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本人对《沁园春●雪》的赏析及如何搞好《沁园春》词的创作

作者:罗仕明   2017年02月27日 15:30  中国诗歌网    2863    收藏

  在几年前,本人就想写一篇关于古诗词方面的文章了,但我都以琐事繁杂为由未及时下笔。或许也是因为怕自己说不清楚、道不明白、讲不到点子上去的缘故吧!一说到古诗词,这就是一个大而复杂的命题,同时也是作为一个国人永远也绕不开、抹不掉,几天几夜都无法说得清的话题。


  你我真的很幸运,因为我们都出生和生活在这个诗词的国度,而且还有5000年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文化底蕴极其丰厚,好诗佳词数不胜数,名篇雅句随处可见。并涌现出如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毛泽东等这样一些文人豪客和诗词大家。同时,先人们也给我们留下了最为珍贵的精神食粮和精神财富。


  现在我就以《沁园春》这个词牌为例,先来谈谈本人对毛主席的著名词篇《沁园春●雪》的欣赏,深入触摸主席当时填这首词的内心世界,再来谈谈要如何搞好《沁园春》这首词的创作,深刻感受该词牌的无穷魅力。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毛主席《沁园春●雪》的原词。作者一开篇就推出“北国风光”,直击要写的地名,要写的物景,手法非常老道。那北国在主席的眼里此刻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千里已经结冰封冻,万里还是雪花飘飘,简直是一片冰结苍凉的白茫茫景象,处处浸透着寒意。作者没有直接写雪,而是写北方,写北边,呈白雪,寓时势。对提问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回答,一个满意的交待。紧接着就慢慢展开,“长城内外”,而“长城内外”又是什么情况呢?是原先的各种景色此刻已经不在了,而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全部都也被大雪所覆盖。而“大河上下”呢?是原本怒吼奔腾的黄河,我们的命脉之河,此时早已结冰零冻,失去了一泻千里的豪迈气势和强悍本性。两处全是一问一答式,有因有果。在下阙,“江山如此多娇”的“如此”,虽然“如此”是虚词喱语,其精妙之处就是口语化,也是对上阙从第四句到第十句“……长城……似比高”的真实反应和实景写照。从“须晴……妖娆”就开始写虚,做到了虚实结合,妙不可言。在下阙,结构也是一样的,我们的四位皇帝,“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他们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呢?前两位在文学才华上要略差一些;而后两位,文治功劳上又要稍微逊色那么一点点。紧接着,而我们的老天爷最为娇宠、最为看重的儿子成吉思汗呢?是什么情况,是一天都只知道去打打杀杀,而且对人民的生死重视不够,对大众的疾苦关心太少。从这儿也折射出作者博大、博爱、高远的心志。而此时,也能感受到主席有些许落寞,难免会发出一声长叹,过去了的都已经过去了,从今以后,能称得上真正英雄的,是我们这些无产阶级的仁人志士。当然,此时主席或许还会有一些复杂的思绪和心情,那是我们此时也不能道说的。


  在欣赏之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主席的这首词作得非常独特,这是他的高明之处,也是与众不同之处。之前我说过,毛主席的这首《沁园春●雪》是一提问一回答式的,他的高明就在于在上阙或下阙的句式中,“扇对”的首句不管是偏正词组也好,并列词组也罢,都只提出问题,不回答问题。如上阙,“长城内外”和“大河上下”这两句,均为偏正词组,都只提问,不作答,给读者留下深思的悬念和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去探究、去挖掘。而在下阙,“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均为并列词组,也只是提出问题,不回答问题。就有别于我们的很多作者或写手,在同一个句子里,既提出问题,而又回答问题。因为这几处的对仗是整首词里最为激昂和紧凑的地方,情感和语气上都应该激越,不能舒缓。否则味就淡了,气就弱了,就失去了此词应有的特点和本色。但主席为什么会在上阙用“偏正”,而在下阙用“并列”词组呢?这也是整首词的需要,后面是高潮部分,作者从低处发轫,上升为雄伟,再由低缓处终结。因此,下阙必须比上阙更为激越,更有力度。所以整首词遣词造句、比喻用典等都用得很到位,就达到了挥洒自如、明快有力、辞义畅达、一泻千里、荡气回肠的效果,留给读者诸君的是喜欢、喜欢、加更喜欢,享受、享受、加再享受。


  现在我们又来谈谈创作。《沁园春》,是一个词牌名,也是一个很常见的词牌名,同时更是许多读者都非常喜欢的一个词牌名。“雪”,是这首词所要描写的题目,也是主席所要刻画和咏颂的对象。也正因为《沁园春》大多写的都是气势恢宏的大场景、大事物、大场面,所以读起来就铿锵有力,劲道十足。同时写的人很多,喜欢读的人也很多,其名最显最胜最强。


  《沁园春》亦名《寿星明》,双调一百十四个字,上阕五十六个字,下阕五十八个字。按照字数此词属于长令,古代写的人很多,但以苏轼的词为正格。本词牌创始于晚唐,调名源于汉朝窦宪倚势变相强夺沁水公主田园之典故。上阕四平韵,下阕五平韵,一韵到底。


  根据我创作近百首《沁园春》的感受和体会,若要创作好一首《沁园春》,我们先抛开每个人要表达的意境不说,从技巧和要求上讲,特别是要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个是“领字格”,另一个是“对仗句”,再一个是“平仄”和“韵脚”,还有一个是“字词运用”。只要把握好这几点,应该来讲,我们所创作的这首《沁园春》,应该是符合标准要求的,口感和味道读起来应该也是很棒很有味的。我现在以《沁园春●雪》为例,边说边讲解,这样也比较直观,也更容易听得懂、学得会。


  我们先来说说“领字格”。纵观整首《沁园春》,这首词和已规定了的格律,此调一共有四个“领”字,上、下阕各有两个。第一个“领”字是上阕第四句的第一个字,“望”字。第二个“领”字是第十二句的第一个字,“看”字;第三个“领”字是下阕的第三句的第一个字,“惜”字。第四个“领”字是第十一句的第一个字,“数”字。


  “领”字,就是引领或领跑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带领、带队,领头羊。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一个“领”字,来带领或引导后面的几句前进、前行,后边这几句的意思又必须符合这一个“领”字的基本要求和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符合逻辑关系。就如词中的第一个“领”字“望”字,后面几句的意思就应该是通过眼睛看见的或者是眼睛望到的一切景物或现象,必须跟着走。而不是我们用耳朵所听到的一些声音或一些话语。在这里,有的读者或作者容易搞混淆。因为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有很大区别,一个是视觉,一个是听觉,不是同一属性,不是一个范畴。


  在上阙中,我们通过一个“领”字“望”,所引申出来的是什么呢?是“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引领的一共是七句,这样的一些雄壮娇俏景象,都是通过眼睛看到的,而不是通过耳朵听到的,从视觉上带给读者的是一些幽雅情怀,一种俊美享受。这样的写法很直观,视觉冲击力也很强。后面的三个“领”字,“看”、“惜”、“数”,在这儿我就只讲一个“惜”字,其余两个就不一一说了。“惜”,有可惜、惋惜、叹惜,在这里,更多的是过往、昔日,过去式的意思,以前的人和事。我们来看看,通过这个“惜”字,所可惜、所往昔的是什么呢?是中国历史上几个很了不起的大人物,也是五位帝王、君主、皇上。同时也很坦然很直接的对这五个人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指出或批评,也是对其封建社会制度的一些批判。


  请大家记住,“领”字,一般都用仄声字,基本上所有古词都是这样。犹其是“去”声,读起来激厉劲足,腔调高亢,这也是乐理的规定和需要。但是,“领”字只能单独使用,不能与后面的字构成词组或者形成意思。“领”字一般多为虚词或动词,朗读时梢微作一下停顿,作用就立马显现,味道就会更美更好。用“领”字有几个好处:一是承上启下。常用其进行转承,使其连续。二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疏密有致,使意境更加递进一层。三是声情并茂,顿挫分明,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再一个就是使其意境婀娜多姿,婆娑起舞。也正是因为有这几个好处,才使得整首词高潮跌起,波澜壮阔,丰盈饱满,神韵天然,不亢不碎,一气呵成。


  现在我们又来说“对仗句”。对仗,其实是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就是词义类同,词性相同,平仄相对,结构对称。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也包括平对仄,仄对平等,要尽量避免同字在同位置上相对,也要尽量避免量级上出现虎头对蛇尾。


  《沁园春》的对仗极其复杂,也可以说是古词中要求对仗最多的一个词牌,这也是很多人把握不好、拿捏不住的地方,也是很多人不敢写、不敢碰《沁园春》的原因。如果对得不好,就感觉整首词是松散的,不紧锣密鼓,没有味道。大多数《沁园春》都是“扇面对”,亦称“ 扇对 ”,即“隔句对”。就如一把扇子,一对三,二对四。


  《沁园春》有几处必须是对仗句。在上阙,第四五、六七、八九句。在下阙,第三四、五六、七八句,这些地方的句式都要求必须对仗。《沁园春》一般有以下几种对仗形式:第一种在上阙是第四五两句对六七两句;在下阙,是第三四两句对五六两句(辛弃疾和毛泽东)。第二种在上阙是第四五两句对六七两句;在下阙,是第三句对四句(苏轼)。第三种在上阙是第四句对第五句,第六句对第七句;在下阙,是第三句对四句,第五句对第六句(陆游)。整首词的上阙第八句要对第九句,下阙第七句要对第八句。这也符合古诗词相邻的两句,如果字数相等,就尽可能的互为对仗的结构和原理(《沁园春》可能还有其它的对仗形式,有待探索)。


  正如《沁园春●雪》里的对仗,在上阙,“长城内外”对的是“大河上下”,“惟余莽莽”对的是“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对的是“原驰蜡象”。这就是“扇对”中的句对。再从词组词性上来说,“长城”对“大河”,“内外”对“上下”,名词对名词,方位对方位。“惟余”对“顿失”,虚对虚。“莽莽”对“滔滔”,形态对形态。“山舞”对“原驰”,“银蛇”对“蜡象”。以上这几个地方从词性、形态、方位等方面都对得极为工整。在下阙,“秦皇汉武”对的是“唐宗宋祖”,“略输文采”对的是“稍逊风骚”,这是“扇对”。再从词性词组上来说,“秦皇”对“汉武”,“唐宗”对“宋祖”,而且这四个都可以互对,词性相同,量级也相同,也是并列词组,实对实,避免了虎头蛇尾和头重脚轻。“略输”对“稍逊”,“文采”“风骚”,虚对虚,形态对形态,也十分工整。虽然“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并不太相对,但这是特殊情况,因为成吉思汗是人名,不可更改,这也自有其韵味,这儿也只是相邻的两句,并不是在“扇对”的位置,可以理解。


  我们再来讲讲“平仄”和“韵脚”。我们所讲的一首词的平仄,其实就是一首词的格律。每首词均有其固定的格律形式,何处为平、何处为仄、何处可平可仄、何处需要重复、何处需要换韵、何处必须是叠韵等等,都有其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每一首词格律的总和,就称为词谱,也就是这首词的曲子、谱子。《沁园春●雪》也有其规定的格律,在这里就不多讲,大家可以在网上去查。古代词牌就是先有曲子,后有内容,之后再往曲子里面填。所以后来人们才叫填词,为何不叫写词、吟词呢,就是这个原因。正因为是曲子,是曲子就要便于弹唱,要好弹唱就得朗朗上口,这就涉极到一个韵的问题。而今天,我们已找不到古人所作词牌的曲子,只能通过字的读音来感觉体会这首词的意境。古代有五个声调,现代归为四个声调,虽说现在都归分为平与仄,但阴平、阳平是有差别的,上声、去声、入声也是有讲究的。一路走高不行,一路低沉也不行,得高低搭配,遥相呼应,才能达到幽雅激昂的效果,让美的音韵带给读者舒心、畅达的极致享受。我个人的观点,这也是徐普如老师的观点,填词尽量用《词林正韵》,这样更能触摸古人的灵魂,感受古人的气息,否则用旧瓶装新酒,形式是在了,但味道不一定好。当然,如果写的是新生事物,那肯定是新韵比旧韵好了。但我个人认为,在一首词里,宜用同音、近音、协音字做韵,不宜来回换几个音,如果是长令还好,中令和小令就更没味道了,这个新旧韵都能做到的。另外,在《词林正韵》里,同一个部里所有的字都规定可以通用,但很多字不是一个读音,或者说近音、协音都不是,比较宽泛,那如果你用了,检测肯定没问题,但口感和美感都会大打折扣。譬如《词林正韵》第七部里,“官”和“坚”都可以通用,但音调却有很大差别。所以,能让我们熟烂于胸的,能让很多人牢记的古典诗词,都是其韵用得好,跳跃非常少,才顺口好记,流芳百世。正如《沁园春●雪》的九个韵,“飘、滔、高、娆、娇、腰、骄、雕、朝”,有八个是第一声,只有“娆”是第二声,高昂之处很多,高亢大气的劲道就十足,也更好地展现了这个词牌应有的魅力,也写出了作者想要的效果。


  现在我们又来说说“字词运用”。 虚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及关键字词的运用,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难题,也是决定一首词质量好与坏的关键,这里就涉极到每个人的文学功底和写法技巧了。毛主席的这首《沁园春●雪》,总体上都是问答式的结构模式,也就是一边提问,一边回答,把问题及时化解和答复。整首词松散处疏缓悠扬,严密处激昂紧凑,做到了张驰有度,恰到好处。


  读者诸君,这是我对《沁园春》这个词牌的一些感悟和体会,或许大家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有,请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让我们共同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罗仕明,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个人出版诗词集《天涯明月心》。


  


责任编辑:马大山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2. 纪念艾青诞辰114周年 | 高瑛新作
  3.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六辑
  5. 江合友《萸轩诗集》出版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