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唐诗里的“文化密码”

作者:陈华文   2016年09月20日 08:10  光明日报    309    收藏

原标题:探寻唐诗里的“文化密码”——评《唐诗的博物学解读》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明历程中,流传下来的诗歌数不胜数,而唐朝时期,是诗歌最为鼎盛的时期,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一大批伟大诗人。唐诗如同一个巨大的万花筒,涵盖的内容极为繁杂和宽广。古往今来,不少学者潜心研究唐诗,然而,从科学的角度研究唐诗,还并不多见。胡淼著《唐诗的博物学解读》,立足现代科学的立场,主要从植物学、动物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的维度,试图揭开掩藏在唐诗内部的“文化密码”。


《唐诗的博物学解读》 胡淼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唐诗的博物学解读》 胡淼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自然科学维度下的唐诗


  博物学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古老学问,指对自然领域所作的宏观层面的观察、描述与分类。《唐诗的博物学解读》这本著作的问世,一方面还原了古代历史中的自然科学常识,另一方面从理性的维度挖掘了古代文学的自然魅力,本书将文学与科学融通,极大地拓展了唐诗研究的深度、广度与力度。


  《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一书的作者胡淼先生,1961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系,他虽然长期在基层从事植物保护工作,可对于古典文学情有独钟。本书是继他的《诗经的科学解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后的又一力作。书中收录了唐代120多位著名诗人的500首诗篇,对诗中出现的自然科学相关问题作了精到的解读。对唐诗中涉及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天文、地理、气象和水文等等,进行了科学分析,纠正了历代注释和理解上的差错,赋予千年古诗全新的现代面貌。


  唐诗是瑰丽的艺术殿堂,在这个殿堂之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宝藏。唐朝时期对于当代社会而言,科学并不算发达,但是诗人们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丝毫不亚于今人。一千多年来,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历经了巨大的变迁,当时的一些植物、动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深处,加上诗歌对语言高度凝练的要求,使得不少唐诗中所牵涉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成为无解的难题。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揭开其中的一些秘密,这对于重新认识唐诗的魅力,无疑大有裨益。在阅读本书时,我不禁联想到台湾植物学家潘富俊的一本著作《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在这本著作中,他的视角是中国古典文学与植物的关系。由于该著作涉及的古典文学作品过于繁多,以至于在分析古典文学中的植物科学时,不免泛泛而谈。而《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不一样,主要的分析对象是唐诗,并且“剑指”科学领域具有争议性的名诗名句。从科学格局和文化视野两个方面来看,笔者认为,此书在研究的专业性方面更高一筹。


《桃鸠图》 宋 赵佶 插图选自《中国传世名画》

《桃鸠图》 宋 赵佶 插图选自《中国传世名画》


唐诗中隐秘的自然世界


  胡淼的本业是从事植物保护,这对于他探寻唐诗中植物的隐秘世界,带来了先天的便利。经过考证,他认为唐诗中新发现的植物大约22种(含类群)。如,很多唐朝诗人写到“枫”,经过比照,书中得出的结论是:枫可能泛指数种植物。诗人李百药在《途中述怀》中的写到的“江上枫”,顾况在《小孤山》中写道“古庙枫林江水边”的“枫”,以及杜甫《寄韩谏议》诗“青枫叶赤天雨霜”中的“枫”,都是指金缕梅科的高大乔木枫香树,这种树叶色青绿,经霜变红,树液清香。在唐诗中,象征才高志大的在野人士。


  对于唐诗中所提及的植物,胡淼进行了专业层面的比较分析。比如,木棉、树棉、贝树等,在唐诗中经常出现,而很多人对此纠缠不清,存在各种误读。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汉女输橦布”句中的橦布是什么?有人说是木棉,有人说是树棉,还有人说是橦树等等,总之是用以一种树木的花织成的布。在胡淼看来,世界上没有一种树木的花是可以用来纺纱织布的。他提到,橦就是今天所说的属于锦葵科的棉花的一种,即海岛棉(旧时称木棉),这种植物,唐代在四川等地开始栽培。但是张籍在《送蜀客》诗“木棉花发锦江西”句中所说的“木棉”,则又是另外的植物,即现代植物学木棉科的木棉。


  《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一书中,胡淼除了尽量厘清唐诗中的植物学认识误区外,还对唐诗中涉及的动物,也进行了考证。他认为唐诗中新确定的昆虫类有27种以上,兽类12种以上,鱼类7种以上,合计70种之多。猿猴是人类的近亲,在唐诗之中,对猿猴多有表达。而诸多唐诗中说提及的猿猴,到底哪是猿哪是猴,科学界也存在争议。胡淼经过求证认为,唐代在长江三峡地区存在长臂猿的可能性很小,它的分布北限衡阳一线,主要在南岭以南。诗人凌敬在《巫山高》中提到的“玄猿”,可能是黑叶猴,也可能是藏酋猴。而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中的“抱叶玄猴”,可能是长臂猿科的种类,也可能是黑叶猴。因为长江三峡地区曾是黑叶猴最适生存的地方,同时也可能是唐代长臂猿分布的北缘。


自然世界对唐诗的影响


  本书除了对动物中的兽类进行考证,对唐诗中涉及的鱼类也进行了研究。古人认为,鱼是可以成龙的动物之一,江中巨鱼如中华鲟,古代也称为鱼龙。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到胡浩《出峡》等诗句可以看出,在唐代,它们就是长江的“主人翁”,在江中兴风作浪,畅游千里,通江达海。古人认为鱼可以变成龙,也可以变成怪,杜甫在《沙苑行》一诗中,就把安禄山描绘成巨鱼变成的妖龙精怪;对于唐诗中的鱼类研究,胡淼不仅从科学的维度进行分析,还从历史文化的维度进行阐述。自汉朝之后,开科取士是读书人的主要通道,然而竞争又十分激烈。古人把这种竞争比作鲤鱼跳龙门。登进士的,好比鲤鱼跳过了龙门,鱼变龙,从此身份改变。跳不过的则被点额而归,额头上被点染黑墨,从此难以抬头。白居易被贬时把自己比作点额鱼,还专门赋诗《点额鱼》。点额鱼是否真的存在过?本书中解释:点额鱼就是鲤科野鲮鱼亚科中的墨头鱼。这种鱼肉味鲜美,出产在长江中上游的支流中。以此推断,这首诗应该是白居易从江州到达忠州刺史任上之后所作。


  读《唐诗的博物学解读》,不仅能感受到唐诗的魅力,还能感受到我国历史上物产何其丰富、山河何其壮美。时光斗转星移、岁月轮换,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自然世界对于人类世界的影响是直接的,同时也是深远的。就文学创作而言,自然世界的绚丽多姿,给文学创作带来无尽的活力和想象,而精彩的唐诗,恰好是最有力的注解。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副编审)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2. 许道军:“重新发现”网络诗歌
  3.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4.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第420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7.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9.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0.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