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沙:中国新诗已到初唐高度

作者:王琳   2017年03月07日 08:54  北京晨报    833    收藏

伊沙  诗人,作家,翻译家。原名吴文健。现居陕西省西安市,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曾获《诗参考》“十年成就奖”暨“经典作品奖”,《羊城晚报》《诗歌月刊》等多家媒体评选的“中国当代十大新锐诗人”等奖项。自上世纪80年代末迄今,一直活跃在中国诗坛上,是“民间写作”的代表诗人。



中国新诗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高潮,90年代的相对沉寂,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逐步多元而丰富了起来。在北京晨报记者采访过程中,诗人们对中国诗坛的现状做出了各自的评判。林莽将当代中国诗坛比喻为“一片生机勃勃的荒原”,同时“中国新诗诗坛相对达到了一个平稳、活跃的发展阶段”。伊沙2010年第一次提出中国新诗达到了初唐的高度,七年后他再度加码,认为“初唐说不冒进,甚至保守了”。

林莽:当代诗坛是一片生机勃勃的荒原

“这两年中国新诗的创作和活动都是很活跃的,各种写作风格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传播和发展空间,不再同上个世纪那样不同观念之间剑拔弩张,相互指责,相互对立的那种诗歌形态。纸质媒体比上世纪90年代多了很多,网络、自媒体、微信平台诗歌的传播量很大,有的微信平台一首诗很快就会有超过十万的阅读者,最高的一首诗会有一百七八十万的阅读者。”林莽认为,网络和自媒体的出现,为诗歌这种简洁而灵动的语言艺术提供了非常好的传播平台,为诗人之间作品的交流和借鉴提供了好的方式,“这种促进是无形的,但也是非常巨大的。网络诗歌降低了诗歌的门槛,这没有什么,它也许会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诗歌写作的尝试中,这没有什么不好。要相信人们的审美和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他们会对诗歌的真、善、美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为之努力。”

林莽称目前中国新诗诗坛相对达到了一个平稳的,活跃的发展阶段,但中国诗坛依旧是一片生机勃勃的荒原,“各种写作风格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传播和发展空间,不再同上个世纪那样不同观念之间剑拔弩张,相互指责,相互对立的那种诗歌形态。现在诗人们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的努力而生长,许多的人仅仅是一片荒草般地摇曳,优秀的诗人寥若晨星,很少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生长成才。这片荒原是充满生机的,但它还有待于整体诗歌教育的完善和梳理。”

伊沙:“初唐说”不冒进,甚至保守了

七年前,伊沙第一次提出中国新诗达到了初唐的高度,此番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更新了自己的观点,称“往中唐走了”。“金字塔的塔基有多大决定塔尖有多高,中国诗歌写作的绝对人口一定是世界上第一大的。”喜欢足球运动的伊沙以足球为例,“中国足球踢不好,大家都认为13亿选不出一只足球队,并不是这个道理。注册的足球人口最多的是德国,德国现役男足是世界冠军。中国女足是从不到1000注册球员中选出来的,我们的专业女子足球运动员只有几百人。而美国女足国家队是得世界冠军最多的队伍,他们是从2万专业球员中选出22个人。这是行业的硬道理。”

伊沙称目前中国的诗歌人口保守数字是400万,“400万中有100万是写当代诗歌的,光看这个数字就相当可怕了,怎么都应该感到乐观。”伊沙还讲述了一些从国外回到中国的当代诗人的状态,“他们眼红羡慕着自己祖国的状态,有些国际诗会把他们请回来之后,到了会议结束大家都不想走。他们在国外是少数民族诗人,一方面有边缘的尴尬,另一方面他们在国外诗歌的场合中是彬彬有礼的,而不能像国内的诗人那样聚在一起就是一种很狂热的状态。所以不论纵向还是横向比,中国当代诗坛都是很好的状态。七年前我第一次提出初唐说,当时觉得自己看不到盛唐,但这七年通过《新世纪诗典》对当代诗人的挖掘,我发现中国当代诗坛卧虎藏龙,初唐说不仅不冒进,甚至保守了。在我的有生之年,会看到盛唐出现,并参与其中。”伊沙肯定地说。

热点透视

不能从新闻价值来评判当代诗歌

最近几年主流环境中比较少出现流传度很广泛的新诗作品,而人们在梨花体、余秀华们出现的时候,关注的焦点并不是诗歌本身,当代诗歌更多时候变成了负面评论发酵成的网络热点。“他们某些个体的写作遇到问题了,问题挤压成堆变成了新闻事件,触动大家的神经,让大家诧异,这个路数不对。把有破绽有伤口的地方报道出来,大众比较容易关注。如果只从新闻价值来评判诗,根本评判不了,因为往往是出问题了才上新闻,有些人认为当代诗歌就是这样,而有些人听到诗人二字就踩上一脚,有些人对诗歌的了解就是‘非死即伤’,比如海子死了、顾城杀人。”伊沙认为,大众觉得个体好或者坏并无问题,但不要因为个体,就得出当代诗歌不行。

谈到这个问题时,林莽提到了中国新诗的诗歌教育层面,“从中国近几十年的新诗传播看,家喻户晓的诗歌依旧是那些以前主流媒体反复宣传和上了中小学教材的诗歌作品。八十年代以后,中国新诗一直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上,一些网络热点也是一些媒体为吸引眼球而积极参与构成的,严格地说与诗歌本体关系不大。负面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对新诗的认识上有不好的作用,但从诗歌的发展看,不会有大的影响。中国新诗一直在前行,诗歌一直会走在文学艺术的最前面。而中国新诗的诗歌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它不像我们的旧体诗词,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我们的新诗教育,不是以诗歌本体的审美为基础的。因而经过了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教育,许多人仍不知道新诗的发展历程、基本状态、基本审美等,不知道一首现代诗应该如何读。如果我们的新诗教育体系形成了,那么以上说到的梨花体,余秀华等等网络热点也就不会那样受人围观了。新诗教育需要改变观念,它需要诗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这个春节前后,因为《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一轮了推崇古诗词的热潮,与此同时有人跳出来贬低新诗。“中国新诗是在继承和借鉴中发展到今天的,我一直讲中国新诗有两个翅膀,一个是中国宏大的旧体诗词,一个是一百年来对世界优秀诗歌的学习。因为有了这两个翅膀,它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从上世纪初到现在的一百年间,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和一大批堪称为经典的新诗作品。对中国传统诗歌的热爱和学习是每一个中国人文化修养的组成部分,自诗经以来的中国传统是不朽的。有人用旧体否定新诗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在作祟,他缺少对中国新诗的一些基本认知。”林莽如是说。

伊沙语录

●宋词就是宋代的歌词,词和诗的区别在于词是为谱曲而写的,不是独立存在的,因为宋代的文人在诗这块想突破太难了,只好拓展到唐朝没有碰到过的领域,越来越多的文人进入到歌词创作中,歌词成为诗歌的一大份贡献。柳永走的时候,东京五万艺伎上街送葬。

●现代已经该把这个传统捡起来,当代音乐人的歌词创作,也应该择优作为诗歌存在,但是衡量的方式不能用听音乐的方式,应该是在阅读中检验,有的歌词在音乐中唱的时候感觉很好,但诗歌读起来就感觉不是很好了。

●从大众关注度上和市场这个层面上,小说比诗歌更受关注。这是事实,符合文体规律,也不是中国独有的。从理论上说,小说的受众面比诗歌大,主流小说是大众艺术,诗歌是精英小众艺术,实际上也是这样,诗歌潜在读者群体大。

●这41年没有战争,没有内乱,把这41年放在一百年内,是非常让人珍惜的和平的41年,我庆幸自己生在和平年代。

●都说中国当代没大师,别着急,等着第一批写满一生的人出现,没有经历过老年的人怎么能算大师呢。等我们这一代人,也就是60后,再过20年,有些大师必然会出现。

●诗歌一定会像中国的经济一样,大踏步前进,因为我们有传统、基础好,中国人爱诗,有才能。

●长篇大论的诗歌是俄罗斯人玩得好,从《诗经》开始,我们玩的就是很精致的诗歌。

●我要说的是,诗歌现在应该说已经走出谷底,在整个社会中已经呈现出一定的上升态势。至于小说,我不愿意与诗歌做什么太多的比较,但有研究者认为中国当代小说与世界的差距要大于中国当代诗歌与世界的差距,我对诗歌从来都是满怀信心的。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积极建构彰显当代中国特色的诗歌美学——“中华诗词传承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综述‍
  2.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3. 批评家张清华访谈:理论与创作的双向奔赴
  4. “每日好诗直播间”走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课堂
  5.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