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雷:中国诗歌有不可思议的活力

作者:张进   2017年01月17日 09:28  新京报    528    收藏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为了解汉学,柯雷在荷兰与中国之间频繁往返,长期浸淫在汉语中;为探究中国诗歌,柯雷对诗歌、诗人、刊物等做了大量田野调查研究,以获得更深层的信息。在此期间,他与诗人们渐渐熟稔,进入到诗人的“江湖”,又尽量保持着客观独立,用外来的眼光冷静观察,形成了独到的见解。


柯雷(Maghiel van Crevel)

荷兰莱顿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授,著名汉学家,主要研究中国当代诗歌及文化社会学、文化翻译等问题。著有《粉碎的语言:中国当代诗歌与多多》《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等。


  语言天才 成为汉学家顺理成章

  即便事先对柯雷中文的流利程度之高已有耳闻,采访时还是不禁赞叹:一个外国人能把普通话说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着实厉害。也许正因有过人的语言天赋,在刚开始进入汉语世界时,柯雷没受到太大阻碍,在大学期间选修汉学,日后成为汉学家,对于柯雷而言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54岁的柯雷现为莱顿大学中国语言和文学教授,着装简单大方,配上板寸头,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不少。这副形象与他回答问题时的态度吻合:积极又不失严谨。

  从开始接触汉学,到成为汉学家,再到成为中国先锋诗歌的专家,柯雷的每一步都脚踏实地。他14岁时,父亲的汉学家朋友到家来访,带来一本《汉语自修》,在柯雷几十年后的述说中可知,这本书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成为一颗种子:“我大致翻了翻,觉得挺喜欢那些汉字的,然后就扔一边去了。但我猜想,从那时起我就有了学汉语的念头。”

  进入莱顿大学后,柯雷专修的方向正是汉学,加上从小对诗歌的热爱,在学习中国历史、艺术、哲学等庞杂知识的同时,柯雷把研究的目光对准了诗歌。1986年至1987年在北大进修期间,柯雷就曾与翻译家马高明共同编译了《荷兰现代诗选》,几年后又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完成了第一本学术著作《粉碎的语言:中国当代诗歌与多多》(1996)。二十年后,第二本著作的中译本《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在中国面世,像一块硕大的石头,被扔进平静了许久的湖,水面震荡开来,关于中国先锋诗歌的讨论再一次以正式且厚重的方式被谈及。

《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

作者:(荷兰)柯雷

译者:张晓红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11月

本书以“文革”以来的中国当代诗歌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早期朦胧诗之后的先锋诗歌。作者从文本、语境和元文本三个方面切入,同时关注审美和文化社会学问题。


  打捞诗歌 用外来视角编织评论之网

  为搜寻资料,自1991年起,“没什么钱”的柯雷背着背包到处旅行,从北京、上海、杭州到成都、昆明、南京,天南地北,四处探访寻查,收集中国著名诗歌民间刊物,对编者和作者进行采访。一座座城市,一个个脚步,最终汇聚成关于中国先锋诗歌丰富且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其搜集的上百种中国当代民间诗刊已被莱顿大学图书馆列为“特藏图书”。

  搜集资料的同时,与诗人们的关系也进展顺畅。在接触和阅读的众多诗人中,柯雷将韩东、海子、西川、于坚、尹丽川等八人作为个案,尽量客观地进行解读。通过文本细读,柯雷以一个外来者特有的切入点,从意象、韵律、标点符号乃至空格等方面对中国先锋诗歌的重要作品精细剖释。选取文本时,其眼光也不乏独到之处。如西川所说,他的《致敬》一诗创作出来已二十年左右,乏人问津,却被柯雷在众多诗歌中打捞起来,可见其眼光精准。

  文本分析之外,柯雷还谈及语境和元文本,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讨论诗歌。三个明确的评论范域(诗歌、语境、元文本),中国社会与诗歌复杂的发展变动,作者细细综合、编织,形成一张中国先锋诗歌评述的缜密之网。其中有海子之死,有世纪之交诗歌大论战,还有下半身诗歌宣言等。

  书的容量毕竟有限。柯雷表示,现在自己对打工诗歌很感兴趣,说到这一点,他的脸上闪现出期待与憧憬的神情,像是已迫不及待再像1991年那样挎起背包,开始下一次探访。他对中国诗坛的观察仍在继续。

  ■ 对话

  新京报:你觉得诗歌被边缘化,和你在北大新书发布会时所说的中国诗歌有着不可思议的活力,这两者同时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柯雷:在一定程度上这可以说是矛盾的,所以我特别感兴趣。一方面,有人在说诗歌被边缘化,另一方面,我说中国诗歌有不可思议的活力,当天也没人否定我。我觉得确实也是有证据的。你看出版物、活动、书店、朗诵会、翻译工作,还有学院里研究诗歌的学生,研究生、博士后都有,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个矛盾怎么解释可能是个问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不能说所有中国人都如何如何,但我还是“一概而论”吧。作为中国人,对诗歌很重视,文化基因里面有这个东西。包括小孩子背诗,有一种感受,诗歌是国粹一样的东西,跟身份认同有关。

  新京报:你选出的八个个案,是仅凭个人兴趣,还是考量了诗歌质量、作者影响力等多种因素?

  柯雷:在某种程度上,国外的评论研究肯定是跟着国内的话语在走。比如说,先碰上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我在荷兰任何一个书店都看不到中国的诗歌,那么就有个问题,就是你从哪里进入。所以,往往还是跟着中国国内的学者和评论家走。我去万圣书园,那里书架上摆着哪些诗人的书,那么这就是一个标准。虽然你不希望完全瞎着眼睛跟着书店走,但它肯定给你提供了一个选择。所谓经典化的问题,是一个次序的问题。我常常不爱说我是外国人,而是“外语人”。你当然也希望自己有选择的空间,但是在经典化的过程中,我觉得还是“外语人”跟着“母语人”走。

  新京报:韩东《甲乙》中“陌生化”的处理,让我想到法国小说家格里耶,还有其他一些作家。这种“陌生化”处理的相似性怎么理解?

  柯雷:你这个读感我能明白。其实“陌生化”从早期的现代文学开始,包括欧洲,即便在17、18世纪还不用“陌生化”这个词,但它是现代文学的一个“根”,核心特点之一。

  新京报:同样的问题,我问过西川。他说,在某种意义上,诗歌的创作就是让语言陌生化的一个过程,你怎么认为?

  柯雷:我觉得说得很好。在我这本拙作中,就已经发现有几个诗人都在做这种事,比如于坚。但是,“陌生化”有不同的种类和方式,语音、语法、词汇、形象、比喻、标点符号等方面,很多。韩东那首诗好像让你感到他故意把关于人类所知道的一切忘掉了,重新看一个叫做“人”的东西。所以,“陌生化”常常离“异化”很近。

  新京报:西川的诗歌在90年代呈现出一种矛盾性,即物质和精神、崇高和世俗并存,这种矛盾性是否代表了某种意义上的成熟?

  柯雷:诗人永远都会摸索下去。但是,确实是这样的,他的“矛盾”是他的“成熟”,不过我不会用“成熟”这个概念。我会说,我认为这是典型的“西川声音”的特点。

  新京报:书中在论及于坚《0档案》时,说到了“语言塑造现实”这一问题。在特定历史环境下,“语言”确实可以塑造“现实”。你认为中国的诗歌语言和中国现实是一种什么关系?

  柯雷:从维特根斯坦开始,我们就知道,“语言”跟“现实”之间,或者“语言”和“经验”、“感受”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又非常复杂。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沈浩波,他的诗歌与中国现实发生的是一种很直接的关系,常常会直截了当地接触到社会问题。西川可能就不会这样写东西,或者说到现在还没有这样写。他当然也接触到了很多中国问题,但可能是间接的。语言和现实没有关系是不可能的,百分之百直接也不可能,否则就不是诗,而是“记录”。如果语言能有质量、语言是一对一的话,于坚《0档案》中的“档案语言”是很可怕的。档案似的语言确定了太多,又遮蔽了太多,常常是程式化的、固定的用法。最固定的用法刚好存在最大的可能有动态的空间。比如说,开会有人发言,主持人会说“谢谢某某先生精彩的发言”,一定要说“精彩”。“精彩”有从0到100的可能。100的话,那就是他确实觉得很精彩;另一种情况是,他觉得这个人说得一塌糊涂,但他不想给我们看这个空间,他就说“精彩”,不会有人觉得奇怪,不会有人说你说的“精彩”是什么意思?“语言”就变成了一种出路,等于什么都没说。

  新京报:你如何评价中国古典诗歌?

  柯雷:我对好的那些评价非常高,也对相当一部分评价不高。它的数量导致不可能所有诗都是好的,但中国古典诗歌的顶点确实是高于一切的顶点。不光是唐诗宋词,包括一些汉代的匿名诗歌,《诗经》中的一些,很动人,很有力量。这些好的古典诗歌使译者一直在琢磨,怎么样才能把这些东西翻译出去。但是翻译家很有办法,包括一些很创新的办法。中国古代那些一流的诗绝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你会希望重读、重读、再重读。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2.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5.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9.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10.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