通通都是“人”!人与人的决斗杀戮在本质上通统都是自相残杀,也就是说都是“我”与“我”的战争,就如刘华明朋友的一首诗歌的标题都是《一个人的棋局》!这样认识,做为人,做为有良知的人,做为甘心情愿背起十字架去殉道的诗人,怎么会不孤独呢?诗人的“孤独”是最大的苦难!而作者反复强调的“谢罪”,就是自赎啊!撇掉基督教的“原罪”说,难道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不都是有罪的吗?!西方的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结构”学说已经确凿的证明和阐明:现实生活中的“我”,不同于只是丢掉了尾巴的大自然中的那个猴子的本能的“我”,这个我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依然执行的是达尔文主义的“生存斗争”的法则,也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自私、剥削、掠夺和战争,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德意日法西斯发挥到极致,而现在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和高世现的《鸿门宴》写作时间一致的2011年,单就美国和欧盟对中东的战争来看,难道不是惨绝人寰的吗?强权下还有真理、正义、道义可言吗?!我们生存的这是一个什么世界!读者读到这里会感觉好像扯远了,其实不远!仔细阅读高世现的《鸿门宴》,本来就是全世界全人类的“鸿门宴”!读不出这个意义意蕴或者主题、中心的朋友,只能说明你和高世现还有相当的距离。话可以扯得近一点,近到东方、近到我们的民族、近到我们切身的生活,有一个“饭局”不是陷阱不是“鸿门宴”的吗?没有!可见动物自然品质属性的“我”是社会、世界、历史和现实的万恶之源!让人足可慰籍的是还有一个“超我”即“道德自我”,这个自“我”崇善抑恶,像唐僧,不是猪八戒只近诗色,这个“我”可以不食人间烟火。诗歌“鸿门宴”中虚拟的“我”,就是如同神佛一样的“超我”。请看诗歌的第27——31行,“今夜,我要邀请我的心出来舞剑,我的血出来/仍不断为我温酒,我的骨头出来,仍不断加炭/我的肝胆出来照明,夜已深,宵更深,/我的瞌睡虫出来四面楚歌,我的酒嗝出来十面埋伏/我的灵魂也出来了,仰首环顾,大雪顿停半空/我的灵魂也出来了,仰首环顾,大雪顿停半空!”这不是“超我”的所谓“提升人的工具主体为精神主体”的精神守望吗?然而“守望”和“邀请”的只是“顿停办空”的“大雪”啊,空茫而寒冷!这里也正是在回应诗歌的第一句:“肆无忌惮宴请一场大雪。”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还是要从“我”说起。“我”是社会的“人”。马克思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概括了人的本质之后,强调人的另一个特性:人是自主自由的。人的意识是自由的,可以自由的想象和创造;人的生活生产实践是自由的;人们的科技实验和应用是自由的,正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场论并运用于社会造福人类,都是自由的!然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和利用造福人类的同时,环境生态危机便产生了,现代高科技信息化、高度社会化的地球——人类的自己的家园,竟然面临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变暖、两极冰山融化,《圣经》开卷大洪水的灾难预计将不可避免的降临!然而人类却怎么也无法停止作恶的脚步,实验中微子超光速乞求时光逆转;探测太空企图做太空请求的移民;也有人说如果发现外星人也好,发现了外星人才可以止住地球上人类内部的相互残杀,共同对付外星人!多么滑稽啊!当代的爱因斯坦美国的霍金在二三十年前就提出“统一理论”:人类的“意志自由”创造为什么总是不可避免的带来严重危害人类自身的恶果?!从而束手无策,也如牛顿走进“神”的推动爱因斯坦归于宗教,霍金走进“宿命论”。人类在绝望中挣扎,这是事实!人类死于自身的自私、争夺和杀戮!这也就是诗歌所以如是开头的原因所在:“肆无忌惮的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今夜,万物被覆盖,宇宙如/巨冰柜的胃口急冻,零下的历史/让我一个人回到鸿蒙的门,不必是/冰川世纪的饭局,混沌大餐,也不必是/西元前的晚餐,古老的东方——/还是我念念不忘随身听的电量,今夜我必须在场”!请认真仔细的阅读这一精彩的小段落!篇幅的关系,一些写作手法的问题已经笼统的讲过。丰厚的意义意蕴的层面是不是横跨东西世界纵越古今历史?
        从上边的内容我们已经就完全明确诗歌中的“孤独”“谢罪”是什么意思和意味儿了。
        然而面对这样的残酷现实,纵是谁有回天之力能化腐朽为神奇,又有什么用呢?最后的结局反正不都是冰凉的空空如也吗?诗歌继续写道,“今夜,神必须逃离高岗,今夜我必须胆大包天/不动一兵一卒,不掀翻一桌一凳/不碰飞任何一条大江大河”,可谓“气拔山兮力盖世”,让“神”“天”这些无用的东西退避!诗歌在16——21行的中间:“天亮之前我要看到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空间域)/我的须发也要长到二千年那么长(时间域)/今夜我必须气吞山河(力量),以浇胸中八万里之寒/把楚河汉界全还给这半握的苍凉(寒冷的结局)/一侧耳就有了将军令,一弹指就有了广陵散/一仰头就有了乌有之乡”!“乌有之乡”是什么?空!如果一切皆空,“鸿门宴”或围绕“鸿门宴”实施戗杀的主体,就是所谓的功利的英雄以及英雄们的附属物,譬如“宝座”“江山”“功名”“美女”“颂歌”也就通统成了子虚乌有。请看诗歌的21行中间——26行,“我的对面/全是空案空座,王霸都自刎了,/诗人都投江、卧轨了,再无英雄怒叱,/再无美人娇嗔,慷慨从来不曾这么慷慨于我的爱/我给我戴好银盔,我给我披上黄金甲/我再给我凌空划几下,就解下三十功名半百浮云”!
        到此《鸿门宴》45行诗歌以个人的阅读习惯和解读方式粗略地捋顺了一遍,我自己知道是贻笑大方的勾当。出于对诗歌的兴趣儿和外科医生的习惯,总是瘾于割个口子,处置下再缝合起来。总起来说,诗歌以神话传奇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及人类对未来命运的无法逆转回天的无奈,同时感悟到了人性的本真。当历史走入死胡同还一时找不到出口的时候,绝智绝望也不失为理性尚存。应该说,最高理性就是诗歌的最高命意,就体现了诗歌的最高使命。但是人们人类越是在绝望的时候越需要诗人为他们生起希望哪怕是梦想,然而谁又能做得到呢?所以我把我的这些文字标题为“孤独者的精神守望”,心想,指不定哪一天人类的幸福就从天而降,比如可以想象奥巴马在牵头20国环太平洋军演后,就叫上普京,召集全世界的首脑包括本拉登的继承人,来中国北京而不是联合国研究全面销毁核武器,停止军备竞赛,停止主权、领土领海领空之争,停止太空大战……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手法上的大气洒脱撼人心魄,已经是自不必说。86大展以降,可能是个人短见的缘故,像这样的诗歌所见凤毛鳞爪。可能是史诗或经典都与历史的出口有关吧,对于这首诗歌的横竖比较,鉴定是否“经典”,那都是专家的事了。关于诗歌手法还要罗嗦几句的就是好的诗歌是灵视灵听,就如这首《鸿门宴》。灵视灵听关乎立意,也关乎种种新诗手法的得心应手的运用。但最主要的是“诗美时空建构”的问题,就是包括主体“我”在内的并位、换位、泛化等历史、现实包括未来时空并域、转域等等的技术艺术问题。高世现做的很好,其他的携手就未必甚至干脆不懂,这就要下气力学习。
 
 
                            为赴遥远的孤独大宴酣畅千古
 
                                                   ──读高世现《鸿门宴》
 
                                                                 文│吕小品
 
    “肆无忌惮的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劈头一句,以一场大雪之高寒铺张出他深陷而不自拔的孤独,高处不胜寒啊,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这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一种无人理解的孤独;还有李白“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这是一种空负壮志无法实现的孤独; 辛弃疾“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是一种缺少知音的孤独。而如今诗人高世现“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来赴宴,比之项羽邀请刘邦刺激多了,霸气之下,他看到的是“宇宙如巨冰柜的胃口急冻,零下的历史”,而他置身处地的再也不是楚汉之地,他妄想的是“让我一个人回到鸿蒙的门”。《庄子·在宥》对鸿蒙有言:“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 诗人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为纵,再回到鸿蒙为横,可见这个孤独的“形”是何等庞大。经纬纵横之间,孤独去来自如敏捷地与天地万物和历史交感对话,层出不穷的历史典故和语象挣脱时空羁绊,抵达现实纸面。这是放逐自我的孤独,在这里孤独也可拆开来,孤为王,独为占有,我所游兮,鸿蒙之大荒,我们似乎看到,这个高高痩瘦的诗人,若入无人之境。可他也仅仅去哪转个圈就回来了,“不必是冰川世纪的饭局,混沌大餐,也不必是西元前的晚餐,”视阈辽阔的诗人,心胸清朗的诗人,这是?!“古老的东方——还是我念念不忘随身听的电量,”出门在外,随身听是孤独旅行者的携带品,大家都知道随身听是一种存放音乐文件的存储媒质,但诗人却把“古老的东方”当成它的电量。这电量是悠久的,这孤独也是旷世的。所以,“我”肆无忌惮:

 今夜我必须在场    
      今夜,神必须逃离高岗,今夜我必须胆大包天    
      不动一兵一卒,不掀翻一桌一凳    
      不碰飞任何一条大江大河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    
      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干干净净,一分一秒    
      没有战乱,我的对面没有刘邦    
      没有范增献计,项庄舞剑,我没有对手
      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
 
     高世现的那份张扬、豪气是以自我为根本的,他的文本是激荡的、动荡的,以一句掠夺一句、以一行侵占一行,真正引动他诗兴的绝不是什么酒气,而是实实在在的心中孤狂之气。面对喧嚣的历史,高世现兀然一身站了出来,他是孤独的。他的诗中酣畅恣肆的语言,蓬勃诡谲的想象力,别出心裁的解构,都令人侧目。如果这首读起来有些酣畅淋漓的诗,就说是酒后干嚎出来的,是毫无根据的判断。他的作品里那种狂飚式的句子所带来的破坏性,让人几疑是文字的废墟。在总体维度方面,也可以说,是诗人“借诗还魂”,借鸿门之地,产下孤独之身。“我的对面没有刘邦,没有范增献计,项庄舞剑,我没有对手,”注意,这里的“我”也非楚霸王项羽,而是“孤”本色,让“独”快感,对着“有特色的刘邦”,最后的反讽,如一束聚光灯打在“孤独”的身上。“不动一兵一卒,不掀翻一桌一凳”,仿佛一下子聚焦到一点上了,孤独就是这被聚焦的圆点,时间是直径,而诗人就在这个只有他一个人的大圈子向自己谢罪。“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在这首诗中一共出现了两次,显然是诗人故意安排的。为什么要“谢罪”?而且是向自己一直妄自尊大的孤独来“谢罪”,或许“影响的焦虑”作祟之下,历史继续充当他绕不开的罪恶感,而孤独的诗人身上的孤独则充当了替罪羊。自己向自己谢罪,或将历史犯下的罪独揽过来,这,需要一种胸襟。当今诗人最缺什么,我以为就是,胸襟。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大海一干而净。”诗人肯定了自己的海量,也肯定了自己的孤独是个庞然大物,在这里可以看出诗人拥有“让熟悉的更熟悉,陌生的更陌生”的浩大能量,可以不断将词语陌生化。为了达到自我感受到的大孤独的精神境界,诗人把大海也喝干,让一切露骨的大真,不断通过自我陶醉的方式,展示孤独的大词的写作的限度——整首诗的大词数不胜数,所以看不进去的读者有可能误解为词藻空洞的堆砌,而诗人平和而坦然地写下,他命一般的大词:万物、宇宙、历史、鸿蒙、世纪、混沌、西元前、东方、千山、全世界、银河系、太阳系,以这些大词对垒他一个的孤独,我是读着多么痛。所有这些大词,读懂了它的人会感到一个巨大的生命磁场,读不懂它的人会看到一个巨大的垃圾场。为什么他胆敢去写这样近乎“孤芳自赏”的句子,为什么他胆敢去写这些近乎“发酒疯”的句子,因为他太孤独了,孤独得他自我雪藏了22年在34岁才在诗歌圈露面,孤独得他写了近八年还在不停息的疯狂只写一首诗,孤独得他这十年朝8晚11的上班过着画地为牢的生活(在他一些回贴与私下询问得知),可以说这首《鸿门宴》基本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了他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用豪气到几乎让人断气的语言、霸气到几乎让人丧气的想象和大气到几乎让人没力气再读下去的夸张的手法来渲泄心中憋了百年的孤独,它意味着自我澎湃、自我辽阔、自我刚烈、自我力量、自我狂热、自我义气等。在“血性”的刺激下,这首《鸿门宴》,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喷出来的,吐出来的,甚至是呕出来的,连心都呕出来了。

    一侧耳就有了将军令,一弹指就有了广陵散    
    一仰头就有了乌有之乡,我的对面    
    全是空案空座,王霸都自刎了,    
    诗人都投江、卧轨了,再无英雄怒叱,    
    再无美人娇嗔,慷慨从来不曾这么慷慨于我的爱

   《鸿门宴》就是一曲孤独的自我交响,同样也是一部个人生命的黑白默片。宫白云说是高世现的“鸿门宴”是“一个人的精神盛宴”,信然。韩庆成道出“孤独的诗人在天地万物、历史现实中寻找自我、演绎自我乃至锤炼自我,我是我,我又不是我,我是真实的,又是虚妄的……”,也信然。为此,必须要注意到诗人在《鸿门宴》中的精神自况:“一侧耳就有了将军令,一弹指就有了广陵散”;诗人那种近乎自颠自狂者的姿态,可以使其横眉冷对整个历史,可以使其始终保持义无反顾的独立精神,并最终建构属于纯粹意义上的“自我形象”。当然,如果由此判断高世现的诗歌写实没有时代写实气息,却必将陷入另一种“误读”。关于“诗歌与当下”的廉价论说仍然在继续。其实他的“当下”就是以自我感知的方式完成了今与古的转换,“我的右手跟我左手化干戈,我的前脚为后脚送玉帛,我退三步,世界,就用海阔天空为我加冕,还有什么让我不痛快,来,要拼就拼爹、拼马爹利XO——这一杯豪气不请自来,这一杯我和自己称兄道弟,”而在这种亦今亦古的抒情中,高世现更多追求的只是诗歌的奏黄钟歌大吕的效应,以及由此呈现出来的悲悯、高蹈的写作精神。诗人大解说的一句话:“我的诗不是基于生活真实,而是源于思维的创造活动,我非常乐于创造出存在和不存在的反客观事物,来丰富这个世界。在我看来,创造一个虚拟世界比主宰一个世界更重要”,可以对号入座──《鸿门宴》这个文本。是啊,过去的历史可以在对今天说话,历史就没有死去,一切历史都是当下史。而《鸿门宴》所给出的历史的厚度,感情的强度,丰盈想象的力度,修辞才智的广度,对整体结构统驭的高度,都得到了精彩的发挥和独特的运用。在这一整体趋势下,诗人的才华也逐渐倾斜为现实的抗争、尊严的叩问以及洞见世相的能力。    如此说下去,《鸿门宴》倒成了一首好诗,是,它是,一首还有小小缺点的好诗。喜欢它的人只有一个理由,它是一首诗,不喜欢它的人可以找出一千个理由,它是一堆字词,该继续的,继续,但并不影响它独立于文本之上的大孤独的的恢宏塑像,里边可以还有许多密码留给了后人去破译。    到2016年,中国新诗也仅仅才100年,而目前真正的“经典”和“大师”均未出现,我们对《鸿门宴》责全求备也仅仅是愿望上的。高世现的写作一直以独特的自我走向广阔的诗意空间,而《魂魄九歌》则一直是他以诗为自己招魂而拼命的事情,只不过,《魂魄九歌》他放出笼的章节也不多,我们也不必将《魂魄九歌》牵扯入《鸿门宴》的解读,《魂魄九歌》最终能不能得到读者们所认可我们也不必去预言。我们也不能单从《鸿门宴》一章引诗去预见《魂魄九歌》全部,还是单言《鸿门宴》吧。而这一节《鸿门宴》,也不能以历史上的“鸿门宴”与之对照,它显然不是写历史,但也绝非仅抒一已之怀。其实,早在90年代诗歌在“个人”日益走向封闭、曲高和寡之后的内耗中,已经产生了“自我”的危机。如今,诗人却很冒险的闯入“自我的抒情”,把“我的大孤独”推举到无以复加的极致,我们看到诗人心灵的高度自由张扬,自我本性的淋漓挥发,以及精神灵魂的全然开放,很容易把读者带到“读过了痛快了爽了就没有了”的误区,很多读者也只读出了“大气”、“豪气”,甚至是读到一堆语言垃圾的“臭气”。其实,也是上面我所提到大量的大词给人造成的错觉,成为这首诗的争论点之一。其实,《鸿门宴》的语言将大大剌激我们近于麻木的语言神经中枢:在貌似前仆后不能继、柳暗花不再明、词穷意尽的地方,它以长驱直进的狂思和排山倒海的想象,强行打破了天与人、我与物、现象与本质、主观与客观、有限与无限、时间与空间等二分法、因缘论,通过直捷体验,领悟自我一一本我一一超我一体的妙谛,颠覆了强制性时空准则和历史轨迹,成为一种以穿越、看透,顿悟为特点的灵感思维,一念之后,万我冥合,还可以通向灵视之我、灵听之我、灵嗅之我、灵觉之我、灵触之我、灵昧之我,彼此地串门儿。这就是《鸿门宴》中“我”的混沌,这正是诗的状态。“我”在《鸿门宴》中多达41次的出现,达到了惊心触目的程度,而这个无滞无碍的我、大情大性的我,在我和我荡然澄净的交流中,主体提升了悟性一一最终达到一种“一侧耳就有了将军令,一弹指就有了广陵散,一仰头就有了乌有之乡”,豁然贯通,心领神会的境界。也正是这反复、复沓出现的41个“我”,最终都被对矛盾中的孤独、排他中的孤独、因果中的孤独一一瓦解。“我”的一次次“入侵”,也诗意地展示诗人对“孤独”的困窘、反抗、锤炼、升华和享受。但所有的修辞,都是双刃刀,如此繁富的使用,也让人怀疑,这是花拳绣腿。肯定,再否定,诗人是有辜的,而诗歌是无辜的。但这也是一件合乎情理的事情。从这种超文本来看,毫无疑问,高世现是一个默默探索并饱含激情的诗人,同样以激扬文字见长的有福建诗人汤养宗、北京诗人愈心樵、辽宁诗人巴音博罗、四川诗人哑石,他们的文本全方位引入超心灵体验,大规模开启超感情直觉和超感觉灵感。汤养宗说:“诗歌是一个疯狂的平衡术”。在《鸿门宴》无疑我们也看到了诗人对大词使用的内驱力,以及对音韵、色调、节奏的把控,那就是疯狂的平衡术。
     回顾90年代以来的诗歌,我们必须承认诗歌写作已经逐渐远离了“诗歌本质上是抒情的”这一古老命题。现在一看见有人“抒情”,以“口语”写作的会嗤之“无限制地堆砌语言能指符号,意淫式写作”,以“叙事性”写作的会哂之“脱离现实意义”,其实,井水有井水的好,河水也有河水的好,海水也有海水的好。但我发觉《鸿门宴》的“抒情性”是有区别的,他将个我在时空宇宙中关于生命和孤独的本体性思考力度和终极性的追问语速炼成一道闪电,在繁复深邃的想像空间中被空前的张扬和凸现出来两个字:神思。
     的确,进入神思,得动用神的头脑。“神的语言”并非是让人不知所云,更非神化诗人,针对“拟人”的修辞方法,我想高世现似乎发明了一种“拟神” 的修辞方法,这是需要由“人的超强的想象力”去完成,这个想象可以说是现成没有的一种修辞和语言情况,反过来,通过“拟神”,也可“命名”神思所至的“新万物”,用这种超尘脱俗的从内心和宇宙合一的眼力来观照整个时空,这时辰诗人想回到鸿蒙,鸿蒙的门就会自动为他打开,这时辰诗人想回到创世纪去赴诸神的饭局,“混沌大餐”早就有一双无形的手已经为他准备好。某种意义上,高世现的诗歌恰好为我上述话语提供了一种代表性版本。
 
     今夜,我要邀请我的心出来舞剑,我的血出来
     仍不断为我温酒,我的骨头出来,仍不断加炭
     我的肝胆出来照明,夜已深,宵更深,
     我的瞌睡虫出来四面楚歌,我的酒嗝出来十面埋伏
     我的灵魂也出来了,仰首环顾,大雪顿停半空
 
     在内心与真我的撕裂中,于热血温酒直接体味中,用骨头加炭失声合唱中,最终进入了“神思”的深度:诗人对自己巨大空洞到只有孤独的肉体的解放与张扬的“发功”,使人的身体瞬那间进入神的身体,“我的灵魂也出来了,仰首环顾,大雪顿停半空”,从神一般先知先觉的角度,勾画了身体的全新图景:无论你孤独到何种境地,你的五脏六腑都是你最可靠的存在,而神思的无界无限,都随着灵魂的细微的声息、姿势、呼吸、禀赋,与一种千年的醉态得以呈现出来,古与今,相互辉映,每一条血管都奔流着汹涌的历史潮流,而自我陶醉的半神状态和着一个血淋淋的孤独就这样突围而出。还有什么清醒,比什么时候都遭受感官肉身“进一步肢解”的报复中更能对隐匿中的“神性”发见,而后现代文化语境从四面八方围困着坚守最后阵地的精神兽族,他只能解放自已的每一个器官,重新宣谕一再确认的人性。如此类推,他最终不得不把整个躯壳彻底摧毁了才能巩固自己的神性。
     高世现这时他让他的“大孤独”出现“鸿门宴”意义在于:他率先把“另一个自己”宴请出来,历史似乎为他再重写。他妄想将时空格式化,将原始的系统重装,不再是“天人合一”,而是将生命拆散甚至将骨和肉拆散,像将笔画拆散,让意义空白,让一切归于本真、澄明。
     再回到这一句:“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我想必须要深入他的“孤独”方能理解,在他回复素手一文的回复略知一二,他说自幼父母离异被年龄相差近一甲子的奶奶养大,这是他“肉身上的孤独”,他还说他默默写了22年而不出道不走上诗坛,为写《魂魄九歌》准备了10年写了近8年,这是他“精神上的孤独”,还有他回复的这一段全文:“所以我说:对我的孤独谢罪。谢罪,我是有罪,甚至我的孤独也是罪的。之前有罪,现在依然有罪,每天朝8晚11的上班,我的孤独是画地为牢,每天回到宿舍看到儿子已入睡,天天如是,我与儿子几乎无言语,我的天伦早被掠夺,所以我将我的孤独置于鸿门,千古一宴也醉不倒我,我回到鸿蒙,也没有用……”。孤独之于他无疑是一种罪。身体的罪。精神的罪。而他对着他的孤独谢罪实际是近乎荒谬与尴尬的人生处境啊。“孤独”这词虽然通篇只出现两次,但却无处不在,例“一个人回到鸿蒙的门”,“神必须逃离高岗”,“我的对面没有刘邦,没有范增献计,项庄舞剑”,“全是空案空座”,“我的血出来,仍不断为我温酒,我的骨头出来,仍不断加炭”,等等,所以初读这首诗而引发某种豪气顿生是正常的,也是不正常的,换句话说,它以其必要的“内心盛宴”邀请我们再赴会;如果有兴趣,就反复读,前提是不要企图一个个词一个个成语一个个典故把握它,孤独的词也是可耻的,千万别这样去毒死这首诗。
 
 
 
                                    辽阔的孤独,恣意的宣泄
                                                 ——读高世现《鸿门宴》
                                                                文/纪开芹
 
  这是继《地平线饿死》之后,为世现写的第二首诗歌评论。这首《鸿门宴》节选自《魂魄•九歌》上卷第一部《酒魂》的第5章的引诗部分。我曾读完《魂魄•九歌》第一部。他的《魂魄•九歌》章节与章节之间往往是独立成篇的,这样便于理解,而且给人舒缓的余地。《魂魄•九歌》(初稿)已耗费了诗人七年创作时间,是一部诗人的精神史,也是当代中国最长的超过四万行的史诗性巨著。《魂魄•九歌》完全是将新古典主义、大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主义以及神性写作、口语写作像干柴一般全加在一起的烈火涅槃而出的新诗体,整部长诗并辅以诗剧的形式呈现的,甚至揉合了电影蒙太奇、剧本、小说、散文、古诗、书信等所有文体,整首长诗至始至终都充满了色彩,音乐和立体感,畅汗淋漓,浓墨重彩,激情飞扬,读来荡气回肠,有屈原《离骚》之风韵,实在是当代诗坛浪漫主义的典范。这样的气场,也是诗人刻意营造出来的,正如他自己所说那样:一首这么长的诗,其语感稍一冷场便会泄气,主旨的恢弘大气、影像的壮观豪气、场景的惊艳霸气就会提前退场,而所谓的长诗就会像瘪了的气球一样。所以我在意的是一个诗意的“场”。它的“场”是心,也是世界,甚至是大千宇宙。伴随这些对话始终的,则是我对今天播散全球的中国式生存、中国式生存逻辑的审视。
  可以说,整部《魂魄•九歌》中都表达出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说到这里,则想起前两天世现在中国诗歌流派网管理群中和里海编辑的对话。我从来不曾想到世现创作出来的惊天地,泣鬼神之作《魂魄•九歌》是在那样的一种环境中。从零零碎碎的谈话中,我才得知,世现是一家集百货,移动,电信于一身的超市营业员。零碎琐事时常打断他的文思。因而,他的创作从来没有一个完整的时间,而且店铺对面便是嘈杂的菜市场。很难想象,当思路被打断时,他如何从诗歌的王国中抬起头来,回到尘世的纷扰中去。就这样,他一步步走着,将全部热情播撒在诗歌上面。由此,我也理解了他的执着,更深理解了他澎湃激昂的文字背后隐藏的孤独,旷世的!
  再回到对这首诗的理解上来,再上前一步,即抵达世现营造的“孤独”的境界。这正是他智慧的灵光在诗歌中闪烁,也需要我们读者以犀利敏锐之心去抚摸。
  “肆无忌惮的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今夜,万物被覆盖,宇宙如/巨冰柜的胃口急冻……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天亮之前我要看到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我的须发也要长到二千年那么长/今夜我必须气吞山河,以浇胸中八万里之寒/把楚河汉界全还给这半握的苍凉……”诗歌开头就有“天苍苍野茫茫”的辽阔和沧桑之感。
  今夜,我一个人回到零下的历史,与孤独对饮。什么都不要,不要任何人来作陪,我只是一个人,气吞山河,让浊酒浇灌心中八万里之寒,让楚河汉界,人生纷扰都退居到千里之外,让它们的苍凉都被我饮下。
  可以说,诗人踏着时光而行,步步有声。我们看到诗人的背影正一步一履朝鸿门宴走去,也朝着自己的孤独走去,朝自己哭过笑过的诗歌国度走去。诗人是孤独的,诗歌是孤独的,在生存的夹缝中的诗人和诗歌则尤其孤独!有人用画笔呈情,有人用眼眸承情,有人用文字陈情。世现则是以旷世孤独打开自己的心,让读到这首诗的人以心来换取他的心。他所描绘的鸿门宴内装满孤独的血肉,并且赋予它以热泪,以激情。他让大碗大碗酒喂养他的遗世独立。他一个人听将军令,弹广陵散。他身披黄金甲,一个人舞剑,一个人加炭。他与他的灵魂相逢于苍茫之中。“银河的水不知所措,那用星光酿的酒。一颗一颗的喝,直把大肚当大千宇宙。角木蛟是我,亢金龙是我,氐土貉是我,房日兔是我。心月狐是我,尾火虎是我,箕水豹是我……都是我。每一次醉都隔了十万八千里,每一个醒来都是光年的传奇。”
  我们进入到诗人有意营造的画廊中,感悟诗人的所思,所感,所悟,并按照诗人的思路一路行去,以心灵的颤动,呼应那无法抗拒的接引。鸿门宴固然令人感到悲怆,但我们于悲壮中感受到的美也全借着世现的一支笔而实现了。
  诚如诗人自己所说,这首诗很重气场。我也以为,一篇好的文章全靠“文字充沛”。文气是文章的灵魂,也最见诗歌的尽境。文气在回旋往复中饱满高涨,充沛于字里行间,让我们一次又一次震慑于诗人不凡的才情。而在这样完美的艺术形式中,最为亮丽的则是世现的语言艺术,颇值得一提。
  世现习惯使用气势宏大的词汇,诗行之间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似的豪情。诸如“彪悍的大雪”“急冻”“自饮自斟”“孤独”“气吞山河”“八万里之寒”“半握的苍凉”等等,类似的字眼如散落在夜空里的星星,让人眼前一亮又一亮,给人以无限遐思,从中可窥探出世现炼字炼句颇下功夫的了。而且,世现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已达到圆熟的境界。
  每次读世现的诗句,总会想到边塞诗歌。虽然没有连年征战的残酷,但一样有生活的单调艰辛,有矛盾的复杂的感情,有诗歌激情和艰苦生活的冲突,有壮志未酬的悲伤。那些大大小小的征战,在今天都不存在了。没有楚汉争霸天下,没有项庄舞剑,范增摔玉,没有英雄怒叱,甚至连诗人都不存在了。还有什么可留下?这样一种清冷的孤独裹挟着诗人。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再到什么地方去?
  试想,倘若时光倒退千年,世现也会驻守戍边的吧?也会成为优秀的边塞诗人吧?但,不能。我们不能穿越时空,只能对酒长歌,将生活的无奈和艰难饮下,将一个句子的身影拉长又拉长,慢下脚步,在辽阔的,壮美的文字家园中流连。这是世现为我们营造的苍茫的诗境,也体现出他无法排遣的苦闷情绪。而且,诗歌中一连串用了九个:“今夜,我必须……”这样的句式,一气呵成,气贯长虹!人在失望和情绪低落时,难免要遥望激昂的昨天,这种忧郁痛苦的心境,让诗人突然坚定,突然鼓起极大勇气,恣情于自己构想的鸿门宴中。正因为此,所以让“悲凉作陪,悲壮作伴”,“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苍天/一干而净”,“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铿锵有力的句子所取得的效果无疑是满场寂静,让读者屏住呼吸,陶醉在诗人沉稳厚重的感情中。“狂声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正可以用来形容诗人豪放不羁的感情。读之,我们眼前便幻化出坎坷的心路,多舛的命运,无语的青山……它们都静默着,看一位忧郁的孤独的诗歌王子在尘世中袒露他的忧伤。这么多相同的句式,嘈嘈切切,情急意浓,既宣泄了他对尘世的依恋和悲戚,又集中展露了心灵深处的干净和梦想。
  世现这样轻松自如的操纵着语言,不仅使它精确,而且让《鸿门宴》这首诗多姿多彩,具有回廊九曲之美。时而腾达,时而沉落,时而一针见血,时而十面埋伏,玩味细读,可见他功力之深,已达洋洋乎忘乎所以之态。
  需要指出的是,世现虽然极力构建自己孤独的城堡,但并不意味着他一直生活在痛苦中,他不悲观绝望,茫然顾盼,也不做歇斯底里的挣扎,而是从从容容,让希望的嫩芽在诗歌的王国中开出最灿烂的花朵。从诗歌中孕育出来的典雅的生活态度,让他对生命充满乐观和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孤独本身就是美好的,“悲伤无法近身,让悲哀无法企及”,“世界就用海阔天空为我加冕,还有什么让我不痛快”!在诗人看来,挚着追求生命真实的意义,生命的终极就不是消极,退缩和虚无,那么,孤独一点又算得上什么?孤独其实是一道绚烂的光芒,美丽的归宿。
 
 
 
                      汉语新诗艺术性的全新拓展
                                 ——评高世现《鸿门宴》
                                                        文/ 山城子
 

 
      诗歌艺术性的呈现,一般主要是通过诗人的气韵、文本的风格、语言的诗性来实现的。正是从以上三个方面的阅读体会,完全可以说诗人高世现的长诗《魂魄•九歌》注定是对汉语新诗艺术性的全新拓展。这只从上卷第一部《酒魂》第5章中的《鸿门宴》一节(已收录入《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11卷),就可见其令人喜出望外的斑斓。
 
1、气韵是如何灌注激情的?
 
 通读《鸿门宴》这一节,就可以感觉到诗人那抑制不住的激情,澎湃如黄河,浩瀚若长江。这样浩瀚澎湃的气韵,是如何灌注到激情里边的呢?这使我想及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代表作品《大堰河,我的褓姆》,他抒发对劳动人民的绵绵情感,所形成的深挚的气韵,是通过词语的反复、复沓、排比、递进的积极修辞而实现的。而诗人高世现在这里,更其成功地运用了同样的积极修辞手段。请看,诗人在开头先用“不必是”“也不必是”“还是”一个小的反复、复沓、排比、递进作铺垫,然后立刻有力地推进到“今夜我必须”为关键词语的一个大的绵长的7次反复中的复沓、排比、递进的过程。这简直是一口气就灌注到了最后。
 而令人兴奋的是这种修辞手段的运用,较之艾青又有了很大的拓展——这就是在7次反复的6个间隙中,都形成了各自的“反复、复沓、排比、递进”的小过程。依次为:“今夜~~必须”(7-8行),“不动~~不掀~~不碰~~”(9-10行),“没有~~没有~~没有~~没有~~”(13-14行),“一侧耳就有了~~,一弹指就有了~~一仰头就有了~~”(20-21行), “我的~~出来~~我的~~出来~~…”的“反复、复沓、排比、递进”共计7次的一个长过程(27-31行),最后简洁为“我~~”或“我的”近20次的出现(32-45末行)。更妙的在这20个“我”之间,又嵌进了“寒风也~~我也~~”(33行),“垓下土,霸上尘”(34行),“我的右手~~我的前脚~~”(35-36行),“拚~~拚~~、这一杯~~这一杯~~”(37-38行),“~~作陪~~作伴、~~无法近身~~无法企及”(39-40行)等8个排偶递进和最后的“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43-44行)的排比递进。
 同样的手段,大的里套着小的,往复变幻递进,不仅展示了文本行走的绰约之美,更构成了内在音韵的和谐之美。哈,就像春雨灌注泥土,就像水泥浇铸混凝大桥,就像鸟的鸣啭润注春天,诗人就是通过这样的传统的具有明显的加强气势,熨畅音韵,强调深入的阅读效果的积极修辞方法,而使高亢的响彻云霄的气韵,灌注了他的不可抑制的为国为民为诗的深挚的激情。
 
2、风格是如何豪放大气的?
  
“豪放风格毕竟起源于历史上哪位诗人的哪个作品,我没有考察过,但其发展的巅峰自是非诗仙李太白莫属,纵然后来有苏东坡的继承,也没有超过。也许这超过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当代诗人的肩上。现在我觉得至少高世现就是承担者之一了。”
这段话,是前不久我在《豪放在中国的重新崛起——学习高世现长诗<魂魄•九歌>节选之<酒犯日>》里说过的。同一部巨著的两处节选,风格依然豪放大气。问题是这样的风格,毕竟是如何风格起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再仔细阅读这节长达45行的诗。不难发现,其中运用拓展了的借代修辞格(即通常被称为用大词),以及恰当运用夸张格,则是实现这一传统风格的主要技巧。
“宇宙如/ 巨冰柜的胃口急冻”中的“宇宙”,“不必是/ 冰川世纪的饭局,混沌大餐”中的“冰川世纪”和“混沌”,“不碰飞任何一条大江大河”中的“大江大河”,“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中的“时空”,“我退三步,世界/ 就用海阔天空为我加冕,”中的“世界”与“海阔天空”,都是借代格的拓展,而使用的大词。如果将这些大词依次还原文本词,则大体应当是“神州”“从前”“最初”“雀鸟”“地方”“大地”与“宽敞”。这样还原的阅读效果,肯定就小气或小器多了。
         再看夸张格的使用: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 一干而净”。这里的夸张是把酒比喻成大海,叫通过比喻而夸张。阅读效果无疑就是海量的大气。
“天亮之前我要看到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 我的须发也要长到二千年那么长/ 今夜我必须气吞山河,以浇胸中八万里之寒”。这里的“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 “二千年那么长” “八万里之寒”。都是数量与范围的极度夸张。这是因为诗人抒发抑制不住的浩瀚绵长的激情的需要,是澎湃着的气韵所促成的呀!
“仰首环顾,大雪顿停半空/…………/ 寒风也骤然在我面前刹住”。这里的“顿停”与“刹住”,则是动态的反面夸张,极其精妙地表达了诗人醉饮时的瞬间感觉。
以上,技巧既明,无须多例。
 
3、诗性是如何创新灵动的?
 
 新时期以来中国新诗的发展,事实上是一次汉语修辞格的悄然革命。笔者通过5年网络诗歌的学习研读,最近系统地总结出以北岛、周承强、白沙等数十位当代新老诗人创造出来的新修辞格19种(传统修辞格有60余种,其中常用10余种),新的词类活用31种(古代词类活用仅有17种)。正是这些创新的语言表达技巧,极大地增强了汉语新诗文本的含蓄、精练、形象、灵动、幽默、诙谐和智慧等本质属性,既诗性。
成长于后朦胧时代的诗人高世现,无疑受其影响,而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些灵丹妙药,饮服于自己的诗中。由是,即或在这45行的一节诗中,其创新灵动,也比比皆是的。
请看第1行:“肆无忌惮地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成语“肆无忌惮”竟然违反常理地与“宴请”相搭配。毕竟“宴请”的心情应当是友好的敬仰的,最严重也不过是敬畏的或者心怀叵测的。这里的新颖在于逼出了一个无所畏惧的承后省略的“我”的诗主体形象。所以这样异配,是因为“宴请”的对象变了,不再是亲人、友人抑或敌人,偏偏是“一场剽悍的大雪”,当然是冒了危险的,所以只有用“肆无忌惮”搭配,才显出诗主体形象“我”的不同凡响。这应当叫做成语的移就式活用。同样,我们也可以把形容词“剽悍”也看作是移就式活用,而动词“宴请”则是拟人格的运用。一行诗三次积极修辞,如何不诗性呢?
再看2-3行:“今夜,万物被覆盖,宇宙如/ 巨冰柜的胃口急冻,零下的历史”,依次使用了夸张(万物被覆盖)、比喻(宇宙如/ 巨冰柜的胃口)、再夸张(急冻),以及“零下”的比喻式活用。这是两行四用积极,自然就增强了形象与灵动的诗性。
例子也不必太多,说过前三行,再说后三行:“没有轻浮,我的对面没有银河系/ 没有太阳系,也没有中文系,我没有对手/ 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这里的三行同样使用了积极修辞,依次是:形容词“轻浮”活用为名词,“没有”的复沓,及与其连接的句子的排比、递进,“自”的复沓,形容词“孤独”活用为名词,动宾式双音合成词“谢罪”的拟人效果。这是三行六用积极,没有不诗性的道理。至于从“银河系、太阳系”到“中文系”的幽默,事实上也是一种不名的积极修辞。
头尾之间,诗人不停顿地比喻、拟人、拟物、夸张、精品诗歌在我的阅读中,一再证明,恰当地使用、拓展与创新积极修辞,是使语言呈现诗性的重要手段。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这是主要的。其它方面还有意境的古今穿插,显著区别于看不出时代背景的那些无病呻吟;而可观数量的成语,以活泼或活用的姿态入诗,使文本呈现了传统的精美特点,也是一种空前的展示。


                 一个人的精神盛宴
                                   ——  读高世现节选长诗《鸿门宴》

                                                            ◆宫白云
  
  提起“鸿门宴”,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公元前206年项羽与刘邦在“鸿门”的那场著名的宴会,这个对楚汉战争发生重要影响的宴会间接地促成了项羽的败亡、刘邦建立汉朝的成功。诗人高世现的长诗节选采用这个大家都熟知的历史典故做为诗题以极大的空间艺术为我们留下了超凡的想象。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让我们窥见了他险中求胜的技艺,所谓艺高胆大,越惊险越有成功可能。让我们走进他的诗行,一睹神韵:
  
  肆无忌惮的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
  今夜,万物被覆盖,宇宙如
  巨冰柜的胃口急冻,零下的历史
  让我一个人回到鸿蒙的门,不必是
  冰川世纪的饭局,混沌大餐,也不必是
  西元前的晚餐,古老的东方——
  还是我念念不忘随身听的电量,今夜我必须在场
  
  首先,诗人用“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把这首诗的形象树立起来,“剽悍”二字成就了“大雪”罕有其匹的气势。看来“大雪”是诗人深有了悟的,但他的愿望却是描绘与之相匹的“今夜我必须在场”,于是,诗人穿越历史“一个人回到鸿蒙的门”,这样一来,我们就得以历史的维度来看待他的“必须”,既然不必是“冰川世纪”的“混沌大餐”,“也不必是西元前的晚餐”,那么它必是什么?我们来看:
  
  今夜,神必须逃离高岗,今夜我必须胆大包天
  不动一兵一卒,不掀翻一桌一凳
  不碰飞任何一条大江大河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
  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干干净净,一分一秒
  没有战乱,我的对面没有刘邦
  没有范增献计,项庄舞剑,我没有对手
  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
  
  诗人的确以“胆大包天”的手法,让神“逃离”,取而代之成为“今夜”他自己的主宰,他“不动一兵一卒,不掀翻一桌一凳”,置江河于手掌,盛大海于碗中,“一干而净”,干净的心,摈弃“战乱”,今晚的他“没有对手”,“刘邦、范增、项庄”根本没有用武之地,他必须一杯接一杯地“自斟自饮”,才能抵御巨大的“孤独”。诗人打破时间空间界限,创造性地重组了独属于他自己的“鸿门宴”,这个“鸿门宴”没有历史上的那些“惊险”与“杀机”,他在自己的精神大殿上,指挥江河,指挥大海,让他精神上最真实的形骸放浪,让我们在反复的品匝与咀嚼中,透过留在唇齿间种种难以说清楚的滋味,不自觉地生出不可言传的精神感应。
  
  天亮之前我要看到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
  我的须发也要长到二千年那么长
  今夜我必须气吞山河,以浇胸中八万里之寒
  把楚河汉界全还给这半握的苍凉
  
  诗人坐拥自己的王朝,“天亮之前”他“要看到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须发也要长到二千年那么长”,今夜的他“气吞山河”,“胸中八万里之寒”与“楚河汉界”的“苍凉”全在他“半握”的手中。他有能力创造出这令人惊讶的奇境,也有能力把它们掌控:
  
  一侧耳就有了将军令,一弹指就有了广陵散
  一仰头就有了乌有之乡,我的对面
  全是空案空座,王霸都自刎了,
  诗人都投江、卧轨了,再无英雄怒叱,
  再无美人娇嗔,慷慨从来不曾这么慷慨于我的爱
  我给我戴好银盔,我给我披上黄金甲
  我再给我凌空划几下,就解下三十功名半百浮云,
  今夜,我要邀请我的心出来舞剑,我的血出来
  仍不断为我温酒,我的骨头出来,仍不断加炭
  我的肝胆出来照明,夜已深,宵更深,
  我的瞌睡虫出来四面楚歌,我的酒嗝出来十面埋伏
  我的灵魂也出来了,仰首环顾,大雪顿停半空
  
  诗人驾驭着他的语言,天马行空,让他的灵魂、感性与意识高度结合。他想象:“一侧耳就有了将军令,一弹指就有了广陵散/一仰头就有了乌有之乡”;他透视:“王霸都自刎了,/诗人都投江、卧轨了,再无英雄怒叱,/再无美人娇嗔,慷慨从来不曾这么慷慨于我的爱”;他沉思:给自己“戴好银盔”“披上黄金甲”“凌空划几下/就解下三十功名半百浮云”。这样的想象、透视与沉思,内在而坚实,它不是海市蜃楼的不着边际,而是强悍和从容,诗人通过不着痕迹的用典吐出万象:“自刎”的“王霸”项羽还有“美人娇嗔”的虞姬;“投江”的屈原与“卧轨”的海子,隐藏的扑朔迷离是历史同时也是那谜团,历史已远去,而留给诗人的只是功名尘土富贵如云。因此诗人“邀请”他的心“出来舞剑”,他的“血出来”为他“温酒”,他的“骨头出来”给他“加炭”,他的“肝胆出来”为他“照明”,他的“瞌睡虫出来四面楚歌”,他的“酒嗝出来十面埋伏”,最后他的“灵魂也出来了,仰首环顾,大雪顿停半空”。至此,诗人把一个强大的自我推到我们面前,带着体温和呼吸,抵达高潮,让一个人的精神盛宴落到实处。灵魂落在了实处,而诗人唯一宴请的“一场剽悍的大雪”却“顿停半空”,精神上的东西可以永存,而有些东西不如归去。
  
  我看见我正与隔世怔忡的我相逢于苍茫之中
  寒风也骤然在我面前刹住,我也瞿然惊见
  史前之我,垓下土,霸上尘,我的右手跟我左手化干戈
  我的前脚为后脚送玉帛,我退三步,世界
  就用海阔天空为我加冕,还有什么让我不痛快
  来,要拼就拼爹、拼马爹利XO——这一杯豪气不请自来
  这一杯我和自己称兄道弟,我是秦兄,我也是楚弟
  我在这里,自有悲凉作陪,悲壮作伴
  但也令悲伤无法近身,让悲哀无法企及
  
  诗人从灵光之中看见不可说的境界,所有他“瞿然惊见”的自我都在刹那成为另一种虚妄,他“退三步,世界/就用海阔天空”为他“加冕”,他重返切实:“我在这里,自有悲凉作陪,悲壮作伴/但也令悲伤无法近身,让悲哀无法企及”,这是生命中无以名之的体验,暗示了人生无法阻拦的“悲凉、悲壮”,但诗人却没有陷入“悲伤、悲哀“之中,它们只是他生命一个苍凉无效的手势。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苍天
  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明明白白,一寸一厘
  没有轻浮,我的对面没有银河系
  没有太阳系,也没有中文系,我没有对手
  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
  
  把“大海一干而净”的诗人,现在又把“苍天一干而净”,他从“干干净净,一分一秒”走到“明明白白,一寸一厘”,“没有轻浮”,“没有银河系/没有太阳系,也没有中文系”,他在他的精神王国里强大的没有对手,他的对手就是他自己,因此,他今夜“必须自斟自饮”,对他的“孤独谢罪”。诗人将自己放在了与世界同等维度,自己给自己燃料与火焰,超越所有的羁绊,让灵魂无拘无束地在一场精神盛宴中高蹈。
  
  这样的诗,应该是诗人内心图景与天地万物、历史现实结合之后的精神交融。透过这首诗,高世现向世人展示了他强大的个人化想象力与独特的精神世界。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精神个体,诗人之于这首“鸿门宴”的激情、灵感和创造力以及匪夷所思的种种可能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2012-7-10

           
                                 浅谈《鸿门宴》诗情              
                                                         文   张无为 
 
 
      读高世现君这首《鸿门宴》诗,一开始似乎就受到个下马威,因为我感觉诗中的抒情主体膨胀得简直出人意料,虽然这大概只是作者借着酒兴一抒己情,不过,诗传统的抒情本质再一次由此得到正面印证,其前仆后继似乎从来没有中断过。拒绝抒情等等的倡议只是后来者试图在这庞大堡垒体系中的无奈突围与艰难探索。      该诗的标题词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著名情节,中学语文教材也每年必选,故容易联想入境。但诗的开头,进入我眼帘的重要符号是鸿蒙初开,宴请大雪,这与司马迁的鸿门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后来,才又看到了与鸿门宴相关的一些元素;再后来,与鸿门宴又没有关系了,只剩下个人的把酒临雪、横杯赋诗,酒酣气愈振了。可见作者并没有始终地利用原题材资源,也未遵循什么脉络的清规戒律,而只是情生笔落,恣肆漫漶。      
     在如上情境里,毫无疑问的是,创作主体个性十足,血液贲张,而且霸气十足,甚至大有目中无人之势吧,呵呵,诗允许如此的。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崇高感跃然纸上,似乎是兀立于天地之间,横亘在时间和空间河流之中的中流砥柱。我由此想说的是,在后现代解构宏大叙事,世俗化戏谑英雄,而平庸化无处不在的年代,这样的自我实在少见。      这使我想起各国的三军仪仗队被检阅,虽然国力不同,目的各异,理念有别,例如我会怀疑美国的检阅与伊朗的检阅完全一致的可能,其反差正如英国女王与朝鲜领袖,但表面上来看,似乎没没有什么差别。那场景,表演者一丝不苟,看台上肃然起敬,而最得意的肯定是检阅者了。在这里,大雪的仪仗队漫山遍野,抒情主人公斜倚军帐,开怀畅饮中,偶尔举酒嘱“雪”,弹出一声寒暄,煞是惊天地、慑鬼神。      
      当然,关涉酒的激情,在古代诗文中极多。除了如陶渊明饮酒怡然自得,杜甫停杯沉郁感怀,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沉醉倾情,杨慎“一壶浊酒喜相逢”谈笑风生等等之外,更多的如曹孟德“对酒当歌”感慨生命意义;李白饮酒豪情万种;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悲壮有加;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去国怀乡;苏轼“酒酣胸胆尚开张”壮怀激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心系国运……更不用说张孝祥“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那是怎样的豪迈?! 
      在现代诗人笔下,有气度的“酒诗”也很多,随便举例,60年代就有郭小川:“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万言不赘。……五杯酒,豪情胜似长江水。七杯酒,豪情与大雪齐飞;十杯酒,红心和朝日同辉!”70年代林煌坤《美酒加咖啡》虽也唱遍神州,但以伤感情调独树一帜;80年代有江河的诗句:“其实他把自己斟满了递给太阳/其实他和太阳彼此早有醉意”;新世纪有雪飘中原的“如同畅饮江河,你醉成漫天风浪/把黄河咆哮的豪情,酿成月光……你持醉向影子举起千载寂寞/酒魂月魂一俯一仰饮尽万古愁怅/掷杯挥毫,诗若游龙翻飞半个盛唐……拿酒来!让醇香把红尘熏蒸尽心释放/醉了酒的豪情,步履轻曼飘逸/你踏碎床前一地相思的月光/赶赴三百杯痛快的筵宴迎风歌狂/醉了酒的诗情,仿佛系在杯中的波涛/你轻舟一解,越过三峡流遍江河/以诗的雕像,带着酒气长啸对月大笑”等等。      
     ——这些事例,足以说明,借酒抒怀的太多太多,而且风格各异,所以,即使从“豪迈”向度上来看,想突破也确实有难度。《鸿门宴》基于此在努力寻求个性,是可嘉的。不过,作者所抒发的核心似乎是雪中独酌“对我的孤独谢罪”,就此似乎应该重新考虑。因为,孤独是一种很高尚的境界,特别是知识分子应有的生命状态,为什么要对她谢罪?有必要吗?结论容易指向——拒绝孤独,即想让千山万水围绕自己,让所有人听命于自己,一呼百应。而诗中并没有給出相应的理由,那么,如此这般的气度也容易被解读成形式大于内容或主体精神虚胖。不过,我倒以为,这只是一种心境,所以也大可不必在意。      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直抒胸臆,是自我膨胀般的意气、酒气驱使;连篇累牍的是定语加速度式的加强,是一次次排比编织的唯我独尊式的抒怀,诗的语言大体延续了杨炼及整体主义等路向吧,追求斑斓华美,而诗性所应有的相关意义的辐射及令人回味的东西还不多,这容易使人怀疑,豪迈在空洞的酒兴中难免转瞬即逝,像过眼云烟。不妨读读洛夫的《与李贺共饮》就大体会了然的。      
     当然,现代诗歌越来越多元化了,文如其人的说法已越来越过时了,所以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文本、作品,都可以随意地谈笑风生,且不必介意即可——特在此重申。
                                                                                                                  2012年7月11日16:52:21

 
                    诗人的气场
                               ——读高世现长诗之节选《鸿门宴》有感
 
                                                                作者:叶晓霏

     自从世现老师来到流派网,我基本没去读他的作品。看他的头像文质彬彬、眉清目秀的书生样子,想必写出来的诗也是柔软似水吧。因为自己的文字很柔软,喜欢读些硬气的文字,以补已之短。所以就是这样一个貌相,让我疏离了他的作品。当他主编《新诗经》时,对他的印象才渐渐深刻起来。后来他又在腾讯发起了微诗、并与汤胜林老师等编辑在流派网同时进行活动。直到这时,我才看到他的青春活力与热情非常人一般,以及他一如既往的奉献,深深打动了我。
  韩庆成老师推出《重读经典》有几期了,但一直没有充足的时间深入这些好作品。这期是高世现老师的长诗节选《鸿门宴》。看到长诗字眼,暂且不论经典与否,就觉得很壮观,赞叹之声由心底而生。曾经写过一万多字的长诗,对那种隐忍的毅力深有体会。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认真读他的作品。刚刚读了几句,就被震慑了。怎么能如此恢弘、如此豪迈呢?简直是气冲九霄、志满乾坤!将我对他我的貌相之论彻底颠覆。
  “肆无忌惮的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开篇就是一个铺天盖地的画面,以不可阻挡的气势迎面而来,让你猛的抖擞精神去迎接意想不到的意外。只一句话,就融入了诗人营造的氛围之中,跟着这锣鼓喧天的声势待看究竟。
  “宇宙如/巨冰柜的胃口急冻,零下的历史/让我一个人回到鸿蒙的门”上一秒还是热血沸腾,下一秒就冰冷刺骨。上一秒还在眼前,下一秒就是十万八千里。长镜头风驰电掣般的拉开,天寒地冻、孤军奋战,不得不为这一场宴请而忧心忡忡。
  “不必是/冰川世纪的饭局,混沌大餐,也不必是/西元前的晚餐,古老的东方——/还是我念念不忘随身听的电量,今夜我必须在场”两个不必,一个是现代的创意、一个是历史的传说,古典与现代巧妙的结合。意味不论是怎样的局面,都不会令他彷徨。古老的东方给了他意志、给了他坚强、给了他战胜一切的信心和能量。以念念不忘的“随身听的电量”引申出诗人的拳拳赤子之心。
  “今夜,神必须逃离高岗,今夜我必须胆大包天/不动一兵一卒,不掀翻一桌一凳/不碰飞任何一条大江大河/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一干而净。”这是何等的胸怀与气魄!连神仙都会惧怕三分。但是诗人的胆大包天又是理智的、仁慈的,将所有的喜怒哀乐都照单全收,让宽阔的胸膛包揽一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豪壮的诗句中表达着诗人细微的优秀品质。
  “我的对面没有刘邦/没有范增献计,项庄舞剑,我没有对手/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诗人终于将时代的弊病呈现出来。这是一个混沌的时代,看不清真实的界限,看不清真正的目的。太多的人都在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择手段。诗人自称霸王,是不同于常人的。可他却是如此之孤独,找不到能够称之为对手的人、能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一决高低的人。这是诗人的寂寞,更是诗人蓄意待发、迎接挑战的意志表露。
  “今夜我必须气吞山河,以浇胸中八万里之寒/把楚河汉界全还给这半握的苍凉/一侧耳就有了将军令,一弹指就有了广陵散/一仰头就有了乌有之乡”诗人在感性的意识里,是英雄、是巨神,天马行空,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游弋。醉卧沙场、琴瑟铮铮、风烟俱净、望峰息心,一半功成、一半苍凉,五味杂陈各种感受集于一心。暗示了沧桑之变,世事难料。又在感伤中透出豁达、豪迈之气,对理想的人生充满希冀与激情。
  “我的对面/全是空案空座,王霸都自刎了/诗人都投江、卧轨了,再无英雄怒叱,/再无美人娇嗔,慷慨从来不曾这么慷慨于我的爱”感伤之情继续延伸。英雄们自刎、投江、卧轨……空案空座,满目萧然。诗人将古今奇葩纵横交错,既是缅怀,又是谴责;既是崇敬,又是批判。在理性的沉思与感伤的同时,将前车之鉴,武装于心。
  “我给我戴好银盔,我给我披上黄金甲……还有什么让我不痛快”诗人终于将情志推向高潮。诗人是不甘心寂寞与伤感的。他要披甲上马,征战沙场,与时代较量、与自己较量。血来温酒、骨头来加炭、肝胆来照明,纵然是沟壑遍布、荆棘丛生又有何妨?我是英雄的化身,粉身碎骨是我的荣耀,我的灵魂会为我接风洗尘。诗人的穿越,叱咤风云,威武不凡。这是诗人的最高理想,诗人也必定为此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来,要拼就拼爹、拼马爹利XO——这一杯豪气不请自来/这一杯我和自己称兄道弟,我是秦兄,我也是楚弟/我在这里,自有悲凉作陪,悲壮作伴/但也令悲伤无法近身,让悲哀无法企及”远古与现待的接轨,浑然一体。干了这杯充满豪气的酒,悲凉却从中而来。诗人不断的壮志,又被现实的残酷不断的侵袭。但无论如何,这般豪情不会被淹没、亦不会逃遁。表达了诗人坚强的意志和执着的心态。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苍天/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明明白白,一寸一厘/没有轻浮……我没有对手/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诗人是睿智的,知道通往罗马的道路是何等的孤独与寂寞。但他已经做好准备,必须在浮躁的时代保持一颗安静稳重的心,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着自己的殿堂迈进!
  酣畅淋漓的鸿门宴,没有对手、没有杀机、没有刘邦和项羽,有的只是雪夜中的孤独。诗人将孤独无限倍放大,将感性的、理性的想象和意志充分的表达出来,营造了诗人独有的气场,正式这样强大的精神盛宴衍生了无穷的力量。他的长诗正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的成果必定由这份力量来驱使,由诗人的血和汗来铸就。
  在世现老师的诗中,我收获了很多东西。比如:当我被寒冷侵袭时,我会高喊“肆无忌惮的宴请一场彪悍的大雪”,冷有何惧?当我与朋友对酌,我会说“今天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一干而净”,慷慨之举;当我面对艰难,我会说“天亮之前我要看到千山归降”,锲而不舍;当我行走于黑暗,我会邀请“我的肝胆出来照明”,自强不息;当我面临尖锐极端,我会想“退三步,世界就用海阔天空为我加冕”;当我处于混沌之中,我会告诫自己“我的心必须干干净净,一分一秒没有战乱;必须明明白白,一寸一厘没有轻浮”……诗人在他的诗句中无形地告诉我们什么是豪迈、什么是义节、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自勉、什么是游刃有余、张弛有度、能折能弯……这是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生旅途中跋涉的力量,是努力迎接世事变迁的勇气,是挑战命运的坚定和信心!
  窥一斑而见全豹。虽然这只是他的40000行长诗《魂魄•九歌》的其中一个片段,但是用词之开阔、气势之宏大、场景之辽廓、意象之奇特、远古与现代的信息量摄入之广泛已经一览无余,所有的不可能都成为了可能。如若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奇异的想象思维、超强的艺术组织能力怎么能成就其精彩绝伦的篇章呢。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一些语句还需凝练,脉络还应该再清晰一点,以便更好的贴近读者,引起共鸣。相信他的这部著作截稿之后,经过时间的淘洗和检验,定会成为时代的凯歌、罕见的巨著。在诗歌王国剑舞乾坤、荡气回肠的屹立生辉!我们从作品以及行动中看到了他的实力和毅力。我们盼望、期待、以及深深地祝愿!

 

 
 
                          高世现《鸿门宴》解析
                                                       作者:风铃雨


 
     我是一名诗坛小卒。既然没有那么高的文学素养也就不敢妄加评论名家的作品。
     但是,我读了高世现的这首诗有一种冲动,那就是这首诗的魅力感染了我。
     读这首诗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大气,宏阔。诗歌一开始开门见山,没有那些多余的铺垫和过渡,“肆无忌惮的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够直接够畅快。刚开始感觉这首诗怪怪的,好像东一耙子西一扫帚的,开天辟地的一草一木都被他拾来了,却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
     让我一个人回到鸿蒙的门,不必是
     冰川世纪的饭局,混沌大餐,也不必是
     西元前的晚餐,古老的东方——
     但是紧跟着一个急转,“还是我念念不忘随身听的电量,”。从远古洪荒冰川世纪一下子到随身听的电量。这种跳跃似乎紧紧地牵着读者的视线打了一个反复。这正体现了诗歌写作的一个要点“跳跃感”或者说“悬念”。
     再就是意象的呈现丰富多彩。具象化的诗歌元素源源不断地倾斜而出。句子的排比、递进、反复的写作手法,一层层加深诗歌的纵身呈现。特别是“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干干净净,一分一秒”到“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苍天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明明白白,一寸一厘没有轻浮,我的对面没有银河系”;“ 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天亮之前我要看到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到结尾的“没有太阳系,也没有中文系,我没有对手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这种前后呼应的效果更增强了诗歌的渲染力。
     写诗其实就是把自己摊牌,写自己的所思所想,用具体的物象反映自己的思想心得。同时也是展示一个人的才能和文学造诣的深浅的一个载体。
    《鸿门宴》大家都要知道是秦末刘邦和项羽的宴请的故事,里面暗藏杀机。
     而高世现利用《鸿门宴》这个主题借尸还魂,展开诗思,无疑是现代版的盛世聚餐。那么,他是为谁摆的《鸿门宴》呢?
     在我看来,他就是为自己摆的这桌《鸿门宴》。主要体现一个“我”字。以我纵观历史风云,以点代面,由古至今。仿佛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巨变尽在“我”中。
     你看那:让我一个人回到鸿蒙的门/还是我念念不忘随身听的电量,/今夜我必须在场/今夜我必须胆大包天/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我的心必须干干净净,一分一秒/我的对面没有刘邦
没有范增献计,项庄舞剑,我没有对手/我没有对手/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我要看到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我的须发也要长到二千年那么长我给我戴好银盔,我给我披上黄金甲/我再给我凌空划几下,就解下三十功名半百浮云,/今夜,我要邀请我的心出来舞剑,我的血出来/仍不断为我温酒,我的骨头出来,仍不断加炭/我的肝胆出来照明,夜已深,宵更深,我的瞌睡虫出来四面楚歌,我的酒嗝出来十面埋伏。”
    很多很多这样的以“我’为单位的表现。无疑他要在这个只有一个人的‘鸿门宴’上施展自己的解数。试看:“我的对面没有银河系/没有太阳系,也没有中文系,我没有对手/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呢?你看到了,诗人是孤独了。
    是为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抑或践踏而孤独;为所谓的文明而被所谓的文明而不断制造罪恶的人类而孤独;甚或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堪忧;为当今世界纷争而在战火和硝烟中生存着的人们而孤独……为当今人们精神极度匮乏的生活状态而孤独……
    看到了自己也就看到全人类。
   “这一杯我和自己称兄道弟,我是秦兄,我也是楚弟
    我在这里,自有悲凉作陪,悲壮作伴
    但也令悲伤无法近身,让悲哀无法企及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苍天”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也只有在内心自己为自己设下危机四伏的《鸿门宴》;在自己的诗歌里摆下自己的也是属于整个人类的《鸿门宴》了。
                                                                                                                                                                                                                                                                        2012.07.20.
  

                                          试读高世现作品《鸿门宴》
                                                           文/里海
 

 
 我本是业余的文学爱好者,因为没有时间和定力写大篇幅的文字,但又忍不住想表达自己对文字的喜爱,偶尔会写点短文。喜欢诗歌,是因为它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爱憎,对稍长的作品没有耐心和能力读写。
 来到诗歌流派网两月余,认识了一些文朋诗友,在编辑群里交流时,知道了诗人高世现的生存环境和写作状态。他在一个电话超市打工,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他的诗,都是在工作中断断续续完成的。我是打过工的人,知道打工者的苦,就是一天什么都不干,站上8个小时,一般人也吃不消。可是,他还能在顾客交款的不断打扰下,写出大部头的长诗,实在让我们这些自称是爱诗的人汗颜。佩服他对诗歌如醉如痴的热爱,决定硬着头皮读一读长诗。
 初读高世现长诗节选出来的《鸿门宴》,我的脑子被他邀来的一场大雪,他的一个人的自我战争,他的一个人的自我饭局,他的横空出世的美人,搅乱了,没了信心。这,如何解读。他就是个“颠狂人”,我们常人眼里的鸿门宴,也不过是一场斗争,一个陷阱,一次斗智斗勇。他却横贯东西,打通古今,从天地开辟前的一团混沌下口,吃到西元前的晚餐,吃到随身听都没电。一吃几千年上万年,还没有吃饱,还将大海一干而净。不得不佩服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营造宏大场面的能力。我想,这是一个要啃硬骨头的人,他是在挑战自我。
 来日再读,感觉到文本所表达的寒意,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苍凉悲寒。“彪悍的大雪”“巨冰柜”“急冻,零下”“冰川世纪”,当看到这些“冻词”扑面而来时,不,扑心而来,不由得打了一个激灵。“寒”从何而来,我想,可能和当今诗坛乱象有关,和诗人的生存环境有关吧。
多读几次,一股孤独的悲情在脑海里弥漫,那是一种苍茫一孤家迷茫一寡人的感觉,不被世人理解的感觉,被世俗遗弃的感觉,逃离的感觉,可耻的感觉,对不起内心世界中另一个自己的感觉……
孤独的思想者,是自我为中心的王者。孤独的人内心必是高贵的,不需接受任何外界的认可。但是,人都有两面性,高贵是相对的,他也会被世俗生活所困。面对拼爹拼酒炫富的世界,谁能抵抗住世俗的诱惑。要想保持自己灵魂的自留地,必须要耐得住寂寞,不做官、不发财、不成名,卑微地活着。可是,谁又能一个人孤独地活着,要孝敬老人,抚养孩子,孤独的诗人无法养家糊口,孤独会“饿死诗人”;从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角度来讲“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高度孤独,会让人有出世的想法,或遁入空门,或退避山野,可是这又是不负责任的活法,对家人总有一种负罪感。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诗人内心打一场“拉锯战”。割裂的我,两个“我”被放置到诗歌中的时空厮打。孤独思考久了,人会时空错乱,会有一种虚幻的理想国出现,也许以死谢罪是一种解脱。于是历史上出现了屈原投江、海子卧轨,但诗人没那悲观,而是将自己投放到自我臆想出来的“鸿门宴”,让自已对垒自己,再自已战胜或打败自己。饭局乎?酒局乎?战局乎?项刘的“鸿门宴”,千古一宴,诗人的“鸿门宴”,一宴千古。
诗人注定是要孤独地活着,可耻地活着,与浮躁的喧闹繁华格格不入。但是诗人的灵魂石永不变色,孤芳自赏,把他扔到旷野、丢到冰山,他也会发芽,长成一朵雪莲,独自享受自己的冰寒世界。
我试着解读了一下:
 

    肆无忌惮的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
    今夜,万物被覆盖,宇宙如
    巨冰柜的胃口急冻,零下的历史
    让我一个人回到鸿蒙的门,不必是
    冰川世纪的饭局,混沌大餐,也不必是
    西元前的晚餐,古老的东方——
    还是我念念不忘随身听的电量,今夜我必须在场
 
 
 开门见山,就是一场大雪,是旁若无人、无所顾忌的大雪,是“我”邀请来的大雪,一场虚拟的大雪。黑夜,剽悍大雪覆盖的世界,像是回到冰川世纪的远古时代,“我”独自来到“鸿蒙”这个“大鸡蛋”前,欲助盘古开天辟地。借本山大叔一句话:“这个可以有!”。这种穿越古今东西的大胆想法,作为普通人可以没有,而且一般诗人也不会有,但是如果不小心有了,那将是一个不同一般的人,诗人的幸运。至于要在哪里“开天辟地”,咱就不多做猜测了。

    今夜,神必须逃离高岗,今夜我必须胆大包天
    不动一兵一卒,不掀翻一桌一凳
    不碰飞任何一条大江大河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
    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干干净净,一分一秒
 
 
胆大包天的“我”,用干干净净的手法,将神从高岗驱逐。“神”和“高岗”暗喻些什么,也不做猜测。

    没有战乱,我的对面没有刘邦
    没有范增献计,项庄舞剑,我没有对手
    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
 
 
    找不到对手的感觉,很不爽。没有战友,没有敌人,一个人的战争,武侠小说里“孤独求败”的感觉。喝酒也自斟自饮,至于斟什么酒,谢什么罪,不做解读。

    天亮之前我要看到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
    我的须发也要长到二千年那么长
    今夜我必须气吞山河,以浇胸中八万里之寒
    把楚河汉界全还给这半握的苍凉
一侧耳就有了将军令,一弹指就有了广陵散
    一仰头就有了乌有之乡,我的对面
    全是空案空座,王霸都自刎了,
    诗人都投江、卧轨了,再无英雄怒叱,
    再无美人娇嗔,慷慨从来不曾这么慷慨于我的爱
 
 白雪覆盖千山,满世界举旗投降,这是写雪的奇思妙想之句。聂政、嵇康、霸王、屈子、海子,各路英雄涌入脑海,悲壮而死,离我而去,心里拔凉拔凉的。

    我给我戴好银盔,我给我披上黄金甲
    我再给我凌空划几下,就解下三十功名半百浮云,
    今夜,我要邀请我的心出来舞剑,我的血出来
    仍不断为我温酒,我的骨头出来,仍不断加炭
    我的肝胆出来照明,夜已深,宵更深,
    我的瞌睡虫出来四面楚歌,我的酒嗝出来十面埋伏
    我的灵魂也出来了,仰首环顾,大雪顿停半空
    我看见我正与隔世怔忡的我相逢于苍茫之中
    寒风也骤然在我面前刹住,我也瞿然惊见
 
“我”戴盔披甲上阵,用心舞剑,用满腔热血温酒,点燃骨头,掏出肝胆照亮深夜,从自恋到自残,是无奈还是抗争?在“我”的壮烈面前,大雪顿停,寒风也被刹住不动。诗人舞的是什么剑,驱的是什么寒,还是留给读者自己体会吧。

    史前之我,垓下土,霸上尘,我的右手跟我左手化干戈
    我的前脚为后脚送玉帛,我退三步,世界
    就用海阔天空为我加冕,还有什么让我不痛快
    来,要拼就拼爹、拼马爹利XO——这一杯豪气不请自来
    这一杯我和自己称兄道弟,我是秦兄,我也是楚弟
    我在这里,自有悲凉作陪,悲壮作伴
    但也令悲伤无法近身,让悲哀无法企及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苍天
    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明明白白,一寸一厘
    没有轻浮,我的对面没有银河系
    没有太阳系,也没有中文系,我没有对手
    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
 
 诗人敢大胆写诗,读者就敢胡乱解释。越是有争议的作品,越有解读的价值。很多时候,夜明珠都是被埋在土里的,寻找诗歌中发光发亮的东西,很有意思。找得越困难,越有乐趣。第一次写这个文体,四不像,权作练笔,我是戴钢盔来的,还望能抛砖引砖,不怕多拍几下。
 
 
 
 
                一场一个人的历史盛宴
                                         ——读高世现作品《鸿门宴》

                                                             作者 探花

 
   初读高世现先生的作品《鸿门宴》,我陷入了迷茫。诗人何以用这样的笔墨,演绎一段我熟知的历史?
   鸿门宴是一段非常热闹的历史段子,是一段改写了刘邦和项羽两个人命运的饭局。但是,在高世现笔下,两个主角和若干配角全都隐去,他们按照历史的设定,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了。这场盛宴的主角,如今只有一个“穿越”而来的“我”。“我”的到来,可以是令“神必须逃离高岗”的横空出世,也可以是“不动一兵一卒,不掀翻一桌一凳/不碰飞任何一条大江大河”的悄然而至。“我”可以歌,可以舞,但且歌且舞冲淡不了那份孤独。“一侧耳就了将军令,一弹指就有了广陵散/一仰头就有了乌有之乡”,这些招之即来的“有”,恰如闹中取静,反衬了一人空坐的“无”。
   孤独是诗人应该保持的创作状态,但孤独与颓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这场历史盛宴的主角,自然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我给我戴好银盔,我给我披上黄金甲/我再给我凌空划几下,就解下三十功名半百浮云/今夜,我要邀请我的心出来舞剑,我的血出来/  仍不断为我温酒,我的骨头出来,仍不断加炭/我的肝胆出来照明,夜已深,宵更深/我的瞌睡虫出来四面楚歌,我的酒嗝出来十面埋伏”。诗人集合了“黄金甲”、“三十功名”、“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这些被历史和文化赋予了太多刚性的词语,那么这种孤独就有了豪气作伴,也给这首诗打下了悲凉、悲壮的烙印。
   我是认同诗歌创作有“造境”、“入境”和“出境”之说的。如果说,“史前之我”的孤独是“造境”的话,那么今夜之“我”“和自己称兄道弟”,无疑应该是“入境”了,与李白的“相看两不厌、惟有静亭山”相比,不同的是两种心绪,相同的是一种表达。而宴罢曲终人散,对面没有银河系、太阳系、中文系,“出境”后的什么都没有,更凸显了难以言说的孤独。
   一场鸿门宴,让阴谋闪开,让孤独高座,让豪气作陪。重新编排的这出《鸿门宴》,还原了现代人的一段心灵史。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有可能为自己设下一个阴谋,人人都要和自己较量。
   把一段历史场景写出新意不易,与现实形成关照更难。这首诗是以气取胜的,有新意,格调也很高,但更接近诗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现在的“穿越”类的电视剧和小说,主人公的结局都是回归现实,我也希望宴罢归来的我们,在现实的床上休息一下,想想人生,想想今后。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